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心理学论文

《管子》中的管理心理学理论研究前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22 共586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管子》的管理心理学观念探析
【第一章 】《管子》中的管理心理学理论研究前言
【第二章 第三章 】《管子》中的人性论
【第四章 】《管子》中的激励论
【第五章 】《管子》中的态度管理论
【第六章 】《管子》中的信息管理论
【第七章 】《管子》中的领导心理论
【第八章 】《管子》中的群体关系管理论
【总结/参考文献 】《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一、前言

  (一)选题的缘由。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混战争霸,处于"类无政府"状态。在这个"礼崩乐坏"的特殊历史时期,齐国历经改革而达到兴盛并问鼎中原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是少有的。

  由商人从政任齐国宰相 40 余年的管仲更是一代风云人物。在长期的国家管理实践中,他善于革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被梁启超誉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被后人尊为"儒道法思想的先驱".孔子对管仲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而今,人们也在反思齐、鲁(儒)文化发展中已经出现的文化失衡倾向。从东夷人迈进文明的门槛开始,华夏文明距今已有可查证的五六千年历史。追究历史,齐鲁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保持着密切联系。齐鲁地区新石器考古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发现,更是给了我们铁证。齐鲁文化虽曾遭受夏商时期的弱势,但仍保持了自己的活力。经过后来西周时期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代,齐、鲁先后成为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并且互相融合,成为一个文化实体,较集中地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从此之后,中国文化便以齐鲁文化为主体和核心,不断吸收其他异质文化而不断发展成熟起来。

  从汉朝开始具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用的儒学归于大统以后,更具兼容性的齐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即使儒学具有诸多致命点(宋、明、清以及文革时期的实践可证),但是直到今天它仍处于文化宣传中的优势地位。历史证明,过度重视并推行一种意识形态来治理国家的思维方式是错误的。当下重视弘扬鲁文化(儒家文化)而忽视齐文化的现象极有可能造成文化失衡而导致历史错误的重演。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古籍研究的扩展和深入,对齐文化及其代表作《管子》的研究也逐渐有了重视的趋势。鉴于《管子》研究的现状和研究趋势以及齐鲁文化在弘扬方面有可能失衡的客观性认识,把《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体系研究作为我的论文选题,既是与本人的研究兴趣有关,也源于对齐国从乱世中脱颖而出的好奇和英雄主义情怀使然。

  (二)选题的意义。

  1.《管子》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

  (1)"心理学中国化"是个有价值的话题。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中国第一种《心理》杂志的办刊宗旨就明确要求我国心理学者必须"昌明国内旧有材料,考察国外新有材料,根据这两种材料来发明自己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则尽量适合国情,形式尽量求中国化".关于我国古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中国古代虽没有系统的心理学体系,但有心理学思想,"本质上中国心理学也有一个长远的过去".

  目前,我国古典管理心理学思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为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的精髓,本人拟对《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以求丰富一下我国管理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工作。

  (2)有益于管理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深入和推广。

  目前思想史的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历史学者,历史学者眼中的心理学思想史更接近于朝代史,特点在于所论述注重史实。而心理学工作者眼中的心理学思想研究则会更加注重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由于受西方心理学研究的强力渗透和影响,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特色研究面临各方面的挑战。本文通过《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力图拓展研究视角,促进学科间的沟通。

  (3)确立对中国古典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价值的正确判断。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出学问无古今之分,无中西之分,无有用无用之分,只有是非之分。无论做何研究,"厚古薄今"与"厚今薄古"的态度都不可取。只有充分了解中国古典著作的优秀思想成果,采用取精去糟和彼此联系的态度才能在研究中取得切实的成果。生搬硬套的将西方理论用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恐怕也达不到预期效果。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促使更多心理学者特别是管理心理学者对我国古典心理学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加强彼此间的交流,纠正若干偏见,树立正确评价。

  2.《管子》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

  (1)对当代的经济管理、政治管理、文化管理等有一定的启发性。

  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管理心理学思想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及其发展的过程。对于中国管理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不仅应在整理、挖掘我国管理心理学思想内涵等基础研究方面继续付出努力,而且还应把传统与现实联结起来,增强其"经世致用"的时代感与使命感。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追根溯源,"以人为本"概念的提出及其基本思想最早就出自《管子》,如"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子·霸言》以下引文,凡涉《管子》只注篇名)由此可见,当代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提炼、继承与发展。

