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官话指南》中有特色的词汇和语汇现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05 共5112字
论文摘要

  一、《官话指南》的成书背景及内容

  中日两国之间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比较密切的交往。汉语汉文化对日语和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朝鲜、琉球以及越南等国在近代之前都属于汉字文化圈。日本的汉语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日本幕府时期长崎闭关锁国,只允许长崎一带同中国和荷兰等国进行贸易往来,负责担任中日贸易翻译的唐通事大都来自中国福建等地,他们世代相传的大都是福州话、漳州话和南京话。江户时代著名汉学家冈岛冠山编辑的《唐话纂要》、《唐话便用》、《唐译便览》等书的语言所反映的都是贸易往来中通用的南京话。

  随着《日清修好条约》的签订,明治七年日本向中国派驻公使,到了北京他们才知道,当时的北京官场上通行的是北京话。各国公使都有留学生在京请人教授官话。因而由外务省从汉语学校中选派翻译生来北京学习北京官话。明治九年三月,中田敬义作为翻译生派赴北京“:来到北京一看,没有语学书,只有当时英国驻支那公使威妥玛编的大本的《语言自迩集》。这本书的确是珍贵的书,价钱非常高,买不起。于是,找支那的笔工抄写,由叫作英绍古的人任教师,进行语言的学习。”(六角恒广 2000)《语言自迩集》是由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编写的一部供西方人学习北京官话的教科书,体例严谨,语音、词汇描写细致准确,全书篇幅很大,先后于 1867年、1886 年、1902 年出版过三版。中田敬义见到的可能就是初版本,这部书后来成为日本人早期学习北京官话的必读书。日本国内出现了以《语言自迩集》为蓝本改编、删减的多种版本教科书,如《亚细亚言语集》、《清语阶梯语言自迩集》、《新校语言自迩集》以及《自迩集平仄篇四声联珠》等,这些教科书对于日本明治初期的北京官话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语言自迩集》毕竟是一部主要供西方人学习的教科书,并不完全适合日本人学习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官话指南》的编写算是以解燃眉之急的汉语教科书了。《官话指南》是日本驻北京公使馆的长崎籍吴启太、郑永邦“积数年之功,辑切日用者”编写而成,在中国的黄裕寿、金国璞的鼓励和帮助下于 1882 年印刷出版,是日本最早的学习北京官话教科书之一。在整个明治时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官话指南》一直是日本人学习汉语官话的重要教材。到 1945 年,它的修订版已出到了第 45 版,还出现了很多的方言版本以及英语、法语等多种译本,影响深远。

  全书分为四卷,七万余字。第一卷是“应对须知”,45 段,内容包括见面寒喧、探病问候、拜客聊天、评价人物等,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篇幅简短。第二卷“官商吐属”,40 章,这占全书的一半篇幅,也是《官话指南》中涉及内容较为广泛的一卷。内容有租房、卖皮货、修表、打围等等,篇幅相对于应对须知明显增长,叙事前后连贯、谈论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展现人物的不同身份,口气逼真。第三卷“使令通话”,20 段。主要是通过主仆问答的形式展开,从饮食起居、会客交友等多方面反映主人的日常生活。文中的郑老爷很可能就是作者郑永邦自身的写照。第四卷即“官话问答”,也是 20 段,大多是驻华使领馆的翻译官与清朝的王爷、中堂以及地方官员的外交应酬和交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比如第五章的外国翻译官和中国地方民众的冲突交涉、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和中国商船的碰撞事件,此段用语较为正式严谨,书面语色彩较浓。从全书的内容和语言特色来看,《官话指南》是一部中级汉语教材。

  二、《官话指南》中有特色的词汇和语汇现象:

  1、《官话指南》作为中级汉语教材,在词汇的选择上,除了基本词汇的应用上,还根据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况,大量的使用敬语和谦语。由于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且日本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日语交际中也大量使用尊他语、郑重语、自谦语和美化语等敬语形式。敬语就是为了向谈话的对方或交谈中提到的人或物表示敬意而实用的语言形式。因此,《官话指南》中的敬语的使用既符合清朝末期官话的实际,也和日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相比早期的《语言自迩集》以至更早的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老乞大》、《朴通事》来说,使用敬语是《官话指南》的一大特色。尤其在第一章“应对须知”中,问答之间大量使用敬语和谦语,通过这些词语,可以了解当时北京的社交礼仪。

