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城市社会学论文

城市形象符号与文化资源视角下绍兴鲁迅纪念馆建设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06 共5802字
论文标题

  从城市文化学和城市社会学的角度看,城市在某种意义上是记忆的符号.城市文化的诞生与发展,其实就是基于历史的记忆,并不断将其转化为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资源,演变、发展,从而构筑起现代城市的文化精神.于是,城市文化精神的挖掘、组合,也是城市记忆的复原、阐释、光大,城市社会的运动,往往就通过这些物质性和精神性的记忆,转化为城市的象征形象.这些形象对于城市现代重塑、城市功能创新以及城市人的公民意识、城市归属与认同感及其生活方式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就绍兴的都市文化资源而言,它是"鲁迅的记忆"与"对于鲁迅的记忆".这些由"鲁迅资源"而形成的"记忆",使绍兴成为一座无法避开鲁迅而存在的城市.

  一、鲁迅: 凝结在绍兴的文化资源

  鲁迅在绍兴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但作为"记忆"却是他一生中最深刻的烙印.从1881 年出生,到 18 岁离开绍兴,之后,还包括回家参加了一次县考、1906 年回家结婚短暂的几天、1910 年 10 月到绍兴任教的一年多时间,以及 1919 年 11 月回绍兴搬迁……童年的记忆、性格的养成、情感的归属、创作的原型……都是基于他的"绍兴城市".由此也奠定了他与绍兴这组"城与人"的关系.

  这些又都成为了绍兴重要的文化资源.如果将这些"绍兴资源"加以分类的话,第一类当然就是那些"原生性的景观资源":

  都昌坊口的周家新台门鲁迅故居、鲁迅祖居( 周家老台门) 、百草园、三味书屋、土谷祠、咸亨酒店……还有青石板路、粉墙黛瓦,小河水潺潺、乌篷船悠悠……第二类则是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所构成的"原创性的文学留存":

  在鲁迅 25 篇小说中,有 13 篇取材绍兴或以绍兴社会生活以及"绍兴人"为背景.而他众多的散文更是处处乡情乡景: 百草园、三味书屋、鲁镇的街景、绍兴的桥,乌篷船、集镇、村庄农舍、酒店、闰土的毡帽、民间故事、迎神赛会、社戏等等.前者作为鲁迅一生的前端景象,后者则成为一个终端,通过作品来承载鲁迅对于绍兴的情感,而这"两端"成为鲁迅留存在绍兴的精神性资源.

  城市是人的环境,是人们依赖的空间,也是人所改造的对象.童年的鲁迅,生活在那个老台门旧居里,青石板路、粉墙黛瓦、潺潺河流、乌篷小船,但那里不是诗意的留存,相反是古老家族走向败落的惨淡记忆.那里"愁云惨雾遍被整个家族,姑嫂勃谿、妯娌争吵、婆媳不和、夫妻反目……"①.作为"童年经验","祖父入狱"、"父亲生病"、"出入当铺"、"逃难"以及被视为"乞食者"的被歧视……鲁迅的童年没有享受到更多的童趣与快乐,却沉浮在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后的世态炎凉中.领略着"世人的真面目",对"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②的鲁迅,从小就经历了对于残酷的环境 体 验,这 也 成 为 他 人 文 态 度 中"绝望---抗争"的精神铺垫.我们可以这样说,鲁迅童年时绝望的体验,使他通过文学作品的载体来传达生存态度.在鲁迅后来"终端"的文学作品中,在阿 Q、孔乙己、吕纬甫、闰土、祥林嫂等一系列人物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百草园、咸亨酒店、三味书屋和土谷祠,或者绍酒、社戏、乌毡帽和茴香豆……这些"前端"的风俗、场景,更看到在复杂的故乡情结中深深的焦虑和否定性姿态.可以说,鲁迅"逃离"、"叛逆"绍兴,旧绍兴给鲁迅提供了一个反面的城市形象,促成鲁迅的精神养成.他的由人性关怀、底层情结而形成的启蒙思想,他对于市民阶层的文化批判以及所有下层民众悲悯、关怀的"以人为本"的立场和价值取向; 他的反抗黑暗、否定自省的"批判反思"精神; 他的"坚韧顽强"的作风;他的"积极进取、创新发展"的姿态……这些都市化生存的"经验"都源于绍兴开端的精神资源,也构成了鲁迅对于现代都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精神资源和文化遗产.

