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大学生素质教育机构工作的立体网状运行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23 共2818字
论文摘要

  素质教育是一种讲求全员性、全程性和个性化的教育,以开发人的整体发展水平为主旨,重视人的心理教育、审美教育和意志道德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一些高校尝试建立了专门的素质教育机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正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虽然我国高校对于素质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现行工作模式束缚,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效离预期仍有较大差距,工作的开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机构工作开展的主要困境

  1.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形式与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之间的矛盾。青年人的特点决定了来自外部的教育引导需要不断地反复与强化,而且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符合学生个体发展规律[1]。简单的说教与临时性的教育活动都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当前的素质教育模式多采用开会、讲座、第二课堂活动等,具有明显的单一性和独立性,系统的规划非常欠缺。这种模式受众面相对狭窄,学生往往是被动参与,效果不能连续、持久。如何有效形成工作的长效机制是现行素质教育工作模式中需要突破的地方。

  2.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水平提升与专业职称晋升之间的矛盾。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其工作重心在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和引领。辅导员既要做好学生工作日常管理,也要成为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并且要向专家化方向发展。然而当前辅导员在个人发展过程中,或者由于缺乏素质教育领域的研究氛围,最终忽视了学术研究;或者选择依然研究原来所学专业,想方设法去教授专业课程,以及发表相关论文,从而忽视了本职工作。如何既能提高职称、谋求个人发展,又能促进工作、提升工作水平,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普遍困境。

  3.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选修课宽松氛围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高校相当一部分素质拓展类课程通过选修课开设。素质教育的纯选修课形式决定了很少有专门教研室,教学监督和教学研究都难有保障,不利于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甚至有一部分素质教育类课程教学没有纳入教务系统,教学安排随机临时,课程考核极为宽松,导致学生选课态度不端正,只为便于拿到学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提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是目前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必须正视的问题[2]。

  4.上级相关课程的单设要求和校内有限课程资源之间的矛盾。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公共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政策、国防教育等,都有开设必修课程、明确具体学分的要求[3]。然而,高校的课程资源和学分资源都有限,且主要致力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无法通过简单增设学时与学分的形式来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如何通过一种灵活的方式来开设好多门素质教育课程,同时又不对专业性人才培养体系造成大的冲击,是当前我国高校工作者热烈讨论的话题。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机构的立体网状运行架构

  高校素质教育机构的建立与运行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面临的几大矛盾,必须对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等进行系统整合,对素质类教育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对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统筹把握,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机构的顶层设计,形成素质教育工作全员参与、全面开展、全程跟进的立体网状运行态势。

  以目前教育部明文规定的各高校必须开设的4门素质教育类课程,及通常以32个学时为2个学分为例,其运行架构大致可如表1和图1所示:【1】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大学生素质教育机构的立体网状运行架构有三个方面的倾向或特征:

  1.机构与教师常设。大学生素质教育机构的立体网状运行架构倾向于参照常设专业教学机构运行,成立与各个内容模块对应的组织来负责教学和专题研究。譬如设立就业创业指导研究室,主要负责出国留学、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职业(学业)规划指导等;设立公共艺术研究室,负责教育部规定的8门必修课程和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选修课程等;设立法纪与安全研究室,负责法纪与安全课、军事国防教育教学、新生教育等。同时,分研究室从学生工作队伍中遴选有志于长期从事素质教育工作老师,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

  2.横与纵各成课程体系。大学生素质教育机构的立体网状运行架构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横向与纵向各自成课程体系。横向上,在每个年级开设由几个内容模块组合而成的素质教育课程,让学生每年接触所有课程模块教学,获得相应学分。纵向上,学生在每年都能接受循序渐进、具有不同侧重点的素质教育课程。通过几年的学习,研修完一门就业创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公共艺术课,以及法纪安全教育课等,从整体上来看是分阶段获得了一个完整课程模块的学分。

  3.教学模块独立且互补。每一个内容模块都可能是一部分学生亟待学习的,也可能是一部分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有兴趣研究的,也都是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所硬性要求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机构的立体网状运行架构要求各模块相互独立,教学内容不应重合,教学方式应该自行抉择。同时,各内容模块也要相互补充,覆盖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满足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成长.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机构的立体网状运行机制

  1.覆盖素质课程模块,横向多元协同。一是要实施教研组织的协同。在每一个年级,各个研究室等教研组织必须协调配合,共同开发设计,以及完成一门完整的素质教育课程教学,对教学质量形成一定的制度保障。二是要实施教学师资的协同。

  吸引有热情、有兴趣的学生工作人员参与到相应的教研组织中来,真正实现工作→教学→研究→工作的职业发展模式,解决素质教育专门人员的发展机制问题。鼓励教师合作撰写学术论文,编写素质拓展系列教材,促进素质教育优秀研究成果的产生。

  三是要实施课程形式的协同。实施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的协同,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在实习实践中充分加强理论指导、融入创新开拓思维。实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协同,一方面通过严格规范的课堂教学,将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教育,进一步形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2.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纵向层级推进。一是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应严格按照学生层级发展规律与需求)而确定,每个模块的内容由浅入深。

  所开设课程需注重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层次特点。二是要逐步推进分类培养。低年级注重普及素质教育知识,高年级着手进行依据职业发展方向的分类培养。注重针对学生逐渐明晰的发展目标,如就业、创业、考研、出国留学等,提供相应的成长导航教育。三是要灵活调整模块课时。依据学生学习规律,分阶段科学设置课程课时和教学进度。此外,可以要求学生在修满课堂教学的学分外,还要取得一定的创新创业等素质教育学分[4]。如此,则在不挤占高校课程资源的同时,突出人才培养的导向,提升教育引导的效果,助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过广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个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2]汪霞,钱小龙.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0,(1).
  [3]张德祥.坚持不懈、形成合力 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1).
  [4]陈文娟,姚冠新,任泽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育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