  《官话指南》作为一部中级汉语教材,学习的不仅仅是日常基本的问答,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会交往,所以在语言的使用上也多有典雅的成分。称及对方多使用贵、令、尊等抬高对方身份的词汇,比如书中大量出现的敬语有贵姓、贵国、贵昆仲、贵处、贵甲子、贵恙、台甫、府上、久仰、高寿、尊姓大名、尊行、令叔、令尊、阁下、劳驾、指教、大驾、贵干、托福、栽培、抬爱、宝号等,涉及到对方的姓氏、年龄、住址、家庭成员,以及对方的动作行为等。而在向对方提及自己以及和自己相关的人或物时则使用自谦语。这和敬语成对出现问答双方彬彬有礼、符合当时北京官话的特点。如:贱姓、草字、敝处、失敬、虚度、官名、小号、赏脸、敝国、岂敢、斗胆、久仰等。

  《官话指南》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敬语词和谦语词呢?作者在凡例中曾指出“京话有二,一为俗话,一为官话。其词气之不容相混,犹泾渭之不容并流。是编分门别类,令学者视之井井有条,厘然不紊,因人因地而施之,庶可以知所适从。”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选用的北京话并不是当时的普通民众的俗话,而是当时上层官场通行的语言。相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些官场上的人员也就是作者经常打交道的这些人都受过系统的社交礼仪的训练,所以在交际中大量出现敬语和谦语。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日语交际中也使用尊他语和自谦语等形式,大量的敬语使用会让学习者对汉语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心里上更好的接受。

  2、在《官话指南》中,熟语、歇后语、成语等语汇的大量使用,使原本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栩栩如生,便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巩固记忆。语言学习除了基本词汇的学习外,较为高级的语言学习不仅要有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对汉语文化的了解。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而惯用语、歇后语等语汇更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口语交际中,熟语、歇后语等语汇比比皆是。学习汉语如果不了解这些语汇,那么他对汉语的学习只能是不全面的、一知半解的。《官话指南》一书作为中级汉语教材,已经很注意熟语等语汇的编排和选用了。《官话指南》出现的语汇有惯用语、歇后语、成语等几类。

  (1)惯用语:耍马前刀儿、溜沟子、捧臭脚:只做表面文章,溜须拍马。我不能像人家竟会耍马前刀儿,溜沟子捧臭脚,干那些下贱营生,我是来不及的。究竟上天不生无禄的人:指天无绝人之路。照你这么说,咱们俩岂不饿死了么?究竟上天不生无禄的人。等慢慢再打算就是了。吃一顿挨一顿:指饥一顿饱一顿,吃饭没有着落,生活困顿。

  家里底下人们也都散了,就剩了他们本家的人了,脚下是吃一顿挨一顿。不说长也不道短:指既不夸奖别人的好处,也不指责别人的缺点,不闻不问。听见他家里人说,是他街坊借给他妹妹钱米回去的,他也不说长也不道短,装作不知道的样子。瞎猫碰死耗子:靠运气侥幸成功。还是你输了,你这赢也不过是瞎猫碰死耗子罢咧。

  (2)歇后语。歇后语属于地道的民间语汇,包含着重要的文化信息,“歇后语的语义, 就是由前一部分所表示的附加意义和后一部分所表示的基本意义有机地构成的”。(温端正,2007)组成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之间,不是“譬喻”与“解说”的关系,或类似谜语中“谜面”与“谜底”的关系,而是“引子”与“注释”的关系。口语中恰当使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味性,增强说话的感染力。但是一般不能在庄重的场合使用,所以《官话指南》中用例较少。“马尾儿穿豆腐———提不起来了”。

  你是那么说,我瞧他很懒,一黑就睡。俗语儿说的“,马尾儿穿豆腐———提不起来了”。实在叫人生气。在《官商吐属》第 40 章还有猜灯虎的游戏,这一类大都要求从四书中找到谜底,从严格意义是那个来说不算是歇后语,但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节孝祠的祭品———食之者寡。围棋盘内着象棋———子路不对。

  (3)成语。成语是相习沿用的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成语最突出的结构形式特征是四字结构,而且其语法、语义基本上表现为二二相承的双音步结构,即使在语义上是三一结构的成语,也会以二二相承的双音步形式出现,如“一衣带水”。成语来源于古代的神话语言、历史事件、诗文语句等,相习沿用、结构凝固,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成语既可以表示所要表达的内容,也可以表达一种历史文化信息,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事半功倍的效果。成语的学习历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官话指南》就在对话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云山雾照:山被云雾笼罩,比喻说话不着边际,让人困惑不解。

