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商务管理论文

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状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28 共6070字

  第 3 章 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本文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跨国并购的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但若要对汽车行业进行更深入的分析,需要对我国汽车行业状况有一定的了解。本章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我国汽车行业现状,通过这部分可知,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乘用车占据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表现抢眼,但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不足,面临严峻的形势。

  第二部分是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通过对近几年汽车企业海外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可看出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并购主体呈多元化不再仅限于国有企业,并购区位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并购对象开始转向新能源企业。本章框架结构。

  3.1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

  3.1.1 汽车市场迅速发展。

  近十余年来,我国的汽车行业不仅在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创新,而且在市场方面也有了重大的发展。伴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效应加强,汽车行业取得了迅速发展,我国也正逐渐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的重要地区。通过图 3-1可看出,2005 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仅是 570 万和 575 万辆,而 2015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上升至 2450 万和 2459 万辆,十一年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年均增长率均超过 32%,由此可见,我国汽车行业正在迅猛发展。

  3.1.2 乘用车占市场主导地位。

  2005 年汽车统计分类标准(GB/T3730.1-2001)中把汽车分为乘用车与商用车两种,其中乘用车指的是车辆座位少于九坐(含驾驶员位),以载客为主要目的的车辆。

  商用车指车辆座位大于九座(含驾驶员位)或者以载货为主要目的的车辆。从乘用车市场来看,乘用车的消费属性正在从"可选消费"到"刚性消费"的转变过程中。销量增长的驱动因素仍然是一二线城市的换购需求和三四线城市的首次购车需求,另外,三四线城市的二次购车需求正在启动中,这也将成为未来几年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我国乘用车销量由 2004 年的 327 万辆上升至 2015 年的 2115万辆,年均增长率超过 49.7%,而商用车仅从 2004 年的 180 万辆上升至 2015 年的 435万辆,年均增长率仅为 12.9%.无论在销量还是增长率方面,我国乘用车都远远超过商用车,乘用车在我国汽车销售市场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3.1.3 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

  由图 3-3 可知,2011 至 201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总体呈不断增长趋势。2011至 2013 年增长较为缓慢。2013 至 2014 年增长迅速,由 2013 年的 17642 辆增长为 2014年的 74763 辆,增长率达到 323.8%,2015 年销量增速迅猛,其销售量是 2014 年全年销售量的 1.29 倍。通过分析可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正呈爆炸式趋势增长。

  3.1.4 自主品牌汽车形势严峻。

  (1)自主品牌汽车增长迅猛,但多数处于低端市场。

  近几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但市场却是低端市场,自主品牌的汽车多集中在 A 级车市场,更多的是位于 A00 级市场。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汽车在质量、技术、机能等方面表现更差,众多枢纽技术环节更是均未达到行业均匀水平。在 2014 年的汽车销量统计中,53%的自主品牌销量发生在 A00 级市场上,B 级自主品牌汽车仅占到 8%.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之所以一直位于低端市场,多是受制于技术和品牌,技术和品牌成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走向中级车市场的两大难题。

  (2)人才和资金匮乏,自主品牌动力不足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一家汽车企业在研发自主品牌时,不仅要求该企业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如达到两百万辆,还需要企业能消耗起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固定投入和运转费用也要分别超过十亿美元,同时还需要超过八千人的技术研发团队,以及大约三十个实验室,并且平均每两年就能开发出一款新车等。但是在我国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就刚刚超过一百万辆,高级技术职员和中级技术职员一共仅有百余人,因此,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技术创新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大力支持,仅靠单个企业的自主研制很难使技术有重大的突破。

  (3)合资下探竞争围剿自主品牌。

  跨国并购引进的外国品牌车型以及合资自主车型所带来的挑战将使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面临巨大压力。近几年来,各个跨国品牌都在我国市场上加大了各种车型的投放力度,针对我国汽车市场的特点开发本地车型,加大小型经济类产品的投放力度,并通过配置的提高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如一汽丰田新威驰上市,将最低价格下探到6.98 万元,已十分接近同档次的自主品牌汽车,这些都使得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面临严峻的形势。

  3.2 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3.2.1 并购典型案例。

  (1)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

  上汽集团的优势在于资金和市场,双龙汽车公司的优势是技术和研发,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满足了中韩两国企业优势与资源的互补。

  2004 年 7 月,上汽集团得到双龙汽车的 30 多家债权人投票的一致认可成为双龙汽车公司股权的优先购买人。双方经过商谈,最终上汽集团用 5 亿美元收购了双龙汽车 48.9%的股权。2004 年 10 月,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签署了买卖股权的协议,上汽成为双龙的第一大股东,此后上汽集团又增加了对双龙汽车的股权,我国汽车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从此开启.

