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学生对“联席授课”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的问卷调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5-27 共2928字
论文摘要

  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基础医学课程中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是分别单独讲授的,这种模式虽能较好地体现基础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由于授课时间最长的相隔一个学年,同学们往往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而且学科间有较多的重复交叉或者是有“死角”存在,各学科的内容衔接欠佳。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参照目前国内外“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在临床医学八年制2009级27名学员中试行了正常人体学:神经系统的跨学科“联席授课”,此次改革旨在力求实现三个“化”,即教学内容一体化、优质学科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教材的编写、教案的形成、讨论案例的选定、课堂的具体组织实施到最后的考核评估等,都是由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学科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共同承担完成。此次“联席授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案例讨论,老师结合所学知识点选取合适的案例,提前下发给学生,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准备,课堂上再以2-3名学生为讨论主持人,在分析案例的同时随机提出问题引导大家讨论,三位老师也参加到讨论中,在其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形成案例分析的结论。结合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还兼顾认知、情感、精神运动等3个目标领域,经过一个学期的试行,我们初步在神经系统的教学中实现了宏观与微观、形态与机能、基础与临床、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联席授课”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对于在“联席授课”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看法以及学生对于学习效果的自评,了解学员在认知、情感、精神运动等3个目标领域的收获情况。
  我们发放了正常人体学:神经系统“联席授课”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全部收回,有效问卷率为100%,主要结果分析如下.
  
  1 学生对“联席授课”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具有较强的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易于实施教学与组织管理,但各学科之间存在过多的交叉和重复,在加重学生负担的同时还引起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基础与临床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甚至互相脱节,明显地影响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往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是独立授课,学生们学习到的知识点也往往是孤立的,形态和功能容易脱节。我们本次在神经系统试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联席授课”教学模式改革中,注重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各学科的相互衔接、课堂上各学科的联席互动和病例讨论中各学科知识点的彼此渗透。比如在脑干(中脑、脑桥、延髓)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比较复杂,临床相关的疾病也多。
  有与之相联系的10对脑神经以及众多的脑神经核团,延髓内还有人体重要的生命中枢(呼吸中枢、心血管活动中枢等)。这次课由解剖学的老师主讲,为帮助同学们理解得更透彻,生理学的老师进一步就脑干的功能以及如何确定脑干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81.5%的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相比,“联席授课”的效果更好,并有近15%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将这种教学模式推广至其他系统,有85.2%的学生认为可以试着推广至其他系统;但也有7.4%的学生认为“联席授课”的教学模式效果不如传统教学,分析这部分学生的情况,可能与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有关,他们习惯于传统的孤立教学模式,喜欢被动地听老师讲解,自己课下再死记硬背,一时还较难适应新的授课模式,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联席授课”中,可适当的多安排些时间将相关知识点讲清楚将透彻,尤其是涉及到多个学科交叉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
  
  2 学生对“联席授课”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的体会及建议
  
  学生们在以往的学习中习惯了“上课被动听、课后反复记、考前再强化”的模式,这样学到的知识大多是死记硬背来的,容易遗忘。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联席授课”教学模式对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学科的知识点,还要将这些知识点灵活应用于实际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广泛应用讨论式教学,几乎在“联席授课”的每次课上都安排有讨论,每次课1/3左右的时间用于讨论,有的是针对一个知识点,有的是针对一个案例,这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做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准备工作,课上要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课后再作相关知识点的总结。通过一学期的训练,问卷调查显示,所有的学生都支持在“联席授课”中开展讨论式教学,虽然有44.4%的学生认为有点难度但可以接受,55.6%的学生都觉得非常必要。至于在“联系授课”中安排讨论式教学的频率,66.7%的学生认为案例讨论最好放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有超过1/4的学生认为可以每周进行1次。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他们尚处于医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案例讨论放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在课程开始之初提前下发案例,并附上相应的讨论要点,这将有助于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的授课模式,并能最大程度地从中获益。
  
  3 学生对“联席授课”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评价
  
  为了解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联席授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以3分制的形式表示其作用大小(见表1):3分为明显促进,2分为有所促进,1分为较少促进。从评分结果可见,学员普遍认为“联席授课”明显促进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树立,演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近60%的同学认为自学能力有了显着提高,知识面也得到了大大的拓展;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联席授课”明显促进了各课程间的联系;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方面,近30%的学生认为有明显促进作用,大部分同学认为是有所促进;但在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仅1/4的学生认为有明显促进作用,还有1/4的学生认为对团队协作能力少有促进,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关系到如何在“联席授课”中组织案例讨论的问题,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是提前一周将案例交给课代表,由课代表先组织课下小组讨论,在课堂上由几位同学主持讨论,但往往其他的同学参与度不够高,有时还有冷场的现象发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学生对“联席授课”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评价人表  
  总体上,学生们认为通过本次“联席授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他们主要的收益在于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检索文献的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以及形态与功能的联系、思维方式的转变、思路的开拓、知识面的拓展、以考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等。
  综上所述,第二军医大学在正常人体学—神经系统“联席授课”的教学改革中,注重各学科间的联系、重视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但还有不少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如编写更适合“联席授课”的教材、进一步探讨联席授课的模式、确定更为合适的病例及讨论形式、探讨完备的考核体系等等。希望通过师生的不懈努力,能为将来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积累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张金波,周秀芳,李晓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体系改革”在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61-62.
  [2]冼利青.美加五所不同学制的医学院教学模式分析与借鉴[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29-130.
  [3]苏博,刘鉴汶.高等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82.
  [4]王庸晋,宋晓亮,费丽萍.医学教学模式改革与PBL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4):436-43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