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精读式教学方法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学习中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09 共4493字
论文摘要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经典著作,由“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几部分组成。它以杜林为批判对象,在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上批判了杜林主义,百科全书式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揭示和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部源泉和动力,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在“哲学”篇,恩格斯通过对杜林哲学观点的批判,重点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包括: 哲学基本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间、空间、运动等物质存在形式的原理; 在真理、平等、自由和必然等道德和法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专业学习中,由于该著作是论战性的,加之以破带立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多年教学,提出了精读式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专题教学,以改进哲学原著教学效果。

  一、《反杜林论·哲学篇》实行精读式教学的必要性
  
  在《反杜林论·哲学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专题式的教学方法,即从原著中总结若干问题,以问题带动原著学习,最后形成相对系统的关于原著的思想体系。在专题教学中,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记笔记,最后考笔记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较少接触原著,即使接触了,在学习结束时,也看不懂原著。基于传统专题教学方法的弊端,笔者认为应改变传统的专题式教学方法,实行精读式教学方法。

  所谓精读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以原著自然段为单位,先总结段意,然后一句一句的讲解,把原著语言翻译成学生能够听懂的现代中国话,讲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语言特点,让学生在研读原著中感受原著的思想内容。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取精读式的教学方法,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 一) 《反杜林论·哲学篇》学习目的。多年来,我国高校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具有把《反杜林论·哲学篇》作为哲学方向专业学习必修课的传统。从开设这门课的目的看,一是通过原著学习,把之前在教材上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原著学习中进一步深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从“二手”的教材式学习走向“一手”原著学习,从根上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二是在学习原著过程中,要掌握如何阅读原著、如何分析哲学家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如何在阅读中突破文化差异,精准的把握作者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原著,为以后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奠定基础。从上述学习目的出发,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不能脱离原著来学习,特别是专题式教学,其方法与目的严重脱节,是需要抛弃的。对于学生来讲,《反杜林论·哲学篇》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可能通过自己阅读来解决阅读障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原著,仔细品味其中的思想和表达方式,理解恩格斯批判杜林的方法和观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 二) 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效果。在哲学方向教育学习中,已有的教学体系分为三大步,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主要是通过原理教课书的学习。二是哲学史的学习,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三是哲学原著学习。就前两个方面学习看,主要通过教材学习,是一种“二手”式的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中,最后培养的专业人才,如果不通过原著学习,在专业问题上始终是隔靴骚痒,不到痛处。因此,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通常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必须要开设《反杜林论·哲学篇》学习,学生通过原著学习,在已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思想过程和思想体系。就《反杜林论·哲学篇》内容看,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如果能够仔细的阅读,加之已有的哲学知识,形成从面到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一件可能到现实的问题。

  ( 三) 培养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水平。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队伍中,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每个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和研究领域。

  除非研究需要或教学任务外,较少有人专门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这既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是外部因素,即我们手边已经有很多经过他人翻译、研究的成果,只要我们拿过来,为我所用即可。因此,在高校从事哲学教学的一线教师队伍中,专业的、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令人堪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束之高搁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反杜林论·哲学篇》教学中,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关于哲学原著学习缺失问题。长此以往,从培养学生和提高教师哲学素养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反杜林论·哲学篇》精读式教学方法
  
  在精读式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必须达到看《反杜林论·哲学篇》就象看小说一样,能够全面、深度地掌握恩格斯在书中要批的问题,要阐述的立场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精读式教学。从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教师的任课能力看,主要应采取如下步骤。

  ( 一) 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学习《反杜林论·哲学篇》的目的,即要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和自我分析问题的角度,通过学习恩格斯批判杜林的理论过程,全面接触恩格斯的理论思维过程,重走他的思想内容,在理论层次上完成一次飞跃,实现与恩格斯思想的面对面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全面理解和把握恩格斯批判的精神实质,出现这种情况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学生在学习中慢慢体会和揣摩恩格斯的哲学方法和精神实质,在感觉中提升自己的哲学思维,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在学习中找到感觉,就是成功。这一点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以此增加学生学习原著的信心和勇气。

  ( 二) 段落学习法。与传统的专题学习方法不同,精读方法要以每个自然段为核心,认真总结每一段的含义,分析每一段的结构。要让学生在书中每一段的后面记录该段的含义。在《反杜林论·哲学篇》中既有以杜林原话为主的自然段,也有恩格斯批判与正面阐述的自然段,无论是那一种情况,教师和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因为恩格斯是在批判杜林的原话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要想全面、客观地理解恩格斯的思想,必须要在读懂杜林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对杜林错误的批判。同时,杜林的原话也是恩格斯展开批判的逻辑构成要素之一,必须要重视。我们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忽视杜林的原话,重点讲述恩格斯正面阐述的思想,似乎杜林的原话可有可无,这是一种重视结论、忽视逻辑的错误方法,脱离了哲学原著的思想本身。

