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管理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22 共1028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苏州地区乡村旅游建设探究 
【绪论】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管理探析绪论 
【第一章】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可持续生计理论 
【第二章】基于可持续生计的苏州乡村旅游发展调查分析 
【第三章】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管理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管理策略

  一、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原则

  如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今旅游发展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乡村旅游发展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理念,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时候应满足五大原则以引导乡村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第一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彰显特色原则、保持原真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一)生态第一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苏州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例如,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使乡村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降低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层次,从长远来看,这些问题可能威胁到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确立生态优先的观念。当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时,应牢记“生态第一”的原则。只有保护好生态自然环境,才能有希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生计,乡村旅游发展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才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从而发挥更大的潜力。

  作为生态敏感区的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地区,为实现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真正的达成借助乡村旅游资源解决生计等问题的目的,就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旅游开发应该建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同时,苏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地区,保护人文生态环境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在开发人文旅游项目的过程当中,其立足点就应当在于保护,唯有切实的保护了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才可以有条件实现真正的实现乡村旅游开发的目的,乡村旅游可持续生计的目标才有望实现。

  (二)可持续发展

  科学可持续开发在一方面也就是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用。要实现乡村旅游维持生计,其关键就在于能否对于旅游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这一点同样也是整个苏州此类项目开发的立足点。坚持合理开发配置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应当全方位的配置资源开发,首先就要实现全旅游区范围内的资源普查,在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背景下,寻找合适的开发战略,关注本地资源特色的突出,通过科技的力量系统保护旅游资源。

  科学可持续开发另一方面是指合理利用开发获得的收益。将其中的一部分收益转为本地生态维护的费用来源,这样旅游资源利用方式是目标长远的和可持续的,也是合理科学的,后代子孙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三)彰显特色

  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过程当中,其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能够形成本地独有的旅游标签,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特色是根植于当地的独有的自然环境特色和人文历史特色。

  要想挖掘乡村特色,首先要寻找能够具备本地特色的自然以及人文旅游资源,而后进行深入的加分提炼,将地域特色融会到围绕该资源进行的旅游项目开发当中,并提升乡村旅游地区的整体价值。对人文特色的挖掘,不仅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促进传承发展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进程。

  (四)保持原真性

  对于旅客来说,之所以挑选乡村旅游,其目的就在于要接近乡村生活,寻找一种能够明显与都市环境迥异的乡村之美,保持原真性,可以说是此类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所在,若在乡村旅游规划时忽略乡村的本土特色,很容易丧失乡村旅游的本质特色,甚至使乡村发展“城市化”,失去乡村旅游的魅力。

  (五)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制定乡村规划的基础原则。这里的“人”既包括当地村民,也包括外来游客。这也就是说,乡村旅游规划的制定,不仅要满足当地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也要满足外来游客的“旅游”需要,从而达到双赢。唯有立足以人为本观念展开乡村规划,才可以真正的提升乡村居民生活的整体质量,对游客而言,发展乡村旅游不应当仅仅关注在吃住、游玩方面的一些基本的旅游诉求,而且要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使游客能够在旅游的过程中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体验。

  二、乡村旅游发展管理策略

  对于整个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来说,其核心所在就是生计资本,这关系到整个的项目成败,可以说也是发展当地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必备要件。理论研究表明,可持续生计能力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若本地生计资本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村民才会有动力建设本地的乡村旅游活动。结合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当乡村居民以乡村旅游为生计策略时,提升苏州乡村居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有助于更好的发展苏州的乡村旅游。

  在帮助实现乡村旅游的健康成长方面以及解决村民现实所需上,生计资本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对于苏州地区的乡村居民来说,当选择旅游作为其生计策略的时候,则生计资本就不仅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力以及物质等等集中资本形式,还会囊括旅游资本要素。