  并购交易完成后,上汽集团通过开支的减少、管理上的加强等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其竞争能力,并保留双龙现有的管理层和员工,以及双龙在韩国的工厂。上汽集团还承诺给予双龙不少于 10 亿美元的投资来增添产品线。而双龙汽车也会把像发动机制造技术等这样的核心技术转让给上汽集团。

  但是上汽收购双龙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总结来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内讧频繁疲于应对。上汽并购双龙后并没有实施很好地整合措施,虽然说上汽是双龙的第一大股东,但是上汽对企业的控制力非常弱,并且上汽在与韩国工会的地位不平等,在对话中也是经常位于下风,陷入被动地位。韩国工会在其种种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便以罢工相威胁,屡次逼迫上汽集团提高员工的工资与福利待遇,并且坚决不允许裁员事件的发生,从而导致上汽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竞争对手。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财物来应付这些事件,这不仅使上汽与双龙制定的多种战略计划难以实现,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二是"过激行为"成为必然。双龙工会是韩国民主劳总下的工会组织,该组织善于利用企业之间微妙的关系,采取激烈的手段与出资方作斗争。双龙汽车工会力量强大,也更是只在乎眼前的利益,多次迫使上汽集团提高员工工资和福利,不仅于此,双龙工会又利用韩国民众与我国企业之间微妙的关系,围攻我国大使馆,制造技术转移的舆论,给上汽和双龙汽车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三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双龙汽车又进一步陷入困境,最终双龙汽车上汽收购双龙以失败告终。

  (2)南汽集团收购英国罗孚汽车。

  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南汽集团开始走下坡路,南汽集团落后的产品研发能力、对市场的反应迟缓以及制度僵硬等问题制约了其向前迈进的步伐。2003 年 8 月,资产重组后的南汽集团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此时适时的并购和重组也许有利于南汽集团的进一步发展。罗孚集团在被南汽收购之前就几经转手。宝马公司收购罗孚集团之后,前后共投入约 30 亿美元,却仍然无法扭转罗孚集团亏损的局面,也无法阻止其市场份额的下滑,最终只好将罗孚资产拆分出售。

  2005 年 7 月,南汽集团与罗孚汽车公司签订协议,南汽集团用 5300 万英镑收购破产后的罗孚汽车公司,包含所有的发动机和组装工厂以及所有的发动机供应商。

  在收购后的整合阶段,南汽集团将 MG 品牌诠释为"名爵",并利用 MG 罗孚和Powertrain 公司的资产来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英国的汽车产量随着 MG 罗孚的破产收到了严重影响。2005 年 6 月,英国汽车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7%.但是,南汽集团并购 MG 罗孚之后改变了这种状况。

  2006 年 6 月,销往英国的汽车产量下降了 30%,出口量上升了 2.5%.2007 年 12 月,上汽集团与跃进汽车集团实施全面合作,将南汽集团通过整合方式并入上汽集团。

  (3)北汽集团收购瑞典萨博汽车。

  从 2007 年开始,北汽集团就把国际化作为自身的战略目标之一。北汽认为今后国际化不仅会是众企业发展的目标,也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在参与收购萨博之前,北汽曾收购沃尔沃和欧宝未果。这也使一直急于寻求外部技术支援其自主品牌发展的北汽愈发着急。2009 年 5 月,北汽正式发出收购要约参与萨博的竞购,2009 年 12 月,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与瑞典萨博汽车公司完成了最后的收购工作,此次交易金额为 1.97 亿美元。北汽收购萨博是自 2009 年以来我国国内的汽车企业成功收购国外先进整车技术的第一例。

  北汽集团成功收购萨博汽车,为我国汽车企业在今后的跨国并购中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一是战略目标明确。企业在并购前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北汽在 2007 年把目光投向国际后,就积极参与国际上收购先进汽车产权的竞争。不管是竞购欧宝还是竞购福汽,或是此次成功并购萨博汽车,北汽集团都是坚守此战略目标,最终多次的努力换得了这次技术上的转折,成功收购了萨博汽车,把萨博先进的技术用于我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使我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也能达到国内的领先水平。

  二是策略上随机"快"变。北汽集团在并购萨博汽车的过程中,一开始采取了曲线入股的方式,但是就在萨博汽车的破产保护结束以后,瑞典科尼赛克集团选择了退出交易。萨博急需资金保持运营,于是北汽迅速调整策略,采取直接收购萨博的方式,获得了萨博汽车的知识产权,既实现了自己国际化的目标,同时也保全了萨博,实现了双赢。

  三是拥有优秀的团队。北汽组建的专业的收购团队中,其组员都在国际上知名的汽车公司工作过,都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与技能,这其中还有不少人是汽车行业的专家,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还有广阔的人脉,这些都为此次北汽成功的收购萨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萨博的先进技术提升了北汽自主品牌轿车的性能,大大促进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再者,北汽通过对萨博先进技术的吸收,研发了新型的发动机和轿车车型,成为中高级轿车市场上强劲的竞争者。2013 年 5 月 11 日,北汽名下的第一款中高级轿车绅宝正式投放市场。

