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现状与发展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15 共6061字

  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逐渐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截至2012年5月,中国地方高校达 2021 所,占全国高校总数 2132 所94.8%〔1〕.地方高校的劣势并未因地位的提升而消除,其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在此基础上存在一定的提升困境,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便是其中之一。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随着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地方高校该专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在地方高校追赶科研前沿的同时,其自身发展的不完善也暴露了该学科发展的困境,如学科发展不成熟、学科制度化不足、就业困难等问题。如何走出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困境,培养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值得我们探究。

  一、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现状
  
  (一)地方高校有限的资源占有
  
  从全国高校构成比例来看,地方高校占据大部分比例。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采取了重点培植全国重点高校、忽视地方院校发展的“不平衡”战略,使地方高校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较之全国重点高校呈现出基础薄弱、人员单一、支撑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即使局部地方政府对本地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鼎力相助,也不能在短期内迈入全国先进行列〔2〕.目前,地方高校经费以地方政府拨款为主,与其他重点高校相比,中央政府对地方高校的关注显然不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方高校维持正常运转的经费十分紧缺,在此基础上如何发展一门新兴的学科?这也直接导致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不成熟。

  1.地方高校学科基础薄弱,附属性较强地方高校长期处于想达到全国重点高校水平却力不从心的状态。因此,其学科方向难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过于强调参考全国高校的标准,而不与地方经济实际相联系,也使地方高校该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足,使一些地方高校教育经济管理学科建设虽然历经十几年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是成效并不明显。遭受“非均衡”发展战略影响的地方院校,如同刚刚出生的婴儿嗷嗷待哺,与其他重点高校的青春焕发、活力无限不同,它仍然需要外界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不然的话,无论如何彰显它的价值,它终将消逝。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硕士点不像其他硕士点固定在一个学院,而是“花开两枝”.一定程度上似乎不言而喻地反映了此学科同教育学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然而不论是教育学院或是管理学院,本身二级学科众多,教育经济与管理这门新兴学科相对其他“历史悠久”的学科而言地位较低;再加上地方高校有限的资源占有,学科发展易窄化,故而未曾摆脱从属性地位的命运。

  学科地位除了与其上位学科、相邻学科等外部环境有关之外,学科自身实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学科在一所高校的地位和被重视程度〔3〕.对于全国重点院校而言,其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资源丰富,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必定在同一水平高校学科发展的前沿。全国重点高校无论是在经费支持、师资引进,还是在资源供给、政府支持力等方面都为教育经济与管理这门新兴学科提供绝对的支持,丰富的资源为高校师生的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地方高校则处于相对尴尬的位置,资源得不到共享、学科科研经费短缺,地方高校的学生很难从专业学习研究中获取教育经济与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这也将造成该学科“三无”的后果:科研无成果,学校无支持,政府无重视。

  学者杨天平从学科自身发展的各个角度出发,探讨了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自主性问题,认为该学科是以强制行政命令的途径,人为地拼合组装在一起的专业,并非在两门或者多门学科自由渗透与融汇的根基之上衍化而来〔4〕.

  2.地方高校科研人员单一,参差不齐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或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服务,并为之提供相应的应用型人才资源的重任,要培养出交复合型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5〕.在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因其有限的资源及发展的局限性,存在专业研究人员匮乏的问题。

  地方高校有限的毕业生中从事对口研究的仍占少数;如果愿意投入到该学科的研究中,也会选择“落户”到重点高校,而不是致力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高校。因此,研究队伍依然匮乏,新加入的师资人员通常只能从其他相关学科调入。这种非专业性且调动度高的师资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地方高校设立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或学科点,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繁荣〔6〕,但是仍然问题重重。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一方面,专业对口人才有限。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正式开设至今才短短十几年,而且是一门集教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因此现有师资团队中精通教育学并熟谙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专业人员极其匮乏,束缚了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就业方向与地方经济脱节。所以,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专业水平,才是提升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制度化不足
  
  就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硬性指标而言,少数地方高校为保证教育质量的权威性,的确设立了一些讲座制度,但未按此标准行事的地方高校占大比例,有的地方高校甚至没有该学科的博士点;但另一方面,部分学科的课程内容遭到很多学者的质疑,这是所有地方高校都面临的问题。

  萨克雷和莫顿曾认为:学科的制度化是指处于零散状态且缺乏独立性的一个研究领域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组织化了的学科的过程〔7〕.地方高校学科制度化是否充分,可以从两方面判据:学科组织和学科文化。

  前者是学科制度化的外在条件。其标志有:为确保地方高校学科教学及研究的权威性,开设相关的首席讲座职位;建立一些相关学系并开设学科课程,以保证地方高校学科知识的传承;大学颁发学位证书,尤其是博士学位证书,以保证地方高校学科教学和研究的质量标准等〔7〕.

  学者王梅主张将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归在不同一级学科下的前提是:其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能注重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不是盲目将其与隶属关系联系在一起。如果将其归入管理学门类之下,课程内容应主要以经济管理类课程为主,如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在此基础上以教育学原理和教育管理学两门课程为重点;若将其归入教育学门类之下,则应该以教育类课程为主,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并辅之以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课程〔6〕.很多地方高校的该学科缺乏较为成熟的学科文化,这不仅与该学科的发展时间短有关,而且与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不足也关系重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术研究、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学生难以体验到学科应有的科研氛围。

  学科文化,是指学科内部经过时间的积累积淀形成的价值观念、语言符号及其成员特有的思想意识和相应行为活动的总和。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自开设以来不足二十年,仍处于“垂髫”之龄,还不足以形成该学科共同的价值趋向、行为准则等。每一个学科都有一种知识传统---即思想范畴---和相应的行为准则,刚刚进入不同学术专业的人,实际是进入了不同的文化宫,他们可以在那里分享有关理论、方法论、技术和问题的信念〔8〕.由此可见,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不论是硬性条件还是学科文化内核,与其他重点高校学科制度化的标准相对照,都相差甚远。