  这个人实在靠不住,说话竟是云山雾照的。上行下效:指上边的人怎么做,底下的人也跟着怎么做。甚么事都得有个榜样儿,上行下效,在上的不要钱,在下的还敢贪赃吗?此外书中运用的成语还有:万虑皆空、莫逆之交、滥竽充数、以勤补拙、惊弓之鸟、贻笑大方、尽善尽美、水落石出、无足轻重等。

  3、《官话指南》作为一部重要的汉语教材,在语言选择上比较。重视口语的运用,采用的语材料多是日常答问,所以对研究当时北京口语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较早的北京官话教科书《语言自迩集》也采用了大量的北京口语词汇,《官话指南》在词语的选择上尽量运用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口语词。您纳:第二人称单数的敬称形式。“您”是“你”的敬称形式,而“您纳”则用于外人更为客气的称呼。如:您纳贵姓?您纳说话声音太小,人好些个听不清楚。巴结:勤奋努力,尽力,奋进,追求。如: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向前,不可自己哄自己,才能彀往上巴结哪。渴想:非常的想念。打:从,介词。顶好是打那竹径,转过弯儿去,在那块大石头上坐着。多偺:什么时候。偺,“早晚”的合音。这么由着他的性儿闹,多偺是个了手啊?耐心烦儿:有耐心。这个孩子有出息儿,又能熬夜,又能作活,有耐心烦儿,靠得住,怎么不叫人疼呢?背:运气不好。你瞧他这运气,有多么背呀。出门子:出嫁。他没有哥哥,也没有兄弟,就有一个姐姐,早就出了门子了。言语:说话。那俩人听这话,吓的也不敢言语了破:把整钱换成零钱。你把这个十吊钱的票子,给破五个一吊、一个五吊。所:全,都。赶开了印之后,就该忙了罢?可不是么,赶开了印之后,就所没甚么闲工夫了。

  4.新词语。此外,随着中国的被迫开放,中外交往也日益频繁,西方的新事物、新观念的传入,近代官话中也出现了许多新语词,如“嘎啡(咖啡)”、“面包”“黄油”、“刷牙散”、“刷牙子”、“胰子盒”、“火轮”、“三宾酒”、“领事官”以及“新闻纸”等。

  三、从《官话指南》中的语汇看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所以说编写一部适合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科书是汉语教授者和学习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早在元代末年编写的朝鲜时代汉语教材《老乞大》,不是从官场上盛行的文言入手,而是采用当时口语的形式,以几个高丽商人到大都经商沿途所见所闻为素材编写而成,《朴通事》则不是一件完整的事件记录,取材广泛,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相对典雅,描写细致。并且《朴通事谚解》中每一段结束时常常用一句常言或古语做结,整篇文章天衣无缝、水到渠成,使学习者在不自觉当中掌握了熟语等语汇的运用。因此学界普遍认为《朴通事》是一部高级汉语教材。编成于 1867 年的《语言自迩集》也大量采用“俗话儿说”的形式引用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语汇,语言生动活泼,影响广泛。稍后的日本汉语教材《华语跬步》则有专门一章节“常言类”用来记录学习汉语口语中的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语汇。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应以基本词汇学习为主,而中高级的汉语教学则应该以语汇教学为主,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文化的熏陶。汉语语汇(惯用语、歇后语、成语等)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汉语学习者若想学到地道的贴近生活的口语,必定需要大量语汇的学习,才能真正体会汉语文化的精髓,如果漠视汉语语汇的学习,那么学习者只能停留在初级知识的掌握,而在实际交际中则往往会感到迷茫困惑。而语汇的编排,不可能像词汇那样单个的识读,而要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和上下文的语境才可能水到渠成的掌握。在这方面,《官话指南》和同时期的汉语教材为我们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六角恒广《.日本中国语教学书志》(M)王顺洪译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2]温端政.语汇研究与语典编纂(J《)语文研究》2007 年第 4 期.
  [3]王澧华.日编汉语读本《官话指南》的取材与编排(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 年第 6 期.
  [4]张美兰.明治期间日本汉语教科书中的北京话口语词(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 年第 2 期.

相关标签:词汇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