  在这种可持续生计理念的指导下,本文结合苏州当下的乡村旅游状况进行分析,并参照村民生计能力,试图寻找从乡村旅游角度能够帮助增加生计资本的对策,并希望可以借此在实现生计能力提升的同时,带动发展本地的乡村旅游事业,达成其既定的目标,下图 4.1 表示在生计资本和乡村旅游发展当中存在的关系脉络。

  (一)自然资本--自然资源管理策略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力之一,也是乡村地区发展旅游的基础。苏州乡村旅游地区是生态敏感区,科学的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是苏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补偿机制是应对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

  1.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生态补偿引起学界的关注由来已久,可以说自可持续发展思想问世之后就已经开始,不同的学科对生态补偿也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来说,生态补偿被认为是当生物的有机体种群亦或者生态系统遭受到外界影响的时候,表现出的一种缓和此种干扰并调节自身状态,实现持续生存发展的现象,对此也可以将其看成是还原生态负荷的一种能力14.

  对于乡村旅游的生态补偿来说,其界定一般是这样的,当乡村生态环境由于开发旅游活动而遭受到破坏的时候,应对破坏者实施一定程度的处罚,处罚方式为弥补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对生态环境及受到侵害的利益群体进行经济补偿和政策。这种方式是人类对大自然“有借有还”.生态补偿方式包括:

  1.1 经济补偿

  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以及其他旅游经营者是开展乡村旅游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受益者。需要由旅游经营当中的收入提取部分的金额,投放到保护本地生态环境的项目当中,对生态环境破坏予以补偿。

  1.2 政策补偿

  政策方面,应当对那些无污染、生态化运行的旅游开发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借助税收减免等手段支持经营方,算作对经营者的政策补偿,经营者也从中获得了经济收益。

  2.旅游容量的控制

  乡村居民的可持续生计的目标之一是在改善村民生计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其可持续性的运转,结合旅游的承载能力,对于旅游项目的发展规模进行控制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乡村旅游的容量也就是在确保本地具备足够旅游吸引力的同时,允许承担的总的活动量15.一般来说,对于乡村旅游容量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为前提的自然环境的承载力,配套旅游设施的最大接待能力的旅游设施承载力,乡村居民生活影响最大接受范围的社会心理承载力。乡村旅游规划中对旅游容量的控制最多的是指对游客数量的控制。

  2.1 旅游容量控制对乡村旅游规划的影响

  乡村旅游容量控制对规划的影响主要有二点:第一,根据数据指标预测旅游活动,从而对帮助实现乡村旅游合理的规划空间;第二,全面考虑旅游容量的数据资料,就具体的规模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权衡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利益的平衡。

  2.2 控制旅游容量的方法

  乡村旅游容量就其本身而言,会由于自然、社会环境以及游客的取向等等意思怒的变化差生变动,对此,一般在测算容量的实际操作当中,通常出于便捷性的考虑会选择线路法以及面积法等进行。因为苏州部分乡村旅游地区从属于太湖风景旅游区,所以其旅游容量的部分控制指标可以考虑《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来实施。

  第一,结合旅游区总面积对旅游容量进行测算,简称面积法:

  3.生态环境教育

  展开生态环境教育上就对象的选择应当不仅仅关注游客,而且也应当考虑本地村民因素,一般来说,生态环境教育也就是借助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应用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中,让所有的参与者能够形成良好的环保观念,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教育最好的时机是在旅游活动中。因为游客正在体验旅游活动,享受到生态环境的魅力,此时教育结合实际情况,比单纯说教具有更加明显的成效。应该让全民参与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环境教育除了让旅游活动参与者懂得如何有效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外,还在旅游互动中将这种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进而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

  (二)旅游资本--旅游产品管理策略

  对于乡村旅游来说,旅游资本可以说是其核心所在,是竞争力的源泉,也是能够吸引游客前来的根本所在,目前来说,能够对于旅游资本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自然环境、特色景观、历史文化、民俗民风、乡村风情、大众口碑等,而最主要的因素是当地的旅游产品以及旅游的品牌形象。

