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项目管理硕士论文

上市银行收入结构相关因素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08 共551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我国上市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2部分】影响商业银行收入的因素分析引言
【第3部分】国内外银行收入结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第4部分】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变迁的相关理论
【第5部分】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变迁与现状分析
【第6部分】银行收入结构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第7部分】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实证研究
【第8部分】 上市银行收入结构相关因素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7 结论和政策建议
  
  7.1本文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内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年收入结构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来分析影响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各种因素。研究发现,biASSET、RINT、L/D和/?GD尸四个变量即商业银行资产规摸、传统业务获利能力、可用资金限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收入结构有显着影响,而DML与RM即存贷利差和资本市场活跃度因与其他变量存在共线性被剔除,但间接说明其本身也对收入结构产生影响。

  具体表现为:银行规模越大,掌控的产品、资金、渠道和人力资源越多,能够通过控股信托、基金、券商子公司来建立银信、银证、银基合作,越有能力满足企业个性化的投融资需要,进而促进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按照资源分配理论,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获利能力越强,管理层越有动力将行内资源向信贷业务方向倾斜,进一步扩大传统业务的收入,而受到资源限制影响,非利息业务相对发展不充分,增速必然慢于传统业务,导致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占比下降,同理,存贷利差下降会导致银行伶统业务获利能力降低,资源转向中间业务,使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升;银行存贷比越接近75%的红线,银行可用的表内资金就越紧张,而非利息收入业务大多使用理财产品等表外资金,不受75%存贷比红线的限制,因此银行存贷比越接近75%,银行越有动力或者说不得不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发展中间业务上,使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升;最后,当一国国内经济形势总体向好时,资本市场会首先在个股股价上反应出来,企业和个人可动用资金增加,相应理财需求增加,而企业还会有更多的扩张需求,进而促进融资和并购市场升温,所以一国GDP和资本市场活跃度在这里对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是类似的。

  7. 2政策建议
  
  我国的商业银行要顺应银行业改革发展需要以及市场的变化,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信贷业务盈利能力,控制业务风险,进一步提高收入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尤其是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扩大利润增长点,从而实现自身竞争能力的提高。非利息业务作为推动银行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不仅是银行经营转型的标志性业务,更是综合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

  本文就前文研究结果在宏观和围观层面上提出若干建议:

  7. 2. 1保持国内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
  
  从前文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受益于我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而资本市场活跃度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信心,因此从总体效果上看,法观经济现状和前景是影响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层面,为了更好地为推动非利息业务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调控手段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合理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整体购买力。金融大环境逐渐改善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居民的可支配财富增加,就能剌激更多的非利息业务需求,促进其发展。

  7. 2. 2逐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与配套监管
  
  利率市场化本身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而并非是为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提供的政策,但在传统业务获利能力更强的情况下,银行并不具备充分的发展非利息业务、促进收入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意识,甚至于在利差较大时,非利息收入占比过高反而是不合理的,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发育迟缓,在国际社会也受到一定诟病。但如今由于利率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开始被迫重视非利息业务,政府应该借机逐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调解存贷利差的浮动弹性,让商业银行充分认识到金融脱媒所带来的冲击,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生存危机感、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其创新动力,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推动非利息业务产品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对整个金融体系而言,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在逐利的过程中,必然孕育着潜藏的系统性风险,即金融机构理性会导致金融行业的非理性,要使非利息业务健康地发展,就离不开金融监管方的监管。考虑到商业银行逐渐通过各种渠道实现混业经营,监管部门应及时针对某些高风险的行为制定相应准入条款,而一些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宽非利息收入来源的业务应推出政策,在扶持的同时予以规范化,避免“好想法办坏事”.

  7. 2. 3充分认识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意义
  
  从外部看,发展非利息业务是商业银行顺应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实现战略转型的必经之路。经济金融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非利息业务是银行的支柱业务之一,必然和外部经济金融环境高度相关。当前,国际经济仍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这对银行以贷款为主的盈利模式和信贷资产质量提出新的挑战。当前,中国银行业不良率连续反弹,影响逐渐蔓延,同时,金融脱媒已经对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形成明显挤压。严格的资本约束下,银行信贷增速也将不可能快速增长。伴随着监管部门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更多开放,银行传统业务也面临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蚕食。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中间业务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才是银行改善风险状况、提升客户服务、增强持续经营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银行内部看,发展非利息业务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长期来看,发展非利息业务是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现综合化经营的客观需要。随着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金融意识的增强,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已越来越由客户追逐银行转向银行追逐客户。为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银行必须要根据客户分类和不同客户的特点,拓宽存贷款以外的服务产品种类,以非利息业务能力的不断增强来巩固客户基础。此外,发展非利息业务也是实现银行员工收入增长、保证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从为员工谋利益的角度出发,从收入的角度出发,商业银行都必须重视非利息业务的发展。

  7. 2. 4完善内部机制建设,避免不合理的指标考核
  
  商业银行的业务具体运作主要通过基层支行开展由下至上开展,基层支行会受制于整体业绩要求,尽力向客户推荐高收益低成本的表内业务,优先完成表内业务指标,在客户态度强硬、表内业务无法实现需要的情况下才考虑走收益相对较低的表外业务。在这样的情形下,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只是传统业务的补充,无法成为健康发展的支柱。因此,在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之前,商业银行应重新审视行内考核体系,削减不合理的业绩指标,引导员工根据实际需要来服务客户,提高银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规范相关的制度建设,从体制上引导收入结构的合理调整。

