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经济博弈任务中4-6岁儿童的信任特点及影响要素

来源:心理学报 作者:李婷玉;刘黎;朱莉琪
发布于:2017-06-05 共18573字

  摘要: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幼儿是否在博弈任务中表现出对陌生人的信任行为,同时考察可能对幼儿的信任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个体认知因素(观点采择)和环境因素(负性反馈和代际传递)。研究对189名4~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多种任务的测量。实验一通过修订Evans和Krugger(2011)的信任博弈任务,考察幼儿在匿名信任博弈中的信任行为,结果发现与4岁幼儿相比,6岁幼儿对他人的信任更低;实验二考察了幼儿信任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幼儿在得到负性反馈结果后再次进行信任博弈任务时,他们对他人的信任比前次有所降低,6岁幼儿对他人返还数量的预期比4岁幼儿下降程度更大;6岁幼儿的信任行为(第一次给出意愿)与观点采择能力显着相关;6岁幼儿的信任水平与家长的信任水平显着相关。
  
  关键词:信任,幼儿心理
  
  1引言
  
  1.1信任的定义
  
  信任有两种:作为心理状态的信任和作为一种经济行为的信任(Koenig&Harris,2005a)。信任的心理状态最初来源于婴儿期对抚养者的信任感,并逐渐发展成为有关人际交往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信任的心理状态还包括愿意接受他人提供的信息以获得知识(Koenig&Harris,2005b)。信任的行为则是指在缺乏有约束承诺情况下,信任方愿意使自己处于利益可能受伤害的状态,自愿地将自己的所有物交给别人,同时希望被信任方能够回报的行为(Fehr,2009),而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监控被信任方(Mayer,Davis,&Schoorman,1995)。儿童在生活中经常面临信任的决策,是否借给别人自己的玩具,与哪个同学在游戏任务中合作(Webley,2005)。儿童需要知道应该何时可以去信任,信任他人需要考虑信任的代价和收益,且需要预测被信任者的反应(Evans,Athenstaedt,&Krueger,2013)。
  
  1.2信任的任务范式
  
  近期对儿童信任的研究多使用实验法,其中包括信任博弈任务(被试年龄一般在8岁以上)和信任博弈游戏任务(―惊喜袋“任务)(被试年龄4岁以上)。在信任博弈中,被试被随机分配为A和B两组,分别担任信任者(trustor)和被信任者(trustee)的角色,在整个博弈过程中双方互不见面。所有被试都拥有S元代币的初始资金。在博弈中,由信任者A来决定将其初始资金中的X(0≤X≤S)给匿名的被信任者B,B会获得3X的收益。在B获得收益后,B决定如何分配其获得的收益--返还Y(0≤Y≤3X)给A.A和B的收益分别为S–X+Y和S+3X–Y(Berg,Dickhaut,&McCabe,1995)。X反映的即是A的信任水平,Y表示B的可信赖性(池丽萍,2013a,2013b)。经济学信任博弈被广泛用于信任的研究,是较好的测量信任的工具(郑璞,俞国良,郑友富,2010)。
  
  1.3信任的发展
  
  以往大量的成人研究发现与陌生人进行信任博弈时,成人有中等程度的信任(Johnson&Mislin,2011),信任者给出的金额一般在40%到60%之间(Camerer,2003)。Harbaugh,Krause,Liday和Vesterland(2003)研究了3年级到12年级儿童的信任,发现年长儿童与年幼儿童的信任无显着差异。Sutter和Kocher(2007)对8岁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信任进行了对比,发现从儿童到成人信任的不断增长。国内有研究发现在与同伴进行信任博弈时,三年级儿童信任水平显着高于四年级,而四五六年级儿童信任水平逐渐增高(郑璞等,2010)。以上研究被试的年龄较大(8岁以上),部分由于年幼儿童不能很好的理解博弈任务。Evans等人(2013)以给出意愿为指标,结果发现9–10岁儿童比4–5岁幼儿的信任程度更高。尽管以往研究存在与年长儿童信任较高的结果不一致的发现,这些结果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不同研究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比如,Evans等人(2013)的研究中为了方便儿童理解,让儿童决策时给予儿童(是否愿意给出)二选一的选项。而Harbaug等人(2003)和郑璞等人(2010)这两项研究中并非以给出意愿为指标,都要求儿童进行信任的决策时让他们决定投资多少代币,这种实验程序对儿童来说比较复杂。另外,Evans等人(2013)的研究中幼儿与陌生人进行信任博弈,避免了由于被信任者的可信性造成的混淆。
  