  (2)对当代的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新思维。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但任何创新都离不开文明的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解决当代现实问题的思想宝库。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现状使得我们必须去面对不断出现的问题,如国有企业的改革、跨国企业的兴起等。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其中《管子》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诸如《管子》中对人性的认识和一系列激励措施的应用。

  这些思想是值得我们仔细的学习与运用的。

  (3)针对当代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方法。

  近年来温家宝总理多次引用《管子》中的论述,比如针对中日关系引用了"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版法》);引用"和合故能谐"(《兵法》),阐述和谐的重要性。

  在《管子》管理心理学思想中,诸如"和"的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等都对当代现实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冯友兰曾经评说过:"在中国人看来,从近代到现代直到今天的世界政治历史,很像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代的重演。"所以,这种类似的国际政治环境也给了我们继续研究它的动力。

  总之,研究者们一致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的《管子》拥有十分宽广的研究领城和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珍惜。同时,《管子》

  中也拥有相当丰富的心理思想,特别是管理心理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管理科学者去深入挖掘、研究,使之发扬光大。如果再将这些精深的理论与西方系统的管理心理思想、方法、经验更好地结合起来,必将为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本土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方法。

  在探讨和理解古代心理学思想方式方法上,国内心理学者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就开始提出心理学必须中国化,要求中国心理学应有自己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题目,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如,20 世纪 20 年代初,中国第一种《心理》杂志的办刊宗旨就明确要求我国心理学者必须"昌明国内旧有材料,考察国外新有材料,根据这两种材料来发明自己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则尽量适合国情,形式尽量求中国化".

  鉴于这种方法论上的要求和趋势,本文将以文献研究为主,采用内容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在遵循"历史的法则"与"思想的法则"的原则基础上,结合管理心理学研究框架和中外管理心理学家的观点对《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进行一次探讨。

  文献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支点。论文将借助于图书馆的期刊文献传统索引,或者是借助于电脑的网上搜索等方式,查阅与《管子》管理心理学思想相关的研究,对其成果进行梳理,为本文的书写奠定基础。

  内容分析法:本研究以各种古今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管子》原文、及其后来的各版本集校的阅读分析,对各种文献内容的形式、含义(特别是心理含义)等信息及其变化进行客观描述,为本研究提供客观的研究依据。

  历史分析法:即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以及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的分析,来从历史重建意义上对《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进行研究和借鉴。

  比较分析法:是按照特定的指标系将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本文通过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论、激励机制、态度管理、信息管理和领导心理五个方面来对《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进行探究,当然也需要适当结合古今其他代表性经典著作的相应思想比较。

  逻辑分析法则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以逻辑的思维路线,运用分析(抽象)、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形成理论。

  (四)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对《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进行研究,主要是从体系和分支两个角度来进行的。前者居于少数,大多数学者主要从事分支部分研究。而且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学者群体,国外也有一些学者对《管子》研究感兴趣,但也"主要是对原著的考证和注解,如日本的盯田三郎、原苏联东方学者史太因、美国汉学家李克等",在管理心理学思想上并没有成果出现。在已出版的成果数量上,我们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进行了搜索,按题名《管子》的管理心理学思想只有一篇;按主题《管子》并含管理心理搜索,共搜到5篇;在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从1999-2011年,以"《管子》"并含"管理心理"为关键词检索项,只检索到1篇。

  鉴于本题所选的 6 个论述框架,人性论、激励机制、态度管理、信息管理、领导心理和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笔者从中国知网上分别以《管子》并含"人性"、"激励机制"、"态度管理"" 信息管理"、"领导心理""群体心理""人际关系"进行检索,分别得到 29 篇、23 篇、 3 篇、9 篇、11 篇、4 篇和 12 篇。从这些可搜索的文献资料来看,学者们对《管子》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人性论和激励机制上,而在态度管理、信息管理、领导心理和群体人际心理上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现状。

