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大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研究绪论

时间:2016-12-12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7350字
  绪 论
  
  一、研究缘起及价值
  
  (一)研究缘起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终身教育的开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对优秀学前教育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幼儿教师,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还专门指出,“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但现实情况却是幼儿教师流动性较大,幼儿教师工作幸福感和认同度也较低,近年来还常有关于幼儿教师虐童事件的报道。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不仅要重视职后教育,也要重视职前教育。随着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幼儿教师学历逐渐由中职、中专生转向大专、本科生,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逐步成为未来幼儿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因此,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应当引起重视。专业认同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认同自己的专业,才能够以强大的学习动力投入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中,为日后走上幼儿教师工作岗位做好准备。那么,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如何?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应该采取何种有效策略促进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
  
  高校是社会组织的一种,学生的一切想法和行为与社会相联系,在社会的影响下,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每一个选择和决定都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的专业认同也是如此,学生对于专业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自己为专业所做的努力,除了自身的意愿,都可能受到社会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分析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认同,可以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也很有必要在社会学视野下来审视其专业认同。本研究基于社会学视角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据此探讨促进专业认同的策略,为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热爱的心态步入社会,并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幼儿教师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社会学视角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一个问题。本研究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探究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就是把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看作一个社会现象,分析其身处社会大环境中形成的过程以及涉及的社会因素,并寻找促进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策略。因此,本研究拓展了以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的视角,为促进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到,更多的关注点在幼儿教师的专业认同,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并不多且不够深入,本研究丰富和深化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理论。
  
  2.实践价值
  
  专业认同是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专业认同水平越高,学生就越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为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本研究分析了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深入探究了形成过程中的多方面影响因素,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和完善提供了建议,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与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参考。同时,笔者作为高师院校的一名研究生,与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接触机会,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和了解他们的专业成长历程,期望他们能够热爱学前教育专业,热爱幼教岗位,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通过本研究,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对于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关注,并采取措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
  
  二、概念界定
  
  (一)认同
  
  认同一词使用广泛,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学者们都从自己的研究需要出发,对认同进行研究。
  
  有的学者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认同,侧重强调心理的统一、完整和连续性。最早提出认同一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认同定义为“个体与他人、群体或被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2《新词语大词典》中将“认同”定义为:?承认,认可;?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3在《心理学大辞典》中,“认同”的涵义是“一个人将其他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等,经由模仿、内化,而使其本人与他人或群体趋于一致的心理历程”.
  
  有的学者从哲学角度研究认同,认为认同指向人们对“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有什么用”的追问。从苏格拉底提出人要“认识自己”,人们就开始探讨“人如何认为自己是什么”的认识自我身份和价值的问题。泰勒认为“我的认同是由提供框架或视界的承诺和身份所规定的,在这种框架和视界内我能够尝试在不同的情况下决定什么是好的或有价值的,或者什么应当做,应赞同或反对什么。”“认同”在《哲学大辞典》中,原指身份证明,后解释为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同一感。
  
  还有的学者从社会学视野下研究认同,侧重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及个体的能动性。米德把认同与自我联系起来,认为“自我形成于社会经验和活动的过程中,是通过与他人的关系、互动而建构的,是不稳定的、流动的。个体只有融入到与社会团体成员的交往中,经由与他者的互动及规范性的影响,才能实现个人的认同。”张春兴认为,认同是一种社会学习的历程,从社会认同转变为自我统和。
  
  《当代西方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指出,“认同是指群体中的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产生了一致的看法及其感情”.综上所述,不论从哪种角度出发来定义认同,都认为认同是一种统一和认可,涉及个体及自身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个体认知、情感的不断建构,行为的逐渐趋同。
  
  (二)专业认同
  
  在国外的相关文献中,有学者将专业认同等同于职业认同,即指的是对某一专门职业的认同研究。如 Henning 将专业认同看作个体对社会现实中某一专业在主观上的感受,具有相关的结构和发展过程,表现为个体在心理上与该专业保持一致和平衡。
  
  又如,Welmond界定了教师的专业认同,即教师具有充沛的精力、一定的竞争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够有效协调利益与意识形态,敢于追求学术真理和承担责任,对于成功和成就具有不同的认识方式。
  
  纵观我国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有的学者也将专业认同并入职业认同的研究中,如魏淑华研究了教师的职业认同,将教师的职业认同界定为一种过程和状态,“‘过程’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自我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当下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
  
  有的学者则更更倾向于将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界定专业认同的内涵。如杨宏强调个体的专业情感,认为专业认同是学生通过对专业的认知而产生并移入对专业的情感,最终达到与专业的“同一”状态。
  
  王顶明认为专业认同也包括专业行为的表现,是“学习者对所学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探究”.
  
