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理学论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现状、成因及改善

来源:职大学报 作者:刘欣雨;黄璐
发布于:2020-02-05 共4576字

法律意识论文第六篇: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现状、成因及改善

  摘要:大学生涉世未深,法律意识薄弱且十分容易受到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不法侵害,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全面依法治国十分重要。本文就当前大学生遭受危害自身合法权益的不法侵害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究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对策;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有法律才能政通人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更要知法、懂法、守法,并积极投身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我们在进入社会后能更好的尊重他人的权益也可以更好的保障自己的权益。

  一、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2008年,首批“90”后大学新生进入高等院校。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90”后多为独生子女,是全家人的宠儿[1]。但家长的宠爱和保护也使得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更为好奇。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的约束,大学生们更容易误入骗子的圈套或是沉迷在娱乐活动中从而忽略了作为学生的本职工作。

  (一)降低大学生受骗率

  在一次对部分高校进行社会调研的数据中显示:65.4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权益被侵犯过[2]。由于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意识薄弱、维护自身权益认知不够等导致在校大学生上当受骗事件频频发生,如遭受网络诈骗、兼职陷阱、校园贷等问题。大学校园是同学们走向社会之前最后的庇护所,同时也与社会接轨,因此只有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才能保证在走出大学校园这个象牙塔后,能有意识的察觉、防范隐藏在生活中的危机,并能拿起法律武器抵抗外来的伤害保护自己。

  (二)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们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会树立各自的人生价值观。而法律意识对于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十分重要。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有法律才能政通人和。因此,法律意识的高低也关系着大学生能否适应并融入这个社会并占有一足之地。

  二、大学生面临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次济南大学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关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有麻烦时首先会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是根本没作用。由此可见,大部分当代大学生虽然了解过一些法律知识,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更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需要法律。

  (一)学生自身原因

  1. 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绝大部分学生第一次远离家乡独自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刚刚离开父母家人的庇护,对周遭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却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被人说服,从而成为心怀不轨之人的目标。2016年8月19日,山东临沂一名准大学生徐玉玉接到了一则电话,声称有一笔2600元的助学金要发放给她,涉世未深的徐玉玉相信了骗子的谎言,最终却被骗走父母东拼西凑的9900元学费,在和家人从派出所报案回家的路上,徐玉玉呼吸心脏骤停,在两天的全力抢救后仍是离开了人世。通过此案例可知,当代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容易轻信他人,骗子也就有了可乘之机。

  2. 维护自身权益认知不够

  由于法律知识的薄弱,当一些大学生面对不法侵害时,往往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想求助应该向谁寻求帮助,甚至在一些时候意识不到自己的正当权益已经受到了侵犯[3]。例如:在如今信息时代,信息泄露问题屡见不鲜,同学们的手机上经常会收到垃圾短信和电话。事实上,大部分同学了解这是侵犯了自身的正当权益,却不知向什么部门投诉,就放弃了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念头或是认为并没有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就置之不理。

  (二)学校影响作用

  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学校为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设立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课程较少,并且教育方式单一甚至大部分都只是介绍皮毛,学校中对于法律知识的宣传也十分有限,大部分活动也是由学生组织,并不能对于学生的法律知识有较大的帮助,甚至可能由于组织的学生干部对于知识的错误理解而导致错误信息的传递。

  因此高校的学生们在有限的课时和校园活动中获得的法律知识非常有限导致学生们在校园内没有很好地接受到有关于自我保护和法律知识方面的学习。

  (三)家长影响作用

  虽然在我们国家强大的过程中,国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法律在过去长时期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家长们在其幼年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因此在他们长大成人,开始扮演家长的角色时,也就没有需要传授自己孩子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培养孩子法律意识的意识。

  另外,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给予了孩子无尽的宠爱和尽可能好的物质享受,或是追求分数教育让孩子有个好的未来,却忽视了孩子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4]

  (四)社会环境作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新媒体迅速兴起、迅猛发展。如今同学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愈发丰富,不仅可以通过纸质媒体,更可以通过互联网,以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等新媒体的形式学习。但是,在新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众所周知,信息通过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大大超过了纸质媒体。但是新媒体上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却存在着很大问题。