  1.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由于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不够丰富,欠缺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因此导致苏州乡村旅游季节性失衡。苏州乡村特色资源种类丰富,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或景观资源。苏州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应以服务游客为目标,以体现乡村旅游内涵为宗旨。

  通过规划强化乡村旅游应有的乡村性、文化性、自然性及体验性,阐释表达乡村本地具备的特色旅游资源,突出标志性的景观特点,并提供给游客具备体验性的服务项目,使得游客能够真正的“体验”乡村、“品味”乡村。

  2.营销旅游品牌

  旅游目的地品牌是游客对乡村旅游地最直观的了解。在有了明确的品牌形象后,其品牌营销便显得十分重要。品牌传播的途径是多样的,不过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可以参照本身具备的条件,寻找更适合的策略展开营销,塑造品牌效应。

  第一,媒体传播。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数量已经膨胀到前所未有的阶段,其更新的速度极快,人们能够从多重渠道获得各类的信息资源,相比之下,媒体在当下具备的额扩散效应要比之前更强大,通过媒体传播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不仅能在短时间建立起乡村旅游地的知名度,还能提升游客对乡村旅游品牌的忠诚度。例如,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在央视平台播放旅游宣传片,该举动就是借助媒体渠道,进行广泛的旅游品牌宣传。

  第二,人员传播。比起媒体宣传,消费者更相信亲朋好友的推荐,也就是人际传播。研究表明,人际传播商品的认可程度是媒体宣传的几十倍。人际传播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获得信息传播的途径。为了获得良好的口碑,乡村旅游目的地应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设计有创意的旅游产品,创建服务优良的旅游环境,使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并通过口碑相传传播目的地品牌形象。

  (三)物质资本--基础设施管理策略

  对于乡村的广大村民来说,乡村旅游的一些基设施属于本地最重要的资源,就其建设的状况来说,将能够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产生极其强大的影响,也将关系到乡村自身的生存环境等等问题。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当下苏州整体上的乡村综合服务状态相比城市地区来说要低很多,而发展乡村旅游又会集中相当数量的流量进入,这些给乡村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考虑到苏州目前的乡村旅游规模湘桂较小,本地的人口规模不大,经济状况有限,所以要短时间内建设一些高级的基础设施也是很难得到满足的。所以,在规划乡村旅游的时候,要综合的考虑本村实际的状况,科学预测游客规模等等,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之后,配置基础设置,若村落规模不够的时候,可以考虑临近村落之间的整合。

  2.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道路交通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一方面,它是联系客源市场关键所在,另外一方面,道路也可以说是便利乡村生活、旅游地抵达等等的重要条件,在规划当中的乡村道路上除了照顾到居民使用诉求之外,还应当考虑外来游客部分。

  为实现该要求,在布局乡村地区道路交通网络的时候,需要照顾如下要求:

  第一,对外交通要具备较强的通达性。在对外的交通设计上,应该满足游客进出乡村方便的需求,保证游客进的来、出的去,此外还应当照顾到一些过境的或者旅游团的大巴车等等,将其布局到外围一带,避免影响乡村内部的生活环境。

  第二,对内交通要因地制宜。在布局路网上,应当避免片面的形式上的诉求,照顾到当下的道路状况,并考虑地形因素,有目的进行规划(见图 4.2,4.3),达到通行舒适的效果。

  2.1 道路的分级

  乡村旅游规划中道路的设计有重要意义。因为唯有道路规划适当,才能带给游客更好的旅游感受,在尺度的设计也直接关系到街区景观的营造等等,所以说对于乡村道路的设计上展开分级设计是必要的。一般来说,乡村道路可划分如下几种:

  第一,主要道路。对于乡村内部来说,此类道路是当之无愧的主干线,可以说也是实现内外联系的关键所在,属于道路系统的最高层次。主要道路既要满足当地居民出行的需要,也可以很好地实现景点之间的串联性,照顾游客的需要,并且在宽度上考虑游客的切身感受问题,避免出现过宽造成的过境交通现象,结合乡村的具体规模设计道路,一般来说在 7 到 10 米最合适,结合实际的需要规划景区内人行道(见图 4.4)。旅游的线路上应当参照主干道流线展开。