  7. 2. 5拓宽合作渠道,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培养核心人才
  
  按照现有的操作思路,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形成战略同盟,有效合法地规避金融监管,优势互补,实现非利息业务多元化发展。

  其次,可以果取建立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通过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形式,将非利息业务的触角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中。

  目前金融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要求银行在服务客户的同时,能够清楚了解客户现阶段的需求,明确客户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然后考虑银行能为客户做什么。为了实现不同客户个性化投融资的需要,银行应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意识革新,积极推动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工作,灵活配置资源来满足市场不同主体。

  最后,人是一切需求和供给的主体。为了满足日渐高端的客户需要,必须打造一支同样具备金融市场运作经验和创新意识、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高级人才,充分准确地挖掘并反馈客户需要,在实践中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找准发展非利息业务的定位,最终实现非利息业务的持续发展和银行收入结构的合理化变迁。  
  
  参考文献
  
  [1]DeYoung R, Roland K P. Product mix and earnings volatility at commercial banks: Evidence from a degree of total leverage model[J]. Journal of Financial Iritermediatbn, 2001,10(1): 54-84.
  [2]De Young R, Rice T. Noninterest incom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t US commercial banks[J]. Financial Review, 2004,39(1): 101-127.
  [3]Diamond D W.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delegated monitoring[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84, 51(3): 393-414.
  [4]EvanofF D D,Ors E. Local market consolidation and bank productive efficiency[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2002.
  [5]Gallo J G, Apilado V P,Kolari J W. Commercial bank mutual fond activities:Inplications for bank risk and profitability[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6,20(10): 1775-1791.
  [6]Ho T S Y, Saunders A. The determinants of bank interest margins: theory and enpirical evideMe[J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81,16(04): 581-600.
  [7]Kroszner R S,Strahan P E. What drives deregulation?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the relaxation of bank branching restriction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114(4): 1437-1467.
  [8]Lepetit L, Nys E,Rous P, et al. Bank income structoe and risk: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uropean bank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8, 32(8):1452-1467.
  [9]Maudos J,Fernandez de Guevara J. Factors ejqjlaining the interest margin in the banking sectors of the European Unbn[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4,28(9):2259-2281.
  [10]MaudosJ,Solis L. The determinants of net interest income in the Mexican banking system: An integrated model[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9, 33(10): 1920-1931.
  [1 lJPanzar J C3 Willig RD. Economies of scope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268-272.
  [12]RogersK. Product mix, bank powers, and complementarities at US commercial bank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1998,50(2): 205-218.
  [13]Rogers K, SinkeyJr J F. An analysis of nontraditional activities at US commercial banks[J]. Review of Fkiancial Economics, 1999, 8(1): 25-39.
  [14]Saunders A,Schumacher L. The determiimnts of bank interest rate margins: an intern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00, 19(6):813-832.
  [15]Smith R, Staikouras C, Wood G. Non-interest income and total income stability[M]. Bank of England, 2003.
  [16]StirohK J. A Portfolio View of Banking with Interest and Noninterest Activities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 (Ohro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6' 38(5)。
  [17]Stiroh K J. Diversification in banking: Is noninterest income the answer?[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4: 853-882.
  [18]TempletonW.K., Severiens J.T., The effect of nonblank diversification on bank holding companies[J].Quarterly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1992,31(4):3-16.
  [19]Williamson S D. Barik Failures, Financial Restrictions, and A^re^te Fluctuations: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1870-1913[J].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1989,13(3)。
  [20]段军山,苏国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非平稳面板协整模型的经验证据[J].上海金融,2011,05:48-52.
  [21]赫国胜。进一步拓展我国商业锒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策略选择[J].经济管理,2003,11:83-86.
  [22]赫国胜,徐洁。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分析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0,12:86-92.
  [23]黄隽,章艳红。商业银行的风险:规模和非利息收入--以美国为例[J].金融研究,2010,06:75-90.
  [24]李芳,康承东。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增长性、波动性和相关性[J].南方金融,2008,0227-29+42.
  [25]娄迎春。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经济师,2008,04:240-241.
  [26]盛虎,王冰。非利息收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J].财务与金融,2008,05:8-11.
  [27]王菁,周好文。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变革对收益的影响[J].金融论坛,2008,10:15-20.
  [28]王菁。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收益评价[J].当代财经,2009,05:44-50.
  [29]王爽,黄雅婷,鲍明明,陈钟灵。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市场,2011,39:63+77.
  [30]谢罗奇,龚霁虹,丁晨,何叔飞。我国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波动性与相关性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6-20.
  [31]徐守喜,王菁。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变迁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9,08:74-78.
  [32]杨福明,章俏慧。中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竞争能力分析[J].浙江金融,2005,0620-22.
  [33]叶文琴。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03:46-53.
  [34]张丽娜。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14家银行的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J].时代金融,2012,15:140-141.
  [35]张羽,李黎。非利息收入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吗?~一基于中国银行业的数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0,04:69-91.
  [36]周好文,王菁。从资产组合理论视角审视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J].经济经纬,2008,04:155-158.
  [37]周好文,王菁。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相关性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01:46-53.
  [38]周开国,李琳。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05:57-66.
  [39]周丽。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
  [40]朱宏泉,周丽,余江。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评论,2011,0623-30.
  [41]朱卫东,陈龙。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比较分析[J].金融论坛,2013,07:34-3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