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建立农村文化养老体系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10 共384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当前农村文化养老问题探究
【第2部分】农村养老文化体系构建导论
【第3部分】我国农村养老体制的现状、遇到的困境及其原因
【第4部分】文化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体制实现突破的必然选择
【第5部分】 建立农村文化养老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6部分】农村文化养老机制建设研究参考文献与致谢

  三、建立农村文化养老体系的对策建议

  文化养老体系的建立和有效的实施是建立在物质保障体系之上的,同时,农村文化养老体系的建立不仅仅依靠于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保障,还依赖于社会以及家庭个人三个方面的协同努力。其中,政府养老是核心,社会养老是辅助,家庭养老是基石。因此,要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养老体系建立的对策。

  (一)文化养老体系中政府的作用

  在新时期农村文化养老体系中,政府起到核心作用。农民跟城镇居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农民拥有土地,土地应是他们最为稳定的保障。农民的土地是否能发挥最大的保障功能,主要还依靠于政府的政策实施和保障。建立并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政府的职责。政府本身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农村社会保障的新理念,要深刻认识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不是扶贫政策,也不是财政支出的包揪,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投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在目前中国城镇化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很多地区的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补偿不到位等较多因素导致的生活水平较低,而拒绝甚至是抵触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此时,各级政府机构就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不仅要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同时也要积极为农村养老提供相应政策支持。

  1、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经调查发现,在新时期土地仍是农村居民养老的最根本保障,土地养老的保障程度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完善和规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对于实现并维持土地保障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当对土地流转用地的产权重新进行界定和明晰。农村可流转用地的产权名义上属于集体,但法律上对集体产权的归属界定模糊。因此,农民的利益不仅不得得到保护,而且由于土地产权不明晰使得土地使用者往往不能够依照农民的真实意愿和法定程序自主地有偿地使用土地。其次,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农民能定期按时收到土地流转所产生的收益。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经调查发现,不同种植结构对土地保障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如发展果树种植比发展大田作物具有更为稳定的收入,同时也更为节省劳动力。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提高土地养老保障程度十分有效的措施之一。另外,以土地为依托发展旅游服务业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最近几年在大中城市的郊县涌现的观光休闲农业、旅游釆摘农业等,都是政府引导农民依托自己的承包地,开发的新型农业产业。经过一些案列的调查研究发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民致富搭建r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且显着延长了老年人的就业年龄。这不仅成功拓展了上地的保障功能,更能填补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空白,为他们“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的机会。

  3、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

  农村综合改革包含多个方面,一是要深化农村乡镇机构的改革。重点是改变和完善乡镇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系统,以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一方面要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以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出台县乡最低支出保障机制政策;继续加大对县乡基层政府的支持力度,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除此,还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新机制,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严禁以各种名义加重农民负担。

  4、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要加快推进扩大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工作,培育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深化信用社改革,完善治理结构,维护和保持县级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继续推进农业银行改革,加大农业发展银行支持“三农”的力度,进一步强化国家开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支农功能,通过多种方式扩大涉农业务范围。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业务。通过批发或转贷等方式,解决部分农村信用社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要加快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政策。积极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要制定符合农村信贷业务特点的监管制度。加强财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开展业务。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

  (二)文化养老体系中社会的作用

  在对待农村养老问题上,不管是政府、社会还是家庭都离不幵国家政府的政策保障和社会舆论导向。一方面,政府始终明确其职责,理清责任边界,根据我国国情,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中,始终保持政府主导,积极引导农民接受并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另-方面,政府应鼓励社会各方面加大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关注度,重视传统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根据地方财力和商业保险的发展情况,尝试引入商业保险,以“政府牵头、财政补贴、市场运作”的模式,对于长期从事特殊工种或是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民提供保险,确保农民养老资金的来源和积累。

  1、要加强孝道文化的宣传教育

  发挥大众媒体和活动载体的宣传作用,提倡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是加强孝道文化对提高人们增强家庭养老功能的必要方式。在信息社会时代,大众传媒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大众传媒以公众化和潜移默化的特殊功能,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大众传媒载体通过塑造典型、树立榜样形象形成示范效应,使广大农民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自觉进行内化,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对农民进行孝道文化教育时,要重视大众传媒与农村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影响作用。在宣传过程中,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村大众传媒载体,综合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载体,各取所长,充分发挥其正面导向作用,不仅要加强对新时期农村孝道文化的正面宣传,强化农村居民提倡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还要通过传媒所传播的蕴含孝道文化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居民对孝道文化和行为的自觉传承与实践。

  2、要完善社区组织的养老机制

  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得老年人与年青一代的代沟越来越大,子女对待老人的赡养大部分只注重于物质生活,忽视了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关注。尤其是在农村,娱乐设施匮乏,老年人自身很难在平日的生活中找到重心。因此,社区组织在照顾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就要起到核心的作用。社K组织要积极开展老年人集体活动,在实践中要顺应老年人的新期待、新需求,完善并确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社会化新格局,逐步构建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还要建立完善老年人生活、娱乐、文化的社会支持体系。不仅要在物质上提供充分的经济和物质生活保障,满足老年人基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还要实现精神养老,使老年人感受到亲情和邻里关爱,受到尊重和认可;更重要的是要从文化上养老,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使他们享受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化成果,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发挥自身所长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从而体会到自身价值和生活意义,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三)文化养老体系中家庭的作用

  1、重视家庭孝道文化教育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孝道文化教育,对于孝道文化在农村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人的成长和发展总是受各种内在和外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尤为重要。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的系统化教育;社会教育是青少年的综合教育和磨练教育,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对青少年缺一不可,为了使得青少年受到良好的孝道文化的熏陶并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必须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一股合力。其中学校教育是人在其一生中受到的最短暂的一部分教育,社会教育是人在完全成年后接受的大环境的不定向的熏陶,而只有家庭教育是伴随其一生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导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父母对子女的孝道文化教育不是仅仅是一个说教的过程,更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父母自己对父辈的孝行会直接影响其子女对孝道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提倡农村家庭加强对其子女的孝道文化教育是农村居民为自己将来的养老铺塾好最为可靠的基石,更是为社会乃至国家践行文化养老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2、转变单--养老思维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有了正确的思维,才会有有效的行动。要建立农村文化养老体系,首先是要转变农民的固有单一的养老思维。不可否认,在新时期尽管农村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村居民所享受到的政府政策更加优惠,他们的思想相对从前更为开放,但数千年的文化熏陶仍然很难转变他们所坚持的养老理念,“养儿防老” “土地是根”的传统养老理念仍然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与农村居民的脑海中。这并不是说要农民放弃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而是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化养老体系中来,不仅能使得养老更有保障且更有质量。同时,还要转变他们一直所认为的,养老就是吃饱穿暖,新时期养老应是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是“饱”的。因此,为了能顺利构建农村文化养老体系,农民本身转变观念是关键。只有他们自己转变了传统单一的养老思维,才能更为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引导,并自觉参与到构建农村文化养老的体系中来。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