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我国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11 共499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人口结构变动与消费结构的关系探究 
【第一章】不同人口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绪论 
【第二章】人口结构对消费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3.1】我国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现状 
【3.2  3.3】人口自然与社会结构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从人口结构角度促进我国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措施 
【参考文献】我国人口与消费结构合理化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章人口结构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我国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现状

  一、我国人口结构的现状

  (一)性别结构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如图 3-1 所示。

  从我国人口性别结构图,可以明显看到,建国以后,我国的男性人口始终多于女性人口,男女人口比例偏高,始终大于正常值上限 1.02.主要是由于我国悠久的历史生育文化中的男孩偏好所导致的,虽然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有所发展,但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养儿防老的思维方式,同时我国人口控制政策的实施,限制了许多育龄夫妇的生育自由,使得许多夫妇在生育数量限定的条件下强化了性别偏好,对胎儿进行选择性的育养,各种因素综合导致了男女性别比例居高不下,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

  (二)年龄结构

  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如图 3-2 所示。

  从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出,我国 0-14 岁人口占比呈现逐年减少趋势,15-64岁人口与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则逐年增加,导致少儿抚养比下降而老年抚养比上升。据预测,2017 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 10%,这将对我国的财政体系、社会养老保障及医疗体系提出新的挑战71.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或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很明显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不可避免的会是老龄化的深化,“银发浪潮”将会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口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心理、消费习惯,必然会对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城乡结构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在 1995 年到 2013 年都大幅增加(城镇人口从 1995 年的 35174 万人增加到 2013 年的 73111.49 万人,农村人口由 1995年的 85947 万人增加到 2013 年的 62960.51 万人),城乡人口比例有非常大的提高,从 1995 年的城镇人口只占农村人口的 40.92%提高到了 2013 年的 116.12%,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72.我国的城乡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无疑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消费这一角度来说,城镇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城乡居民各方面差距的缩小,当然包括生活消费观念差异的缩小,消费方式的趋同与消费结构的总体提高。

  (四)收入结构

  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如图 3-3 所示。

  从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图看到,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率最大,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始终保持在 60%以上,依然是城镇居民收入的支柱;转移性收入次之,对总收入的贡献率在 20%-25%,并且在逐步上升;经营性收入贡献率虽然较小,但其增长速度很快;财产性收入贡献率最小。

  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如图 3-4 所示。

  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图发现,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对总收入贡献最大,即使其下降趋势很明显,但始终保持在总收入的 50%以上;工资性收入次之,占总收入的 30%左右,并且呈上升趋势,说明工资性收入正在逐渐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支柱;转移性收入贡献率较低,但其增幅要快于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最少。究其原因,在于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城镇居民更多的是拥有稳定的工作,农村居民更多的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劳作,以此换取更多的生计。

  将城镇与农村居民总收入进行对比(见图 3-5),可以发现,城乡居民的收入总量都在逐年增加,但城镇居民总收入的增加速度要远快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城乡收入对比如图 3-5 所示。

  二、我国消费结构的现状

  (一)吃穿住用行的消费结构

  1.食品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年内消费各类食品支出。包括食品、饮料、烟酒、饮食服务四类,既包括居民平时购买的主食、副食、其他食品等,也包括在餐馆等支付的饮食服务。

  一方面,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说明居民生活水平的富裕程度的指标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值大于 59%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低于 40%为富裕(发达国家标准),低于 30%为最富裕(最发达国家标准)),对比图表(图 3.6)可以明显看到,我国的城镇居民从 2000 年开始恩格尔系数已经在 40%以下,基本达到富裕国家水平,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恩格尔系数在 2013 年刚达到 37.6%,生活水平也在向富裕转变。对比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发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在逐渐增加;而且农村居民恩格尔的系数要大于城镇居民,说明城镇居民要比农村居民更加富裕,但两者恩格尔系数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如图 3-6 所示。观察我国食品消费总额,由于市场刚性需求,食品消费总额经历了一段平稳上升时期;2004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 万元,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水平发生重大变化,居民食品消费逐渐多样化,由之前简单的吃饱、吃好转向有益于健康、有益于生态环境的品种丰富的、营养价值开始搭配消费的状况,直接结果就是食品消费总额的增加速度变快,直观的表现为食品消费总额曲线的斜率增大;但近几年,由于“八项规定”、“禁烟禁酒令”等一系列反腐反浪费禁令的出台,许多高端礼品市场冷清,影响到食品消费总额的增长速度又逐渐减缓,表现为增长曲线又逐渐平缓。

  我国食品消费总额如图 3-7 所示。

  观察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量对总食品消费额的贡献率,发现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对食品消费总额的贡献率呈现逐年递减趋势,由 1992 年的 50%以上减少为 2013 年的23%左右,城镇食品消费贡献率则稳步上升,主要是因为农村总人口由 1992 年的 84996万人减少为 2013 年的 62960.51 万人,而对应的,城镇人口却在大幅度增加,由 32175万人增加到 73111.49 万人73.在 2010 年,城乡人口基本持平,而城乡食品消费对食品消费总额的贡献率分别为 73%、27%,可见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要大于农村居民,接近于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的 2.7 倍,除收入因素外,农村居民自给性食品消费支出未纳入到统计中也是影响因素。

  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贡献率如图 3-8 所示。

  2.对穿着支出包括服装和鞋类两大类支出。服装支出又包括服装、服装材料、其他衣类及配件、衣类加工服务费支出四个小项支出,鞋类支出包括鞋、鞋类配件及加工服务费支出,不包括各种布料加工成的床上用品、室内装饰品支出。服装材料是指用于各种穿着用品及各种原材料,包括棉花、化纤棉、棉布、绸缎、呢绒、成品衣、各种鞋帽等消费品及衣着的加工修理费的支出。

