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肩关节脱位患者旋转复位角度统计及复位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12 共2250字
论文摘要

  肩关节属于人体活动度最大的一个关节,但是其经常因为肱骨头大、关节囊与韧带薄弱松弛及肩部关节盂浅等因素,使得肩关节易出现脱位现象,尤其是在爱好运动的年轻人中比较常见,成为了急诊科比较常见的创伤疾病之一。临床采用的脱位复位方法较多,本次研究针对接待的急诊肩关节脱位患者进行了旋转复位角度统计,然后采用三种脱位复位方法进行了治疗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急诊肩关节脱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旋转复位法处理,皆经常规、临床病理检查及X线检查确诊,皆伴有不同程度的患肢疼痛,并且排除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同时排除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患者。本次研究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A组、B组、C组,各自20例患者,其中A组男患14例、女患6例;年龄在15~66岁之间,均值为29.4±3.3岁;病程1~7小时,均值为2.1±0.5小时。B组男患13例、女患7例;年龄在17~68岁之间,均值为29.6±3.5岁;病程1~8小时,均值为2.2±0.6小时。C组男患13例、女患7例;年龄在15~67岁之间,均值为29.1±3.4岁;病程1~6小时,均值为2.2±0.7小时。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皆无显着性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复位前皆采用关节角度测量仪(关节运动幅度角度值专用测量仪器)对患者旋转复位角度进行测量,方法为:两位助手分别持关节角度测量仪,对患肢旋转角度与内收角度进行测量,最后对前屈角度进行测量,当关节弹响瞬间将角度刻度记录下来。对三组患者进行旋转复位角度对比分析可知,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采用复位之前,皆采取全麻或者臂丛麻醉处理,尽量让患者的肌肉松弛,使得患者的复位可以在无痛下完成(老年患者或者肌力较弱的患者要适当给予止痛剂如75~100mg杜冷丁处理),习惯性脱位的患者不能采用麻醉,复位操作要尽量轻柔,禁止采取粗暴手法,避免出现骨折或者神经损伤等附加损伤。具体的脱位复位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1.2.1 A组:本组患者采用科氏法进行脱位复位处理,具体为:麻醉效果开始后,患者的肌肉松弛时可以进行复位,但是用力要适当,不能太猛,避免出现肱骨颈受压过大而出现骨折。术者一手将患者的腕部握住,屈肘到90°,尽量使得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则将肘部握住,持续牵引,轻度外展,慢慢把上臂外旋,之后内收以便肘部顺着胸壁近中线,最后再内旋上臂,此时便可以进行复位处理,可听见响声。

  1.2.2 B组:本组患者采用牵引推拿法复位,取仰卧位后,术者的第一助手采用布单将患者的胸廓套住后往健侧进行牵拉,而第二助手则同样采用布单从腋下将患肢套住后往外上方进行牵拉,第三助手同时将患者的患肢手腕握住后往下进行牵引,并做外旋内收,三者慢慢持续牵引。

  此时,术者则用手在患者腋下将其肱骨头往外慢慢推送,行还纳复位处理(若操作者比较熟练的情况下,两人也可完成上述操作)。

  1.2.3 C组:本组患者采用足蹬法复位,患者取仰卧位后,术者位于患者的患侧,双手将患肢腕部握住后,足跟放置在患侧的腋窝处,两手采用稳定与持续的力量进行牵引,在这个过程中,足跟往外慢慢推挤肱骨头,并作旋转与内收上臂处理,即可完成复位。复位的时候也可以听到响声。

  所有患者在复位后,皆进行对应处理,其中前脱位复位患者将其患肢保持在内收内旋位置,腋部放置棉垫,再利用三角巾、绷带(甚至石膏)将其固定于胸前,三周后慢慢作旋转活动与肩部摆动,但要避免出现过度的外旋、外展;而后脱位复位的患者则要采取相反的固定位置处理,即外展、外旋及后拉位。

  1.3 观察指标:对三组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并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测定结果与复发情况。其中肩关节功能测定结果采用肘关节评分、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ASH)调查量表进行评分,其中功能很好为0~9.99分,功能好为10~19.99分,功能尚可为20~29.99分,功能非常差为30或大于30分。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采用关节功能评分可知,三组患者在肘关节、上肢、肩及手等方面皆无显着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复发率可知,C组患者复发最低,仅出现4例,而A组与B组分别出现3例与6例,C组复发率与A组与B组对比差异性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所示。【表1】
论文摘要
  
  3 讨论

  肩关节脱位比较常见,而采用的脱位复位方法虽然很多,但是至今没有哪种可以达到100%的复位成功率,或多或少都存有一定的缺陷,但是若能结合不同的技术则可以取得不一样的复位效果。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肩关节脱位患者皆进行了旋转复位角度的测量,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在旋转复位角度上并无显着性差异。其中A组患者采用科氏法、B组患者采用牵引推拿法、C组患者采用足蹬法,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在DASH评分上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从评分上来看,C组要更低,也就是说复位后相关功能恢复要更好一些,同时C组在随访复发率上仅有10%,而A组与B组分别为22.50%与32.50%,C组与其余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C组复发率更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德荫,张自立,郑艺中等.肩关节脱位急诊旋转复位角度与两种固定法效果分析[J].新医学,2011,42(4):221-224
  [2]董旺超,王培民.肩关节脱位复位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1687-1689
  [3]陈文龙,王尧才,郭振平等.改良靠背椅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39-240
  [4]王顺兴,陈远宁.改良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9(7):1170-1170,1172
  [5]魏璟璟,谭宗奎.Hippocrates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210例[J].中医正骨,2012,24(8):69-7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