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全域旅游发展背景旅游季节性的问题、现状及对策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作者:楚恩惠,刘爱利
发布于:2021-07-21 共1142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全域旅游论文(经典范文6篇)
【第3篇】新冠疫情冲击下甘孜全域旅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第4篇】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洛阳市全域旅游行业中的的具体应用
【第5篇】全域旅游背景下敦化市城镇旅游化中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第6篇】 全域旅游发展背景旅游季节性的问题、现状及对策

全域旅游论文范文第六篇:全域旅游发展背景旅游季节性的问题、现状及对策

  摘要:季节性是旅游业的固有特征之一。季节性影响旅游地的需求波动,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如何积极地缓解并应对旅游地的季节性是关键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通过文献分析,从旅游季节性的概念内涵、形成原因、特征和影响4个方面进行回顾梳理,对旅游季节性的缓解对策进行再思考。研究表明:(1)全域旅游改变了景区点的"小范围"旅游,从旅游供给侧的角度对目的地的资源、环境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整合,有助于缓解旅游地的供需矛盾,进而对季节性产生影响;(2)全域旅游整合旅游地的资源,创设适合多时空休闲旅游的产品体系,为缓解旅游季节性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季节性;休闲旅游;供给侧;

  作者简介:*刘爱利 beyondtour@163.com;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130);

  Abstract:Seasonality is one of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The demand fluctuation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is affected by seasonality,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economic,soci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 How to actively alleviate and deal with the seasonality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is the key issu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holistic tourism,this paper reviewed literature and sorted out the concept connotation,formation cause,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tourism seasonality,and reconsidered the mitigation measures of tourism seasonality.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1)holistic tourism changed the "small-range" tourism of scenic spots,integrating resources,environment,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from the supply-side perspective can help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tourist destinations,which affect the seasonality of tourism.(2)Holistic tourism integrated the resources of tourism destinations,creating a product system suitable for multi-time and space leisure tourism,a new perspective was provided for easing tourism seasonality problem provides.

  Keyword:holistic tourism; tourism seasonality; leisure tourism; supply-side;

全域旅游

  0 引言

  季节性是旅游业的显著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旅游流在特定时段内的大量聚集,而在其他时间段则游客稀少。由游客短时间内集聚产生的暂时性不平衡,是旅游季节性的核心特征,并通过游客量、旅游收入和住宿餐饮等旅游设施接待能力、旅游景区的承载力等关键因素表现出来[1].这种不平衡现象不仅表现在时间维度,也表现在空间维度。我国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等地区,受所处地理区位及自然地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季节性差异尤其明显。在旅游旺季,大量涌入的游客为目的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当地的交通、生态以及公共空间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在旅游淡季,大部分旅游景区游客稀少,旅游营业部门不得不通过降低旅游产品质量或裁员等措施来降低成本[2],以维持正常运营。淡旺季需求的巨大差异严重影响了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缓解旅游地的季节性差异,成为旅游地主管部门和旅游景区多年来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认识旅游季节性的特征及测度方法,并积极寻求缓解季节性的路径和对策,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应对我国旅游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和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日益凸显的问题,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于2016年应运而生。全域旅游的核心是将以往小范围的"景点旅游"转变为"全域旅游".2017年全域旅游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文件。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至此全域旅游成为影响全国各省市旅游发展的热点问题。全域旅游是以某一完整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联动其他社会经济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区域协调理念和模式[3];其充分协调和利用目的地的全部社会经济文化等资源,从供给侧角度为游客提供全时空的旅游体验,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更能推动旅游供给与需求匹配均衡机制的高效运转[4].全域旅游的跨时空旅游资源整合措施,与旅游季节性的时空不均衡问题遥相呼应。由此,不仅要思考全域旅游的全时空发展是否会对缓解旅游季节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需思考在满足现代大旅游需求的同时,旅游季节性是否会呈现新形态和特征。基于此,本文以文献分析为主要方法,对旅游季节性的概念内涵、表现特征、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等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季节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1 旅游季节性研究现状