  1.4信任与亲社会行为
  
  信任行为与亲社会行为相关,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发出的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Penner,Dovidio,Piliavin,&Schroeder,2005),关心他人、分享、合作、帮助等均可视为为亲社会行为。成人研究发现,对他人的关心可以预测其信任(Kanagaretnam,Mestelman,Nainar,&Shehata,2009)。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证据倾向于支持人生来具有为他人着想的倾向(Clément,Harris,Bernard,Antonietti,&Kaufmann,2014;Warneken,Lohse,Melis,&Tomasello,2011;Warneken&Tomasello,2009a,2009b)。幼儿具有涉他偏好(other-regardingpreference),并非完全自利(Fehr,Bernhard,&Rockenbach,2008),幼儿的分享行为也随年龄增长(Gummerum,Hanoch,Keller,Parsons,&Hummel,2010;Kogut,2012)。如果年幼儿童存在对他人的关心,可以考虑到被信任方的利益,他们就可能作出信任选择。Evans等人(2013)研究中将信任博弈的反馈阶段去掉,让被信任方没有机会返还,这类情况类似于独裁者博弈,以此来分离信任和利他,结果发现尽管儿童的信任和利他行为都随年龄有所增长,但利他动机并非信任决策的关键。在信任博弈中如何决策,还取决于信任双方对自身收益和损失的计算(Malhotra,2004;Mayeretal.,1995),预期的回报数额越高代表越信任(Bellemare&Kr?ger,2003;Fehr,Fischbacher,vonRosenbladt,Schupp,&Wagner,2003)。以往研究中仅将给出意愿作为衡量信任的指标,一方面给出意愿仅是信任决策的行为结果,另一方面愿意给出的行为可能隐含了利他的动机(Cox,2004)。在信任博弈中,如果A不信任的情况下,被信任方就完全没有收益,A的收益和双方的共同收益没有变化。如果A选择信任的情况,无论对方是否返还,A与B双方的共同收益都大于A选择不信任的情况,对被信任方来说更是增加收益。信任博弈中选择给出的行为背后可能存在为了增加对方收益的利他动机,博弈任务中如果仅考察给出意愿或给出金额将混淆信任和利他。近期研究者采用了新的指标即用信任者对被信任者的期望或估计对方返还的金额测量信任(Grof,Lechova,Gazda,&Kubak,2012)。期待对方返还的数量可以体现出信任者预期被信任者的可信性,如果信任者对被信任者的可信性预期较高,就会预期对方给予更多的返还,相反如果信任者对被信任者的预期较低,则会估计对方返还数量较少。由于是匿名情境,信任者对陌生被信任者可信性的预期可以视为信任者对被信任者的信任。有研究者认为这一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社会期望效应及利他偏好对信任行为的影响,是衡量人际信任更好的指标(陈叶烽,叶航,汪丁丁,2010;池丽萍,2013a,2013b)。使用被试愿意给出的数量和期待返还的数量这两个指标对青少年和成人的信任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出两个指标之间存在显着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池丽萍,2013a,2013b)。本研究同时采用给出意愿和期待返还数量两个指标来衡量儿童的信任,给出意愿代表幼儿的信任决策行为结果,期待返还数量代表幼儿对陌生人的信任水平。
  
  1.5信任的影响因素信任是一种理性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可能受到个体认知能力发展和环境的影响。
  
  1.5.1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
  
  由于信任的收益是不确定的,依赖于对方反应的,信任者需要具备必要的观点采择能力去预测对方的反应。已有研究发现观点采择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在协商中更容易与对方达成一致,可以克服僵局和自利,同时考虑双方收益,既不牺牲个人所得还获得更多收益(Galinsky,Maddux,Gilin,&White,2008;Tr?tschel,Hüffmeier,Loschelder,Schwartz,&Gollwitzer,2011)。以往对幼儿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研究结果发现4~5岁的孩子就能进行真实的认知观点采择(Mossler,Marvin,&Greenberg,1976;王敏,吕静,1990)。幼儿在博弈任务中对陌生人的信任也可能受到幼儿本身观点采择水平的影响,Evans等人(2013)的研究支持这一假设,年长儿童可以做出更多的信任行为,幼儿的信任与其观点采择能力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他们可以同时关注信任双方的收益和损失。年幼儿童可能因为过度关注个人收益与损失的结果,忽视了被信任者的可能结果,也忽视了由于信任决策带来的双方共同收益的增加(Evans&Krueger,2011)。但在Evans等人(2013)的研究中并未通过任务测量观点采择,而是让儿童在作出决策后告知主试为什么这样做,研究者通过分析儿童的回答将儿童的解释分为自我中心的解释(提到自己的利益)和被信任者特征的解释(提到被信任者的特点或提及信任对方)。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与幼儿的信任存在关联,年长儿童尽管在情绪上可能是更不信任的,但却可能有更多的信任行为。本研究将先通过任务测量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再考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在幼儿信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原文出处:李婷玉,刘黎,朱莉琪. 4~6岁幼儿经济博弈中的信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 心理学报,2017,(01):17-2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