  对人性从其哲学意义上的探讨古已有之,但都没有对人性问题进行直接而明确的论述,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散见于各古家名作。《管子》的人性论述形成于战国中期稷下时代,而这一时期正值人性论首热时期。据池万兴研究"人性问题只是到了战国以后才成为热门话题".总结其根据有三:一是现实政治的需要。战国以后,政治上的社会动荡与剧烈兼并,现实中的人欲横流使得人性问题愈来愈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二是产生于战国早中期的《黄帝四经》尚没有直接论及人性问题的事实。三是与《管子》同时代的《慎子》以及后来的《孟子》《庄子》《荀子》则有着丰富的人性论述。

  《管子》是"从'利'字上来理解人性的",是"从探索人的需要出发的",其趋利避害的人性论述,学界也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就人性的利害论而言,对这一属性的特点进行讨论势必有助于对其内涵的全面深入理解。陈小普根据《管子》中的人性论述和后人的研究成果,对其人性特点进行了总结,认为《管子》中趋利避害的人性观具有普遍性、动力性、实践性、客观性和无善无恶性五个特点。我们认为这种总结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安文,蒋亚东从时代背景下对《管子》的"四欲四恶"论进行了论述,认为"四欲四恶"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物欲横流和"礼崩乐坏"在人们心理上产生相应影响的产物。在涉及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时,井维华等研究者将《管子》的人性论认识作为管理和管理策略提出的前提和依据来进行论述的;在分析《管子》需要思想时,他们是从权重分层(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视角来对待的。认为生理需要是居于首要地位的,只有生理需要得到了相对的满足,才会产生高级的社会性需要。唐代思想家杜佑对《管子》的这一思想更是青睐有加,将其与儒家经典想媲美。他说:"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人曰财。《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管子》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谓也。"(《通典·序言》)。可见,各名家对生理需要重要性的认识是一致的。彭熙和彭瑶在对中西管理人性假设及其管理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了中西管理融合的趋势激励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涵义在于"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将其应用到管理上则主要就是人民通常所说的调动积极性的问题。《管子》中的激励理论是建立在其对人性论的认识基础上的。因为《管子》已经认识到只有依照人性规律进行管理,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纪达生认为《管子》在论及其激励思想之前,提出了一个"令顺民心"的基本前提假设。只有顺民心顺民性,激励机制才能起到可预期的作用。陈微波则认为《管子》的激励思想是"以满足个体需要为出发点"的。不难发现两个研究之间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对人性的认识和尊重。在具体论及激励措施时,前者从利之、赏罚、教化三个方面进行的,并且从权变的思想高度引证了《管子》的激励活性,同时他还提出了《管子》激励的最高原则"和"的思想;后者主要是强调了领导表率和赏罚分明的重要性。杨春晓试图从较为全面的层面上总结先秦时期的管理心理学思想,其中点到为止地涉及了《管子》的管理策略:"适用法"的用人政策和多途径的激励措施(包括表率激励、尚贤激励、赏罚激励、足欲激励、爱民利民激励、劳酬相符激励等)。有关《管子》激励机制的其他研究主要散见于各家论著,在研究成果上主要是将其作为辅助性论据来进行的,并没有超出上述结论。

  控制论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信息论的创立者之一的维纳曾经说过:"任何组织所以能够保持自身的内稳定性,是由于它具有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齐国的繁盛和稳定必然存在其信息管理的方式方法。在对《管子》的研究中,研究者并没有明确提出"信息管理"的概念,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对军事建设的研究和论述,以及对《问》的研究成果。关于民事信息管理,尚没有相关的研究出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除了对问卷《问》的论述外,对于驿道的修建和管理、官吏的述职制度、报告制度和军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也只是点到为止地提到。

  关于《管子》的领导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领导人格的论述上。陈小普认为《管子》看到领导者(君主)对臣下和百性的榜样作用,描述了理想君主应有的人格:节欲尚俭、博采众议、知人善任、立仪自正、善罪己身、正德莅民等。孙聚友具体论述了《管子》中君主人格特征的决定因素、道德品性和言行要求,并就相应的君主行为作出了探讨。相似的论述还有傅登舟等人的研究。在领导者的权力需要和权威需要上,尚无相关论著出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