  由此,原生性的资源( 故居、场景、风俗等)和原创性的资源( 作品、人物、环境、人文精神等)的结合,组成了鲁迅在绍兴的文化资源.并且,这两类资源也随着鲁迅的文化影响力增强发生了形态上的转换.鲁迅的文学资源和思想资源等原创性资源的有效性传播,强化了鲁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由此构成特定的文化动力机制,转而折射回绍兴.人们从关注阿 Q、孔乙己以及吕纬甫的原型环境,到关注作者的童年生存空间,从关注咸亨酒店、茴香豆社戏这些文学景象,到关注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鲁迅家族与鲁迅精神成长历程……这样一来,鲁迅故居、祖居以及百草园、三味书屋等这些具有研究和纪念意义的自然场景、自然资源,逐渐成为绍兴的表意符号和绍兴城文化资源的存量.从个人文化资源延伸到城市文化资源,"鲁迅"成为绍兴乃至中国所有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文化资源.

  二、鲁迅纪念馆: 变化中的城市形象符号

  在任何一座城市中,最能体现、并最大容量承载文化信息的公共空间,莫过于博物馆、纪念馆.作为都市空间中特殊的人文地标,它具有城市形象与城市主题的特点,反映并影响着都市文化的取向.就绍兴的城市化发展进程而言,鲁迅提供的文化遗产,他独特的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留存,已经成为绍兴重要的都市记忆、城市名片.作为一种可视的物理形态和文化识别系统,鲁迅的城市资源凝结为"绍兴鲁迅纪念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成立于 1953 年 1 月,2003 年初进行新建.新建的鲁迅纪念馆将鲁迅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新台门、周家老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等故居、旧址、遗迹,与鲁迅小说中有名的咸亨酒店、土谷祠、长庆寺等场景,以及纪念馆三者一起将整个街区组成巨大的"鲁迅故里"纪念场空间.

  这一城市地标建筑群,充分将地域性特征和鲁迅成长、精神养成、文化熏陶、作品氛围的历史现场等融为一体,构成了它特殊的场所品质.人们进入到绍兴、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空间中,从具体物象进入特定的文化场域,感受着鲁迅精神遗产的独有文化内容与形式,深入到对鲁迅留存下的精神财富的理解,满足了内心的"阅读期待".而绍兴则通过这个具有城市形象标志的符号,构建起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个体文化资产对城市的重塑功能.

  在城市空间中,纪念馆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问题,是城市形象创造的空间内容,它不是单纯的建筑体积形态展示,而是城市组织、城市精神和主流文化的连续性展演.作为城市形象符号,它是社会生存秩序中的特殊叙事形态,纪念馆反映了城市政治、文化、经济的秩序,它的安排、变化、流动,都成为城市( 乃至整个国家) 秩序的部分与空间象征,从而也表现出"秩序"对空间的控制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嬗变.作为变化中的城市形象符号,绍兴鲁迅纪念馆经历了从政治形象的符号到文化资本形象的符号这个变化的过程.

  绍兴鲁迅纪念馆和全国其他纪念馆一样,作为伟人的时代记忆对象,具有和城市同构的跨时代变迁特征.从 1950 年代初绍兴鲁迅纪念馆的成立到 1980 年代初这三十年间,它首先经历的是鲁迅政治身份的塑造.

  作为城市形象系统的建构,将鲁迅作为绍兴的城市文化形象的符号,乃至于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形象的系统符号,其初衷并不是满足城市现代化文化建设和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而是致力于国家、城市的政治文化建设需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当时国家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这个形象符号的内涵也会做出相应的政策性调整.