  安芹则指出专业认同还应考虑对相关职业的认同,以完善和丰富专业认同的内涵,因此将专业认同界定为“是否喜欢所学专业,依据专业选择职业,认可专业及职业的价值,感到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愿意接受专业及职业规范,希望把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目标等”.
  
  不论从何种角度出发来研究专业认同的内涵,各位学者都是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形成及转变过程来定义专业认同。
  
  综合已有研究,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社会学研究视角出发,笔者将专业认同界定为学生通过与涉及到所学专业的相关客体诸如课程、教师、教学、实践等的互动,获得对本专业的认知和了解,从而产生对本专业的喜爱和认可,并以积极的行为进行回应,促进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发展。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通过查找国外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有:Mary 分析了影响法学博士生专业认同的因素;3Nehami 研究了阿拉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4Valerie从认同建构的角度探究了影响青年专业认同的因素。
  
  有的学者进一步提出了促进专业认同方法,如 Slivia Gilardi 认为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受到教育模式的影响,从而提出要构建学生需求基础之上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
  
  还有的学者对学生专业认同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如 Kristie 指出专业认同能够影响女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就;7Ellikson 研究发现,女大学生较好的平衡生活、学校及专业认同,将有利于她们取得更好的成就。
  
  国外关于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对我国专业认同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专业认同的研究起步较晚,到 2005 年研究逐渐增多。研究方法多为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来获取实证资料。研究内容主要为专业认同的现状,还有部分研究针对专业认同与某些心理学、统计学变量的关系。现分别综述如下。
  
  1.专业认同的现状
  
  (1)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
  
  有关专业认同现状研究的期刊中,针对高校学生整体专业认同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多。
  
  有的通过分析高校学生专业认同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专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如王顶明调查两所大学在读硕士生,发现当前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主要受导师整体水平、专业研究条件、专业教学管理、专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影响。
  
  傅蕾对不同高校的 313 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得出结论:当前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性别、年级、专业及工作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
  
  有的研究还进一步提出促进专业认同的具体策略。如李志等人通过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从有关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彭胜华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进行调查,认为统一专业学习和个人兴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培养体系及重视学生专业意愿可以提高硕士生专业认同。
  
  硕士论文中也有关于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如秦攀博的硕士论文《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专业认同情况,分析了专业认同在专业志愿选择、就业前景、学习条件及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性以及与专业具体情境、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李明在硕士论文《H 大学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分析了性别、是否跨专业以及微观教育环境中的学习和科研因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对策。
  
  (2)高师院校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
  
  期刊中对于高师院校学生专业认同现状的研究不多。杨晶调查了高师学生整体专业认同情况,发现存在性别、年级以及专业方面的差异。
  
  马洁对首都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其专业认同的有效措施。
  
  除了对高师学生整体专业认同情况进行研究之外,还有学者对师范类某个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展开研究。如彭艳红研究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中文方向学生的专业认同,分析了认同度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促进专业认同的策略。
  
  官春兰通过调查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情况,指出受外在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共同影响,应从专业认识、职业指导、教学改革等方面予以促进。
  
  谭叶叶等人对 H 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进行研究,发现性别、考研志愿以及是否原专业方面存在差异,据此提出有关建议。
  
  硕士论文中也对高师院校学生专业认同进行了研究。如杨晶在硕士论文《高师学生教师专业认同发展研究》中研究了白城师范学院 372 名学生专业认同情况,指出将社会、学校和高师生个人的积极努力有机结合才能提高专业认同。还有的研究是针对某一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如彭艳红在硕士论文《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中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专业认同存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提出了构建专业认同的有效策略。王艳在其硕士论文《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专业认同度调查研究--以陕西省为例》中对陕西省 6 所高校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并探讨了促进专业认同的多种措施。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
  
