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商务管理论文

我国高铁国际市场推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14 共6418字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我国在高铁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截止到 2014 年,我国高速铁路经过将近 10 年的发展,运营总里程已经超过 1 万公里,居世界首位。我国高铁在规模上取得喜人成就的同时,在高铁技术上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高铁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发展模式,集“百家之所长”,并结合自身特点,不断进行创新,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雄厚的实力,初步具备了与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等国际巨头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实力,为我国高铁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中国高铁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瞩目,越来越多外国领导人在对我国进行访问期间乘坐了中国高铁,并予以了高度的赞扬和评价,并纷纷表达了引进中国高铁的意愿。此外,许多国家都与中国签订了高铁合作意向,尤其是与英美、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建立高铁合作关系,这些都是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进行的有意义尝试。与此同时,中国高层政府对外推行―高铁外交政策‖,李克强总理积极在对东南亚、东欧、非洲、美洲等多个国家进行访问的时候,积极向东道国高层政府推介中国高铁,例如在东欧国家举办“中国高铁展”,就为东欧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窗口来深入的了解中国高铁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此外,2014 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国家对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如此重视,为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国家后盾。
  
  虽然,中国高铁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在高铁领域的投资趋于平稳化,表明中国高铁市场进入平稳的发展阶段,而国外依然存在着广阔的市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 年中国高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 2 -划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在未来的 10 年间,海外的高铁市场总价值将超过 36000亿元,其中高铁动车组的市场需求约为六千亿元人民币,而基建领域的规模更是高达三万亿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未来海外高铁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发展前景,将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开拓国际市场也是中国高铁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2012 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所作的《世界投资报告》的显示,世界上在非金融领域最具竞争力的 100 家跨国公司,它们的跨国竞争能力在不断增强,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它们的跨国指数呈现出持续升高的状态,从 1993 年的 47.2%上升到 2006 年的 61.6%,2011 年更是超过了 60%,达到了 62.3%.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领域,世界着名的机车制造巨头德国西门子集团的跨国指数超过 70%,GE(美国通用电气)的跨国指数也已经超过 50%,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雇佣了全球将近 100 个国家的员工,法国的阿尔斯通在 60 多个国家实现了产品的当地化生产。“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在 21 世纪只有国际化的企业和被淘汰的企业”.
  
  总之,对于在国内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的中国高铁而言,拥有强大国家后盾作支持和庞大国际市场需求的刺激作用,加之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进军国际市场,实现跨国经营是中国高铁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意义
  
  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 4 各方面。
  
  1.对中国高铁的意义
  
  随着国内高铁市场的发展逐渐趋于平稳化,对于志在谋求更大发展的中国高铁企业而言,开拓海外市场就成为了其必然的选择。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于中国高铁自身而言,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于中国高铁领域的相关企业而言,“走出去”可以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进一步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其次,“走出去”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高铁的魅力和形象,起到扩大宣传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国高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最后,“走出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国高铁技术标准的输出,掌握世界高铁发展的话语权,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最终成为世界高铁发展的领导者。
  
  2.对中国制造的意义
  
  高铁行业是一个知识、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对技术要求特别高。
  
  高铁技术需要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技术储备,只靠模仿是无法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换而言之,高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体现。中国高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实现高铁技术的成功飞跃,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转变。高铁作为新时期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象征,“走出去”显示了中国高铁的信息,同时也显示着中国制造的信心。长期以来,中国制造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尤其在高端制造领域,仿制、山寨、廉价是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代名词,严重损坏了中国制造的形象。但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有望缓解这一窘境,高铁作为新时期中国制造的代表,拥有许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制造从低端向高端转变的跨越①。
  
  3.对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的意义
  
  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2014 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占总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 95%,超过 13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装备制造业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铁路机车、通信设备出口增速均超过 10%.在货物贸易领域,高铁装备一般价值较高,出口量的增加对改善对外出口商品的结构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服务贸易领域,高铁―走出去‖在基建方面的劳务和技术输出对提高我国对外整体贸易结构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综上,中国高铁“走出去”,以高铁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可以改善中国对外出口商品的结构,以高铁基建为代表的劳务和技术输出可以提高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在对外总出口贸易中的比重,进而改善我国对外出口贸易整体的结构。
  
