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生命教育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作者:闫晓檬 薛兴夺
发布于:2022-02-22 共4533字
  摘 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做出总结和反思,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
 
  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1]。生命教育虽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它仍然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亟须我们探索。2020 年世界范围内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生命教育的意义再一次得以彰显。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当前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否丰富?是否真正起到了教育作用?大学生生命教育应当以何种方式开展?为深入把握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我们面向高校大学生开展了此次调研。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次预调查采用定点推送与随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点推送选取了北京市文、理、工、农、医各一所学校,随机问卷采取问卷星线上发放形式。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62 份,受访者来自不同区域的多所高校,覆盖哲学、文学、历史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个专业。
 
  1.2、研究方法
 
  采取定量研究方法,以研究目的为导向做出相应图表,对图表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次问卷内容共设计 16 道题目,包括基本信息采集题(6 道题目)、情况调研题(7 道题目)和意见征集题(3 道题目)。其中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对性别、身份(教师/学生)、学生的年级专业、教师的职务职称专业等进行分类;情况调研主要包括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是否开展相关教育、开展内容、开展形式以及期望开展的内容和形式、开展效果等;意见征集主要是对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生命活动的形式以及对开展生命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的主观探索。
 
  2、调查结果
 
  2.1、受访者基本信息概况
 
  此次共回收 262 份问卷,其中有男性 100 人,占 38.17%,女性 162 人,占 61.83%;男性受访者全部为高校大学生,其中有 2人大专在读、91 人本科在读、4 人硕士研究生在读、3 人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在读,女性受访者有 159 人为高校大学生、3 人为高校教师;高校大学生中有 137 人本科在读、15 人硕士研究生在读、7 人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在读。高校教师在职称方面:1 人为教授、1 人为副教授、1 人为助理研究员;在职务方面:1 人为校领导、1 人为部门或学院领导、1 人为专职辅导员。由此可见,本次调研的受访者绝大多数为高校大学生(以本科生为主),也包含部分高校教师,男女比例相对均衡。
  此次调查的 262 人中,4 人为哲学专业,占 1.53%;1 人为历史学专业,占 0.38%;1 人为艺术学专业,占 0.38%;27 人为教育学专业,占 10.31%;14 人为法学专业,占 5.34%;17 人为经济学专业,占 6.49%;91 人为管理学专业,占 34.73%;7 人为理学专业,占 2.67%;59 人为工学专业,占 22.52%;1 人为农学专业,占0.38%;39 人为医学专业,占 14.89%;1 人为军事学专业,占 0.38%。
 
  2.2、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是否有必要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一题,有 130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占 49.62%,109 人认为有必要,占 41.60%,16 人认为可有可无,占 6.11%,3 人认为没有必要,占 1.15%,4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占 1.53%。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认为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有必要的,即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有意义的。
 
  2.3、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
 
  针对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方面,课题组给出了生命价值教育、健康教育、情爱教育、死亡教育、挫折教育、生涯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安全教育、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以及其他等选项,具体结果如下。
  2.3.1、高校已开展的生命教育内容 高校开展的生命教育内容丰富多样,覆盖不同阶段和多个角度,其中开展情况较好的、普及度较高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分别占 61.07%、56.11%、46.56%,接下来依次为生涯教育、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情爱教育和挫折教育、死亡教育,分别占 36.64%、33.21%、31.30%、24.81%、24.81%、20.61%,具体见表 1。
 
表 1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
表 1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
 
  2.3.2、受访者希望开展的生命教育内容 受访者希望高校开展的生命教育内容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挫折教育(58.02%)、情爱教育(56.11%)、死亡教育(56.11%)、生命价值教育(55.73%)、人际关系教育(54.58%)、健康教育(43.51%)、生涯教育(38.93%)、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33.97%)、安全教育(29.01%)。具体见表2。、
 
表 2 受访者希望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
表 2 受访者希望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
 