  第二,次要道路。对于村庄来说,这一类的道路是主要的生活道路,通常是与主干道配合的满足生活需要的一些道路,此类道路多与主干道平行、垂直,并彼此间交互联通,对此此类的设计宽度上基本为 5米即可(见图 4.5)。

  第三,巷弄道路。此类的道路大多是建筑物或院落围墙之间的空隙形成的,其形态肌理较为自然。宽度基本以现状尺度为准,尽量控制在 3 米左右为宜(见图 4.6)。

  2.2 生态停车场

  苏州市乡村旅游游客大多数采用自驾方式,生态停车场的设置十分必要。生态停车场的建设应着重考虑选址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见图 4.7),具体包括:

  第一,生态停车场应尽量布置于村庄外缘,鼓励往来游客换乘观览电瓶车、观览自行车或采用步行等方式;第二,对于生态停车场其停车位之间的间隙设计上应当考虑选择具备更大树冠的本地落叶树种,也可以选择藤类植物作为隔离。

  第三,设计停车场的时候,要重视绿化工作,争取与本地的乡村环境相融合,控制生态环境的质量。

  2.3 慢行系统

  对于乡村旅游整体的道路交通来说,其慢行系统扮演重要的辅助角色,可以说是其亮点所在,在乡村旅游的过程当中,慢行系统基本上具备步行、自行车以及观光车这两种模式,其设计上需要注意这几点:

  首先,设计上应当照顾不同景点之间的串联性,让慢行系统帮助景区放大旅游的趣味;其次,需要照顾不同慢性方式的变化,在无缝衔接的过程当中,做好环形布局工作。

  再次,对于慢行系统的周边景观布置要做详细的规划,相比交通系统来说,慢行系统能够对于环境景观形成很好的展现,建议在设计上考虑具备本地特色的材质来展开,突现乡村特色。

  3.合理布局市政基础设施

  现有大多数乡村的市政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善。

  3.1 给水工程

  乡村给水工程的布置不同于城市:乡村中的给水管网一般采用树枝状的方式。

  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给排水容量测算要结合乡村旅游未来游客量进行测算。苏州村庄的自来水供给率已经占到较高比例,只是部分村落存在供水设施陈旧老化需要重新梳理和更新的情况。

  3.2 排水工程

  历史遗留的本村落排水系统虽然乡土特色比较的浓烈,但是在当下的背景下,已经很难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排水管道布局时,应该在重新梳理和利用原有的排水管道,实施雨水与污水分流设置,确保污水能够排放正常,对于降雨部分,可以考虑将其直接诸如湖水、河水当中,这一环节也可以考虑进行景观设计(见图 4.8)。

  3.3 电力及通信工程

  苏州乡村旅游地电力及通信系统没有经过科学合理规划,有些村落的线路相对复杂,整条的线路应当结合综合的线路沟渠的手段展开设计,降低其可能对乡村环境可能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

  4.服务设施管理

  随着苏州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游客来说,他们对于旅游地的环境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4.1 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对于乡村旅游来说,相关配套设施的匮乏可以说是牵制其发展的障碍之一,苏州的配套设施规划上需要考虑游客的数量规模等等,综合考虑食宿配套服务等等,在具体的规划布局上做到大集中、小分散,所谓的大集中也就是对于一些诸如游客中心的大型服务设施可以集中布局,“大集中”有利于形成集中的游憩氛围。对应的小分散等主要是一些小规模旅馆、餐馆等等服务设施,可以使其布局在乡村范围之内。“小分散”在小尺度内为游客提供尽量多的服务(见图 4.9)。

  4.2 辅助配套服务设施

  除了上述提及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外,其他的一些配套服务如环卫、照明等等也需要做全方位的规划。

