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基于张秋生“小巴掌童话”论述其创作价值追求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28 共5981字
论文摘要

  作为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创作的儿童诗和儿童散文早已深入小读者的心灵。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于朴拙中蕴藏机趣,于清浅中寄寓遥远。评论家方卫平指出: “幽默、精致、耐人寻味,构成了‘小巴掌童话’吸引读者眼球的主要‘奥秘’。阅读这些童话,我们会发现,小小的巴掌中,其实把握着大大的世界和人生。”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说: “‘小巴掌童话’不但是童话和诗歌、散文的融合,还是抒情、幽默和哲理在风格上的彰显。因此,值得一读再读,常谈常新。”

  顾名思义,“小巴掌童话”是像小巴掌那么大的适合低幼儿童欣赏的童话。作为一部童话集,《小巴掌童话》已被列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小巴掌童话”总给人平平淡淡的阅读感受,它并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作为追求的目标,总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接受对象,总是让人感到格外的亲切自然。读张秋生的童话,谁也分不清他究竟写的是童话还是诗,他有意无意地喷洒出来的童话雨,从其本质上还是一首首使人赏心悦目的诗。

  “小巴掌童话”成功地打破诗、散文、童话之间的界限,打破梦幻和生活之间的界限,把读者领进一个绚丽多姿的童话王国。查阅关于张秋生童话的研究成果,有评论者说张秋生的童话王国是低幼儿童生活的诗意建构,还有评论者认为张秋生的童话充满了快乐的因子,等等。笔者认为,从张秋生童话作品来分析张秋生童话创作的价值诉求,无疑是一个正确理解和评价张秋生童话的切入口。因此,笔者拟以张秋生“小巴掌童话”为解读分析的对象,细致梳理张秋生在童话创作上的价值追求,既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张秋生及其童话,同时也为当下儿童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对童话之美的艺术追求

  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认为: “儿童文学从本质上是与生命、与自然、与原始思维、与人性的善和美联系在要一起的。”

  凡是读过“小巴掌童话”的人,无不深深陶醉于张秋生童话的美,无不为其中的意境美、情感美、故事美等所陶醉。张秋生为低幼儿童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似假还真的童话王国,儿童在这里看到的永远是童年的安宁、幸福与美好。在这里,故事永远发生在广阔的自然之所———森林、大地、田野、草地、树林等,故事里的主人翁永远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小棕熊、小白兔、小鼹鼠、小浣熊、小松鼠、小刺猬等。这个童话王国里发生的故事看似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是又更有情趣、更有诗意; 在这个王国里,讲述故事的语句也好像一群长着翅膀在飞的天使,轻盈优雅,稚拙美好。

  (一) 意境美

  “小巴掌童话”里到处是美好的意象。鲜红的草莓、碧绿的草地、叮咚的泉水、滴答的小雨、欢乐的小鹿、美丽的花朵、飞舞的蝴蝶……这些美好的意象在不同的童话故事里构建起一个个亦真亦幻、美轮美奂、童心灿然的童话意境。

  每个进入张秋生的童话王国的小读者,都能在美丽的森林里,在叮咚的泉水边,碧绿的草丛里,在月亮姐姐、星星弟弟的身边,领略到一种深深地陶醉其间而又无法言说的审美体验。例如《香蝴蝶》中,一只好心的蝴蝶为一朵即将被太阳晒蔫的玫瑰花扇风而自己也变成了一只香蝴蝶在花丛中沉沉睡去。

  《漂亮的房子》中,漂亮的房子的倒影映在水中,鱼儿来往穿梭游戏,在窗户和门里自由出入。《三张绿叶的秘密》中,三只绿叶合力遮蔽着一个熟透的草莓果,最后献给大家爱戴的啄木鸟医生。《几张飘落的红叶》中,几张随风飘落的红叶,落入小溪,变成一群小红船,跟小溪姐姐去旅行。《蝴蝶在读香喷喷的报纸》中,对蝴蝶栖息在花上的自然现象,作家营造出蝴蝶在读一张香喷喷的报纸的美好意境。美丽的蝴蝶、喷香的花朵构成一种充满童真童趣而又格外优美、清新的意境,意境之美随处可见。

  这里的童话,实际上还是被作家当作诗来写,张秋生保留了诗歌中意境美的着力营造,虽则在读童话,带来的却是诗美的享受。儿童文学作家韦苇曾指出: “幼儿诗有着与儿歌不同的艺术空间。诗讲究意境和韵味,它是文学品类中最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和情感的一个文种,诗要品方能心领神会,品而所得的情韵和意境在读者心头萦绕,从而提升人的精神修养和精神境界。”

  “小巴掌童话”的意境美的追求会给读者带来不可言喻的美的体验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二) 语言美

  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语言自成风格,表现为清新、流畅、自然、优美,并且行文所到之处,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抒情味道。音乐美、诗性美和抒情美是“小巴掌童话”的语言所具有的显在美感特征。