  4.对世界的意义
  
  中国高铁的成功让世界认识到,并不是只有发达国家可以修建高铁,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修建高铁,而且一样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正如前文所述,中国高铁的成功崛起带来的世界效应将世界高铁的发展带入快速发展阶段,世界掀起了一股新的高铁建设狂潮。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目的地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一些经济实力稍弱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一般存在重大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尤其是铁路领域的交通基础设施,亟待改善。但是,由于目前发达国家对国际高铁市场的垄断,造成高铁建造成本居高不下,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望而却步。国高铁“走出去”,将降低高铁基建成本以及高铁设备的价格,必将对发展中国家国家基础设施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提高一些经济实力稍弱的发达国家修建高铁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国家修建高铁,升级现有的基础设施。
  
  中国高铁“走出去”,必将为世界高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为世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高铁“走出去”,有两个大目标,一是修建泛亚、泛欧高铁,二是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陆上通道、修建直达欧洲腹地的陆上快速通道。如果上述两大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就可以在化解中国“蓝海能力”被动和掣肘的风险的同时,实现亚洲与欧洲两大世界市场的对接。简而言之,中国高铁“走出去”,必将缩短世界各国间的空间距离,方便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真正实现“地球村”的愿望。
  
  高速作为一种新的运输模式,具有安全系数高、速度快、可持续性的特征,被誉为“交通运输的未来模式”.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高铁的建设和发展,这无疑为中国高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而中国高铁通过自身的不断积累和创新,即将实现华丽的转身,由“学徒”转变为“师傅”.
  
  本文旨在通过对专家学者及相关组织机构的研究资料的借鉴和学习,从中总结出中国高铁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并客观分析当前我国高铁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终提出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从理论层面为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并为国内其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国际上对高铁的研究集中在高铁技术领域上,而对高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研究还相对匮乏。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了在经济、社会和战略价值等非技术领域对高铁进行研究,不仅仅是国内的专家学者越来越重视这些非技术领域的研究,而且国外的许多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和专家学者也开始在此领域展开重点研究,以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高铁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更加详尽的了解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我国高铁“走出去”的研究状况,本文作者通过在学校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还检索了知网的相关文章,并通过 SCI Verkehr、UIC、世界银行、国家铁路局等诸多机构的网站搜集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报告,最后将上述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期能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中受到启发。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自身的发展和“高铁外交”的不断推进,国内关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且越来越具体。截止到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中国高铁和国外相比所具有的优劣势,具体战略的实施等方面。
  
  1.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必要性和意义徐厚广(2013)认为国内高铁市场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要想超越国际机车巨头就必须国际化,开拓国际市场①。
  
  李定华(2013)在《“高铁外交”正当时》一文中指出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国“智造”的品牌效应,也有利于改善地缘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将中国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外交实力,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②。
  
  着名经济学家厉无畏(2013)指出,中国高铁行业的创新将会带动整个高铁行业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进而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的话语权;同时将推动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升级。
  
  2.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有利因素
  
  李红昌(2014)在《关于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经济学思考》一文中,综合了“波特五力模型”和钻石模型的优点,创新性的提出了“六大能力”分析框架,从国家、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高铁产业“六大能力”竞争优势。
  
  新华每日电讯在 2013 年 11 月 4 日发表的《中国高铁“驶向”世界正“提速”》一文中的,从高铁技术、运营安全性和综合成本三大方面论述了中国高铁的优势①。
  
  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柏认为,中国高铁在运营里程、技术、成本、融资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②。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参赞高振廷(2014)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大好形势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二是全球尤其是亚洲正在掀起新一轮的以铁路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三是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提倡积极对外进行经济合作,四是中中央高层对高铁“走出去”战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③。
  
  3.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不利因素
  
  宋笛(2014)在《中国高铁打败德日师傅》中指出,目前在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出口案例中,都是采用的欧美和日本的标准,这意味着中国高铁的技术出口仍然缺乏对于技术的话语权,出口仍然会受限于人④。
  
