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提髙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水平的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09 共757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探究
【第2部分】农业信息服务体制优化分析绪论
【第3部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理论
【第4部分】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第5部分】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的问题
【第6部分】 提髙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水平的建议
【第7部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推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5提高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水平的建议

  鉴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特殊情况和受特殊体制的约束,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处于发展晚、起点高、发展速度快的起步阶段。纵观全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国外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领域的研究深入,我国应抓住契机,针对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建设中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经验,再结合我国农业劳动力充足、农业资源丰富等优势,提高我国的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更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

  5.1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建设是投资多、技术含量高的社会公共性项目,要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在建设的初期阶段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充分发挥国家主力作用,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将用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作为国家必要的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

  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础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力度,扩大信息硬件设备的购置数量,加强信息软件设备的开发和利用,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信息基础设备的科技含量、实用性和利用率。上级农业部门要支持当地农村信息服务机构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业信息资讯和涉农电子图书馆等,在传播和推广农业技术信息的同时,培养农民利用信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农民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从而实现农民得到实惠在信息中。

  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个人投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建设,开创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方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多幵展服务符合农民生活实际的信息服务活动,以满足多层次多需求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政府部门在做好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关注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使用情况,去除信息部门陈旧的观念,放宽农业信息产业准入机制,降低信息网络的使用成本,提高利用率,为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条件、创设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从而,提高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

  5.2建设合理农村信息服务人才队伍结构

  我国农业发展的特殊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需要建立一支既掌握农业科技技术知识又熟悉网络信息处理软件的信息服务人员。使信息服务人员服务覆盖到全国各个地区,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对各级农业信息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拓宽信息人员的知识面,加快信息人才知识更新速度,使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处于不同部门和岗位的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重点也不相同,管理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学习,对未来信息服务人员进行多方面培养,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从多方面提高信息服务人员开发和研究能力,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到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

  一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对于已在岗的信息服务人员来讲,要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设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积极的学习和运用农业科技知识,将自己所掌握的农业信息知识与社会农业的生产生活相结合,积极的吸收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信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注重信息人员的知识更新,从农业信息的搜集、组织、分析、发布和应用各个方面培养信息服务人员,逐渐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专用型人才。信息服务人员在提高自身的信息服务水平和信息能力之外,要与当地的农业信息服务发展情况相结合,有针对性培训和指导农民的生产生活,切实做到服务于民。

  二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农业信息人才培养体系我国现有的农业信息人才培养主要来源于相关高等农业院校和基层涉农信息人员的专业培训。我国全国各地都有农业院校,这些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高学历、高层次信息服务人才的重要渠道。农业院校通过开设不同的涉农专业,对农业知识进行详细、系统的学习之外,要实施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积极的组织在校学生走出校门、来到田间地头,将学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行动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积极倡导和支持农业高等院校与农业科研机构联合,联合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合作期间,农业科研机构可以向在校学生提供有偿工作,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之外,也极大提高学生参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农业高等院校也可以实施校企联合,与涉农企业、公司合作为其培养对口的高级农业信息管理和农业技术开发人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水平还能够增加农业高等院校就业率,解决农业高等院校就业难等问题,实现校企双赢。

  除了对高等信息人才培养外,也要注重对基层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积极运用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农业信息通讯网络远程教育等资源,定期、定点对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人员和信息意识较强的用户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受培训人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从整体上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意识。有条件的地方,能够在农村中小学、技术学校开设培训机构或者进行远程课程培训,将信息搜集、检索、分析和应用技术普及和应用农业信息服务中去。制定详细可行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信息服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使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跟上当地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步伐。

  三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积极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的建立,能够吸引国内外各方面的信息科技技术人才投身到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中来,极大推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完善。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平合理的人才理念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

  各用人单位要设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大投资力度,给农业信息服务项目提供足够的经费,并在农业信息服务业各部门、农业信息活动各方面进行公平分配,积极配备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所需要的设备、资料和软、硬件,提高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解决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能积极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中去。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5.3实施统一标准,实现农村信息资源共享

  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农业信息釆集标准不一,采集方式多样,釆集资源难以充分共享,造成信息资源浪费,农业信息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信息采集工作是信息服务活动的起点,是做好信息服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方便农户、涉农企业、农业信息研究、开发人员等能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更好的指导生产、生活,要建立统一采集归口,采集标准和有效及时的信息发布机制。