  1.1 概念内涵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学者给出了关于旅游季节性的不同定义。将旅游季节性作为一种现象进行研究,可以从时间范围、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3个角度对其概念内涵进行探讨。从时间范围来看,旅游季节性是旅游流集中于一段时间的趋势[5],而且这个趋势一般是以年为周期重复发生的现象[6],这与一些学者研究的周内、月内或者是一年以上的旅游现象形成本质区别[7].从表现形式上看,旅游季节性是游客数量、游客花费、交通流量、就业和旅游景点的流量等相关变量的暂时性不平衡[8].Jang[6]认为住宿时间也是表征和衡量旅游季节性的关键指标;Lim和Mc Aleer[9]指出:旅游季节定义为相应的平均指数超过1.0的月份,这意味着季节性因素增加的游客数量高于趋势和周期性成分。从形成原因上看,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是引起目的地旅游季节性的主要原因,以年为周期进行系统性运动,但不一定是规律性运动,会受到诸如天气、日历和人为生产消费时间等因素的影响[7].

  从旅游业的角度界定旅游季节性的概念,可考虑旅游活动、旅游资源、旅游消费和旅游业4个方面:从旅游活动的角度,旅游季节性是客流流向、流量集中于一年中相对较短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趋势,反映了旅游流在时间上的不均衡分布,突出表现为旅游市场明显的淡旺季[10,11,12];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旅游季节性是指在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旅游资源在时间上表现出的特定节律性,一般表征为周期变化和随机变化[13];从旅游消费的角度,旅游季节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消费市场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时间上表现出的具有明显变化的游客接待量,并有一定节律性的现象[14,15];从旅游业的角度,旅游季节性表现为旅游业经营周期内的接待游客量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相应的旅游经营效益的淡旺季变化[16].

  综合旅游季节性的相关研究,旅游季节性概念内涵的探讨主要基于主观和客观2个视角:主观上包括供给侧和需求侧2个视角,供给侧视角主要从旅游资源、旅游消费和旅游经营等方面进行探讨,需求侧视角主要是从旅游活动的角度进行探讨;客观上将旅游季节性作为一种现象,从时间范围、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综合已有相关研究,可将旅游季节性界定为:旅游季节性是一种以年为周期的客流短期集聚现象,由于气候等自然因素和制度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在游客数量、交通流量、就业、住宿以及旅游景点的流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明显的淡旺季差异特征。

  1.2 成因分析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造成旅游季节性的2个主要因素[8].自然因素被视为影响旅游季节性的不变因素[17],一般意义上很难消除。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现象的有规律变化,如气温、降雨(或雪、冰雹)、风和白昼等自然现象。自然因素对旅游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季节性差异会随着距离赤道的距离加大而变得更加明显[1].因此,在高纬度地区,尤其是北半球或南半球的外围地区,季节性现象很难缓解或消除[18].也有学者认为,随着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自然因素引起的旅游季节性可能得到改善[8].然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发生显著改变,进而消除目前旅游业存在的季节性问题,因此,自然因素仍然只能作为消除旅游季节性问题中的不可变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反映在文化以及与人类社会活动有关的一些因素上[16].公共假日是最常见的制度化季节性形式之一,可能是宗教、文化、政治和法律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一年之中节假日和特定事件(如节庆活动、体育赛事)的时空分布具有相对固定性,这也是造成旅游季节性特征显著的相对稳定的因素之一。

  另有部分学者认为,旅游季节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ylleberg[7]将旅游季节性的原因分为3类:天气(如温度)、日历效应(如圣诞节等宗教节日的时间)和时间政策(如学校和行业假期),并指出有些原因是长期稳固的(如圣诞节的时间),有些原因是不连续的(如假期、纳税年),有些原因是持续但可以预测的(如复活节和开斋节的时间),而有些原因是不可预测的(如天气)。Butler[1]认为惯性也是其形成的因素之一,许多人在旺季度假,因为其习惯如此,而且这种习惯往往很难消除。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人们的传统和惰性。区位因素通过影响旅游地的选择也会影响旅游季节性。Baum和Hagen[2]指出旅游季节性与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在一个旅游目的地中,旅游公司的位置分布,侧面上反映当地物理环境和自然吸引物的种类。通常,最具有特色的旅游地,其季节性差异也最为明显,而以中心城市作为目的地的地区,由于中心城市拥有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导致季节性效应降低[19].然而,即使中心大城市也会被相关的需求波动所影响,进而影响季节性特征,如伦敦,尽管其天气全年适宜旅游,但仍然存在旅游淡季和旺季。

