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中国特色的谐和管理理论的现状、目标和体系构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4-21 共6625字
  原标题:谐合管理理论:促进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催生中国特色管理理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给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带来了新的课题。“构建新型的和谐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上的创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既是生产力不断进步、经济基础逐步提高的历史,同时也是管理手段、管理水平和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没有创新的管理理论就没有创新的管理行动,管理理论要伴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的创新与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首先就意味着管理。”“十八大”报告有47处提到“管理”的问题,其内容涉及到政治(行政)、经济、文化、社会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并且把“管理创新驱动”作为“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的重要依靠力量。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生产力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问题;既涉及到经济基础建设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到上层建筑革新的各个环节。而无论是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与建设,都离不开管理。因为“管理科学具有两重性和融合性,具有发展生产力的共性,同时还具有完善生产关系与推动上层建筑发展的特性。”可以说:和谐社会的构建,除了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上层建筑的完善,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以促进社会关系的协调、社会道德风尚层次的提升,最终实现社会整体(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充分发挥“管理”的效力,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即实现管理的现代化。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需要科学的管理理论作为指导。正如徐少春先生所说:“中国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管理模式,没有中国管理模式的创新,就不可能抓住持续发展的机会。”
  
  二、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一)管理理论创新是永恒的课题。
  
  管理理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与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有关管理理论创新的研究,是自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以后,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并逐步引向深入。在国外,管理理论按照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道德人的人性基础,不断进行创新,相继出现了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放权自治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文化管理理论[9]等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这些管理理论,既是顺应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同时,又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起着一定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在我国,对于管理理论的研究,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还比较滞后。历史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思想萌芽,但均没有形成独立体系的管理理论。相对来说,“和合”思想比较有影响力。“‘和合’思想最初是作为一种哲学概念于先秦时期开始出现”[10],在老子、孔子、荀子等着述中,都有关于“和合”哲学思想的不同论述。之后,“和合”思想逐渐为儒家、道家及佛家所通用。《太平经》中说:“阴阳者象天地以治事,和合万物,圣人亦当和合万物,成天心,顺阴阳而行”[11],这就把“和合”上升到了管理(治事)的高度,并且把“和合”规定为管理者(圣人)应当掌握的管理原理。但是一直以来,这种“和合”思想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专家学者及实践家们逐步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同时吸取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的营养,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推动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管理理论,正在逐步地形成当中。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有一些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开始从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探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但是,真正涉及到以“和谐社会构建”或“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关于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为数不多。
  
  (二)目前我国管理理论创新研究的主流
  
  在我国管理理论创新研究的历程中,以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为代表的东方管理学派,历经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融合古今中外管理精华,创新现代管理理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东方管理科学理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学、为、治、行、和”五个字。
  
  “学”,即东方管理学说建立在中国的管理、西方的管理和“华山管理”等三门学问的基础上;“为”,即体现东方管理文化本质特征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原理;“治”,即在中国管理、西方管理和华商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治国、治生、治家和治身的“四治”体系;“行”,即以人本论、人德论、人为论为核心,包括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的“五行”理论;“和”,即包括和贵、人和、和合的“三和”理念。
  
  除此之外,在以“构建和谐社会”或“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进行“管理理论创新”研究的文章中,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体系。
  
  一是西安交通大学和谐管理理论研究团队所进行的“和谐管理”理论研究。该研究以构建和谐管理理论体系为特点,其基本思路是:“和谐管理”就是“和则”、“谐则”与组织运动过程中不断浮现的“和谐主题”互动的过程;和谐主题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的发展情境下,组织的工作重心或中心工作议题,是组织发展的核心或要害之所在。
  
  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黄如金博士所进行的“和合管理”理论研究。该研究以中国古代的“和合”思想为基础,探讨在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管理理论的创新问题。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管理创新”、“创新公共管理和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经济管理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管理创新的关键是理念和理论的创新”等四个观点。
  
  三是衡阳师范学院周远成教授所从事的“大成管理学”研究。“该学科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立人,围绕人的个体成人、成功、成才、创业全过程的生存发展智慧这一核心,运用大成管理观、大成教育观、大成人才观等和谐理念,把大成管理智慧与人生存发展目标作为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探求和谐社会的管理要素及大成管理机制,进而分析管理和谐的内外部诸要素的关系”.
  
  三、谐合管理理论的研究目标
  
  (一)“谐合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
  
  一种科学的、体系完整的管理理论,必有其丰富的理论来源作为基础。“谐合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六个方面。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原理为方法论基础,包括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矛盾体的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基本原理。
  
  2.以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本理论依据,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是“谐合管理”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3.提炼中国历史上具有现代意义的管理思想体系精华,包括“道家无为而治,取法自然;儒家仁义中庸,崇尚德性;法家立法严刑,施术用势;兵家奇正变幻,贵在权变;农家因地制宜,不违农时;墨家兼爱交利,善立表率;名家巧设名辩,擅长剖析;纵横家联横合纵,唯利是从。”[16].其中以儒家为代表,包括道家、墨家和阴阳家等流派的“和合”思想,是“谐合管理”理论的间接理论来源之一。
  
  4.吸收当前国内关于“和谐社会与管理”为主题的三大体系研究成果,即“和谐管理”、“和合管理”及“大成管理”理论,他们是“谐合管理”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二。
  
  5.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包括行为科学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价值链管理理论,战略联盟理论,等等。特别是“蓝海战略”理论[11],是“谐合管理”理论的间接理论来源之二。
  
