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基于学情分析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福建轻纺 作者:王冬姣
发布于:2023-02-24 共5484字

  摘要:课堂教学是落实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情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文章以学情分析为基础,通过调研高校课堂中学情分析存在的不足,从教学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队伍等方面探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关键词:学情分析;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发展,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新的高校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如教育部提出的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等四个回归的要求;再如“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还有“双一流建设”“工程认证”等。这些都对高校教育产生了必然的影响。

  当前教学理论或模式体现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师生教学相长;教学目标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获得终生学习能力;教学内容从重视学生理论学习转向重视学生实践学习;教学导向从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转向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等等。从学生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就无法离开学情分析,同时,教育教学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落实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应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情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因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应将学情分析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

  1 学情分析的概述

  学情分析也称为教学对象分析,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学情分析是为了开展有效教学行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学习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诊断、评估与分析,达到“以学定教”的效果[1]。

  学情分析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学习状态和发展需求等,在教学各阶段研究和分析学生主体情况,以便开展和调整教育教学活动。学情分析在教学活动之前要运用诊断性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客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运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之后应运用总结性评价方式,从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出发,强调持续改进教学。通过学情分析做到“以学定教”,可避免刻板强调教学理论、脱离学生论教学、教师唯心主义教学等,使教学设计与实施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突出教学的主体性和互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2 学情分析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2.1 课堂教学中学情分析意识淡薄

  部分高校和教师认为只有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应该进行学情分析,高等教育阶段则应该依据各种标准,如国家本科专业质量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和工程认证标准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引导课堂教学开展。其原因是他们认为两个阶段受教育主体不同,基础教学阶段学生心智和学习能力尚未养成,需要老师因材施教,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已习得学习、自我调节等能力,可以根据培养要求自行实施学习行为。这使部分高校教师“以学定教”意识淡薄,忽略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拿统一“标准”组织设计教学活动,仅强调自己的主导性。

  2.2 课堂教学中学情分析范畴片面

  高校生源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生源,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状况和教育经历各不相同,大多数高校和教师并不能够全面了解学生,而在运用学情分析时一般是基于学院总体高考录取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相对统一的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目标与实施方案,对学生个体性差异考虑不足。

  同时,教师更多关注学生过去已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需求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学情分析,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束后的学情分析相对忽略,出现未能及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进程,未能深入对学生未来发展趋势与需要进行研究,未能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等,这些不全面的学情分析将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泛化、课堂教学内容教材化、课堂教学方法经验化、课堂教学评价应试化。

  2.3 课堂教学各要素设计结合学情分析不足

  通过调研发现,一些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未能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组织。在专业标准和认证标准等理论的规范要求下,高校大多是基于各种标准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课程体系,使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的合格要求相对应,进而通过每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这就导致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完成教学任务,局限于知识及技能层面,即显性目标的实现,而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深度思维能力、价值澄清能力等隐性目标的关注不够[2]。课堂教学中围绕“教什么”的探讨中,教师一般关注的是学科教育要求、专业教育需要、教材章节内容、教师自身认知经验,而对学生知识兴趣情况、能力发展需求和教学重难点接受程度等关注较少。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中,教师一般关注的是实施手段和实施程序,较依赖传统教学手段,而对学生在实施过程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等关注较少,信息化和创新性教学手段实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起到教学改革作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学校一般关注的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表现行为和发展变化等关注较少。这些学情分析的不足,使“以学定教”未能得到充分落实,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目标达成。

学情分析

  3 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3.1 实施差异发展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将教学主体从“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强化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学观。高校可分阶段对在校生进行不同维度的调查或摸底测试,比如学生基础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家庭教育环境、学习兴趣和动机、专业认知情况、未来就业愿景等,对学生进行大类划分,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根据学生差异规划人才培养路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从而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依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尊重个人差异出发,开展差异性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主体性的个性化发展[3]。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特点、个性特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技能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动机和学习能力等,选择适宜的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教学计划,并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在每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知识汲取情况、能力提升情况;掌握学生反馈意见等,根据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情况和质量监测的反馈情况,不断地优化调整本次课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和下次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4]。

