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会计现状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26 共633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小民营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探究
【第一章】民营企业管理会计优化研究绪论
【第二章】中小民营企业与管理会计理论综述
【第三章】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会计现状分析
【4.1 - 4.3】HY公司管理会计的岗位职能设置
【4.4】管理会计工具在HY公司的应用实践分析
【5.1】HY公司推行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5.2 5.3】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改进方案
【结束语/参考文献】管理会计服务民营企业的探析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会计现状分析

  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从西方引入,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企业的运用过程中,受到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治理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到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自身发展与应用水平的限制。对于中小民营企来来讲,外部的市场经济环境促使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内部治理与基础工作的相对不够完善与规范,都迫使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加速并强化管理会计的应用。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来看,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应用,都有巨大提升空间。

  3.1 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应用现状。

  3.1.1 我国企业以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为基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我国会计学界逐步引入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在引入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几十年以来,我国会计学界学者与企业界会计工作者就已对管理会计的应用问题引起广泛重视。为了有效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在企业的实践运用,我国会计学会会刊《会计研究》开展了一系有关管理会计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例如 1997年,开展的"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等。同时在该会刊发表了18 篇具有较高质量的管理会计方面的论文,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实践运用问题,对深化认识我国管理会计实务起到积极作用。

  1990 年,我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该学会在当年举办了"管理会计的应用专题研讨会",并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管理会计的论文集。1999 年 4 月,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我国会计学会成立的"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发起了一系列管理会计研究活动,例如"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等。此后,在我国的"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的主导下,在每年的重点会计研讨课题都不乏精典的管理会计主题。例如,在 2007 年,会计学教授孟焰、潘飞、肖序等发表的文献成为我国会计学重点科研成果。所有这些科研成果都进一步深化了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较好的总结出了我国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实践经验。

  由此可见,我国管理会计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是以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为基础,经过不断的消化、吸收与"本土化",产生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为企业的实践运用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1.2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统计调查分析。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我国逐步引入了西方的管理会计方法,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逐步开始了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运用。经过会计学界各方努力及众多调查显示,管理会计特别是新兴的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

  1995 年,由暨南大学组织的管理会计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尽管当时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基本处于低级水平,即翻译介绍阶段,管理会计方法的推广与运用效果并不太理想。

  1997 年,会计学教授孟凡利等的调查显示:企业管理者以及财务负责人的思维观念陈旧,只对事后算账报账等工作重视,而对管理会计并不重视。何建平教授对一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调查显示:(1)在这些企业管理会计得到了一定的实践与运用,尤其是责任会计;(2)并没有充分发挥责任会计的职能,在一些企业更是形同虚设;(3)总得来说,管理会计的运用有一些典型案例,但并没有得到普遍运用。

  1998 年,林文雄和吴安妮教授对我国 500 强企业的总裁进行问卷调查显示:

  当前我国企业主要在以下五个领域运用管理会计,分别是成本会计系统、资本预算、标准成本核算、短期决策的制定以及管理控制,在这些领域存在区域、所有权结构和企业规模差异等的影响。

  2002 年,冯巧根教授对我国国内 200 家企业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标准成本法的运用普及率不足 50%,以下管理会计的普及率较高,分别为责任会计达80.6%,业务预算达 79.7%,存货支出预算达 76.3%,资本预算约 66.1%以及绩效评价约 64.4%,然而,现代管理会计的一些新兴方法还远没达到较为广泛运用的程度,例如战略成本管理法、目标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质量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以及经济增加值等。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的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纵深推进,企业与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对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运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一些新兴的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对新兴现代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尚不够广泛,故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尚处于主要地位。

  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较为普遍,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情况相对较差。在一些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大中型企业,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深度与广度较好,企业取得的成效也较理想,而在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的运用较少,甚至有的企业根本未设立管理会计岗位,出现可有可无的状态。

