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心理学论文

管理心理学运用于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本科论文)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22 共8237字
  目录
 
  摘要
  一、前言
  1、大学班级管理现状
  2、管理心理学与大学班级管理
  二、如何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进行班级管理
  1、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培训班干
  2、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加强班级凝聚力
  3、运用"激励理论"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1)信任激励法
      (2)情感激励法
      (3)榜样激励法
  4、运用"公平理论"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5、运用"期望理论"对班级学生进行目标管理
      (1)设计适合大学生自身的期望目标
      (2)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和措施
  6、运用"群体心理"对班级进行平行教育
  7、运用"挫折理论"指导班级学生挫折教育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大学生学生工作的最基层组织是班级,班级管理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基本载体和落脚点.将管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恰当的方式运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科学地把握班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动态,这对建设优秀班级,培养优秀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需求层次、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激励理论、群体心理、强化理论等六个方面探讨了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大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价值和应用.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班级管理,应用

    一、前言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级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适当的方式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对班级成员进行管理,以达到教育目标和学校目标.
  大学班级管理受到大学生发展的变化、学分制的影响、网络的普及等方面的影响,作为大学班级管理的主体对象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组织为了配合内在的环境的需要,就要对内部管理手段进行调整,以维持组织平衡的发展.
  基于这种情况,本文立足于大学班级管理的实际,借鉴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试图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改善大学班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1、大学班级管理现状

  在大学班级管理中运用管理心理学相关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大学班级管理效率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对当前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一个改善.
  如果想要把这些理论应用好,我们必须对大学班级管理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

  (1)班级学风班风差,班级纪律性差

  大学的班级和高中以前有很大区别: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文化习俗等差异较大,辅导员带着好几个班,班级工作很大程度上有班委负责,在学生管理方面更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因此,很易出现一些班级的班风和学风不好,逃课现象严重现象.
  使得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公共课能逃就逃,专业课能混就混,班级同学很少能自觉努力的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缺乏严格的班级制度,纪律意识淡薄,造成了班风差,班级成员纪律性差.

  (2)辅导员工作达不到学生期望

  有些辅导员忙于学校其他工作,对各班级的管理工作完全期望班委,对学生责任心不够,只了解部分同学或者班委.而同学们期望辅导员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能成为他们的朋友,对他们能像朋友一样的关心,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问题.

  (3)班级奋斗目标不明确

  极少数班级会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即使制定了班级奋斗目标,也只有少数人了解,即使了解,也比较模糊,无法划分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无法区分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有的班级在班级规章制度中未制定明确班级发展目标,导致班委成员和普通学生对未来目标不明确,无所适从,工作和活动缺乏主动性.

  (4)班级缺乏凝聚力强的管理团队

  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性都很强,都很有想法,但集体意识淡薄,很难互相配合好.如果上级布置的工作需要多个班委配合完成,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统一思想,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工作中出现问题,往往互相推诿.
  在选班委的时候这也是难点,不仅要挑工作能力强的同学,还要配合意识好的同学.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还得花很多时间在班委之间的矛盾处理上.

  (5)课内课外等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低

  有一份对班级同学对课内课外等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的调查报告显示21.7%非常积极,37.6%较积极,23.8%不够积极,16.9%非常消极.虽然大家都知道课内课外等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来说很有意义的,但很多班级出现活动参与度低现象,甚至有人宁愿和少数几人去,也不愿与班集体去.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班级建设存在一定问题,未能处理好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问题.如果激励工作做好了,同学愿意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才能形成自我管理的机制.

  2、管理心理学与大学班级管理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为对象,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为目的的科学.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习惯于硬性的"刚性"管理,因此难以摆脱方法上"公式化"和简单化的弊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效果不佳、针对性不强.
  此外,管理心理学着重强调人性化教育和柔性管理,注重个性和情感因素的充分发挥.对这一理论的借鉴和应用恰好弥补了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上的不足,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因此,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搞好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现代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员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要做好员工的管理工作,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员工、激励员工、使员工努力工作,完成企业目标.那么,大学班级管理的主体--辅导员、班委在班级管理中,同样要运用科学的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充分调动班级各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个人最大的潜能,拿出最优异的成绩,构建和谐的班级管理文化.如何利用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班级管理目标,是值得每一位大学班级管理工作者思考和实践的地方.
  从管理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大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在班级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由于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的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了班级运作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导致了班级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在这样的社会和现实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是迫在眉睫的,也是我们推进高校学生班级管理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如何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进行班级管理

  1、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培训班干

  学生干部的培养是班级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来培养学生干部,使培养模式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更是不易.
  为此,我们有必要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培训学生干部,实现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体系化、培养模式创新.