  生态公厕:生态公厕需要布局在重要节点附近,生态公厕应有明确的指引标识,其服务半径一般为 1km 左右。生态公厕应与绿化相结合(见图 4.10)。

  垃圾箱:垃圾箱在造型上要充分体现乡村特色,布局在主要道路沿线,服务半径一般为 100 至 200 米。

  照明设施:在道路两边和核心节点附近增加照明设施,使其在夜间具有更多的活力,增加游客活动时间,保障夜间出行的安全感。

  休息服务设施:在乡村旅游当中,此类的设施基本是凉亭、座椅等等,方便人们的休息,大多和慢行系统、开放空间结合布置,设置于道路的边缘、广场边界或一些树木之下。

  (四)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管理策略

  乡村旅游的开发主体多为个体村民或村政府,如何运作金融资本是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成立旅游发展基金

  有些村落虽然有极好的资源禀赋,但因没有足够的旅游发展资金,无法开展乡村旅游。一些村庄虽然富裕,但不知如何运作资金,无法充分利用资金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互助组织是实现金融资本很好的方式。可以通过吸纳富裕居民投资、拉拢外界投资商、地方政府入股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在获得资金支持之后,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更上一个台阶,在出现盈利之后,企业的发展基金可以借助分红的手段,使投资者逐步的回收资金,从而达成乡村与投资者的双赢。

  2.调控旅游收入分配

  2.1 实施多元主体的开发模式

  想要参与乡村旅游的居民,不但能够借助土地征用获得一些补偿,而且也可以选择入股方式获得分红,此种运作模式突破单一经营主体,避免因耕地被征用而失去生计途径,以乡村旅游活动中激发村民积极性。

  2.2 提供多种类别的就业机会

  对于村民来说,乡村旅游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就业选择,从而解决了人们的生存问题,村委会可以和政府主管部门合作,展开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设立对应合适的岗位允许本地盁能够借助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的活动中并获得工资收益。

  (五)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分析可知,人力资本是最基础的生计资本。,乡村居民与市区居民相比较,接受新鲜事物速度较慢。苏州乡村旅游服务水准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当地从业者缺乏乡村旅游的知识技能。因此,提高当地人力资本很有意义。

  1.推行专业教育培训

  1.1 培训对象教育

  旅游工作是典型的“门槛低、庭院深”的工作。旅游从业者职业生涯都要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一个从扎根基层到尽显才华的发展过程。乡村旅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职业发展空间无限广阔。但是无论是什么学历的从业者,没有基层工作的历练不可能成为管理者、成为行业精英。所以旅游专业毕业生在结束学校浪漫生活进入工作岗位时一定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旅游从业者要想发展,自己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基层做起、爱岗敬业、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上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进行乡村旅游教育培训的对象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从业者中的管理人员。一般来说,管理人员本身的受教育水平较高,并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经过系统培训后,能够带动当地村民开展乡村旅游。

  第二,政府基层干部。加强其关于旅游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技能的培训对于政府领导人员很有必要。首先要增强民主观念,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其次要长远考虑,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水平,给乡村旅游活动的管理带来充足的支持以及有利的政策保障。

  第三,有意愿参与乡村旅游活动的村民。实际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村民加入到了乡村旅游之中。但是由于村民自身存在着不足的因素,导致他们对乡村旅游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了一定偏差,以及没有足够的技术与能力作为支撑。因此,需要经过培训找到自己的定位。

  1.2 基层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一,宾馆酒店、旅行社、景区(点)负责人培训。培训内容:《星级酒店评定标准》、《旅游法》、旅游投拆处理、旅游安全生产知识、旅游管理与服务理念、景区与宾馆酒店及旅行社座谈及合作。

  第二,景区景点讲解员及导游员培训。培训内容:开展导游讲解技巧、旅游资源概况、旅游线路及交通景区导游词。

  第三,宾馆酒店服务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开展接待礼仪礼节、住宿、餐饮服务技能、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简单英语等培训。

  第四,乡村旅游民居旅馆从业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开展消防安全、治安管理、礼貌礼节、客房清理、卫生清扫和民居旅馆星级评定规范标准等培训。