  ( 三) 字句学习法。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以每一句话为核心,把著作原话用学生能够理解的现代汉语讲清楚,让学生能够听得懂,说明白前后的逻辑关系。这是带领学生学习原著的关键一步。事实上,学生学习《反杜林论·哲学篇》最大的问题是读不懂著作原话,不知道恩格斯为什么要这样写,不理解前后的逻辑关系。而这些是学习《反杜林论·哲学篇》的基础,因此,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原著的字句,把每一句话讲清楚,通过转译成白话文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恩格斯思想的主要内容和要阐明的主要观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读懂原著应该没有问题,但如果用自己的话把《反杜林论·哲学篇》讲出来是一件较难的事情,需要教师多年的实践积累和反复的学习,实非易事。

  ( 四) 概念学习法。在《反杜林论·哲学篇》中,涉及很多哲学概念,诸如: 存在、先验论、目的论、自然神论、自然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等。这些概念在学生原理和哲学史的学习中,并没有专门的讲授,学生知道的仅是一些表面的东西,甚至理解与实质含义相去甚远。为了真正理解恩格斯的思想,在讲授过程中,必须对这些概念做专门的讲授,包括概念的基本内涵、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等,尤其要结合原著本身的内容,通过恩格斯对杜林的批判,具体讲清楚概念在著作中的使用。总结多年来学生对概念的学习情况,我深深地感受到,概念学习是我们专业课学习中相当薄弱的环节,学生在学习了大量的哲学知识后,却发现对哲学概念知之甚少,常常凭直觉做出一些判断,其概念知识令人担忧。对此,我曾提议,在专业课学习中,应设置《哲学基本概念》课,加强学生哲学基础素养。

  三、应用《反杜林论·哲学篇》精读式教学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较为难读的一部著作,特别是“哲学”篇,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等诸多问题,相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一) 对学生掌握程度的理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原著的一半内容即可,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理论问题,如书中涉及的康德“二律背反”等问题,本科学生根本就理解不了,对此可点到即止。从《反杜林论·哲学篇》的整体看,学生通过学习,找到读原著的感觉即可,即专业思维,这比掌握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更重要。在哲学学习中,学会读原著是本科必须要解决的专业问题。通过学习原著,找到专业感觉是学习原著的首要选项,其次是承载原著内容的哲学知识。对于哲学方向而言,专业感觉是学生是否登堂入室的标准,是学生毕业时的专业内涵,是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核心。

  ( 二) 关于《反杜林论·哲学篇》结业方式。近年来,高校流行标准化考核方式,设立不同课程的试题库,似乎程序化的考核方式才是最标准、是客观的。从《反杜林论·哲学篇》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看,不适合以标准化试题的方式来结束学生的学习。记得笔者在八十年代学习这门课时,流行的是写论文,学生通过论文来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发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真的不错。《反杜林论·哲学篇》展现给我们的是恩格斯的思想和对哲学体系的思考,是一种活的东西,体现了他的哲学智慧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哲学家对哲学问题的探索和不断的追求。对于这种原著的课程,我到现在也想不出标准化试题结业方式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我常讲,如果把恩格斯从土里挖出来,看看我们学习他著作的结业方式的话,他会哭死,并强烈要求再次把他埋了吧。在结业方式上,我还是主张以写论文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学生的作业内容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是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说话,就表明他已经入道了,学习这门课是成功的。

  ( 三) 在教学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学生掉队了,不爱学习原著。笔者通过和他们交流,发现有一些学生不适合学习哲学,他们的思维很难转变,我把这类群体归结为非哲学类群体。尤其女学生,理性思维和男同学相比,相对弱化一些。因此,一个班级女学生掉队的情况比较明显。这当然不是对女学生的歧视,是一种客观情况。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 四) 学习《反杜林论·哲学篇》是一个慢慢领悟、不断深化的过程,不能要求学生立即掌握,特别在学生毕业后,如果从事相应的教学工作,良好的原著学习会给他们专业信心和专业感觉,让他们在原著面前手不生、不害怕。因此,《反杜林论·哲学篇》学习一项不断学习、不断深化的过程。

  认识《反杜林论·哲学篇》的教学问题,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感觉讲《反杜林论·哲学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利弊,这里谈到的精读式教学方法只是我自己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同行们提供一些借鉴,共同把哲学经典著作的教学搞好。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