  2.3.3、高校已开展生命教育与受访者希望开展的生命教育对比 (1)调查发现,有 20.61%的受访者所在高校开展了死亡教育,然而其期望值为 56.11%,增长率 35.50%;有 24.81%的受访者所在高校开展了挫折教育,然而其期望值为 58.02%,增长率33.21%;有 24.81%的受访者所在高校开展了情爱教育,然而其期望值为 56.11%,增长率 31.30%;有 31.30%的受访者所在高校开展了人际关系教育,然而其期望值为 54.58%,增长率23.28%;有 46.56%的受访者所在高校开展了生命价值教育,然而其期望值为 55.73%,增长率 9.17%。相比之下,在开展死亡教育、挫折教育、情爱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方面,高校已经开展的教育与受访者的需求仍有很大距离,高校仍有很多努力的空间。(2)调查发现,有 56.11%的受访者所在高校开展了安全教育,然而其期望值为 29.01%;有 61.07%的受访者所在高校开展了健康教育,然而其期望值为 43.51%。相比之下,开展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高校占比较高,但受访者的需求较低。高校可整合、提升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内涵及质量,针对受访者的需求着力。(3)调查发现,受访者所在高校开展生涯教育和应对突发事件教育占比分别为 36.64%、33.21%,受访者期望值分别为 38.93%、33.97%,差距较小。(4)调查发现,从整体来看,无论所在高校是否已经开展生命教育,其受访师生对于高校生命教育开展的需求都是很大的,也充分体现出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我们不难看出,高校实际开展的生命教育与受访者期望开展的生命教育,除了生涯教育和应对突发事件教育差距较小外,生命价值教育、健康教育、情爱教育、死亡教育、挫折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安全教育差距较大。也就是说,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类型与受访者期望开展类型存在不对称、不匹配情况。我们首先应当思考,引发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其次,是否应当根据学生期望值进行选择性教育。故高校应在合理考量大学生期待和需求方面着力,开展符合大学生思维、心理、教育特点的生命教育,有效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
 
  2.4、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
 
  针对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课题组给出了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科研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专题讲座、座谈会以及其他等选项,具体结果如下。
 
  2.4.1、高校开展的生命教育形式 根据结果我们可以得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主要以专题讲座、选修课、主题教育活动、公共必修课的方式进行,占比分别为 42.75%、38.93%、34.35%、33.97%;其次是以第二课堂/科研实践活动、专业必修课以及社会实践的方式开展,以座谈会和社团活动开展的方式占比较小。具体见图 1。
 
图 1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
图 1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
 
  2.4.2、受访者期望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 通过调研发现,受访者希望所在学校以选修课、社会实践及专业必修课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占比分别约为 40.46%、38.93%、37.02%;其次是第二课堂/科研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公共必修课及社团活动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对社团活动方式有一定的认可度,具体见图 2。
 

图 2 受访者期望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
 2 受访者期望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

  2.4.3、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与受访者期望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的对比分析 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中,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科研实践活动等与受访者期望开展的形式大体一致。另外,高校在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挥社团的作用,充分利用社团中有效的平行交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可知,当前高校已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思政课程、医学相关课程、其他课程(如生命教育选修课、安全消防教育、急救知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涉及生命教育内容。
  当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活动包括:(1)医学特色相关活动,如致敬大体老师仪式、清明节追思(扫墓)活动、急救知识教育演练、临床专家的故事会等。(2)生命相关活动,如主题教育活动(如学生处主题教育活动、体育周主题活动等)、主题讲座(如直面挫折类)、消防安全讲座(演练、考试等)、素质拓展训练、心理活动实践、第二课堂等。
 
  2.5、生命教育的效果
 
  调研发现,20.89%的受访者认为高校生命教育的效果非常有效果,61.78%认为比较有效果,16.89%认为效果不明显,0.44%认为完全没效果。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高校生命教育是有效果的。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效果值得肯定,受访者认为有效果的占比高达 82.67%。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安全教育活动最为常见。
 
  3、讨论
 
  3.1、医学院校生命教育开展情况优于普通高校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因为专业课程的设置,开展生命内容的教育较多,但仍然缺乏普遍意义上的生命教育课程和教育活动。非医学院校相较医学院校则更为不足。
  3.2、思政课中对生命教育的涉及和覆盖有一定普遍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相较其他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较多,对各类高校、各年级学生而言,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3.3、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大部分高校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而围绕大学生群体需要的生命价值教育、情爱教育、挫折教育、生涯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死亡教育等开展明显不足。
  3.4、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与大学生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科研实践活动等与受访者期望开展的形式比较一致。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专题讲座、座谈会等活动仍需加强。
 
  4、对策与建议
 
  我们对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建议如下:(1)加大重视力度。必须加强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构建课程、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实践体验等多角度、多方面、全覆盖、立体式的生命教育网,确保长期稳定有效。(2)列入必修课程。将生命教育列入必修课程,计入期末绩点,可以开展线上、线下、实践、体验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授课形式,侧重实践,不断创新形式(借助微信、影视等),形式丰富多样。(3)关注特殊群体。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尤其是有抑郁倾向的、遇到重大挫折的、大学生情感问题的学生群体及个人,增加一对一辅导和个别辅导。(4)适时开展死亡教育。对于死亡等问题不必回避,直面才能正视,可开设专业性较强的死亡教育相关课程、实践及讲座等。(5)注重教育效果。围绕学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与自然,增加学生参与感,增添趣味性,例如增加实际案例、安宁疗护志愿者、有真实体验感的活动和教育等。
 
  参考文献:
  [1]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