  第五,乡村旅游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开展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礼貌礼节、卫生清扫、服务技能操作、厨房卫生要求、团餐菜单制作标准、菜品制作和乡村旅游餐饮星级评定规范标准等培训。

  2.引入先进知识人才

  旅游行业的创新的根本是旅游人才的创新。旅游人才创新是旅游企业利用有效的方法对人才不断开发、培养并增值的过程。旅游产品不是以一个单一的形态通过渠道出售给消费者,而是一个由诸多服务组成的一个体验过程。在旅游企业内员工不是一个个“零件”,而是旅游企业的一张张品牌。每一名员工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每一名员工的表现都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内每一名员工的辛勤与智慧,如何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是旅游管理的关键所在。面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高流失率与工作创新积极性的缺失,空洞的说教是苍白的,是没有意义,需要建立真正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引进人才系统。

  (六)社会资本--社会组织管理策略

  乡村旅游还尚未十分成熟,其中仍然潜在着很多不和谐的现象,其中“欠公平”现象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采取何种手段能够有效的处理解决这一不和谐的问题,这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是社会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1.成立乡村旅游旅游行业协会

  我国的旅游协会成立于 1986 年,属于非营业性的社会组织,主要是由相关旅游社团组织与企事业单位以自愿与平等为基本原则得以建立起来的。经历了近 30 年的蓬勃发展,如今的中国旅游协会无论是在建设方面还是发展方面,均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与进步。但是,由于目前中国旅游行业协会仍处在一个不成熟的起步阶段,在协会的管理与内外关系的发展等诸多方面依旧存在着不少难以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融合,彼此纠缠在一起,导致了旅游行业协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行“政企分开”政策,在宏观上加大对行业的管理力度,其工作内容应以市场监督与管理、市场经济调以及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相关方面为核心重点。同时还应当对旅游行业采取经济与法律等有效方式来实施间接的管理调控。与全球连接的“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中介服务与自律性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经济管理制度新形式,通过自身努力一步一步地将其建立并完善。

  非政府组织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这一组织机构必须是能代表和扞卫村民最基本的权益。因此,为了有效推动乡村旅游以更好的形式使其得到健康蓬勃的发展,提高普通居民在乡村旅游中的获益水平,城里旅游互助组织很有必要。该组织作用在于:第一,是一个旅游民间组织,从费官方的视角帮助村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第二,收集到村民意愿并向政府反映。

  2.构建公正服务平台

  为了能够使各个群体的利益关系得到良性发展,使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服务平台,能够真心实意地为当地的村民谋取更多的利益。构建这一服务平台,大致可以从以下两点内容进行阐述:

  2.1 施行公众参与

  以“公众参与”为手段,在实施该活动的整个环节中,全程参与和全民参与已经形成了一种公众参与机制,它是与当地乡村居民等相关利益主体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经营维护与利益分配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统筹规划方面的公众参与。如果社区能够加入到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那么农民就能够得到丰润可观的利益,进一步遏止了“返贫”现象的发生。参与式乡村旅游主要是以社区与居民自愿参与整个过程为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他们要有意识地加入到旅游的开发与接待,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等整个过程当中,这有助于使全体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稳定的保障,并且能够大幅度提高农民在旅游开发中获得相应的利润。

  第二,开发建设过程的公众参与。保障乡村旅游产业链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保持本土化,尽可能采用本地现有的资源与材料,为当地村民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与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乡村的经济收入。

  第三,经营管理环节的公众参与。村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以及旅游相关组织应当积极号召、组织村民加入到经营与保护乡村旅游的过程当中。

  2.2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对村民进行非强制性的教育指导,以及制定具有强制性的有关规章制度,如此一来,就能带领苏州地区的乡村旅游以更为和谐健康的方式去发展。政府应针对苏州的乡村旅游活动及规划等有关方面的内容,有效合理地制定出系统全面的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大相关内容的执行力度,落实乡村旅游的相关规范。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