  3.2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管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层次和水平都还不高,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管理会计在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如责任会计、量本利分析、作业成本法、全面预算、净现值法、平衡积分卡、经济增加值等方法的实施颇有成效,但在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中却没有系统全面的应用这些管理会计方法,有的甚至都未设立管理会计岗位。本文认为,我国管理会计的运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2.1 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与理论相脱节。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出资者与经营者基本合二为一,在管理上呈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统一集中,企业的管理权力通常集中在少数大股东手中,而这部分人大多数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知识研究,对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起到的作用还不太了解,或虽然有一定了解,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一般只重视对外的财务会计核算与应用,财务人员大多处于被动的核算工作,例如报账、记账、算账等,而管理会计及其方法并未真正用到,甚至有的企业就根本没有设立管理会计一职。企业管理者一般只关心企业的销售总额及利润情况,而对如何利用管理会计来改进企业管理并无太大兴趣。

  当前阶段,虽然我国会计学界不断的在大力引入各类国外先进管理会计方法,但这些先进的方法难以与当前的社会与经济环境相适应,实践与应用通常大打折扣,而且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者通常表现出不同的姿态,要么一味追求国外的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希望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与工作一步到位,要么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管治及会计制度相对落后,阻碍了管理会计在这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实践应用,有相当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对一些重要的管理会计概念,如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沉没成本、机会成本、边际贡献等并不很了解,使得管理会计工具的用阻力重重。由于管理会计在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并未较好应用,导致这些企业存在资金管理不到位,往往出现资金不足或闲置的现象。同时,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内控不完善及内部管理会计制度不健全,致使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不足,造成大量呆滞物料或存货积压严重,使得库存管理成本及存货减值损失严重。

  3.2.2 中小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管理会计的应用最终都要通过会计人员的实施,加工整理出管理会计信息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管理会计的实践与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会计职业水平与价值观等。这些综合素质,对管理会计的实践与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它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现代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数学,还应当了解统筹学、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等社会学科知识。

  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对财务人员的聘用存在不公正现象比较突出,由于经营者信任等因素,管理者偏爱任用自已的亲戚或朋友为公司的财务人员,还有些中小民营企业则会从社会上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来兼职财务工作,这些兼职人员的专业、经验及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有在税务师事务所工作的、有专业代理记账公司的、有多年不在职的老会计、还有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等等。许多都是两周或者两周以上代理记账一次,这样就根本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更谈不上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

  当然也有的中小民营企业会从社会招聘专业的财会人员,但这些大多数都只停留在财务会计层面,严重欠缺具有良好管理会计经验的会计人员,由于会计人员缺乏足够的管理会计工作能力,使得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很难广泛开展,导致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在中小民营企业难以施展开来。

  另外,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以及中小民营企业的成长波动性等因素,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稳定性较差,相比大型企业会计人员流动性更大或变动更频繁。同时,中小民营企业通常不太愿意额外花钱为会计人员作培训,且中小民营企业给予会计人员的待遇一般偏低,很少有会计人员自已花钱到外面进一步学习与培训,加上管理会计方面的培训在社会上非常少,致使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缓慢,甚至出现管理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严重老化,而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与步伐,难以适应当前中小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3.2.3 管理会计在中小民营企业的应用缺乏规范性。

  在现代西方国家,一般都会有诸如管理会计师协会这种机构作为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组织,例如在美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在英国有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同时也设立了管理会计委员会,这些组织设立的目的之一都是促进管理会计学的科学发展。这些管理会计组织通过定期制定管理会计报告,定期举办管理会计研讨会,从而引导全社会的会计学者科学的进行管理会计研究,为企业解决在管理会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找到新方法,并吸收各方力量完善理论体系和规范实务操作,极大的推进了西方现代管理会计学的发展与完善。

  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会计组织机构,来研究和指导我国的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会计行业缺乏自律性和完善理论体系的引导,是导致我国对管理会计工作组织与机构设置仍未进行规范统一,企业管理会计机构的建立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管理会计的工作开展状况也各有千秋、参差不齐,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规范性,其应用水平还不高。