  黄贤涛(2011)在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时,认为知识产权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在发达国家的专利部署;二是国外竞争对手的公关和恶意炒作;三是国外竞争对手阻止专利申请的授权并进行专利围堵;四是,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五是知识产权合同陷阱⑤。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参赞高振廷(2014)还从政治安全风险、融资问题、轨距差异、安全性以及激烈的竞争等方面阐述了中国高铁―走出去‖所面临的威胁。
  
  4.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具体战略
  
  金微(2014)《中国铁路:卖装备还要推标准》提出,国家应从战略层面上推动高铁标准和产能的输出,还应该成立专门的部门,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规范企业有序走出去①。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应发挥体制优势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注重人才的培养以及融资方式的创新②。
  
  高力(2010)在《如何在国际高铁市场抢夺先机?》一文中指出,中国高铁在进行跨国经营时,应加强与国内相关工程承包公司的合作,进行强强联合③。
  
  (二)国外研究现状
  
  虽然国外有许多机构和学者对中国高铁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研究主要是在工程、技术以及高铁的国内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涉及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研究还是比较少且研究的深度远不如国内。
  
  Gerald Ollivie 和 Jitendra Sondhi(2014)通过对中国高铁建设的成本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并将中外高铁综合成本进行对比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中国高铁的综合成本不足国外综合成本的 2/3,且中国的低成本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价格优势和大规模建设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④。
  
  Michael Renner 和 Gary Gardner(2010)指出,由政府主导的中国高铁发展模式是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其他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随着中国国内高铁的发展,中国南车和北车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将不断提高,但是中国高铁在出口的过程中会与其他竞争对手产生专利纠纷。
  
  Tom Zoellenr(2014)在《High-Speed Empire》一文中,分析了中国高铁发展的动机和高铁发展模式,在通过正方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中国高铁的成就展现了中国的气魄和胆略,中国将成为中国的名片,就像手表之于瑞士、机械之于德国一样,高铁将会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能将高铁带来的经济影响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进而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①。
  
  三、论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绪论、正文和结论。
  
  绪论主要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意义,中国高铁的成功崛起和高层政府的强力支持,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纵观世界高铁的发展大势, “走出去”才是中国高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之路;其次,详细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状况,即本文的文献综述,国内学者的研究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更为全面;再次,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及主要内容;最后,指出了文章的特点和不足。
  
  文章的正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首先对本文研究的对象做了界定,根据欧盟和 UIC 的相关资料,对“高铁”进行了阐述。此外,还详细阐述了涉及高铁优势的几个概念。紧接着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基础,这些国际贸易学中的基础理论是本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文章对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研究也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世界高铁发展的历程,根据发展的年代将世界高铁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日本、西欧和中国为代表;然后,利用大量的图表直观的介绍世界高铁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这其中详细介绍了德国、法国、日本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发展高铁的经验,从它们的发展脉络中来寻找世界高铁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首先介绍了中国高铁基建和高铁动车组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而利用“三大层面,八大能力”分析框架对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之一,介绍了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实施现状。首先从从高铁基建、机车设备、技术标准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然后,分析了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的进程,并进行了展望;最后,从政局、品牌影响力、国际化经验、创新能力、竞争对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从高层政府、金融企业、高铁企业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发展战略的实施。
  
  最后的结论部分,综合全文,提出本文的观点,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借鉴国内高铁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成立高铁“走出去”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三位一体,充分发挥“拳头效应”,最终实现中国高铁的国际化战略。
  
  四、创新与不足
  
  本文在分析中国高铁的优势时,提出了“三大层面,八大能力”分析法,该方法不仅仅综合了波特五力模型和钻石模型优点,而且充分结合了中国高铁自身的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对中国高铁的优势进行分析。此外,文章中的大量数据来源于国际铁路联盟 UIC、世界银行、国外专业的研究咨询公司 SCI Verkehr,使得数据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前瞻性。但是由于文章更多的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搜集到数据进行分析,缺乏数学模型的支撑。此外,由于作者知识的局限性,还有许多涉及到高铁行业的状况未能详细了解到,导致研究结果在现阶段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