  乡村旅游季节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媒介因素[20].陆林[21]在将其影响因素分为自然和社会2个方面的基础上,又分别细分为自然季节性因素和自然偶发因素、社会季节性因素和社会偶发因素;黄成林[22]将偶发性因素单独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指出自然、社会季节性因素和偶发因素是影响黄山、九华山客流量淡旺季的主要原因;陆林等[23]认为偶发性因素只是对特殊年份或时段的客流季节分布有影响;钟静等[24]表明自然和社会2类因素在影响旅游地客流的重要性方面有所差异,就文化型旅游地而言,其本身的文化型旅游资源一般不会受到自然季节性的影响,从而使得自然因素的重要性可能会有所降低;余向洋等[25]对近邻景区的客流季节性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景区客流的季节性成因复杂,除了自然与社会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其余一些非季节性因素同样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如该区域临近景区间的相互作用;马世罕等[26]认为气候条件影响淡旺季大体分布,公共假日是该地季节性的主导因素,促成旅游旺季的形成,社会关系是调节因素,促成平季的形成,节事活动对旺季有放大作用,对淡季的改善作用不太明显。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因的内容梳理,旅游季节性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见表1[7,8,16,23,24,27,28,29,30,31,32].旅游季节性具有稳定性,其形成不仅受到制度、区位等可预见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节庆、天气和恐怖主义[33]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类型旅游地中起主导作用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如以文化资源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地受天气影响较小,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地则受天气等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等。

  1.3 特征

  旅游季节性作为全球旅游地的普遍现象,其特征不仅表现在时间维度,同时在空间维度也有所体现。目前国内外对时间维度的研究较多,21世纪之后才开始出现空间维度的研究[1].事实上,旅游季节性是具有时空性特征的旅游现象,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旅游季节性的表现具有较大差异。

  表1 旅游季节性影响因素

  从时间维度来说,旅游季节性尚没有确定的划分标准。目前对于季节性的划分,多是以人文活动为依据,鲜有以自然节气为标准。Chan和Lim[34]对多种旅游季节性的类型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按照年、月、周和日为周期进行划分。但是,旅游高峰日内、周内、月内的波动只是整个年度季节性变化中很小的一部分,与季节性变化关系不大。从形态上来说,单峰形、双(多)峰形以及无峰形为季节性的3种表现类型[29].单峰形的旅游供给和需求高度吻合,造成极端的季节性差异,其多出现在沿海的观光型旅游目的地,如地中海区域[35].双峰形指的是供给[36]和需求吻合的峰值每年会出现2次。另外,客源地的双峰形季节性产生于旅游需求的2个季节性波动[29].无峰形季节性主要产生于都市型旅游地,如伦敦。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旅游季节性的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苏格兰中央高地本来是单峰形,在开设冬季旅游项目后变成了双峰型地区[1].

  从空间维度来说,旅游季节性的表现形式因旅游资源、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以及气候条件等的空间差异而有所不同[36].事实上,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古镇文化旅游与山岳型旅游等的季节性表现都是不同的。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旅游目的地带来的旅游体验不同,导致旅游需求变动,从而造成的旅游季节性表现形式出现差异。有作者提到,同一个旅游目的地,不同形式的城市环境可能显示出巨大的时间差异,对地方和区域经济表现出不同的问题[29].Ferrante等[37]对欧洲部分国家进行旅游季节性研究,表明欧洲国家的季节性分布特征与空间分布具有密切联系。

  目前,对于不同地区的季节性研究,除了单一目的地的实证研究,逐渐发展为同一区域多个目的地的联合研究[38],多个旅游地同类型景区的对比研究[24];不同类型不同地区旅游地的对比研究也开始出现[23].对于旅游季节性的表现程度,沿海和高纬度地区单一季节性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塞浦路斯等地中海区域[35].同一国家不同客源地的入境旅游客流的表现也有差异。Chan和Lim[34]在新西兰对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游客进行季节性分析,表明游客的来源地不同,其对旅游季节性的影响也不相同。

  1.4 影响

  旅游活动的季节性不是单个旅游目的地的特殊现象,而是世界上各个旅游地面临的共同问题[39].旅游季节性影响需求波动,会对旅游目的地的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影响,并进而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感知效果。

