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心理学论文

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作者:宋雪松;舒梓剑
发布于:2020-04-24 共6347字

压力与情绪管理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三篇: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 市场经济深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成了新的特点:能力要求更高、选择范围更广泛、就业目标更务实。激烈的竞争对大学生构成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由此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心理学教育中情绪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学校、大学生应重视情绪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以缓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就业压力; 情绪管理; 解决对策;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epening of market economy,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formed a new feature: the ability to demand higher, wider range of choices, more pragmatic employment goals. Fierce competi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a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negative emotions, resulting in a number of social problems. Emo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sychology education, society, school,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emotion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 emotiona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job hunting.

  Keyword:

  employment pressure; emotional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压力与情绪管理

  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意味着求职者应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竞争力适应职场, 计划经济时代清闲的"一张报纸一杯茶"的工作越来越少。201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达到765万人, 毕业生规模比2000年增加了640万, 而青年应届毕业生和往届待业总人数约为1500万人。大学教育告别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和通识教育, 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一、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新趋势

  (一) 就业岗位对职员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职场对于求职者的要求不断提高, 招聘方不再只关注学历, 更重要的是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人格品质。除了拥有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 还要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和激烈的竞争。市场更倾向于全面型的通才, 对于复合型的人才需求量更大, 例如一份销售岗位的工作, 除了沟通能力, 还需要良好的外形、礼仪、财务知识、市场营销和外语能力, 有的更需要拥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银行的柜员也要求职员有外语能力、写作能力、财务管理知识、金融知识、国际贸易知识, 更需要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凭和证书并不能完全证明一个人的实力。

  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生活主要在校园度过, 经济主要来源于父母, 缺乏生活的锤炼和实际接触职场的机会, 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不切实际, 眼高手低, 对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 怕吃苦, 往往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一旦工作和心理需求产生落差或者碰壁, 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二) 就业者的选择更多元化。

  市场在经济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意味着工作岗位会根据市场的开拓和细化而更加丰富多元, 求职者的选择面更加宽广。大学生主要的发展目标是出国留学、读研深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银行、国企、私企和自主创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意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就业岗位逐渐呈现个性化、细分化、多元化的特点:由于我国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 只有创新和独特性才能在市场战争中生存。市场细分越来越复杂, 人们的兴趣爱好更多样化, 例如刺青艺术从不良少年的认知逐渐被大众接受为艺术形式, 刺青师也成为大学生追捧的职业, 其他如咖啡拉花、调酒师、家居设计师、网游设计等职业因为鲜明的个性被人们接受。网络科技的发展催生了网红经济、虚拟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利用网络经济催生了许多新兴职业。在大学生就业地点的选择上, 北上广仍然是最热门的方向, 然而也有许多人逐渐倾向于小城市, 他们发展休闲经济, 利用高速化和通达化的交通优势搞农村旅游, 到旅游城市开客栈民宿或特色餐饮。

  (三) 大学生的就业目标更务实。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有62%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认为月薪在4000-5000元满意, 只有2%想要去西部贫困地区工作, 约70%最看重薪资高低和个人发展前景, 最想进的是政府机关, 最不愿去的是私企。这反映了大学生更看重收入和未来前景发展, 由于物价上涨特别是房价上涨, 生活成本提高, 未来结婚生子、教育、医疗等费用也是考虑的因素,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体制尚不完善, 福利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较远, 个人生存发展仍是大学生就业的首要目标。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表现

  大学生在进入毕业阶段后就要面临前途的选择, 对于决定找工作的学生来说, 除了完成课堂学习, 还要把时间花费在找工作上。经历了大学生活和学习, 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 他们希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渴望社会承认自己的能力, 具有活力和创新性, 但是同时也存在浮躁、功利主义、心理素质差等弱点。大部分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个人前途和职业发展, 能否顺利实现职业目标则变成评价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志, 过高的功利性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但是并不稳定, 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干扰, 心理逐渐成熟且有了责任担当的意识, 但是他们在经济上尚不能完全独立, 有的大学生还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旦就业过程中受到挫折,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 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加拿大生理学家Hans Selys在《各种伤害引起的综合症》中提出了"压力"的概念, 他认为"生活环境不能满足个人需要、个人学习与经验无法与现实生活的要求相互配合, 所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种紧张状态", 我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张春兴则解释了心理压力的定义:"压力是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有威胁性的刺激, 又把心理压力换言之为生活压力", 强调"心理压力是一种一时无法消除的被压迫的感受", 也就是说当外在的事物对人的思维产生影响, 个体认为该事物对它造成威胁且不能有效释放和缓解, 人就产生了心理压力。大学生无法适应就业压力的刺激产生畏惧心理并以相应的情绪表现出来。

