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素质培养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05 共2829字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改革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高校汉语言专业的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加快改革步伐,人才的培养要在彰显其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改革深化、创新发展、统筹兼顾,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改革力一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汉语言文学专业向应用型学科的不断转型,不断提高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一、高校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高校普遍设置的招牌专业,仅仅满足于学术研究以及语文教育人才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新时期汉语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道路,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还要具备应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例如宣传策划、广告文案及撰写公文等力一面的能力等。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力一面:
  
  (一)课程结构设置不科学,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
  
  高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课程结构不科学,学生的知识结构较为简单。第一,以非师范类汉语言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例,一般情况下第一块是学科专业课,所占的课时比例为总课时的60%第二块是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的30%第三块是教育类课程,占总课时的l0%,除此之外是7周左右的实践活动。第二,专业课程固步自封,与艺术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科学类课程明显划分界限,造成专业课知识面过于狭隘,不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的培养、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教材内容的编排不能紧跟学术科研发展的步伐,存在观点陈旧,内容更新缓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点等问题。第四,专业课程的设置过分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能力的培养,例如缺乏文学创作实践、申论研究实践以及美学欣赏实践等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第五,课程体系设置不完整、不完善、稳定性不强。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内容过多,选修课程的课时和学生的选择性较少,应用实践课程的设置并不能真正发挥其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作用,往往流于形式。
  
  (二)无法正确区分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关系,往往轻师范重学术
  
  过分重视专业性而忽视实用性是现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学计划与内容赶不上社会发展步伐,严重脱节;忽视必要的教学理论的教育。例如教育类的理论课程的设置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由于平时学生专业课程占用的时问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问深入到中小学校参加教学实践,造成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性减弱,不能体现出其师范类专业应有的特色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知识积累,高尚的情操,还要有将高深的学术知识转化为育人功能的能力,否则很难做到学术与技能、艺术与学术的和谐统一。
  
  (三)无法正确处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过分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培养与挖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求知能力、学习精神、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挖掘,是无法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培养现代人才的核心工作。然而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仍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力一法和教育模式,因此存在着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力一法陈旧、教学内容落后、教学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等问题。此外,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力一式以及评价体系不科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个性化能力的培养。
 
  (四)传统的专业专才的教育模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困难
  
  很多高校特别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仅仅具备专业素养是不够的。高校汉语言专业学生的培养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理论外,还要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思维,放远他们的视野,加强对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素质培养措施
  
  (一)加快教材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发展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与教材改革创新要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发展需求,展示专业特色,注重学科问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一,加快教学内容改革的步伐。注重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将陈旧的不适应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淘汰更新,例如写作课教育可以与网络知识相结合,增加网络写作的教学内容;加大对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中新时期文学的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光重视理论知识的研究,还要有计划、有口的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二,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一般情况下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力一向课构成了课程体系的三大模块,而且每个模块都是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二个部分组成。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相应地增设实践应用性强的选修课程,例如加强广告文案策划、应用型写作、口才与思维、现代信息技术与写作等课程的安排。
  
  (二)彰显专业特色,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发展方案
  
  彰显专业特色,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发展力一案是促进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第二,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协调发展。知识的提高、理论的掌握、专业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要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有人文素养又具备现代文化素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应用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既注重课内文化教育又注重课外文化积累的—学生。第三,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差异、因材施教。建立能够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问,提高选修课程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多样化、分批次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校人才所具备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传统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己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加快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改革,不断完善创新当前的教育体制,是高校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必然举措。
  
  参考文献
  [1]兰波.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及应用性教学探究.群文人地,2013.
  [2]戴承元.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安康学院学报,2013. 
  [3]刘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汉语言文学系为例.科教导刊,2013. 
  [4]彭翠萍.试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论坛,2013(1O).
  [5]陈润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