  6.“谐合管理”理论坚持独特的人性假设理念和价值理念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复合人”的人性理念,人们追求的是“综合需求”的满足,包括人本身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物的和合协调以及人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二是以人为本理念,重视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三是科学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四是人本价值理念,追求人本价值的最大化、人类生存环境的最优化和生活质量的最纯化。
  
  (二)“谐合管理”理论研究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谐合管理”理论研究,首先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1.科学发展与管理的关系问题。包括科学发展的本质特征,科学发展与管理创新,科学发展对管理的新要求等。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促进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进步的重要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科学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管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同时新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实践,又推动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发展是管理创新的源泉,管理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必然要求与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作指导。
  
  2.构建和谐社会与管理的关系问题。包括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现代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和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对管理的新要求等。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层面本身各个环节、各个因素以及各种机制之间的协调,也包括社会同经济、政治、文化及自然环境等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保持着一种协调状态。管理就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协调各方关系,以求资源的充分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和效益的不断扩大。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能和作用,通过强化管理的功能,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
  
  3.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与谐合管理的关系问题。具体包括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内在统一关系,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与谐合管理的本质联系。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既是“谐合管理”坚持的基本理念,也是“谐合管理”的两大主题。促进社会和谐,是“谐合管理”的本质特征;推动科学发展,是“谐合管理”的根本目的。
  
  (三)“谐合管理”理论研究的目标任务
  
  “谐合管理”理论--促进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研究,以“复合人”的人性假设为前提,在以人为本理念、科学发展理念和人本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在解决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与管理的关系等三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和达到的目标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为背景,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七、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基础,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借鉴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吸收中国历史上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营养,参考目前管理学界的其他理论体系的成果,研究、探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旨在促进社会与自然共同和谐的现代管理理论体系,即“谐合管理”理论体系。
  
  四、“谐合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一)“谐合管理”理论的精神实质
  
  西方管理理论虽然具有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但其本身隐含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大缺陷,即:在经济学确定的“以经济利益为准则”指导下,管理经济学追求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以致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利益是唯一的社会驱动力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两大弊端,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不和谐(如经济危机频发、恐怖袭击不断、引发战争以刺激经济、等等)。中国传统的“和合”管理思想,虽然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和为贵”、“和合万物”及“和气生财”,但未形成指导管理实践的系统的理论体系。鉴于中、西方管理理论各自的缺陷,“谐合管理”理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为指导,以“复合人”的人性假设为前提,围绕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两大主题,构建起和谐发展、和合共进、谐合共一的管理理论体系。他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科学发展理念和人本价值理念,追求的是满足“复合人”的综合需求、实现人本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带来的是促进整个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和谐与科学发展的两大效果。
  
  第一,人的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佳组合: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各人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充分锻炼,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内在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人生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现实(综合)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生活品质得到充分改善。
  
  第二,人在高度文明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整个社会达到了秩序最稳化(具有高度的政治文明: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社会秩序良好)、效率最高化和效益最优化(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经济高度发展、综合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裕)、关系最纯化(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文化繁荣、道德高尚、社会风尚优良),最终形成整个环境的和谐,包括“社会秩序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经济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二)“谐合管理”理论的内容体系结构
  
  “谐合管理”理论,是以“和谐”为目的、以“和合”为手段的、“谐合共一”的管理理论体系,它由谐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两大部分理论体系所构成。
  
  1.“谐合管理”的基本理论
  
  “谐合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谐论”、“合论”与“谐合共一论”三个方面。
  
  “谐论”研究的是人的要素的管理问题,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一方面,研究人的利用问题,即如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做到“人尽其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最终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研究人的发展问题,即如何做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智力和体力的最大充实,物质与精神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方面,研究人的和谐共处问题,即如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人际交往密切纯洁,彼此之间的关心、帮助得到充分实现,最终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达到全社会共同和谐的目的。
  
  “合论”研究的是物的要素的管理问题,属于物质资源管理的范畴。它主要研究物质(包括财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如何做到“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以提高物质财富的利用率,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最优比例,避免资源的浪费流失,最终实现经济关系的和谐。
  
  “谐合共一论”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一致问题,包括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平衡协调,建设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达到整体(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谐合管理”的应用理论
  
  “谐合管理”理论在应用上,以其基本理论为基础,按照科学发展观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一套以和谐为目的、以和合为手段,旨在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现代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方法体系,以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最终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达到科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3年2月28日。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12月12日。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第1版。
  [4]黄如金:《中国式管理的灵魂》,《经济管理》2008年第18期。
  [5]冯英浚等:《管理理论的困惑与创新》,《预测》2004年第4期。
  [6]那国毅:《管理热潮》,《IT经理世界》2003年第9期。
  [7]苏东水:《21世纪东西方管理融合与发展的趋势--当代中国东方管理科学的创新与实践》,《上海管理科学》2008年第5期。
  [8]陈晓红、周艳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体系》,《经济管理》2008年第23-24期。
  [9]宋培林:《基于不同人性假设的管理理论演进》,《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
  [10]黄如金:《和合管理:创新中国管理科学的探索》,光明日报,2006年5月29日第10版。
  [11]黄如金:《和合管理与“蓝海战略”》,《经济管理》2005年第24期。
  [12]苏东水:《东方管理学思想的兴起》,《上海企业》2005年第10期。
  [13]王大刚、席酉民:《和谐管理理论研究评述》,《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6期。
  [14]黄如金:《构建和谐社会与管理创新》,《经济管理》2005年第9期。
  [15]龚贤:《大成管理学的奠基之作〈和谐境界与人才发展:大成管理学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16]李京文:《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兼评〈和合管理〉》,《管理学报》2007年第3期。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