  区域经济影响主要与旅游目的地的淡季有关[40].淡季的低客流量导致旅游地的资源和设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导致旅游从业者的盈利减少,具体表现在旅游目的地的低投资率以及低就业率2个方面[41].旅游地的淡旺季客流存在巨大差异,旺季人流拥挤,淡季游客稀少,商家试图在旺季获得能够支付全年固定资本的收入。这种低回报率很难吸引到合适的投资者和私人借贷者,只能寻求政府的资金投入[3].同时,季节性造成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和短期的就业迁移性问题[2],难以招聘和保留全职员工来保持现有产品的种类和质量标准[2,41].季节性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消极的[3],在经济方面也存在积极效应。例如在淡季的时候,可以对现有的设施和建筑进行修缮,同时也可以为一部分人提供暂时就业的机会。

  生态环境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游客在旅游旺季集中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能源和水资源的大量消耗、旅游垃圾的产生以及旅游噪声的大量释放,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不仅如此,大量游客的到来,对旅游地的生物多样性[42]和当地的人行道都会产生严重影响,有些甚至遭到破坏。但是从长远来看,漫长的淡季可能是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完全恢复的唯一机会[17].

  社会文化的影响涉及对旅游目的地社区和游客本身的影响,但学者研究范围大多是与当地社区有关。旅游使游客得到异于惯常居住地的文化体验,与此同时,也因示范效应给目的地社区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42],甚至是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从而影响主客关系。同时,旅游客流的大幅度波动很有可能会带来交通、治安等问题和社会不安定因素[43].对于某些景区或度假区而言,旅游季节性带来的是景区形象的损坏,度假区的城市化和房地产化。当然,旅游季节性对于当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风暴前后的平静有助于提高旅游地的承受力。旅游淡季使社区免于压力,并有助于保持其身份,因为在夏季高峰期间,社区的传统社会模式有时会受到干扰。

  对旅游者而言,旅游感知效果受多重因素影响,如住宿、交通和餐饮等因素,若上述因素不达标,可能会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最终对当地旅游形象产生不利影响[23].在旅游旺季,游人增多,随之而来的旅游需求也倍增,但景区旅游人手不够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设施设备不足会导致游客满意度降低[44].

  旅游不仅是在景区、景点的小范围区域,还包括在整个旅游目的地进行的活动,旅游影响也涉及整个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以及游客感知等方面。旅游季节性在影响旅游地经济效益、破坏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当地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2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季节性的再思考

  从概念来说,国内学者更倾向于从供给侧的视角来研究旅游季节性的概念内涵,而推进旅游全域化发展正是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施政方向。全域旅游强调在区域内以旅游业带动相关行业、服务和体制机制等全方位提升。全域旅游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对旅游地各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提出缓解旅游季节性的新对策,但是对旅游季节性的定义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从影响因素分析,旅游季节性主要受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方向,主要通过对目的地的资源进行整合,突破景点的定点发展模式,扩大旅游区域与旅游吸引物的范围,以减弱社会因素在旅游季节性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然而对于如天气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中的闲暇时间,全域旅游却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旅游季节性问题并不会因为全域旅游的发展而完全消除。自然因素从根本上定义了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季相变化,从而导致了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地的季节性特征。社会因素由于受到政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节庆等影响,使得旅游目的地季节性更加明显。

  从旅游季节性特征分析,旅游季节性的区域联合、对比研究践行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多区域联合共同发展是旅游季节性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全域旅游突破旅游资源的时空分布界限,将旅游产品从景区、景点扩展到整个旅游目的地,从而改变整个旅游行业供给侧的分布,改善旅游业的供需矛盾。旅游季节性的时间特征刻画了游客流量在同一旅游地不同时间段内的纵向分布,空间特征表明了游客流量在全域范围内的横向分布,时间、空间和旅游客流共同组成了旅游季节性的分布特征。

  由于目前旅游季节性研究方法主要是针对旅游需求进行的研究,全域旅游也是从供给侧对旅游业供需匹配问题进行研究,因此,全域旅游理念在规划中的贯彻实施,并不会对之前旅游需求的测度方法产生影响。但是目前的研究指标主要集中在景区游客数量、景区游客花费和景区游客住宿等以景区为基础的"小范围"研究,并不能满足全域旅游"大范围"的发展。全域旅游强调的是突破景区、景点的旅游模式,从"小旅游"到"大旅游",将旅游范围扩展到整个旅游目的地中去。显然,之前的旅游指标的来源范围具有局限性,需要从景区这个"小范围"扩展到整个旅游目的地(区域、省市或者国家)来进行研究。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成为影响其竞争力的因素,旅游目的地的每一个组成要素都可能成为旅游资源[45].