  (三)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结构性就业难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地方高校设置各类学科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各个领域的现象、行为和规律,为地方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事业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化知识和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各行各业的领导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等人才,以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文明风貌的培养〔9〕,而且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设置也不外如是。但是,现实情况却与目标相去甚远,这凸显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效率存在明显的不足。

  卜树春学者对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发现,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研究生的就业率相对于其他专业90%的就业率略低〔10〕.该学科毕业生毕业后职业偏向度多为高校,重点高校是首选,但竞争激烈且人才需求处于饱和状态,又不甘心回地方高校就职,这就导致地方高校该学科的毕业生毕业后从教学或科研工作的人数锐减,回报率低。选择非高校就职的毕业生则就业困难,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几年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支撑他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而就业率低。

  二、优化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对策
  
  (一)国家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地方高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事业服务,与地方经济共生。以地方为中心,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相互作用,高校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并谋求共同的利益。因此,国家要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扶持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地方高校应构建多样、灵活的专业化发展平台,重视教学培训要贴近市场和社会,能深入学习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重要性,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需要多学科研究方法来培养复合型人才,以迎合当地经济的发展需求。多学科研究方法,即交叉学科,是多门学科的有机结合,在研究方法上也自然是融合多门学科的方法〔11〕.多学科研究方法并非是各种学科研究方法的随意拼凑、临时整合,而是有规律、有理由的重新组合。

  另外,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同样需要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研究。在学科细化的今天,这是对各门学科的独特研究方法对系统性问题的解决日显吃力的重大发现,不仅能解决各学科独特研究方法所不能解决的理论问题,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这就要求地方高校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队伍必须掌握这种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来补充:

  1.招聘优秀的任课教师。聘请精通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并深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任课教师,在日常课堂中为学生传授良好的学科交叉知识,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内在规律,并且为学生答疑解惑。

  2.聘用重点高校的讲师培训。请其他重点高校相关基本知识扎实的教师来担任培训的主讲人,他们能熟练使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相关问题,培训地方高校不太资深的教师,对于部分无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地方高校,是一个好办法,对学生的培养也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3.聘请学科相关的资深专家或教授。这些专家和教授可以通过开展讲座、举行报告会、动态学科讲座等形式,拓展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

  (二)地方高校应建立学科标准和教育质量地方标准
  
  地方高校若想突破制约其发展的桎梏,建立与区域相当的地方标准是当务之急。第一,地方高校要确立需培养的人才目标,根据学科的学术规范、基本价值和市场劳动力需求〔12〕,可将其划分为学术性和职业性,实行分流培养。在此基础上应健全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在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管理体制,多重标准聘选任教老师,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学科教师考评体系。

  第二,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地方高校学科质量保障体系。与其他稳定性与固定性偏高的学科不同的是,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可选择性授予教育学或管理学学位,相应地则有两个学位标准。

  地方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学校属性或科研实力任选其一或全选。从教育质量的角度思考,不容置喙的是只授予一个学科的学位,其学科标准更为统一,教育质量也更为上乘。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作为公共管理学之下的二级学科之一,研究的对象多且杂,地方高校规范学位授予标准更有必要,同时还需建立学科标准和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提升教育经济管理学科在地方高校的规范性与严谨性。

  地方高校则应建立属于本区域或地方的地方教育质量标准,在达到地方标准的前提下方有可能循序渐进的达到国家标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到了“以质量为核心、以标准为抓手”的发展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年-2020年)》提出“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13〕.张男星认为,该标准应该包括两类:一类是对教育条件、过程、结果进行评定的体系化的标准群落,包括条件性标准、过程性标准和结果性标准等可操作、可采集的评价标准。另一类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在专业目标、内容、教学过程、师资等方面的质量要求加以规范的可描述性标准〔14〕.

  (三)地方高校应强化学科设置与就业管理
  
  地方高校的发展建设应以区域特定需求为导向,其目的在于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关专业化的智力服务。地方高校作为主要由地方政府拨款的普通高等院校,其成立的本意即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肩负着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经济支持的重任,这就要求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立足区域特定需求,在其学科设置上努力适应不同区域发展特色的需求。

  地方高校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改变认为高校工作仅仅是教书与育人的片面观念,要强化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把基础研究同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高校科研应从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完成教师核定的科研分而撰写论文,真真切切转变成为了社会经济服务而研究。另一方面,学校科研不仅要出成果,更要促使科研成果转化,实实在在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要的人才,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热爱家乡,而且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与重点院校不同的是,地方高等院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虽然有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且大部分毕业生都是留在地方,为区域经济服务。因此,在当前阶段,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使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其综合素质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让毕业生不仅好就业,而且就好业。

  当然,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就业问题,从而为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服务。

  推进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高水准、强竞争力的学科实力,是推动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深化地方高校该专业科学研究、促进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初衷和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郭广生。建地方高水平大学 提升教育整体质量〔N〕。光明日报,2013-01-23(016)。
  〔2〕倪建伟。基于区域发展的地方高校重点学科特色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4,(9):15-19.
  〔3〕郭欣,任增元。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困境与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49-53.
  〔4〕杨天平。关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设置的几点不同看法〔J〕。教育与经济,2002(,3):1-5.
  〔5〕柯佳敏。地方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新思考--课程设置模块化与开放式教学创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19.
  〔6〕王梅,陈士俊,孙妍。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3-67.
  〔7〕李铁君。 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