  (1)加强工作分析,明确岗位设置

  不同专业的班级组织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在选拔班级学生干部时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现实工作的需要,设置学生干部工作岗位,切记不可盲目跟风设立职务,造成后期工作被动,或者造成出现闲职现象.结合专业、班级特点做好工作分析,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绩效考核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把握用人标准,科学选拔人才

  班委选拔中应当遵循德才兼备的标准,打破传统的学生干部选拔方式,按照各方面表现和综合素质进行取舍.力争为每一个有才能、有潜力、有先进意识的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

  (3)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班委的素质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使各班委在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应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对班干部进行有效培训,开发班干部的潜力.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具备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形象意识、强化全局意识、强化效率意识,并将这些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
  因为班委担负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双重任务,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可能不可避免地会与个别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正确树立服务意识,学生干部就容易产生"表现自己"、"凌驾于他人"等不良现象.此外,班干部干部首先是一名学生,但又有别于一般学生.要想成为学生中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工作职责和对象决定了除了加强自己的能力培养外,还必须注重自我形象的设计与塑造.

  (4)重视绩效评估,完善激励机制

  绩效评估从现象上看是对班干部的工作实绩考核,但事实上,它是对班委进行管理的不可或缺的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共同探讨工作中的得失和未来的工作目标.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因此,对班干部的激励,也是学生干部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仅仅停留在"综合考评加分"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要根据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相结合,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使激励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科学有效的将管理心理学与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班级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发展舞台.

  2、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加强班级凝聚力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当一个人较低层次的需求获得基本满足之后,他便会转向尝试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他对生命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马斯洛还认为,在同一时期内,人们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共同影响和支配个体的行为.但在特定时期,总有一种需要是优势需要,对个体具有支配地位.
  大学生的年龄相对于中学生年长,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他们在追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的同时也再向自我实现迈进.他们通过大学的学习,具备了人文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素养,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表现自己的才能,达到自我实现.而高度参与式管理的理论基础就是参与者有着主动参与组织管理,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满足这些需要才能有效地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同时,也满足个人的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当代大学生相对于早期的大学生,心理成熟的更早,管理能力也更强.大学生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就会由个体内部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转化为个体内部行为的内驱力.在心理学中,当个体的需求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会转化为动机并引发行为.
  把这一观点运用到大学班级管理中来,班级成员参与班级工作,并受到班级管理者的肯定就能形成稳定的参与动机,进而推进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行为.当参与愿望转化为参与动机,转化为参与性的,就能提高班级管理效益.在大学班级管理中,大学生已具备高度参与式管理的心理需求,通过辅导员对参与者的行为的肯定就能将其心理需求转化为动机和行为,从而在大学班级管理中能很好的运用高度参与式管理模式.
  此外,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需要,要建立定期反馈制度,合理且条件成热的需要及时给予满足;合理但条件不成熟的需要,也要给予解释,取得谅解,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去满足学生的需要.
  对有些学生不善于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结合起来,甚至片面地把社会需要看成是多余的,在行动上也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个人需要的满足方面.因此,对他们的需要应加以引导.加强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应成为引导需要的重要途径.

  3、运用"激励理论",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通过激励管理班级,可以巧妙地给学生造成一种兴奋的心态和强烈的氛围,从而诱发其内部"能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在班级管理中,激励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辅导员与班委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1)信任激励法

  信任是人的价值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奖赏,作为班级管理者,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信任,不能信任一部分,怀疑一部分,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不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特别是犯过错误的学生,更应该信任,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之建立起一种被信任感,这样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情感激励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是一种复杂的、丰富的内心体验,是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管理者的的情感一旦和学生的意志融为一体,就会激起相同的情感体验,管理者的的意图极易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产生成倍的干劲和主动精神.
  因此,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采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情感激励法,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该怎样做而不该怎样做,使之正确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3)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可以使人受到鼓舞,干劲倍增,树立了榜样,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榜样适合青少年学生善于效仿的心理特点,它是一面旗帜,引导人们前进.榜样要有学生基础,为学生所公认,榜样要真实可信,树得起,立得住,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在学生中宣传榜样时要实事求是,既不要埋没其成绩,也不要牵强附会,凭空拔高,搞"锦上添花".

  4、运用"公平理论",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公平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7年提出.这个理论是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体所做的贡献与他所得的报酬之间平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取决于他们自己得到了什么,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看到别人得到了什么.人们总是通过社会比较,全面衡量自己付出的代价与报酬是否相当,从而产生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通过比较,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对工作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报酬比例相当时,就会心理平衡,产生公平感,于是心情舒畅,工作努力.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具有高度的公平意识,充分认识到公平、公正、公开对于调动个体积极性的巨大作用.辅导员与班委也只有以公平公正的方式为人处事,才能取信于学生,得到学生真正的尊重,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奖勤贷免、评优评奖及其他个人荣誉的合理分配等等,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发挥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只要管理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将公平、公正放在首位,彻底杜绝个人专断,就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使学生心悦诚服.具体而言,与学生相处过程中,不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特长的多少或熟悉程度等而区别对待学生;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要做到任人唯能,反对任人唯亲;在奖学金、个人荣誉的分配上,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反对"暗箱"操作或背后"交易",让学生知道情况、参与其中.
  只有这样,公平理论才能落到实处,学生和管理者的关系才能融洽,信息沟通渠道才能畅通,工作开展才能顺利有效.管理工作者与学生建立一种真正平等、信任的关系,学生才可能向老师敞开胸怀,学生工作才能深入人心,取得成效.