  保证农业信息采集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制定统一、标准的农业信息采集、组织、分析标准,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好农民的习惯,有针对性的开发适用的搜索引擎,建立全面、有技术含量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以供有关政府、上级部门、农业技术幵发和研究人员、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户、涉农企业查询和使用,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提供服务。各用户单位的系统建设,都要把本单位的数据管理基础建设放到首位来抓,确立整体观念,保证数据管理的有效性,避免自由发挥式的、分散无控制的幵发;对现有的农业信息资源按统一标准进行分类,逐步形成标准规范的农业信息采集机制,全系统应该釆用统一的计算机软件工具来辅助数据管理工作,建立计算机数据字典,以提高其标准化与自动化水平,并支持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保证检索和查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应用农业信息软件开发和网络信息平台构建的规范化,最大限度的结合农户的信息需求,相关软件的幵发和信息平台的构建要有一定的预见性,积极掌握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开发和构建时既要着眼于农户的现实需求,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注意了解农户和信息接收群体的潜在信息需求及信息需求未来变化的趋势,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多关注那些对将来发展有指导作用的预测性的信息。做农业信息搜集工作时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必须根据本部门本地区的工作任务、目标和未来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农业信息搜集计划,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搜集,在制定农业信息搜集计划时,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照顾未来的发展,既要广辟信息来源,又要做到持之以恒。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信息环境的变化和信息需求的发展变化,适时对计划做出调整和修改,使计划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

  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率。目前,全国各农业部门、农业信息研究机构都有相应数量的农业信息资源,但是农业信息提供利用方式多以被动式服务为主,主动式和参与式的信息服务合作较少,大量的信息资源只供本地区、本系统使用,有些信息资源甚至只供本单位使用。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主持下建立统一领导机制促进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确保发布的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切实提高信息服务的整体效能。农业信息服务人员应积极引导信息需求较髙和信息意识较强的农户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以起到示范作用。

  实施有效的农业信息发布规范,尽量避免重复资源建设,复制、抄袭其他地方农业信息。扩大农业信息的影响范围,发挥农业信息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让农民体会到互联网给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结合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开展多样的信息服务活动,积极利用电脑上网、手机彩信、电话、广播和报纸等信息发布渠道,推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纵向发展。实行以点带面,多项合作的信息服务战略,因地制宜服务于当地的农民的生产发展。再者,也要放眼于世界,积极借鉴国外农业信息服务采集标准和信息发布机制的建立经验,实行标准统一、发布制度规范,保证信息资源利用的完全性,组建成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5.4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机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地区不同生产的农产品也不尽相同,但是由于受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长、季节性和时令性限制,很多地区的农产品仅限于原始生产状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力度小,再加上交通和地域的限制,初级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不高,运输和物流成本高。这种情况下,打破地域限制、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注重技术开发才能有效的增加产品附加值,经过加工的农产品才能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从而,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实力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竞争力增强。

  加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市场、价格、品系培育、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预测等信息的收集、处理和转化利用;加强兄弟省份之间的农业信息沟通交流;加强对各种农业资源数据库的管理和应用、提高服务信息质量,共享资源;加强网络信息及。时、有效更新,第一时间将农民手中的信息发布出去,根据当前农产品市场需求,彻底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真正为农民解决实际为题。

  农业数字信息资源中心是以一定数字资源为基础的、拥有权威的农业及其相关机构为信息资源核心,通过两条线来达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一部分是,农业信息资源中心需要与各级信息服务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研究构建合作平台;另一方面,信息服务机构要从自身出发,加强自身的信息服务能力和发挥自身的服务优势。在资源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中心的深层次服务功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是针对现有的信息资源,在不改变其原有的数据结构、组织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整合。这些信息资源多数是存在不同的部门并且使用的技术和开发的时间各异,要想提高有限的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就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合作、研究开发统一的信息技术,采用统一的标准幵发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检索平台和规则大体相同,鼓励从事信息技术幵发人员进行交流、合作,最大限度的实现统一管理和资源对接。

  5.5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

  政府部门要牢固树立信息观,切实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就是财富。成立农业信息化工作小分队,明确建设重点,快速建设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信息网络,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得以完善。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技术,政策上给予扶持,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

  农业信息服务产业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政府应从赋税、信贷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性优惠待遇,以鼓励社团、个人、企业进行投资,广纳社会资金,才能更快的促进农业信息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信息服务的建设要求以市场为向导,服务于三农,改变以往服务主体单一、内容狭窄、手段落后的状态。计划经济制度下,信息服务主体是政府,服务形式以文件为主,部门分散,信息很多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所以,扭转观念、制定宽松的进入政策才是政府推动、弓丨导多元参与的新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模式。

  政府应从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制定惠农的政策,加强农业信息知识产权的保护入手。涉农优惠政策包括农业生产补贴,鼓励城镇居民落户农村,加强农业专门人才的培养,消除城乡户口限制等。

  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培养他们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的关键、农村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较低,信息需求不高,对农业市场信息不敏感加上他们对目前的高性能信息技术手段还不能有效运用,因此,政府应增加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现代信息意识,让农户真正掌握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利用意识和能力。

