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影响攻击行为中的作用机制(5)

来源:心理发展与教育 作者:孙丽君;杜红芹;牛更枫
发布于:2017-06-03 共12950字
  4 讨论
  
  4. 1 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及其性别、年龄差异
  
  本研究发现,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进一步支持了先前研究的观点( Maguire et al. ,2015; Vahl et al. ,2016; Hoeveet al. ,2015)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考察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支持假设H1.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 Gini et al. ,2014;Hardy et al. ,2015; 王兴超等,2014) .这一结果也切合了一般攻击模型( GAM) 的基本观点。心理虐待与忽视、道德推脱、攻击行为处于一个完整的攻击行为的形成模型过程中,即心理虐待与忽视是一个情景变量,其必然要以个体的内部认知过程( 道德推脱) 为中介,才能够对攻击行为产生影响。此外,社会学习理论也指出,道德推脱源于社会学习,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认知倾向( Bandura et al. ,1996) ,心理虐待与忽视家庭提供了一种反社会行为合理化的可模仿的态度,包括降低个人责任、无视消极行为的后果,以及指责或贬低受害者,因此,有心理虐待与忽视经历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更易发生不良的改变甚至扭曲,即产生道德推脱,他们比其他青少年更易形成反社会行为合理化的认知图式,从而出现更多的攻击行为( Hodgdon,2009) .
  
  本研究还发现,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着高于女生,高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着高于初中生,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 ( Barchia & Bussey,2011;Hyde et al. ,2010; 杨继平,王兴超,2012)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分析道德推脱中介效应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结果发现,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龄差异,部分支持假设 H2.具体而言,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即模型具有跨性别的稳定性; 但存在显着的年龄差异: 在初中组中,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高中组中,道德推脱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比起初中生,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自我监控能力得以提高,且更具有独立意识( 王红姣,卢家楣,2004) ,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高中生更易于以内部的认知过程为中介,进而做出行为反应; 另一方面,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生经历的挫折更多,比起初中生,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更易于道德推脱,形成攻击他人的认知倾向( 杨继平,王兴超,2012) .
  
  Hodgdon( 2009) 以重度少年犯为研究对象,考察儿童期虐待对少年时期暴力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推脱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少年时期攻击行为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以正常被试为研究对象,不仅考察了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还考察了道德推脱中介效应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本研究结果是对 Hodgdon( 2009) 的研究的积极回应和进一步拓展。
  
  4. 2 道德推脱的调节效应及其性别、年龄差异
  
  本研究发现,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道德推脱的主效应都非常显着,但是道德推脱对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却不显着,假设 H3 没有得到支持。已有研究发现,道德推脱在其他变量( 如移情、精神病特质、特质自控) 对个体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 Gini,2015b;Li et al. ,2014; Wang,Li et al. ,2016) .而本研究并未发现道德推脱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因为 Wang等( 2016) 以中国男性少年犯为研究对象,Gini 等( 2015b) 以 11 ~ 15 岁初中生为研究对象,Li 等( 2014)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而本研究以包括男女生在内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道德推脱的调节效应可能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道德推脱调节效应模型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结果发现,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攻击行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不存在年龄差异,却存在性别差异,部分支持假设 H4.具体而言,道德推脱的调节效应模型不存在显着的年龄差异,即模型具有跨年龄的稳定性; 但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
  
  男生组,道德推脱不会影响心理虐待与忽视和攻击行为的关系; 女生组,道德推脱影响心理虐待与忽视和攻击行为的关系,道德推脱水平较低时,其攻击行为会随着心理虐待与忽视水平的降低而大幅度地减少,道德推脱水平较高时,其攻击行为也会随着心理虐待与忽视水平的降低而减少,但减少幅度不明显。
  