  5、运用"期望理论",对班级学生进行目标管理

  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期望理论",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适应"软管理"的要求和谐社会中对人的管理、教育、使用,已由"硬管理"进入"软管理",即对人的管理工作已由从外部的控制、约束和用组织、制度、纪律手段为主的管理向发掘人的知识智慧、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为主的管理的转变,期望理论是实现"软管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如果个体有了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他必须做出某种行动选择.根据公式M=E V可知,如果个体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即效价V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即期望率E越大),那么激发的动机越强烈,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大.
  因此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并拥有适当的期望水平,对目标实现充满信心,对于人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
  现在的由于他们社会阅历不深,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不强,加之身处充满诱惑的社会,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原有的自信,目标不明,期望值不高.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借鉴期望理论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期望目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设计适合大学生自身的期望目标在班级管理中设置适当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目标看得越重要,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个目标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因此,设置目标时要科学、合理、可行.可采用"大目标","小步子"的办法,分别设置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总目标使学生看到光明的前途,感到有奔头,阶段性目标使每个学生感到切实可行.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高低适中.目标过高,学生感到可望不可及,令人望而生畏,起不到激励作用;目标太低,轻而易举即可实现,没有挑战性和吸引力,令人失望,也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在设置目标时,不能忽视个人因素,可根据优、中、差等几个档次设置,让每个学生都有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目标,使每个人在感受成功的喜悦时,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把它挖掘出来其作用是无穷无尽的.英国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提出"快乐教育"思想,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辅导员和班委要学会动用符合"快乐教育"思想的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鼓舞其情绪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对不同的大学生给予不同期望目标的有效激励,将使得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建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长远的学习目标和主动的工作意识,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2)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和措施大学生都渴望成功,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并愿意为这种认同而努力.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获得成绩之后能够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肯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这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自我的目标期望值.
  尤其要加强对后进学生的关注,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将"成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对于那些缺乏自信、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辅导员、班委及其他任课教师应随时随地多给一些积极暗示和期望.

  6、运用"群体心理",对班级进行平行教育

  每个班级组织,都有群体心理的主要表现,这些心理表现,通过群体折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辅导员与班委在管理中,要重视和利用种种社会心理活动,充分调动积极性.前苏联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利用集体的力量成功改造过许多流浪犯罪青年,"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已成为一条着名的教育原则.
  因此运用集体心理来教育和鼓励先进,监督和激励后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适应,将同学间"平行教育"的影响发挥到最大,把群体功能能发挥到最强,往往胜过鞭策与监督.利用群体心理的做法有很多,如:利用社会舆论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利用集体感受,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利用竞赛评比,促进班级成员团结协作,增强集体感、荣誉感和管理心理学期末论文管理心理学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8成就感;利用群体压力,实现群体目标;利用群体凝聚力与士气,树立创建"优秀班集体"、提高班级四六级通过率等集体目标,使班级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7、运用"挫折理论",指导班级学生挫折教育

  挫折理论是揭示人的动机行为受阻而未能满足需要时的心理状态,并由此而导致的行为表现,力求采取措施将消极性行为转化为积极性、建设性行为.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多种心理矛盾并存,失恋、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等极易导致不良情绪,同时由于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因此在生活中很容易产生挫折体验,心理上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比如自卑、孤独、焦虑、抑郁、冲动、易怒等.如果不懂得如何控制,将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课内和课外两种方式来对之进行挫折教育,而且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研究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方法等,以便于正确指导高校班级管理者的工作.

  三、结束语

  一个先进的组织,它的管理理念要及时的根据内部成员和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大学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底层,也是跟学生关系最紧密管理机构,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就是如何最好大学班级管理工作.虽然随着学分制和高校后勤管理产业化,大学班级日益淡化,但大学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将长期存在.
  高校领导和辅导员、班委等学生工作者若能不断去探寻,去实践,将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灵活运用于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那么我们的高校班级管理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共同努力下也将取得在新的形势下班级建设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第4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第2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郭毅.班级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陈海岩.新时期高等学校班级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6]常征,陆纯.浅谈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7]白云霞.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和实践[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8]宋路平.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年48期
  [9]赵文茹.人事心理学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新疆.中国西部科技.2008,(3)

  致谢
  鉴于个人分析水平及论文写作能力有限,本论文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本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们的管理心理学任课老师孙老师您.一学期来,孙老师您严谨的治学精神、干练的工作作风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您传授的相关理论知识也一定会给我将来的工作带来很大帮助.值此期末论文完成之际,特向孙老师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预祝:圣诞快乐,元旦快乐,新年快乐,合家欢乐,事事如意!
相关标签:班级管理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