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肇东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09 共8711字

  此外,中心各业务站和乡镇农业中心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情况自拟开发试验、示范项目,累计 39 项,全部设置在科技示范园区,起到了很好的科技示范样板作用。

  2.抓好科技培训

  (1)充分利用媒体覆盖面广的优势,举办电视讲座

  三月底开始举办种植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讲座 10 期,每期讲座都由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主讲。

  (2)印发技术资料

  根据推广项目的面积及所涉及的农户数量,我们精心编制了专项技术资料,发放到项目区所有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人手一份,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项目区农户总数 19873 户;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项目,农户总数 13291 户;玉米800-1000 公斤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全部以宣传单的形式发放给农民;30 万亩农田灭鼠项目涉及农民 5 万余户,全部免费发放使用,同时配送宣传单一份,今年共发放技术资料 10 万余份。

  (3)变农民上市、乡集中培训为科技人员深入村屯培训

  市、乡集中培训受场地等条件限制,只有少部分农户才能接受到直接培训,而且受训农民由于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后的辐射传播作用较差,甚至误传,致使培训效果较差。2010 年,根据不同推广项目的特点,中心组织全体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村屯进行与多数农民面对面的讲座,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春种阶段累计培训农民 3.1 万户。

  (4)利用高科技培训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过去培训农民多采用语音说讲,单调枯燥,农民听起来不容易接受,专业术语及相关技术环节很难让农民接受,现在采用手提电脑、影碟机等播放事先制备好的科教片和幼灯片,使推广项目的核心技术,通过影像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农民,农民一看即懂。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采样化验、分析、配方、配肥等各环节专业性很强,术语较多,单一说教,农民很难听懂接受,通过播放科教片和本地项目实施的真实图片资料以及自制的幻灯片,农民一看就懂,并很愿意接受。2009 春节过后每天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农民带着自家的土样来中心化验配方,截止到 4 月 1 日,自发要求化验配方农民达 512 户,累计面积达10050 亩。2010 春节过后每天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农民带着自家的土样来中心化验配方,截止到 5 月 1 日,自发要求化验配方农民达 460 户,累计面积达 12700亩。

  (5)跟踪指导
  
  按照不同项目的要求,农技推广人员在农时季节采取分组包村,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如指导农民选种、整地、施肥等农事活动。为提高科技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扩大服务面,农业中心与省农科院共同组织成立了肇东市院市共建科技专家咨询室,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春种至 2010 年,每天都有农民来访,据统计,截止 6 月 20 日,共接待来访农民 2089人,农民对我们的服务非常满意。

  3.推行先进实用农业技术

  肇东市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针对全市农业生产实际,落实省、市和自拟项目累计 39 项次,新技术覆盖面积达 830 万亩次。

  (1)特色作物栽培技术2009 年全市花、果、食用菌、药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 1,0600 亩,农民纯增收1600多万元,尤其食用菌价格较往年提高了30%(仅此一项增收300多万元)。截止到 2011 年,全市已建棚室 15562 栋,其中日光节能温室 1241 栋、大棚 14321栋、今年新建棚室五站东安 100 栋,总面积为 1.8 万亩。棚室综合利用配套栽培是高效收益的关键,今年我们在棚室生产上突出抓了“合理安排茬次,更新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拓宽经营领域。”在茬次安排上,秋、春茬以果蔬为主,冬茬以叶菜为主。在品种上更新,黄瓜、西红柿及部分叶菜的品种,同时引进一些新品种,今年试验效果表现良好,在棚室栽培技术上突出解决了黄瓜嫁接防病高产问题。

  (2)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2011 年全年预计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累计 1001.8 万亩(次),防治面积642.4 万亩(次)。可挽回粮食损失 1.85 亿公斤,经济效益达 2 亿多元。其中:防治鼠害面积 40 万亩(由国家免费提供鼠药,乡镇政府自备饵料);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玉米丝黑穗病 254 万亩;玉米螟绿色防控面积 40 万亩;水稻青立枯病防治 21 万亩;水稻恶苗病防治 11 万亩;棚室及露地瓜菜病害防治 32.9万亩(次);棚室及露地瓜菜虫害防治 10.5 万亩(次);玉米田化学除草 202万亩;水稻田化学除草 31 万亩。有效控制了有害生物对作物的危害。2011 年实施黑龙江省春季农田统一灭鼠面积 50 万亩,分布在 3 个乡镇、30 个村、186个自然屯、19210 户。其中:安民乡 19.2 万亩、洪河乡 17.0 万亩、明久乡 13.8万亩,共投放天津市天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溴鼠灵毒饵 50 吨,溴鼠灵母液、辅料、加工、技术指导、鼠情调查等费用由省植保站提供,投入资金 25 万元,饵料玉米碴共计 50 吨,由灭鼠乡镇自筹,自筹资金 25 万元。农田统一灭鼠捕获鼠种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鼠种比例分别为 65.7%、19.0%、15.3%.灭鼠前平均鼠密度为 15.9%,灭鼠后平均鼠密度为 3.2%,鼠密度下降 12.7%,农田统一灭鼠防治效果为 80.7%,灭鼠区田间保苗率为 94.3%,相临的非灭鼠区田间保苗率为 86.4%,农田统一灭鼠田间保苗率提高 7.9%,秋后被害株率灭鼠区为 7.0%,非灭鼠区为 11.3%,农田统一灭鼠被害株率减少 4.3%,农田统一灭鼠区玉米亩产 612.4 公斤,非灭鼠区玉米亩产 580.3 公斤,亩增产 32.1 公斤,50万亩共挽回玉米 1605 万公斤,每公斤玉米按时价 1.6 元计算,共增收 2568 万元,扣除投入 25 万元,农民纯增收 2543 万元。

