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理学论文

司法理念与法治文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21 共356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法槌的推广与使用研究
  【绪论】大陆地区法槌的理念与文化探究绪论
  【1.1  1.2】法槌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1.3】法槌的具体作用分析
  【2.1  2.2】法槌的使用与法槌形制
  【2.3】法槌呈现的理念
  【第三章】法槌与法治文化的建构
  【结论/参考文献】司法理念与法治文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语

  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法治基础,人类的司法制度从原始、粗糙走向精细和平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分工的专门化,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势必成为司法活动的一个发展趋势。完善的司法制度需要包括法律制度、司法程度、法律职业共同体等在内的各构成因素的相互配合与支撑。同时司法解决社会矛盾冲突的特性又要求司法必须在处理各种利益纠葛的过程中以社会公众看得见的程序进行。

  司法的广场化与司法的剧场化是司法活动必须面临的程序抉择。司法的广场化是指司法活动在没有空间阻隔和禁止规限的广场所进行的司法活动。"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其典型代表,好处是使高高在上的法律变得触手可及,人们可以通过亲自观看来感受司法的程序及效果,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阳光下的司法"的目的,但是其容易偏重"生活中的法律",忽视"书本上的法律",容易偏爱结果的正义,忽视程序的公正,同时又难以培养现代法治所要求的冷静、客观的思考精神。司法的剧场化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进行的司法活动,它强调司法活动的专业性与封闭性,强化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精神,却容易造成法律离社会公众越来越远的困境。两种司法进路各有优劣,但是我国经济社会的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决定了我国司法的剧场化将成为现代法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司法的剧场化过程需要各种司法符号与司法仪式的协调配合--从法袍、法槌等器物到司法程序、司法制度再到法言法语、审判文书等等。正是这些不同的并且特点鲜明的司法符号所组成的司法仪式向社会公众传达"正义需要通过程序实现,没有正当程序也就没有正义"的理念。

  司法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直接导致无论是法官、案件当事人、律师,还是社会公众都被卷入司法活动之中,每个人都是剧场的参与者,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司法的过程,而正是民众对于司法过程的感受构成了公民对于法治价值的追求。因此,在现代社会的司法过程中,司法符号与司法仪式在法庭这一剧场内外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就成了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对法治和符号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充分的重视。我们需要更多地增加能蕴涵和彰显现代法治文明的符号和标志,也需要对那些可能会破坏法治的符号进行更为系统、全面和有效地梳理,从而更为全面充分地发挥符号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符号的产生并不一定意味着符号就有了生命力,它的生命活力还在于社会的承认与认可。因此,我们要想使法槌身上具有的符号意义成为社会共识,就需要法官、检察官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共同努力。

  我们也应看清现状,我国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一,律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司法工作人员能力高低不均……但是我们也应满怀希望,法学教育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已经参与到司法进程之中,法律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司法改革已经进入到第四个五年期,党中央已经高度重视依法治国方略并不断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等等措施推动着我国的法治脚步不断前行。

  法槌的推广与使用是我们对传统的延续与效仿西方的较好结合,笔者希望我们学习与引进的不只是西方的法治外壳,而是对法律的情感,对法治的认同与信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将法治的方方面面融入人们的生活,按规则办事,并最终形成人们的法治行为习惯,形成法治文化。

  法治之路,任重而道远,法治文化的形成,艰难困苦,这需要法学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共同努力与不懈行动,更需要的是全社会的耕耘与汗水。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蓓雯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年版。
  2.[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3.刘大为:《说法访谈》,红旗出版社 2012 年版。
  4.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3 年版。
  5.[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裴文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6.沈家本:《裁判访问录序》,《续修四库全书》卷六。
  7.[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王海龙、张家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年版。
  8.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9.谢晖:《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
  10.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1.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12.[美]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刘昕、胡凝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10 年 5 月版。
  13.[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 1999 年版。
  14.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
  15.[美]伯尔曼:《法律与传统》之《序言》,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
  1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7 年版。
  17.杨孚:《异物志》,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9 年版。
  18.[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19.许慎:《说文解字》,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20.《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21.[法]皮埃尔·吉罗:《符号学概论》,怀宇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年。
  
  二、论文类:
  
  1.徐卫东:《中国高等法学教育三十年发展回顾》,载《当代法学》2008 年第 1期。
  2.张晓蓓、沈真伊:《中西方正义的象征表象及其神圣性》,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8 期。
  3.张河成:《惊堂木种种》,载《语文知识》1994 年第 3 期。
  4.吴仕春:《让法槌敲出司法正能量》,载《决策导刊》2014 年 2 月。
  5.刘仁文:《符号与法治》,载《法制日报》2007 年 5 月 25 日第 3 版。
  6.牛玉兵:《法律符号化现象研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 年第 6 期。
  7.蔡吉:《论法徽的符号化意义》,西南政法大学 2010 年硕士学位论文。
  8.任先行:《从法官穿法袍所引起的几点思考》,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 8 期。
  9.刘敏中:《文化符号论》,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 年第 2 期。
  10.吕岩峰:《审判者的气象》,载《法学家茶座》,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年,第 69-70 页。
  11.刘道纪:《法槌的故事》,载《法律与生活》2010 年 7 月(下)刊。
  12.陈庆辉、张桂申:《献县规范法槌使用》,载《人民法院报》2002 年 12 月 27日。
  13.慕槐:《对法官施加影响》,载《法学研究》,1994 年第 3 期,第 72 页。
  14.刘斌:《当代法治文化的理论构想》,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 年第 1期。
  15.汪俊英:《法治发展的文化环境》,《法制日报》2005 年 4 月 28 日,第 11版。
  16.李德顺:《法治文化论纲》,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 年第 1 期。
  17.孟庆艳:《文化符号与人的创造本性》,吉林大学 2006 年博士学位论文。
  18.李德顺:《论中国人的信仰》,载《哲学关注》2012 年 3 月号。
  19.舒国滢:《从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一个符号学的视角》,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9 年第 3 期。
  20.方乐:《法袍、法槌:符号化改革的实际效果》,载《法律和社会科学》,2006年 5 月刊。
  21.熊原:《审判者服的由来》,《人民法院报》2001 年 7 月 25 日第 7 版。
  22.李德顺:《用体制打造廉政文化》,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 年第 1 期。
  23.蔡江,《从法官服衍变看中国司法理念变迁》,中国政法大学 2011 年硕士学位论文。
  
  三、其他:
  
  1.1999 年 10 月 20 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
  2.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美国女贼出庭偷法槌》,载新浪网,发布于 2005 年 1 月 9 日,原载华商晨报。
  4.1985 年 5 月 27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审判台、公诉台、辩护台位置的规定》
  5.1993 年 12 月 8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庭的名称、审判活动区布置和国徽悬挂问题的通知》。
  6.《司法改革:让"法槌"不再困惑》,载新华网,发布于 2014 年 10 月 15 日。
  7.《切断"法槌"与"拍卖槌"之间的利益链》,载网易新闻,发布于 2015 年 1月 29 日。
  8.《新任法官接过法槌》载四川法制报网,发布于 2013 年 12 月 24 日。
  9.2005 年 11 月 4 日发布《法官行为规范(试行)》
  10.2010 年 12 月 6 日发布《法官行为规范》
  11.1993 年 12 月 1 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
  12.郑金雄:《从惊堂木到法槌》,载《工人日报》,2002 年 5 月 25 日。
  13.刘岚:《法槌诞生记》,载《人民法院报》,2002 年 6 月 3 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