  3.2 优化课程体系,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高校在人才培养制定中,一方面,要凝练专业核心,重视专业前沿,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全面梳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毕业标准,切忌生搬硬套,要突出特色。另一方面,应对市场行业和企业进行有效系统的调研,根据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及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优化应用型课程体系。

  高校人才的培养是通过课程目标的达成来实现,每个课程目标又是通过每一节课堂教学来落实,这就需要明确细化课堂教学目标。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在校生座谈会、学生评教和学生信息员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运用掌握情况和学生对教师授课方法和效果满意情况;通过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了解课堂教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得到应用的程度,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体会到的知识、能力不足情况;通过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毕业生质量等方面的评价建议,了解教学目标与企业要求的差距情况,等等。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任课教师,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实际学情分阶段设置课程目标,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目标。

  3.3 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延伸教学要素

  课堂教学内容应从学生需要、兴趣、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等出发,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行为发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同时要着眼于当下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岗位就业需求。教师应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把握人才需求要素,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联合教学机制,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将从业技能技术知识和行业新科技成果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将社会作为活教材纳入课堂,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同时,高校可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工程师和一线员工进课堂,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学校应加大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在生产一线身临其境中将所学知识内化,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3.4 借助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参与性

  信息时代网络和电子产品成为人们生活必备的要素,利用手机和电脑学生可以搜索各种信息资料,开阔眼界,但也养成了过度依赖网络的习惯。为适应这种现状,教师要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基于信息化时代学生学情和学习新特点,采取研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小组展示,项目驱动和思维导图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借助“云班课”“智慧树”和“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辅助APP平台,建立网上教学班课,实施线上教学活动和管理。这些信息化教学辅助APP平台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电子书籍、视频课),教师可以将其引入课堂教学,课前或课后向学生推荐平台资源,也可以自行上传相关资源,教师通过平台数据显示,可以了解学生课前和课后对教学资源的预习和复习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使用线上签到功能,了解学生到堂情况,提高到课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发起举手、抢答、随机选人和头脑风暴等功能,每个活动设置积分,促使学生课上能集中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发起作业、测试等功能,进行线上评阅,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互评。

  信息化教学辅助APP平台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率,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同时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实时让教师掌握每一名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获取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及学习需求,从而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5]。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按照固定人数进行分组,对某个专题的掌握可以通过各个小组PPT展示及汇报讲解的方式进行[6],增强学生团队意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增加学生自信心。也可以设置项目任务,用项目驱动学生学习,让同学、教师讨论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使学生参与课堂,形成民主合作、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增加学生情绪价值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3.5 转变课程考核和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加强过程考核,建立多样考评方式。传统的学期末统一考试虽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收获、能力发展情况,它是在教学活动后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价,为教师下一轮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但不能及时作用于当下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以学生能力达成为导向实施多元化考核,突出学业过程管理及时掌握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和学习经验习得情况,从而及时进行学情分析,适时调整课堂教学设置。教学过程评价要根据课程性质、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如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小论文)、实验设计、实物作品展示等,着力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以学定教”的价值导向,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分析原因,找出不足,持续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学生已获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评价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对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满足社会、企业需求;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评价课堂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根据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和师生关系评价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是否能激发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实践。

  3.6 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要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方面,高校加大高质量教师人才引进,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掌握教学理念和学情分析能力。

  高校要鼓励教师不断深造、深入企业实践、参加各种学术和技能培训交流会,开展“传帮带”“以赛促教”和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比如教授帮教、教学观摩课、说课比赛、教案评比,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教师能运用观察法、描述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定性、定量地对教育对象进行科学系统分析,有的放矢地开展和调整教学活动。

  4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情渗透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7]。

  参考文献

  [1]董申基于结构化学情分析的企业大学课程优化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32-37.

  [2]钱梦缘.强晏红基于“5W1H”分析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与策略一-以苏州工 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1(27):49-53.

  [3]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3.

  [4]倪焕敏基于OBE的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 1,38(04):32-35.

  [5]张敏,王朋娇,闵语馨.基于云班课支持的精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 2020 ,41(05):263-270.

  [6]崔晨新时期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7):228.

  [7]姚丽芬,高宏基于学情分析的高效课堂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6):262-265.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原文出处:王冬姣.基于学情分析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福建轻纺,2022,No.403(12):53-5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