  (3)间套复种技术大力推广姜家镇双安村间套复种模式,全市粮菜、粮粮、粮薯、菜菜间套复种面积累计 30 万亩。

  (4)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以推广大棚钵体育苗宽窄行超稀栽培技术为主体,大力推广水稻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通过增施优质农肥减少化肥用量(实行配方施肥),限量使用农药推广生物农药防病除草,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可完全达到国家绿色食品 A 级标准。

  (5)平衡施肥技术2010 年全市推广配方施肥总面积 280 万亩,亩节省化肥 12 标斤,累计节约化肥 4760 标吨,通过测算平均亩增产粮食 45 公斤左右,增产玉米 12.6 万吨,农民纯增收 1.8 亿元。同时耕地地力评价和测土配方数据库建设已经完成,正在筹备启动配肥站,全面推进测土项目的深入实施。

  (6)玉米螟绿色防控肇东市承担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年度为 2009-2011 年,三年来省农委共投资 120.1 万元,自筹 163.3 万元,推广自走式高杆作物喷杆喷雾机喷洒 BT 可湿性粉剂灭杀幼虫、赤眼蜂寄生虫卵和投射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三项绿色环保技术,防控总面积 81 万亩,其中赤眼蜂防治面积 46 万亩、投射式杀虫灯防治面积 30万亩、BT 防治面积 5 万亩。三项技术总体防治效果在 60%-70%,其中赤眼蜂平均防治效果 61.62 %、投射式杀虫灯防治效果 62.87%、BT 平均防治效果 67.64 %.累计挽回玉米损失 4946 万公斤,增收 6431 万元,农民纯增收入6148 万元,投入产出比 1:21.69.

  4.推行标准化生产

  (1)制定完善标准化体系近年来,在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中心,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区为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借鉴建三江经验,以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委标志,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强化基础设施装备,针对肇东主栽作物和地势地貌特点,按岗地、平地、低洼地、积水地分类提出了各种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案,并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针对当时的气候、生产条件,提出具体的技术指导意见。4 月 10 日我们提出了农作物“抢农时、战低温、促早熟意见”,4 月 16 日,提出了“水稻大棚育苗及管理意见”、“玉米抢农时整地意见”;4 月 20 日提出了“玉米品种调换意见”、“玉米促早熟保春种意见”;4 月25 日提出了“低洼地明水地块催大芽、育苗移栽意见”,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题召开了 4 次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会议进行落实,并将“意见”的技术要点在电视台上全天候滚动播出。为战胜今年严重的春种自然灾害,做出了贡献。
  
  (2)积极搞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09 年,肇东市已有省级示范园区 2 处、市级示范园区 4 处、乡级示范园区 18 处。2011 年,肇东市粮食总产全省排名第一,既给明年粮食生产打了样,又给接下来的工作施了压。在高产创建、高产示范带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要做到早发动,早计划,早设计,早准备,运用最先进的栽培技术,最科学的栽培模式,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综合运用,全面提高粮食产量,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肇东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属北方玉米优势区,处于松嫩平原腹地、世界着名的“黄金玉米带”上,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1势产业区、牛奶生产强市和秸杆养牛示范基地,六大畜禽饲养量均排在全省前三位,绥化市第一位,畜牧经济总量居全省县级之首。创建以玉米和奶牛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前景十分广阔。以推广大棚钵体育苗宽窄行超稀栽培技术为主体,今年新建大棚 1200 栋,全部投入使用,全面提升了我市水稻秧苗素质。大力推广水稻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通过增施优质农肥减少化肥用量(实行配方施肥),限量使用农药,推广生物农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可完全达到国家绿色食品 A 级标准。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