  鉴于目前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信息意识淡薄的情况,对农民的培训不单是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逐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必须要依靠教育来实现,所以,构筑农村终身教育体系,特别是职业教育体系是培养教育的重要方面。教育内容和课程要根据农村实际、贴近生产要求、适应生产需要、还要依靠科技进步。教育模式要灵活多样,时间长短不限,内容繁简结合,采用多种途径和机制,将学习的问题置于情境中去,以培养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能力,从而获得信息素质的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5.6规范农业信息立法

  完善农业信息相关的立法,不仅能够保证农产品信息市场竞争机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相关涉农企业、个人和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依法的到保障。对农业方面知识产权的有效立法,能够保障广大农业信息研发人员的创作权利和创作热情,增加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经济现代化。

  一般而言,农户在农产品信息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农产品信息发布的随意性,一般农户在农产品信息市场的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有了完善的信息立法,有利于保证农业信息市场的公平性,如有侵权行为发生,农业信息用户可以到相应的机构进行诉讼维权活动,对农户的生产造成的损失可得到相应的补偿,避免农产品市场垄断和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于涉农企业来说,加强建立企业的信用机制,有利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往更健康、更为规范的方向发展。

  5.7加强农业经纪人队伍的建设

  第一,正确的政策指导政府要鼓励和支持多方面力量进入农业市场,出台、制定和落实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和引进农村信息服务中介组织,为存在于农业信息用户和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农业经纪人队伍的发展提供好的外部条件。提高农民进军市场的积极性,保护农村经纪人的合法权益和权利,在优惠政策实施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方针实施方面,为农民进军农产品市场开辟绿色通道。

  第二,规范农村经纪人的行为由于我国信息法规不健全,农村经纪人是沟通农业信息用户和农业信息机构的桥梁,在金钱的诱使下,很容易让部分经纪人头脑发热,利用农民信息觉悟不高。信息意识不强,利用信息的方式单一,而进行隐瞒、欺诈。为保护信息农户切身的利益,所以有必要通过法律法规对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第三,通过开展培训,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素质。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素质,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在注重思想和业务素质上下功夫,同时他们需要的专业知识、科技知识、市场营销、法律甚至社交礼仪等方面都要加强培训和学习。做到具体详实、因人而异,在信息服务过程中传授信息的分析、加工和发布、经营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常识。

  5.8分地区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良性互动机制。具体是指:在经济较发达和农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开设农业信息网站,创办具有当地农产品特色的农业信息企业,组织农民成立农业合作组织,广设农业信息釆集点,积极的与上级有关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及时有效的了解国家的农业信息动态,以便为日常的生产生活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气在中、西部地区,可根据本地的农业发展实际状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信息服务发展策略,在政府和有关涉农服务部门的扶持和指导下,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活动,对基层信息服务人员和信息意识较高的涉农信息用户进行定期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培训,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农民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真正做到增加农民的创产、创收。

  由于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因地制宜、按需分配地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基层人员的作用,联合各种涉农企业和部门,农村信息员队伍中信息服务人员一定要具有较高的农业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信息处理、管理能力,及时的把信息传递到基层,把服务送上门、把政策和信息落到实处,同时,又能把农民最需要的信息收集起来加以筛选、整理、分析后反馈到上级主管部门,进而影响到决策层,使整个信息服务体系的各个参与者都能真切体会到农民的需求和呼声。

  5.9鼓励农业
  
  电子商务发展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农业网站也相继建立,尤其是涉农企业的农业信息网站内容丰富、风格各异,越来越多的信息意识较强、文化素质较髙的农业信息用户更乐意去网络上去需找他们所需求的信息,网络和更新较快、信息发布及时的网站也成为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部分。

  网络平台的发展也带动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其中也包含着电子商务。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部分用于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在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提高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与传统的集市贸易不同,交易参与者都不知道对方真正的身份、意图的情况下加上网络髙科技造假,是电子商务最基本的特征。所以为了保护客户利益,政府需要制定严格的交易法律,规范交易参与者的交易行为。

  第二加强网络农产品销售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农产品市场贸易参与到网络销售中来,拓宽网络销售渠道,懂技术的信息服务人员要积极的参与、引导和鼓励他们因地制宜的创建自己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第三降低农产品物流费用,政府应资金和政策支持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适当的减少网络交易,物流成本,开设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能极大的促进网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特别是要在政策和资金上重点倾斜和扶持设在省外的绿色食品专营销售市场企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但增强进入市场的能力,还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品包装上下功夫,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

  第四发展农业生产和技术服务中介。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在提供网络产品销售的同时,增加农业信息资讯、农产品加工、农作物生产气象、专家在线解答疑难问题等服务,除此之外,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提髙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