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需求变更管理基本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27 共5338字
  第二章 变更管理基本理论
  
  2.1 需求变更管理概述
  
  在软件开发中,对于如何进行需求开发,准确捕捉需求有较多的研究,而对于需求变更的管理,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很多调查数据表明,需求变化的管理不当往往会导致项目失败。
  
  需求从最开始就是项目最重要的内容,是整个系统的蓝图,同时也是检验标准。在实际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需求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样对于需求管理而言更加具有难度,对于需求变更的成功管理往往会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2.2 需求变更影响分析
  
  需求确定之后,或者是用户基于项目进展,了解到了更多的细节,所以对已经计划的项目功能有了新的看法,或者是开发人员基于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对项目中一些与项目的计划、资源产生冲突的功能进行调整,要么简化要么取消,当然在双方沟通基础之上。由此就产生了需求变更。
  
  需求变更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 影响项目周期及预算。需求变更往往会带来额外的工作量,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有可能导致项目延期,开发费用上升。
  
  · 影响软件项目最终的质量。需求变更往往是在比较紧急的状况下提出的,为了保证项目既定周期和费用,开发人员不得不赶工,由此留下了隐患。可能产生新的漏洞,或者降低了最终交付的软件产品的质量。
  
  · 影响项目最终的部署。主要包括最终的测试和验收。需求变动将带来新的内容,增加了部署的工作量和难度。
  
  2.3 常见变更管理过程
  
  2.3.1 敏捷类
  
  在 XP 方法中,开发人员往往采取集中开发的方式,便于信息交流[28].当需求变化发生时,用户和开发人员一起分析新的需求,并确定优先级,一起决定下一次迭代过程需要完成的需求。
  
  在 Scrum 方法中,有很多个周期,每个过程中,将不处理需求变更。本阶段中产生的变更都作为下一周期的输入。每个周期结束时,用户和开发人员要进行总结,并做好下一个周期的准备。
  
  2.3.2 过程控制类
  
  在 CMM 和 CMMI 方法中,需求变更管理会产生很多影响。在 ISO9000 中就要求对变更进行快速响应,并且要有风险评估,需要评估所有的请求,通过之后就可以开始实施,并且进行相应的记录。不同的方法会对包括配置管理、风险管理、项目计划等产生影响。
  
  RUP 是一个迭代的开发流程,项目开发包括起始、细化、构建和产品化四个阶段[27].RUP 认为需求的变化是一定会出现的,因此要求采取一定的管理过程,并集成到系统中去。
  
  在 ICM 方法中,有多个迭代步骤,各个步骤与下个步骤的需求分析工作同时进行,同时也有一定的评估机制。
  
  2.4 常见需求变更管理工具
  
  2.4.1 Telelogic 的 DOORS
  
  DOORS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需求工具。它是专门为企业级别用户设计的,并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它可以分析,管理,追踪需求信息,提供了直观的沟通方式,完整的变更建议流程和审核系统以及高级别的验证功能。这些都便于确保项目的实际与需求计划相一致2.4.2 IBM Rational 的 ClearQuest
  
  ClearQuest 是一个能自动跟踪缺陷及变更的系统[26].它能使工作简化,另外它还可以作为管理工具,进行相关业务逻辑管理。
  
  2.5 功能点估算方法
  
  2.5.1 软件成本概念和规模估算
  
  “成本”在经济学上的定义是“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的费用”[2].借鉴该定义可以得出,软件成本就是为软件项目最后支付的费用,该费用由规模以及各个要素的单价决定。
  
  由于软件项目与传统的制造业比较,并不是以消耗原材料和能源这种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的,而是主要消耗项目参与人员的脑力劳动成果,其估算相对更加复杂一些。
  
  根据前面的论述,软件成本主要的与系统规模大小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关。一般来说,生产要素包括开发人员的工资支出,开发设备、开发所使用的软件以及相关的培训等,这些因素的价格都取决于市场价格,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确定。因此系统工作量的估算成为关键点。
  
  需求风险与估算风险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两个风险[3].如果不能进行较为合理的估算,将会对项目的周期、预算等产生影响。软件规模估算往往是决定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4].目前流行的估算方法是代码行估算方法和功能点分析方法[21].
  