  全域旅游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推手,解决旅游供需矛盾是全域旅游的规划目的。对于从全域旅游的背景下缓解旅游季节性问题,主要从2个方面入手:(1)通过在旅游区内发展休闲旅游。全域旅游发展不仅是为旅游地创造让人震撼的景观,更重要的是提供那些独具浸润力的环境,这些环境正是促进休闲旅游的土壤。通过对比北京地区和周围地区的数据分布,淡季游客往往集中在北京地区,其他地区的游客很少。这种地理空间的不均匀分布,很大程度上是旅游需求分布不均造成的。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发展休闲旅游,正是通过发展适合休闲的环境,吸引游客,从而改善游客的空间分布。(2)把整个旅游区域内所有的潜在旅游吸引物进行整合,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将目的地内各种服务、产品以及资源设施进行整合,成为目的地旅游网状整体。现在很多旅游数据的衡量上都以景区的游客量为主,这说明研究者普遍认为游客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区。全域旅游要求丰富旅游路上的产品和内容,让游客不仅游在景区之内的空间,也要游在景区之外的空间。

  除此之外,全域旅游对于解决就业、减轻旅游地景区、景点的环境承载力都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休闲旅游是内容,点线连接是路径,全域旅游从缓和旅游需求集中性角度出发,以减弱旅游季节性而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

  3 结论与启示

  旅游季节性作为一个广泛的、多学科的研究课题,受到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热切关注;其代表的旅游业的需求差异一直是旅游学者、政策制定者和旅游实践部门密切关注的重点。在全域旅游的政策背景下,旅游季节性的概念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缓解对策等方面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特征,对指导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供需矛盾提出了实际性的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全域旅游对于缓解旅游季节性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季节性形成原因的多因素性,并不会因为全域旅游理念的到来而完全消除。然而全域旅游却可以从供给侧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环境、管理体制和促销等方面,缓解旅游季节性带来的消极影响,为减缓旅游季节性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全域旅游对缓解旅游季节性的时空特征具有重要作用。旅游季节性具有时空性,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旅游季节性不仅表现在同一旅游目的地不同时间段的客流分布不均;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地区客流也会出现明显差异,高纬度的地区差异更加明显。针对空间的差异性,部分学者已经开始联合相邻的景区以及同类型的景区进行对比研究,测度方法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然而,这些只是季节性实证研究的一小部分,扩大研究范围,融合更多学科的测度方法、开辟多种维度的旅游地对比研究,是未来旅游季节性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全域旅游时代,缓解旅游季节性,强调既要关注景区景点旅游的发展,又要注重整个旅游地区的旅游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休闲旅游。政策是影响旅游季节性的重要方面,结合政策对旅游季节性进行分析,是未来国内研究旅游季节性对策的重要切入点。

  参考文献

  [1]BUTLER R W. Seasonality in tourism:issues and problems[C]/SEATON A V.Tourism:the state of the art. Chichester:Wiley&sons, 1994:332-339.

  [2]BAUM T,HAGEN L Responses to seasonality:the experiences of peripheral destin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1999, 1(5):299-312.

  [3]周永博,沈敏, 吴建,等。迈向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供需错配及其治理:苏州吴江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 2018,33(6):36-48.

  [4]厉新建,马蕾 把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N]中国旅游报, 2016-03- 16(3 )

  [5]ALLOCK J B. Seasonality[C]/WITT S F,MOUTINHO L.Tourism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handbook. New York:Prentice Hall, 1994:86-92.

  [6]JANG S. Mitigating tourism seasonality:a quantitative approach[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31(4):819-836.

  [7]HYLLEBERG S General introduction[C]/HYLL EBERG S.Modelling seasonal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3-14.

  [8]BUTLER R Seasonality in tourism:issues and implications[J].The Tourist Review, 1998,53(3)-:18-24.

  [9]LIM C,MCAL EER M.Modelling international travel demand from singapore to Australia[J] Anatolia,2003,14(1):23-43.