  性别社会化理论指出,女性持有一种关怀取向,更多地关注于人际关系,而男性更多地关注于竞争和目标成就( 赵君,蔡翔,2014) .攻击行为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严重伤害( 赵冬梅,周宗奎,2010) 如果青少年更多地关注于竞争,那么即使个体具有较低的道德推脱水平,也难以使攻击行为随着心理虐待与忽视水平的下降而显着下降; 而如果青少年更多地考虑协调人际关系,就会阻止对人际关系的伤害,这时较低的道德推脱就会使攻击行为随着心理虐待与忽视水平的下降而显着下降。因此,对于男生,道德推脱不能调节心理虐待与忽视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对于女生来说,道德推脱可以调节心理虐待与忽视对攻击行为的影响,4. 3 总讨论。
  
  本研究在整合道德推脱两种理论视角的基础上,既把道德推脱作为一个过程,又把道德推脱作为一种特质,同时探讨了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中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这是对已有把道德推脱既作为过程又作为特质进行研究的积极回应( Wang et al. ,2016)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道德推脱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总之,与以往研究仅仅关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直接影响不同,本研究基于一般攻击模型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明确了道德推脱是心理虐待与忽视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重要内部机制,即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着中介而非调节作用,且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模型存在年龄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道德推脱的调节效应模型存在性别差异,但不存在年龄差异。这是对以往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
  
  此外,本研究对于预防与减少青少年攻击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对心理虐待与忽视、道德推脱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了横断研究,并未能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考察三者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采用纵向追踪研究法,考察心理虐待与忽视、道德推脱及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本研究只考察了道德推脱这一认知因素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影响中的作用机制,未能探讨道德情绪这一情绪因素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事实上,道德情绪是影响个体不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的非认知因素,因此,未来研究还需要明确道德情绪( 如内疚、自责等) 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影响个体攻击行为中的作用机制。最后,本研究考察了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的性别和年龄差异,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因素调节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这也有待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探明。
  
  参考文献:
  
  邓云龙,潘辰,唐秋萍,袁秀洪,肖长根。 ( 2007) .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的初步编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6( 2) ,175 -177.  
  高玲,王兴超,杨继平。 ( 2015) . 交往不良同伴对男性未成年犯攻击行为的影响: 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31( 5) ,625 - 632.  
  刘美辰。 ( 2012) . 中学生道德判断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道德推脱的调节效应。 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
  刘裕,唐薇,张媛,刘芳。 ( 2015) . 道德推脱对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 2) ,251 - 257.  
  潘辰。 ( 2010) . 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修订及流行病学调查。 博士学位论文。 中南大学。
  王红姣,卢家楣。 ( 2004) . 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其调查。 心理科学,27( 6) ,1477 -1482.
  王兴超,杨继平。 ( 2013) . 道德推脱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 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 心理科学,36( 4) ,904 -909.  
  王兴超,杨继平,杨力。 ( 2014) . 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元分析。 心理科学进展,22( 7) ,1092 -1102.  
  温忠麟,侯杰泰,Marsh,H. W. ( 2008) . 结构方程模型中调节效应的标准化估计。 心理学报,40( 6) ,729 -736.  
  吴艳,温忠麟,侯杰泰,Marsh,H. W. ( 2011) . 无均值结构的潜变量交互效应模型的标准化估计。 心理学报,43( 10) ,1219 -1228.  
  杨继平,王兴超。 ( 2012) . 道德推脱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心理学报,44( 8) ,1075 -1085.  
  杨继平,王兴超,高玲。 ( 2010) . 道德推脱的概念、测量及相关变量。 心理科学进展,18 ( 4) ,671 -678.  
  张丽,钱胜,王文霞。 ( 2008) . 青少年攻击性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等多因素模型。 医学与社会,21( 11) ,52 -54.  
  张晓燕,高定国,傅华。 ( 2011) . 辩证性思维降低攻击性倾向。 心理学报,43( 1) ,42 -51.  
  赵冬梅,周宗奎。 ( 2010) . 儿童同伴交往中的攻击行为: 文化和性别特征。 心理科学,33( 1) ,144 -146.  
  赵君,蔡翔。 ( 2014) . 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工作场所偏差行为的差异性影响研究。 软科学,28( 8) ,112 -116.
原文出处:孙丽君,杜红芹,牛更枫,李俊一,胡祥恩. 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01):65-7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