  2.5.2 功能点估算介绍
  
  功能点分析方法(FPA)由 Allan Albrecht 提出[5].国际功能点用户协会之后提出了 IFPUG FPA 方法。
  
  功能点估算方法是度量软件规模的一种估算方法[15].主要思想是把软件系统按照组件进行分解。系统工作量的级别最后取决于系统功能点的多少。FPA使得开发人员与用户有可能使用统一的方法定义系统的功能需求。用户不需要理解复杂的开发过程,能够根据功能点对相应的工作量进行估算,掌握项目的整体开发工作量。
  
  该 FPA 在很多参数估算模型中使用[12].2004 年发布了《IFPUG 功能点计数实践手册 4.2 版》[18][19].
  
  2.5.3 功能点估算步
  
  FPA 认为任何软件都是五种【要素组成[20].主要包括数据功能和事务功能两大类型。依照 IFPUG 4.2,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估算:
  
  · 数据功能包括:
  
  内部逻辑文件(Internal Logical File,ILF)
  
  外部接口文件(External Interface File,EIF)
  
  · 事务功能包括:
  
  外部输入(External Input,EI)
  
  外部输出(External Output,EO)
  
  外部查询(External Query,EQ)
  
  计算步骤是首先估算出各部分的复杂度,再确定各个部分的权重,最终就能获得对应的功能点数。由于 IFPUG 提供了对应的参考手册,便于实际操作,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和推广。
  
  FPA 的步骤主要包括:
  
  (1) 确定功能点类别和需求范围。
  
  (2) 估算数据功能的 FP.
  
  (3) 估算事务功能的 FP.
  
  (4) 计算未调整 FP(UFP)。
  
  (5) 确定值调整因子(VAF)值。
  
  (6) 计算调整后的 FP(AFP)。
  
  该过程可以用图 2-1 更加详细的说明:
  
  由此看出,FPA 不仅可以在项目需求分析阶段进行估算,也可用于改善软件项目管理全过程[22]. FPA 方法已成为软件度量的基础[23].接下来会对各步骤展开论述。
  
  2.5.4 确定功能点类型和需求范围
  
  功能点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开发型项目
  
  计算首次提交的功能点。
  
  (2) 加强型项目
  
  计算对现有功能进行改进涉及到的功能,包括增加、删除、改变等动作。
  
  (3) 应用型项目
  
  计算已经部署的项目的功能点,通常也被作为基线功能点,反映了项目最终为用户提供的功能点。
  
  需求边界是指系统的需求范围,规定了软件提供的功能,系统逻辑和数据的范围。
  
  2.5.5 数据功能点估算
  
  数据功能点是由系统维护并使用的,主要包括 ILF 和 EIF.即内部逻辑文件和外部接口文件。这里“文件”并不适合于现代信息系统[10].它指的是可以一起访问的一组数据或信息,与实际部署的物理实体并没有关系。
  
  2.5.5.1 识别 ILF 和 EIF
  
  ILF 是数据或信息的组合。一般必须满足如下的规则:
  
  (1) 数据满足需求定义。
  
  (2) 数据由系统维护。
  
  EIF 是一组被查询逻辑数据或信息。一般必须满足如下的规则:
  
  (1) 数据满足需求定义。
  
  (2) 数据由系统引用。
  
  (3) 数据不由系统维护。
  
  (4) 数据在其他系统中维护。
  
  由此可以看出数据如果是被应用维护就是 ILF,否则就是 EIF.
  