  观察我国衣着消费总额曲线图,发现衣着作为除食品外的基本生活用品,与食品消费支出总额的变化几乎相同,曲线都是先平缓上升,后上升速度加快。随着收入的增加与衣着功能的多元化(不仅仅可以取暖,还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美心理,更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等),衣着支出呈现缓慢增加变为快速增加趋势。我国衣着消费总额如图 3-9 所示。

  对比城乡居民衣着消费对总消费的贡献率,观察得到农村居民衣着消费对衣着消费总额的贡献率始终小于城镇居民,并且在逐年递减,2013 年贡献率小于 20%,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费环境差,衣着更新缓慢,自给性消费充当了部分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高,社交活动多,对衣着的需求较大,而且往往求美求靓,注重服装的品牌、质量与款式,衣着档次的提升带动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贡献率如图 3-10 所示。

  3.由我国居民居住支出消费图看到,居民居住支出总量在逐渐增加(曲线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则由缓变急(曲线斜率逐渐增大)。研究近代房屋政策发现,1998年下半年福利分房停止,房地产产业便开始其发展最快的时期,5 年后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人们开始用自己的钱来购买房屋,居住支出明显增加。近年来,房屋作为一种保值增值投资品的功能要远远大于居住功能,在刚性住房需求得到满足后,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希望拥有更多住房,导致居住支出只增不减,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居住消费的增加速度可能越来越快。

  我国居住消费总额如图 3-11 所示。

  将城乡居民居住支出占总居住支出比重进行对比(见图 3.12),看出城乡居民居住消费对居住消费总量贡献率在经历了较大变化之后,从 2003 年开始趋于稳定,农村居住消费贡献率在 40%左右波动,城镇在 60%左右波动。

  我国城乡居民居住消费支出贡献率如图 3-12 所示。

  4.观察设备消费支出总额曲线,支出额快速增加在 2005 年前后,对于农村居民,2005 年开始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极大的方便了农村居民消费;对于城镇居民,生活设备及用品消费已经从单纯的数量满足转移到向质的追求,各种耐用消费品更新周期缩短,层次提升,各种彩电、冰箱、电脑、电话的普及率不断上升,共同导致设备消费支出有了较快的发展。我国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额如图 3-13 所示。

  对比城乡居民设备支出对总支出的贡献率,明显看到城镇居民生活设备及用品消费始终是该项消费的主力,贡献率在 2000 年之后都高于 85%,居民对许多耐用消费品需求逐步向品牌化、高档化、节能环保型转变,高档次拉动高消费,加快了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同时居住消费的增加使得许多居民在装修新房时批量添置假体耐用品,使得该项消费高速增加。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贡献率如图 3-14 所示。

  5.交通消费支出经历了由缓慢增长到快速增加的时期(见图 3.15),20 世纪 70年代,自行车还是主要的代步工具,步行与自行车还是主要的出行方式,90 年代,交通工具开始多元化,21 世纪,国际航班、城市公交、地铁开始普及,汽车工业得到高速发展,汽车开始走入家庭。观察交通消费总额折线图,发现交通消费支出在 2002年开始有所增加,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城镇交通设施齐全,为该项支出创造了良好消费条件,许多家庭交通工具走入寻常百姓家,家用汽车、摩托车越来越普遍,配套的油料及配件价格上涨也导致相应支出倍增,与此同时,维修费用等服务支出增多也推高了该项支出。我国交通消费支出额如图 3-15 所示。

  对比城乡居民交通支出贡献率,发现城镇居民交通支出贡献率要远远大于农村居民。究其原因,城镇居民交通消费支出由于有着先天优势,交通发达,而农村居民受到收入水平、供给价格及消费环境等的影响,对交通支出由一定的抑制作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消费环境的改善及供给价格的降低都会有力的促进农村交通支出。我国城乡居民交通消费支出贡献率如图 3-16 所示。

  6.吃穿住行用的消费结构,也就是衣着、食品、居住、设备用品、交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观察衣食住行用的消费结构,发现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在不断下降,下降了约十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支出比重比较稳定,居住消费、家庭设备及用品和交通消费支出比重在不断上升,其中交通支出上升幅度最大。我国衣食住行用消费结构如图 3-17 所示。

  (二)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

  对比我国实物消费支出与服务消费支出,发现两者都在大幅度增加,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2001 年,服务消费首次超过劳务消费,成为消费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实物与服务消费的消费结构如图 3-18 所示。

  (三)网络消费与实体店消费

  网络消费市场正在稳步快速向前发展,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具体表现为网络消费金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由 2005 年的 0.28%增加为 2013 年的7.78%,增加了 7.5 个百分点;网络消费增长速度远高于实体店消费增长速度,2007年-2010 年,增长速度一度超过 100%,是实体店消费增长速度的 6 倍多,近两年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相较于实体店消费,仍然是比较快的(具体数据见表 3-1)。

  2013 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表明,网络购物最热门的商品为服装鞋帽,购买人群占 75.6%,其次是日用百货、电脑、通讯数码产品和配件,占比分别为 45.1%和 43.3%,从居民网购商品来看,涵盖面越来越广泛,基本包括了吃穿用行住等方面的需求,服装类、日用品类仍然是网购最多的商品,特别是女性对服装情有独钟。中粮集团统计,我国 2013 年的食品电子商务总交易金额为 324 亿,比 2012 年增长 47.9%,网购食品在网购市场总交易额中占比为 2.5%,生鲜食品逐渐成为了网络热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