  (一) 自卑和畏难心理

  大学生即将走出校门, 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希望在职场上打拼出自己的事业, 提高自己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然而有的人过于挑剔薪资, 不愿从事"打杂"的基层业务部门和起薪较低的工作。由于公务员具有薪资高、福利好的诱惑性和"铁饭碗"的稳定性, 又一窝蜂地去报考公务员, 但是公务员考试竞争非常激烈, 有的岗位是百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 有的大学生好高骛远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和灵活的求职计划, 往往会遭受挫折。

  有的学生因为毕业于"热门"专业或者名牌大学而产生不切实际的优越感, 金融专业的一定要进入大银行或者证券公司, 会计专业一定要进国企或上市公司, 名牌大学学生找的工作没有普通大学学生找的好就是丢人, 他们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弹性的求职计划, 在找工作前要做好周全的准备以及有的放矢。求职不应像无头苍蝇般乱投简历, 或者以戏谑和轻蔑的态度应付差事。有的人抗挫折能力弱, 害怕失败, 遭到拒绝就出现退缩和畏难情绪, 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就灰心丧气,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做事缩手缩脚, 有的学生听闻其他同学找到了好工作, 相互比较比较后心态失衡产生自卑的情绪。

  心理学家A·阿德勒最早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自卑", 认为"一切人在开始生活都存在自卑感, 儿童在面对大人的时候无知无能, 依赖于大人而生活", "一个器官有缺陷的人会产生自卑情结令他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以取得优越", 他认为自卑对于人是有好处的, 如果一个人自卑而懂得努力奋斗而实现超越, 他就是一个成功者。但是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够强大, 不能够及时疏导积压在大脑中的自卑情绪, 则会导致精神病症。老师和学生及时关注和发现问题, 学生认为自己出现情绪障碍要及时咨询心理老师, 找到解决的对策。

  (二) 害怕竞争产生逃避心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顺顺利利应聘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现实是好的工作往往需要经历一番厮杀才能得到。有的大学生适应能力差, 害怕竞争害怕失败, 把自己没有找到好工作的原因归咎于没有关系和"后台", 没有想到通过努力提高自己, 培养不服输愈挫愈勇的精神, 而认为做再多的努力都是无用的, 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 面对生活抱持无所谓的态度, 既不积极主动也没有奋勇拼搏的动力, 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有的大学生通过读研来逃避就业, 或者毕业回家当起啃老族。但是读研并不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如果大学生没有做好职业规划,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 读研只是拖延就业时间而已, 而且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 读研期间若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依然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 连续遭受打击意志消沉

  如果大学生求职屡次遭到招聘方的拒绝, 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 心理遭受重大打击, 产生失落的情绪, 郁郁寡欢、食欲不振、心烦意乱、睡眠质量不佳, 若不重视就会演变成抑郁症。抑郁症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头号精神杀手, 持续性的精神刺激会让人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若不能及时治疗, 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杀倾向。压力带给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并不能马上就能察觉到。压力是无处不在的, 它不是直接反应在大学生的身体机能上, 而是逐渐影响大脑思考的方式和情绪反应, 当大学生感受到了心慌意乱, 失眠多梦, 烦躁不安等症状时才意识到压力过大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危害, 这时候就要及时注意调整心态, 甚至前往医院就医。

  不同心理素质的人面对压力时心理承受能力有高有低, qingxu同一个事物作用于不同的人身上, 所表现的情绪反应程度也就不同。在求职遭遇碰壁时, 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能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在下一次尝试中争取成功, 而悲观的人则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怨天尤人, 心理素质强大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三、应对就业压力的对策

  (一) 大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大学生的心智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 但此时他们思考问题容易过于片面化和理想化, 做决定往往不能深思熟虑而喜欢随自己的性, 较毛躁和易变。在求职阶段大学生应该学会掌控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就业虽然是人生的重大选择, 但也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部分, 目光应放得更长远些, 不要过于计较一时的得失。大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有:

  1. 经常微笑, 保持乐观的心态。

  笑容不仅能给别人带来舒适和亲近的感觉, 还能让自己放松心情, 笑容能够促进新陈代谢, 促进血液循环。当我们笑的时候, 大脑的神经细胞会分泌一种B-内啡肽的物质, 它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止痛药, 可以传递止痛信息和快感, 还能让血管壁放松, 起到修复血管的作用。笑容可以让自己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忘掉烦恼。

  2. 合理发泄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包括痛苦、伤心、失落、忌妒等负面情绪, 大学生在遇到负面情绪困扰的时候, 郁闷的心情会让人意志消沉, 这个时候可以用一些合理的方式发泄, 比如找心理咨询的老师倾诉, 进行激烈运动, 洗热水澡或者通过写日记发博客的方式发泄内心的苦闷。

  3. 正面暗示。

  大学生应该学会鼓励自己, 对自己充满信心, 每天起床后可以对着镜子说是你是最棒的,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 对自己取得成绩表示肯定和祝贺, 期待接下来取得更大的成功。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是大学生调节情绪的好方式。

  4. 多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

  为了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压力, 大学生应多做积极向上的事, 多参加集体活动, 在集体中感受温暖和互相帮助。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 做自己擅长的事, 在成功中体验自我肯定的价值。

  (二) 学校应重视情绪教育和心理辅导

  欧美发达国家为应对大学生就业在大学教学阶段已经建立起了成熟的情绪教育模式, 他们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情绪教育。德国的大学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 由心理辅导老师针对各个学生提出专门的心理辅导方案, 美国则是由关注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组织和基金会负责大学生就业过程, 大学生若有就业问题和心理问题便可向心理老师、社会团体进行咨询。我国关心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尚中处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 受限于社会工作水平较低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向来不太重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就业指导往往局限于职业技能的培训, 但是只有身心保持健康才能更快适应社会角色, 完成学生和职业者的过渡, 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心理辅导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室应发挥起帮助大学生完成就业心理建设的任务。

  1. 通过心理辅导建立正向的认知。

  1955年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 (Ellis) 提出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影响人们心情的不是事物本身, 而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客观事物A影响人的认知B, 认知B决定情绪及行为反应C.许若兰教授以心理学家贝克建立的认知治疗为基础设计了高校心理认知治疗方案, 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其中以情绪体验、认知结构、行为训练、反馈调整四个阶段, 让参与治疗的大学生逐步重塑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让大学生发现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优点, 自己在别人的眼中是独特的存在, 如果大学生能够以正向的认知对待客观事物, 他们就能塑造一种积极的情绪, 培养团结友爱、真诚互助的品质。在团体辅导中让大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 克服自卑, 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2. 情绪教育培养高情绪智商。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情绪是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及行动的倾向性", 并提出了著名的情绪智商 (EQ) 概念, 萨洛韦把情商定义为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五个方面。不管是学校里的课堂教育, 还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教育, 大学生都应该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情商, 这有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 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更从容地应对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除了需要智商, 更需要高情商。大学生不管是求职阶段还是步入社会, 良好的社会交际需要高情商, 它就是一把钥匙可以搭建沟通的管道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情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建立均衡的教育模式。

  国际教育基金会教务长史维多先生提出理想的教育模式应该是一种均衡的教育模式, 如果把教育内容比作一个金字塔, 均衡的教育应该是情绪教育处于金字塔的底部, 中间是规范教育, 塔顶是智能、体能、技能教育。发达国家重视情绪教育, 培养学生的管理情绪的能力, 大学的情绪教育应为隐性教育, 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氛围会对学生的情绪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学生往往更乐于接受风趣幽默、富有知识的老师, 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除了重视知识的灌输, 更应该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智能教育便是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教育和情商教育, 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使学生能自如面对生活的难关。

  四、总结

  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 社会、学校、大学生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建设, 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并及时向心理咨询老师咨询。学校除了应该加强就业心理的指导外, 更重要的是以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改革教学体制、完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情商, 使其更好地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麦可斯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2012.
  [2]刘甜甜。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 2012:9.
  [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403.
  [4]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6:122.
  [5]许若兰。论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研究及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6, 14 (4) :14.
  [6]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86.
  [7]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3, 11 (4) :16.

点击查看>>压力与情绪管理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原文出处:宋雪松,舒梓剑.情绪管理应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对策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4):44-4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