  2.5.5.2 计算 ILF 和 EIF 复杂度
  
  在识别了 ILF 与 EIF 之后,FPA 通过 DET 及 RET 来估算:
  
  (1) 数据元素类型(DET ,Data Element Types)(2) 记录元素类型(RET,Record Element Types)DET 是可识别的单一字段,一般应该满足:
  
  (1) 满足需求定义,非重复,被系统维护。
  
  (2) 满足需求定义,非重复,被系统引用。
  
  (3) 通过逻辑过程实现维护和引用。
  
  (4) 仅对那些使用的 DET 计数。
  
  RET 可以是 DET 的组合,一般应该满足:
  
  (1) RET 为数据文件中的一个 DET 组。
  
  (2) 两类数据文件都可以作为单独一个 RET 处理。
  
  ILF/EIF 的复杂度计算步骤:
  
  (1) 根据系统边界确定功能点是 ILF 还是 EIF.
  
  (2) 查表 2-1 确定每个 ILF/EIF 的复杂度。
  
  2.5.5.3 计算 ILF 和 EIF 未调整功能点数
  
  接下来估算未调整前的 FP.根据下面的转换表 2-2 和表 2-3,可以得出最终的数据:
  
  2.5.6 事务功能点估算
  
  系统处理信息和数据的过程被称为事务处理功能,其估算主要包括 EI,EO,EQ 的计算。
  
  2.5.6.1 识别处理元
  
  首先要把事务分解为处理元,基本原则:
  
  (1) 有意义的最小活动单元。
  
  (2) 保证系统一致性。
  
  如经过一定的运行,系统的状态不一致了,则该处理过程不是处理元。
  
  2.5.6.2 识别处理逻辑
  
  IFPUG 定义了 13 种处理元包含的处理逻辑。具体见下表 2-4.
  
  - 13 -表中符号说明:
  
  (1) 空白:可以包含。
  
  (2) M:必须包含。
  
  (3) M*:包含至少一种。
  
  (4) N:不得包含。
  
  2.5.6.3 识别 EI、EO 和 EQ
  
  外部输入是系统处理数据或信息的过程。
  
  EI 的识别规则[11]:
  
  (1) 从外部输入了数据、控制信息。
  
  (2) 或者更新了 ILF 或者改变了系统的行为/状态。
  
  EO 是系统向外部输出加工过的数据或者控制信息的逻辑过程。EO 向系统外部提供处理过的信息,至少包含改变数据的过程或者改变系统的行为。
  
  EQ是外部从系统中查询数据、控制信息的逻辑。EQ不加工数据和信息,也不输出新数据。
  
  EO和EQ的作用都是对外部输出数据或控制信息,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条件进行区分:
  
  (1) 输出了导出数据。
  
  (2) 包含数学运算。
  
  (3) 包含对内部数据文件的处理逻辑。
  
  (4) 改变了系统的行为或状态。
  
  上述条件中,只要有一条满足,就可以认为是EO.此外,EQ必须获得系统的输出,引用了内部数据文件。
  
  2.5.6.4 计算 EI、EO 和 EQ 复杂度
  
  接下来需要估算这三者的复杂度,主要包括 FTR 和 DET 的计算。
  
  FTR 是在处理过程中引用的逻辑文件。处理功能可能是 EI/EO/EQ,逻辑文件是 ILF/EIF.
  
  FTR 的估算规则如下:
  
  (1) 被维护的逻辑文件可以计算为一个 FTR.
  
  (2) 输入的逻辑文件可以计算为一个 FTR.
  
  (3) 输入同时也被维护的逻辑文件,只计算为一个 FTR.
  
  对数据文件进行的新建、编辑以及删除都是维护逻辑。EQ 一定没有 FTR.
  
  EI/EO/EQ 中的 DET 估算规则如下:
  
  (1) 下列字段算一个 DET
  
  · 用户可识别的。
  
  · 不重复的。
  
  · 为实现逻辑处理而输入/输出系统。
  
  (2) 内部数据往往不能作为 DET,例如:
  
  · 由系统从 ILF 中获取的字段。
  
  · 保存在 ILF 中的字段。
  
  · 硬编码的文本,如标题。
  
  · 系统生成的时间戳。
  
  · 系统生成的变量。
  
  (3) 向系统外发输出信息的逻辑可作为 DET,包括:
  
  · 指示处理异常。
  
  · 指示处理已完成。
  
  · 确认处理是否继续。
  
  (4) 输入操作计为一个 DET.
  