  随着网民人数的不断扩大,网络上出现了许多不良甚至是不实的信息。2009年8月份,一篇题为“中国最疯狂敛财的校长:曹鑫”的帖子开始在网上流传,随后被全国十多家网站转载,引得网友对于事件的主角十分厌恶,更有甚者在网络上对其进行辱骂。该贴详细写出了曹鑫的个人资料和任职履历,更罗列曹鑫的九大“敛财手法”和恶劣行为,如:以办乡中心幼儿园的名义,逼迫各小学校长及老师“入股”、辱骂教师等等。但在之后记者前往调查时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相反曹鑫从教二十多年,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县乡领导也对曹鑫表示信任和肯定。

  不仅仅是虚假新闻,如今直播的兴起也对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根据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了4.25亿[5]。然而直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言语暴力、低俗色情、侵犯版权等。这些也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导致其误入歧途。

  三、改善遭受危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频发的对策研究

  (一)学生自身层面分析

  大学生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理和心理上逐步趋向成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有着自己的判断。而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所承载的是伟大的历史使命,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应该再依赖于父母的教导或是学校的教育和管理,需要自发地学好专业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懂得国家民族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国际的法律条例,同时也要对于自身的合法权益有着明确的认知并勇于去维护。当大学生们真正认识到这些知识,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与乐趣时,就会自然而然的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更能合理合法的保护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知识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课本中或是头脑,应该落实在行动中。例如2018年11月15日,武汉金谷国际酒店发布了集赞换代金券免费吃大餐活动的推文,并在推文的评论区声明没有名额限制只有时间限制,约400位学生前来兑换时,酒店却称名额已满不予兑换,现场的学生积极维权,经警方和消协调解,酒店答应按承诺给券。因此,身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在课上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法律知识,寻找到学习中的乐趣所在,培养学习的自发性,在充实自我的同时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二)学校层面分析

  目前,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仍旧没有得到全面且深入的实施,除了法学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能接触到有限的法律知识。导致大学生法律知识不足、法律意识不强、维权意识不够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因此,大学生必须加强法治教育。学校可以定期组织集体学习的讲座,对法律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可以建立专门的法律援助部门,帮助全校师生解决法律相关的问题;可以举办关于法律知识竞赛的活动,用精神或物质奖励激发大学生们对于学习法律知识的激情;或是开设法律知识学习兴趣班,让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接受系统全面的学习;也可以举办法律舞台剧的活动,让学生演绎有趣的案件并对于其中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从而既提高了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又让其他同学学习到了法律知识等等。

  现如今,大学的法律学习形式较为单一,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所以,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应重视形式上的创新,用多样化的形式提高教育的质量,营造浓郁的法律学习氛围。

  (三)家长层面分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家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和教导。首先,父母一定要培养自身的法制意识,父母要知法、懂法、守法,并以身作则利用法律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在孩子行为不当时教导孩子违法乱纪之事不能做,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当孩子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理性地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勇于维护自身权益,保护孩子的切身利益;当孩子对生活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时,教育孩子世间万物有善有恶,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大部分是在校园度过,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较少,父母可以在有限的联系中从多方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比如从孩子讲述的最近的情况、学校网站上的相关信息、大学生的相关报道等等。在平时,父母也应多多关注大学生受骗和大学生犯罪的相关案件报道,结合孩子近期的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

  (四)社会层面分析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在网络上畅所欲言,造成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存疑。习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着重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网站应充分核实,确保无误后才能允许发布,并对多次恶意发布不实信息的用户采取禁止发布消息甚至是封号的惩罚。此外,网站还应设置举报功能,避免没有核实到的不实信息在网上大肆传播。

  另外,由于把关不严,互动平台上垃圾信息泛滥,低俗视频广受欢迎,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和秩序[6]。平台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利用技术过滤不良信息,传播健康文化,并对网友的举报认真看待、严肃处理。

  结论

  简而言之,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不足、法律意识不强、遇到不法侵害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面对此类情况,学校、家长、社会要用不同的形式深入学生的生活,建设法治社会。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也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强法治学习的兴趣,提升法律意识,为建设法治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吴萌.“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2,01(01),P112-113.
  [2]于子涵,徐建民.大学生权利维护[J].法制博览,2018,09(25),P51.
  [3]张雅楠,陈春燕.大学生维权意识培育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07(07),P224-225.
  [4]黄莺.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山东高等教育,2018,04(02),P45-49.
  [5]李金明.新媒体视频直播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报业,2019,02(04),P22-23.
  [6]刘俊冉.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把关[J].青年记者,2018,12(35),P45-46.

点击查看>>法律意识论文(最新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武汉商学院
原文出处:刘欣雨,黄璐.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职大学报,2019(05):99-101+6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