  [10]周修宇。浅谈旅游活动的季节性[J].天府新论, 2008 (增刊1):105-106.

  [11]勇。旅游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

  [12]苏勤,陆玉麒旅游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38.

  [13]傅云新旅游学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73-96.

  [14]贺小荣平衡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季节性的途径探讨[J]旅游科学, 2001(1):30-32.

  [15]宋惠敏基于季节性问题的反季节旅游市场营销初探: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14(24):259-261.

  [16]李团辉,段凤华。浅析旅游季节性表现及成因[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2):137-140.

  [17]HARTMANN R.Tourism. seasonality and social change[J].Leisure Studies, 1986.5(1):25-33.

  [18]LUNDTORP S .Measureing tourism seasonality[]/BAUM T,LUNDTORP S. Seasonality in tourism. Oxford:Pergamon,2001:23-50.

  [19]纪小美,李灿,付业勤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季节性时空规律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34(2):12-20.

  [20]郑笑丛。采摘型乡村旅游地季节性的成因及影响[J].旅游纵览(下半月) , 2016(8):223-224.

  [21]陆林。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J]地理研究,1994(4):50-58.

  [22]黄成林。黄山、九华山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4):351-354.

  [23]陆林,宣国富,章锦河,等。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J]地理学报, 2002(6):731-740.

  [24]钟静,张捷,李东和 ,等历史文化村镇旅游流季节性特征比较研究:以西递、周庄为例[J]. 人文地理, 2007(4):68-71.

  [25]余向洋,沙润,胡善风近邻景区客流季节性比较及其动态关联研究:以西递、宏村、黄山为例[J]. 地理研究, 2013,32(1):191-200.

  [26]马世罕,戴林琳,吴必虎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 2012,31(6):817-824.

  [27]冯学钢,万田户,孙晓东,等。我国旅游者反季出游动机与限制研究[J]经济管理, 2015,37(12)-113-123.

  [28]FRECHTLING D C.Forecasting tourism demand:methods and strategies[M]. Oxford UK:Butterworth Heinemann,2001:1-213.

  [29]BUTLER R,MAO B. Seasonality in tourism:problems and measurement[C//MURPHY P.Quality management in urban tourism.Chichester:Wiley&sons, 1997:9-24.

  [30]柴寿升。青岛旅游业之季节性及其均衡对策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4):31-36.

  [31]周亚庆,伍恒东。基于季节性问题的区域旅游业战略创新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论坛, 2009(8):64-67.

  [32]赵鑫,史春云,袁佺。四川省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28(12)-1124-1128.

  [33]SAMITAS A,ASTERIOU D,POLYZOS S,et al.Terrorist incidents and tourism demand:evidence from Greece[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8,25:23-28.

  [34]CHAN F,LIM C.Spectral analysis of seasonality in tourism demand[J].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2011,81(7):1409-141

  [35]FERNANDEZMORALES A.Decomposing seasonal conc entratio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 ,30(4):942-956.

  [36]徐勇国内旅游季节性研究评述[J]旅游研究, 2013,5(2):8- 13+41.

  [37]FERRANTE M,LO MAGNO G L,DE CANTIS S,et al.Measuring tourism seasonality across European countries[J]. Tourism Management,2018,68:220-235.

  [38]CUCCIA T,RIZZO 1.Tourism seasonality in cultural destination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icily[J].Tourism Management,2011 ,32(3):589-595.

  [39]KOC E ALTINAY G .An analysis of seasonality in monthly per person tourist spending in Turkish inbound tourism from a market segmentation perspective[J]. Tourism Management,2007,28(1):227-237.

  [40]SUTCLIFFE C M S,SINCLAIR M T.The measurement of seasonality within the tourist industry:an application to tourist arrivals in Spain[J]. Applied Economics,1980, 12(4):429-441.

  [41]BALL R. Seasonality:a problem for workers in the tourism labor market[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1988 ,8(4):501-513.

  [42]真真,李苇洁,罗时琴,等。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季节性旅游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32)-15744-15745.

  [43]李想,黄 震方。南京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23(4):130-135.

  [44]钟茗旅游业应对季节性挑战的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 2011(17):101-102.

  [45]马朋朋,张胜男。北京市老城区不同类型文化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34(4):75-80.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原文出处:楚恩惠,刘爱利,王端军,程雯.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季节性的再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2(03):84-9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