  所以,绍兴鲁迅纪念馆的成立,表面上是简单的名人纪念场所的建设,但实际上本身已经超越了崇敬、思念等情感意义的表达,也限制了城市建设中,通过文化名人的精神资源来有效转化为城市文化资本,塑造现代城市、丰富民众生活、引导精神文明,相反成为一种"政治空间建设"的程序和行动.将作为公共空间的公众权力话语剥夺,使纪念馆的空间内涵单一地指向政治宣传,多元功能始终被局限在政治空间中.在这样一种政治性的系统工程中,绍兴鲁迅纪念馆也就具有了主题化政治空间的类型品质,被纳入到国家意识形态与国家主流文化建设的体系之中.

  如 1955 年绍兴召开纪念鲁迅逝世 19 周年大会,"重点阐述了鲁迅与党的关系,号召学习鲁迅精神,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1957 年 10 月,"召开鲁迅逝世 21 周年纪念大会……筹委会副主任、副市长张北辰作了题为《学习鲁迅先生革命战斗精神》的报告".1958 年 3 月,绍兴市文教科发文,要求"全市人民进一步了解与学习鲁迅精神,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积极性".1960 年 10月 19 日,举行纪念鲁迅先生逝世 24 周年座谈会,座谈会主题为: "学习鲁迅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爱憎分明、刻苦自励的伟大精神,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入到当前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为社会主义建设立功."1964 年 2 月 13 日,"为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举办"《'闰土'子孙话今昔》专题展览".1966 年,"中共绍兴地委、绍兴县委在县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绍兴专区暨绍兴县纪念文化战线上的伟大旗手鲁迅大会'……《学习鲁迅,永远忠于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艺术面世".1976 年 10 月,经省委领导审查后的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展出,"整个展览突出鲁迅---革命家的形象,用毛泽东对他的评价作为陈列的指导思想."……1979 年,"'鲁迅先生生平事迹陈列'修改工作基本完成.从内容到形式,消除了明显的'左'的东西,如陈列的每个部分都用毛主席语录挂帅等.又如,对于三十年代两个口号的论争,在陈列形式和文字说明中摒弃了过去一褒一贬的做法."……③不断地根据当下政治需要而重新阐释鲁迅,根据形势变化而取舍、增删、修改"鲁迅",把他圈定在与党密切的、战斗的、爱国的、随时用来当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现实功利层面上.可见,纪念馆的活动、展览、陈列已经上升为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大事,成为"官方化"的纪念仪式.

  鲁迅纪念馆在中国复杂的历史进程中,被塞进单一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学系统中,鲁迅的空间资源被异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使鲁迅的"传播力"得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膨胀,但本质意义上的"文化力"美誉度、影响力却受到了极大的损伤.

  三、鲁迅: 绍兴城市形象的再塑造

  作为都市文化体系中的纪念馆或博物馆,并非简单的文物陈列场所和地理空间概念,而是富于深刻文化意义和生命力的城市意象空间和人们的精神家园.在一定区域的空间中,它既具备历史回瞻的特点,更具有现实体验性规定.正因为如此,博物馆和纪念馆,已成为体现城市文化需求和发展动向的公共空间,成为体现意义和价值的场所能指符号,成为满足历史记忆、赋予"当下"文化目的的特殊的文化载体.

  绍兴鲁迅纪念馆作为绍兴特殊的人文地标,具有形象性与主题空间性的特点,反映并影响着都市文化的取向.1980 年代以后,城市形象的构建与城市文化行为的加速,使绍兴鲁迅纪念馆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增长点.在绍兴这座有着众多文化名人的古城中,选择鲁迅作为城市形象的第一张名片,无疑看中了鲁迅的"绍兴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吸纳与保持能力,也是依据市民心理归属和城市发展价值的重要选择.于是,"鲁迅资源"从政治层面上脱身,作为一种象征系统,参与到文化运作的城市行为中.

  2010 年出版的《绍兴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创建品质绝佳之城》中,明确指出了"绍兴的人文之盛,在于其广度和深度.如影响广泛的鲁迅故里、极高品位的兰亭、独特价值的沈园……等等,都存有无限的想象和参与空间,文学艺术、教育修学、营销策划、神灵崇拜、饮食健身等领域都可以利用活动来制造独特卖点,并可以开发系列旅游产品."④"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好鲁迅文化节……等文化节会和水域风情旅游节……使其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节会旅游项目.……会展模式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发展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江南文化产业发展名片'."⑤标志着绍兴城市发展战略的新举措,同样带动了鲁迅纪念馆向文化产业化方向的发展.