  在关于专业认同现状研究的期刊中,有部分研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的主要研究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如杨继英调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情况,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有个人自身条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以及幼儿教师工作状况。
  
  傅小芳则从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出发,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有的研究探讨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策略。如张丽调查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从专业认知、情感态度以及专业学习与发展几方面提出了促进专业认同的对策。
  
  母远珍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认为要提升学生入学自愿性,将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引进优秀师资,加大宣传。
  
  谢玉红等人通过研究安庆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情况,提出将专业认同感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增加教育实践的机会。
  
  硕士论文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很少,仅梁万生在其《学前教育专业男性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一文中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社会、学校管理、学生个人等因素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并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个人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与策略。
  
  2.专业认同和心理学、统计学变量的关系
  
  在专业认同的有关研究中,近几年开始关注专业认同与心理学、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对学生专业认同情况的统计分析,探究专业认同和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期刊中代表性的研究如下。陈萍等人研究发现,专业认同和学习动力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从高校方面提出促进学生专业认同的策略。
  
  许世梅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和学习效能感显着正相关,在性别、年级、是否跨专业、有无工作经历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林良章等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人格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存在一定关联。
  
  硕士论文也有专业认同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如袁长林在其硕士论文《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与社会支持、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中研究发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性别、年级、学习成绩上存在差异,专业认同与社会支持程度、自我意识相关,由此提出促进专业认同的措施。毛兴永的硕士论文《高师生的专业认同及其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探讨了高师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综上可知,从研究对象来看,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大多针对高校学生整体情况,对高师生专业认同的研究不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甚少。从研究方法来看,多为问卷调查、访谈或二者结合使用的实证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研究结果,缺少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索。从研究内容来看,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关于专业认同现状的研究,通过专业认同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思考促进专业认同的对策;二是探讨专业认同和某些变量的关系,据此提出提升专业认同度的策略。在研究内容上缺少对专业认同的构成要素、形成机制、发展变化过程以及系统化策略的研究。还有,对于专业认同的研究,很少有学者选择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无法更加全面、系统、有层次地了解专业认同。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从社会学视角了解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分析影响因素,并根据存在问题与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理论,也能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 G 师范学院大一到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 G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深入分析。G 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 2004 年开始招生,有 10 多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因此,以 G 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定性研究为主。由于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研究,无法单纯从数据统计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且专业认同作为学生认识、情感及行为三方面的综合体,始终处在与多种因素的互动之中,要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所以,本研究侧重社会学视角下的理论论述与分析,问卷调查的量化方式仅作为研究的辅助,还需要通过深入访谈获取更多的描述性材料,才能够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更加适合本研究的研究特点,也更具有合理性。
  
  1.文献法
  
  从社会学视角研究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需要参阅大量的文献,因此采用文献法,利用图书馆、资料室以及中文期刊网,搜集与社会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等方面研究的相关资料,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依据,为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参考。
  
  2.问卷调查法
  
  要想研究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首先要了解专业认同的现状,因此需要问卷调查法作为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 G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搜集专业认同现状的有关材料,才能够为接下来的研究打好基础。
  
  本研究共向 G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放 137 份调查问卷,回收 131 份,有效问卷 131 份。具体情况见下表:
  
  3.访谈法由于问卷调查的结果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访谈法对 G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为分析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和提出促进专业认同的有效策略提供更深层次的参考资料。本研究在问卷调查之后,又对 G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 18名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其中大一、大二(含一名男生)、大三各 5 名学生,大四 3 名学生。访谈对象的选择为随机选择,只为了解专业认同方面更深层次的问题。
  
  (四)研究的创新点
  
  从研究内容来看,对于高校学生整体专业认同情况的研究比较多,但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专门研究很少,因此,对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从研究方法来看,已有研究也大多采用心理学研究范式,更注重调查问卷的编制,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上的数据分析,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发展水平,缺乏较深入的定性分析。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便对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
  
  从研究视角来看,在研究理论视角的选择上,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甚少,更多的是将学生专业认同看作一种心理学上的认知。因此,从社会学视角探讨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具有一定的新意。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