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城市社会学论文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困境及发展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18 共3648字
论文摘要

  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和新课题。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一、河南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驻马店市是河南省的一个传统农业大市,总人口892万人。截止2012年底,驻马店城镇化率达到33.4%,城镇人口达到298.2万人,较1978年增长18倍;建制镇人口达到49.3万人,较1990年增长6倍。目前,驻马店市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52.57%的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驻马店恰恰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前期。驻马店市已进入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期和最佳发展机遇期,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二、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制约因素

  (一)中心城市发展规模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任务不相适应

  从目前驻马店市城市发展现状来看,城市规模、功能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不相适应。一是城市规划起点低,致使中心城市发展空间过于狭小,限制了城市规模扩大。二是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不足,社会事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二)经济结构调整滞后,产业支撑体系不稳固

  驻马店是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河南省的八分之一;油料产量居河南省第一位,肉类、禽类总产量分居河南省第二位、第四位,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型型城市,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农业发展生产,形成了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

  (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2012年驻马店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7671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599元。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1.75:1扩大到2012年的2.67:1。

  (四)改革滞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健全

  一是城乡统筹的财政投入机制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供给严重不足。二是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仍有许多不足,专业银行支工歧农,商业银行重工轻农,统筹城乡发展缺乏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体系。三是城乡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紧缺,供需矛盾突出。

  (五)人力资源开发总体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诸多障碍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5.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15%,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到2%。在广大农村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其文化水平和从业技能偏低,市场经济意识较为淡薄,转移就业、创业能力均比较弱。

  三、加快推进驻马店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一)以“四位一体”为框架,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

  1、中心城市应扩大城市骨架,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抓住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时机,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对接,顺势拉大中心城市空间框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2、县域城市的规划应依托中心城市,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市是实施一体化主体力量,利用中心城区的优势,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推进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加快市区的膨胀,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3、小城镇的规划应区分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市小城镇规划应全面贯彻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管理创优的方针,从资源、交通、自然地理、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以及小城镇历史、文化和现有规模出发,分别按照已经具备发展条件的小城镇、新崛起的工业城镇、已初具规模的小城镇、有集中起来发展要求的小城镇等层面,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

  (二)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实现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

  1、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培育新型产业,精心构筑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体系,努力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促进工业向开发区和园区集中,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加快“三区两县一体化”建设实施步伐。

  2、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快特色城镇化建设步伐。小城镇要明确产业功能定位,重点发展有优势的原材料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其他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发展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第三产业,增强小城镇的集聚能力和服务功能。

  3、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合理流转土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4、因地制宜,解决好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一是确立主攻方向。或发展香菇、蔬菜为主的种植业,或发展以畜牧为主的养殖业,或发展以板栗、干果为主的林果业;二是着力培育产业体系。对当地能够形成规模的特色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开发,培育加工龙头,形成“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体系;三是积极开发旅游产业。探索性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1、加强城乡道路网络建设。为辐射周边城市,融入中原经济圈和城市群,完善中心城市与各县(市、区)、县与县之间的高速通道体系,全面提升省干道路网等级。改造提升县城至各乡镇主干道的公路等级,建设农村融入中心城市和县城的交通快速通道。

  2、加强城乡能源保障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满足城乡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保证农村用电安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

  3、加强城乡教育、医疗、卫生、通讯、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加快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加快综合性、专业性医院建设,完善城镇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设施,保证每个乡镇有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中学,有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卫生院,切实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加大农村通讯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新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信息进村入户。

  (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社会服务一体化

  1、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规划,制订城乡统一的教育办学标准,打破教育城乡分割格局;统筹教育经费投入,重点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统筹教师资源,加大城镇教师服务农村教育工作的力度,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鼓励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

  2、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适当提高统筹标准,切实巩固和提高农民参合率;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扩大参保农民受益面,稳步提高农民受益率;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3、积极发展城乡文化事业。加快推进农村文化信息共享、乡村文化站建设、农村电影放映、送戏下乡、农家书籍、“文化低保”等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努力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支持农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

  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结合的办法,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落实优待抚恤政策。

  (五)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1、建立城乡社会统一管理的新体制。优化和重组行政管理机制,逐步将县(市、区)、乡(镇)管理工作的重点转向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增加农村居民福利。

  2、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对我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对市外迁入人员实行有条件准入的管理办法,加速城镇人口、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

  3、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支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4、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平等、统一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农村居民在城镇就业并落户后,在住房、参军、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履行相应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河南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赵立新. 城乡统筹、城乡和谐与胶东半岛城乡一体化研究 [J].华东经济管理, 2012-10.
  [3]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区两县一体化”建设的意见[N]. 驻马店日报,2012-01-18 .
  [4]王建廷 黄凌翔. 基于区域城市建设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