  当前,在我国许多已经实行管理会计的中小民营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加上经营者过于注重成本与效率,虽然对管理会计方法有一腔执情,却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这样那样的因素限制,致使中小民营企业主并不愿花过多精力或全面的推广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而且在我国诸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会计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企业老板出谋划策,许多时候并未遵循标准的管理会计方法原理,而是按照企业经营者的需要提供信息,致使管理会计工具在中小民营企业的应用很不规范,阻碍了管理会计在中小民营企业的应用。

  3.2.4 管理会计在中小民营企业的应用存在"环境"的问题。

  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广泛应用受到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环境与法律环境的阻碍影响。任何事物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其周围的环境紧密相联,包括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同时还受事物自身的制约。总体而言,针对中小民营企业,我国目前尚无较为完善的的法律体系,而且还远没达到公平的完全市场环境。虽然我国税法有了长促的改进与完善,但一些地区对不同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的倾斜,仍就造成了企业之间的税负不均、地位不平等,使得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为了求得生存,而无睱顾及管理会计的应用。另外,我国的许多法律,在实际运用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

  典型的如破产法,在我国虽然实施数十年,许多国有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真正实行破产的企业却是少之又少,可谓寥寥无几,这些现象不能真正反映优胜劣汰市场规律。这些法律环境的不完善与规范,削弱了管理会计提供决策信息相关性与有用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实践运用。

  众所周知,管理会计是由西方引入,其职能深受西方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经济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计划经济时代,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方针政策下,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由放权让利到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再到转换经营机制的一个过程,这三种经营制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以及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还不完善,造成中小民营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对一些行政因素或一些社会影响因素更加重视,而忽视了管理会计提供的决策信息,使得管理会计难以在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应用与发挥应有的作用。

  管理会计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环境影响了其广泛应用。财务会计之所以能广泛应用,得益于其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及标准的财务准则制度,而管理会计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仍停留在对其方法的简单介绍,对管理会计的功能性、实用性及操作性缺乏深入的研究。而且管理会计没有强制性,中小民营企业是否运用或运用程度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意愿及需求,这就使得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实践应用存在先天性不足,降低了其在企业实务中的应用效果。另外,管理会计的许多内容与财务管理存在交叉重复现象,例如,管理会计的成本性态、经营预测、全面预算、经营决策、库存控制、长期投资决策及责任会计等方法,与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财务预测、经营预算、长期投资决策、存货控制及财务控制等内容相交叉重复,使得现有管理会计存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

  因此,对其内容与体系需要进行整合与改造,可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合二为一,形成一门成本管理会计学科。将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分解至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这两门学科中去,将管理会计的职能落实到成本核算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以有效解决其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的误区,其结果将会使管理会计回归"名亡实存",在学科理论研究上形成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系统化,在实践应用上解决"名存实亡"的虚置状态。

  管理会计在学术上,其模型要求精确,而其提供的管理会计信息却注重成本效益及重要性等原则,两者之间并不相关。管理会计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以便做出正确决策,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强调实用性,与精确的决策模型并不相关。而且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只需要重要的或主要的有用信息,而非精确的数据。例如,当企业产品利润在下降时,如是仍需盈利,则需分析提供构成产品成本相关的精确信息,以便改进产品的质量与特性。然而,从外部市场来看,企业产品利润的减少,可能是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发生了改变,企业应当改变竞争策略,即可能需要采取低成本战略,而非差异化战略。因此,精确但并不相关的管理会计信息,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决策没有太大价值,由此造成经营者忽视对管理会计系统的完善与运用。

  因此,本文认为,由于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及市场经济环境,仍处于不断健全与完善阶段,管理会计学科理论与方法缺少成熟统一的理论体系,学术上的精确计算模型与信息的不相关,以及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系统缺乏足够的重视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因素,阻碍了管理会计在中小民营企业的广泛实践与运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