  (4)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

  2010 年 3 月 28 日,吉利用 18 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 100%的股份,2010年 8 月 2 日,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公司的全部股权。由于本文会详细介绍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情况,此处便不再赘述。

  (5)万向集团并购美国菲斯科2013 年 10 月 11 日美国能源部对美国菲斯科汽车技术集团(Fisker Automotive andTechnology Group)1.68 亿的债务进行拍卖。此时,万向与 GTA 组成组合选择与李泽楷、菲斯科前 CEO 亨里克·菲斯科(Henrik Fisker)率领的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成为竞争对手。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在拍卖中取得胜利。这意味着李泽楷拥有收购菲斯科资产的优先权。

  业界皆以为万向最终选择了放弃。随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万向亦再无任何收购动作。但万向集团美国公司总裁倪频表示:"作为菲斯科的核心供应商,我们仍将继续保持与其的紧密合作。万向作为菲斯科的核心供应商,具有其他竞争者无法超越的优势。"2013 年 1 月份,万向集团以 2.56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已经破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商 A123 Systems.这家公司是菲斯科的 Karma 车型唯一的电池供应商,也正是因为该公司的破产,导致菲斯科无法继续生产 Karma 车型。

  在菲斯科债权人的支持下,万向集团选择最后一搏。在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的收购计划中,菲斯科近 7000 名无抵押债权人和普通债权人一共仅能得到 50 万美元的清偿。债权人们自然不甘于此,于是选择力挺万向,反对将菲斯科出售给李泽楷旗下的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

  最为关键的是,万向承诺会承担菲斯科的部分债务并将重组后的菲斯科 20%的股权给予债权人。除此之外,万向还公布了振兴菲斯科的复兴方案,包括计划在 2014年 4 月恢复卡玛(Karma)车型的生产、恢复售后支持和维修服务并引入万向量产的汽车零部件以降低成本等。万向竞购方案不仅考虑当下安排,还从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方面对未来进行了规划。贯穿始终的是破产法官和债权人们最为关注的如何保证各方损失的最小化,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2014 年 3 月 21 日,万向集团斥资 1.492 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科的全部程序已经完成。万向集团将全资拥有菲斯科公司,包括菲斯科公司拥有的待售汽车、库存、位于特拉华州的一处厂房及上百个专利等。

  3.2.2 并购规模不断扩大。

  从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到南汽收购英国罗浮,再到北汽收购瑞典萨博,以及吉利收购沃尔沃,虽然并购交易既有成功又有失败,但可看出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行动处于不断升级的过程,收购的品牌价值也越来越大。2010 年 8 月,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是至今为止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中最大的一宗交易。

  3.2.3 并购主体多元化。

  几年前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或是具有国有企业的背景,但目前出现了民营、国企、技术公司、互联网公司、基金等多种类型企业涌现的局面。并且民营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逐渐走到了我国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的前面。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在 2015 年跨界进入汽车领域,如蔚来汽车、车和家、乐视、小鹏、博泰等等,而这些企业都愿意收购新兴的汽车制造方式、新能源汽车创业公司。

  3.2.4 并购区位分布集中。

  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集中分布于汽车技术较发达的欧洲、美国和韩国,这也反映出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机多以获取先进技术为主。这点完全不同于高覆盖率且呈点状分散分布的发达国家汽车企业国外直接投资。发达国家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多以扩大其市场份额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为主。

  3.2.5 并购对象聚焦新能源。

  2015 年 5 月 27 日,天津滨海高新区地方政府投资 2 亿美元收购国能汽车瑞典有限公司(NEVS)30%的股份,正式成为 NEVS 的第二大股东。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NNEV)项目注册资本 24 亿元,将只生产增程式电动汽车和纯电动。9 月 30日,万向集团 2014 年出资 1.492 亿美元收购的的美国菲斯科汽车技术集团(FiskerAutomotive and Technology Group)宣布正式更名为卡玛汽车公司(Karma Automotive)。

  12 月 9 日,乐视投资的法拉第未来(Farady Future)宣布在美国内华达州 APEX 工业区建立高达 10 亿美元工厂,打造足以挑战特斯拉的高端新能源汽车。

  通过上述并购情况可知,近几年,我国汽车企业的并购对象大多为新能源企业,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这也是响应国家政策、顺应世界汽车行业发展潮流的又一大新举措。

  3.3 小结。

  本章主要对我国汽车行业现状以及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我国汽车行业现状的描述中可知,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国内汽车的产销量连年攀升,但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上与外国品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政府要加大对我国自主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争取缩小与国外品牌的差距。从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来看,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由于企业的准备不充分、经验不足或是忽略了并购后的整合等导致并购的失败,如上汽并购双龙时,由于对双龙工会的了解不足,致使其成为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在并购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到知己知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