  利用"鲁迅资源"进行城市形象的塑造,不仅是地标形象的塑造,还有通过城市文化来调节市场关系、协调制度、创新机制,将城市文化资源进行美学化和资本化的过程.将绍兴鲁迅纪念馆转型作为绍兴重要的文化资源,参与到都市文化形象创新的行列之中,主要的策略就是利用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活动的重合空间,引导其融合、转化、发展,形成城市流动的内在力量.张鸿雁在他的专着《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一书中,引用刘易斯·芒福德的观点: "城市社区的运动能量,通过城市的公共事业被转化为可贮存的象征形式."⑥说明了作为城市公共事业的纪念馆空间,在"去政治化"之后必将以文化象征形式来呈现城市的运动能量,即以文化运作的方式来承担城市公共性建设的任务.

  1990 年代以后,绍兴鲁迅纪念馆利用"鲁迅"名人效应的文化影响力、文化高地的资源优势、文化地标的城市视觉形象系统特点,强化纪念馆影响力的"注意力经济"效应,跻身城市文化产品产业链之中,利用鲁迅纪念馆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条件,利用"鲁迅"效应,打造鲁迅故里旅游区文化旅游的品牌,由此扩展文化产业,使纪念馆文化空间的资本得以增值: 文化资源作为提升旅游品位的重要资源,旅游提升了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同时,推进相应的副产品营销,诸如大量各类名人纪念封的发行; "三味书屋服务部"、"咸亨酒店"的开张;《〈鲁迅纪念馆〉导游报》的编写……甚至蛇类、盆景展销会、"展现鲁迅笔下咸亨真风情"土特产展销节等节会活动的开展……由此,"鲁迅资本"注入到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了"三个复合"的文化产业格局: 其一,纪念馆建筑、实物、影像、图文,以及丰富多样的物理空间和满足观众新奇、知识、娱乐休闲享受的精神空间的复合; 其二,精神利润和商业利润获取的复合; 其三,鲁迅形象、文化地标、城市营销三位一体产业链的复合.可以说,绍兴通过鲁迅纪念馆这个典型的空间案例,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经历了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完成了空间文化资源从管理到经营的转变.

  据此,绍兴鲁迅纪念馆从"都市文化记忆"的阐释层面进入到"城市文化产业"的营销层面.但此时,鲁迅的都市生存发展经验和现实批判与反省精神更显重要的警策意义.当商业利益成为高于一切的唯一目标时,纪念馆文化运作必须进入到第三个层面的"都市人性关怀"的归属寻求层面.

  在经济中心的商业大潮下,绍兴鲁迅纪念馆主动进入到文化市场,将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结合,从而形成了特有的纪念馆经济模式.但同时也不免出现对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现象.当以鲁迅、故居、绍兴乃至于孔乙己、华老栓、祥林嫂、鲁四老爷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作为文化商标大加注册,"'华老栓'成了土特产店的名称,'祥林嫂'成了洗浴中心的招牌……"时⑦,都市文化资本被过度商业化,从而影响到绍兴城市形象的总体构建.所以,重视文化资本的"美学化"要求,在空间上维系城市公众与城市软文化之间的情感纽带,才能真正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方面,形成良性效应.

  根据都市文化建设的需要,绍兴鲁迅纪念馆正在逐步构建起一个集学习、交流和休闲为一体的开放式服务空间,形成全新的"复合多元型纪念馆( 博物馆)'文化空间'观".从过去"以物( 资源) 为本"而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化.作为都市文化共同体,纪念馆"影响的空间"的主题不是简单的政治宣传或经济盈利,而是转向服务大众,为都市人寻求"心灵栖息地"的归属,才是纪念馆文化运作的最终境界.可以想象与预见,不久的将来,一个以大众化、反精英的启蒙姿态,牢牢"记忆"着鲁迅关心民众、积极求变创新的现代话语,以自由、宽松、便利的场所精神,体现都市文化关怀和心灵归属诉求的绍兴鲁迅纪念馆将呈现在我们面前,为绍兴城市文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