  接下来需要计算事务功能点的复杂度。根据 IFPUG 给定的复杂性矩阵[9]
  
  进行确定。见下表 2-5 和 2-62.5.6.5 计算 ILF 和 EIF 未调整功能点数
  
  由此估算出未转换功能点数[9]
  
  (UFP)。见下表 2-7 和 2-8.
  
  2.5.7 确定值调整因子
  
  除了数据功能和事务功能,应用系统还包括许多无法被这两种类型描述的因素。可以用VAF来进行调整,通过这些系统特征来评价计算出的功能点的级别[16]
  这里仅仅进行简单的列出,仅供参考。
  
  · 数据通信
  
  · 分布式数据处理
  
  · 性能
  
  · 重度配置
  
  · 处理速率
  
  · 在线数据输入
  
  · 最终用户使用效率
  
  · 在线升级
  
  · 复杂处理
  
  · 可重用性
  
  · 易安装性
  
  · 易操作性
  
  · 多场所
  
  · 支持变更
  
  对各项进行评估并为每个VAF赋予其影响程度值DI,取值可以参考以下的列表:
  
  · 0不存在,或者无关
  
  · 1偶尔相关
  
  · 2中等相关
  
  · 3平均相关
  
  · 4较强相关
  
  · 5完全强相关
  
  14项GSC的和用来计算最终的影响程度 (ΣDI) .值调整因子(VAF)的计算方法如下[17]:
  
  VAF = (ΣDI x 0.01) + 0.65
  
  2.5.8 确定调整后的功能点数
  
  根据上面的计算方法可见,UFP的最终结果的修正范围为±35%.调整后的功能点数(AFPC)计算方法如下:
  
  AFPC = UFPC x VAF

        2.6 统一建模语言 UML 介绍
  
  2.6.1 概述
  
  UML 是统一建模语言的缩写,吸取了多年软件工程的成果,是面向对象开发的行业标准语言。UML 具有标准化和可视化的特点。利用 UML 建模便于对象和规则的重用,确保了开发过程的一致性,运行独立于实现,软件项目的建模、分析、设计将具体和直观化,也更容易进行项目的分析和控制。
  
  2.6.2 用例图
  
  用例是一个外部可见的系统内聚功能单元[13].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通过简单的图形描述方式,描述了系统的层次结构,提供的服务以及互相之间的交互。用例表示提供给系统的使用者的功能,是对这些功能的逻辑描述。
  
  用例的表述形式通俗易懂,贯穿于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尤其在分析需求阶段,可以用来从多个视角捕获系统需求。用例图非常便于用户和开发人员理解和实现系统功能[24].
  
  2.6.3 类图
  
  类是一种描述符号[13].类可以使用它来对那些有着相同本质的对象进行一定抽象,可以描述其相同的结构,或者相似的行为。
  
  在 UML 中,类图(Class Diagram)显示了系统内部静态数据之间的关系。
  
  类图定义了类的属性和操作以及相应的约束条件[14].类图不仅在设计阶段非常重要,在实现阶段也同样发挥关键作用,占据重要地位。
  
  2.6.4 顺序图
  
  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显示了系统的动态行为,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消息是如何在系统内部传递和处理的。顺序图用于描述对象间动态交互能力[25].
  
  2.7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介绍了需求变更的基本知识以及对项目的影响。
  
  接下来介绍了常见变更过程,主要包括敏捷类的变更管理过程和侧重过程控制的变更管理过程。另外还介绍了目前比较流行的需求变更管理过程和工具,主要包括Telelogic的DOORS和IBM Rational的ClearQuest.
  
  之后介绍了功能点估算方法的基本内容。首先介绍了FPA的基本概念和经典步骤。接下来就重点介绍了几个关键内容,包括确定功能点类型和需求边界、各种类型功能点的估算、调整因子以及调整后的FP.
  
  最后介绍了UML的基本知识,包括UML的基本概念以及几个常用的UML图标,包括用例图,类图和顺序图,包括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用途,为后续章节做好了准备工作。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