  音乐美是张秋生童话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显现。“小巴掌童话”融诗歌、散文于一体,是一种自创的童话文体,语言上追求诗化、散文化,善用音韵节奏增强音乐性,体现韵律美。《雨天的歌》里,熊姑娘给雨天带来三支歌———“滴答、滴答”“噼啪、噼啪”“啦啦、啦啦”,都具有很强的音响效果。《小雨点会说话》中,小熊猫小黑眼圈和熊猫妈妈听懂了小雨点的话: “滴答”“叮咚”“沙啦”,巧妙地转化为“对的”“你懂”“是啦”。另外,善用活用拟声词也为童话带来音乐美的效果,如“淅淅沥沥”“哗哗啦啦”“沙沙”的树叶声,“咯咯”的叫声,“噼噼啪啪”的走路声,“哈哈哈”的欢笑声,“叮叮咚咚”的山泉声,等等。

  诗意美和抒情美也是不容忽视的。张秋生的童话俯拾皆是充满诗性美的词句,诗化的语言,处处充满诗意。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认为“小巴掌童话”是张秋生同志独创的一种新童话形式,最大的特点是充满诗意,张秋生同志还是在写诗,把诗和童话结合起来写。还有很多童话的题目,就是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表达的,例如《躲在树上的雨》《长眼睛的小树》《香蝴蝶》《蝴蝶在读香喷喷的报纸》《会说话的卷心菜》等等。张秋生的童话语言也充满浓郁的抒情色彩,《夕阳与大海》中的大海又温和又宽厚,她怀里有海浪,有鳕鱼,有夕阳的倒影……《几张飘落的红叶》中的秋天的故事是迷人的……这些优美的语句成为作品中的重要阅读亮点。

  张秋生最善于用天真烂漫的眼光观察世界,特别善于感受捕捉生活中的儿童的稚拙趣味,真正做到用孩子的心灵、孩子的眼光、孩子的感受去摹写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物,用充满诗化的童稚语汇表达出来。诗人圣野曾把诗比作语言水库里的蒸馏水,是经过软化的硬水,它在净化、美化的过程中,已经剔除许多语言杂质。张秋生的童话语言,是充分净化、美化的蒸馏水,清新,自然,浅显,晓畅,同时又不失风趣幽默的儿童情趣,读来如行云流水; 同时叙事状物简洁明白、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就使人物栩栩如生、画面历历在目。不可否认,“小巴掌童话”的语言美是吸引小读者的一大因素。

  因此,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所表现的美,不仅是内容的奇思妙想,意境的精妙营造,更是与之相谐和的语言。“小巴掌童话”的美,既是内容的,又是形式的,共同构成了作家在童话创作中对美的不懈追求。

  二、对健康人性精神的彰显

  “小巴掌童话”十分注重构思的完整和精巧,它的艺术构思永远围绕着爱与美,呈现出难能可贵的智慧思辨,充盈着一种健康的生命情调。和平与爱是张秋生童话精神追求的主旋律。在这里,爱、和平、利他、无私、宽容、善良的品格得到了由衷的赞叹,虚伪、懦弱、自私的行为遭到了否定,形成一个以和平与爱为主导的伦理价值体系和理想人格塑造系统,它所具有的重建童话价值体系的意义远远超过其文本的伦理、美学价值。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班马这样评价张秋生的童话: “我解读秋生,首先是和平的。和平的森林景象,其实正是一个显著的儿童文学的经典背景。林中,来来去去,争争吵吵,实际上却是绝不险恶的。这是儿童文学使世界承认的一个伦理、交际、规则的儿童社区,它很早很早就在‘森林’。”

  可以说张秋生在他的作品中给幼儿创建了一种不同于现实成人世界的新秩序。在这个秩序中人人平等,每个动物或人物本质都是善良的,即使狮子野狼、巫婆妖怪也都非凶狠与邪恶的代名词,不再是不可战胜的。

  (一) 和平与爱的主旋律

  每一篇童话都包裹着一颗颗不同的精神种子。和平与爱是张秋生“小巴掌童话”高扬的精神旗帜,他的所有童话或体现于家庭亲情之爱,或展示朋友之间的关爱,或彰显与人为善的博爱,构成爱的合奏曲。这其中表现朋友之间互助友爱的篇目比较多。

  《躲在树上的雨》中小黑熊为了满足错过一场夏雨的小鼹鼠心愿,使劲摇梧桐树叶,让停在树叶上的水珠儿淅淅沥沥地落下来,造了一场躲在树上的夏雨。《惹人发笑的喷嚏》中小熊为了使照毕业照的同学面对镜头笑一下,故意以一个假喷嚏来逗乐大家,拍了一张人人都开怀大笑的毕业照。《长眼睛的小树》中小鹿为了不惊动落在鹿角上的小鸟,屏住气一动不动,因为他知道小鸟非常胆小。《帮水獭奶奶挠痒痒》中小河狸帮水獭奶奶挠痒痒,因此获得很多朋友。《香蝴蝶》中一只蝴蝶用翅膀帮热得快中暑的玫瑰花扇凉风并使它安然入睡。《睡了整整一个冬天》中小刺猬在一个冬天的长长冬眠后,发现了窗台上鲜红的草莓、白色的萝卜、喷香的蘑菇,后来挨个闻他的好朋友,发现每种礼物来自于哪个好朋友。《三张绿叶的秘密》中三张绿叶手挽手护住一颗草莓,巧妙地骗过狐狸和黄鼠狼,最后送给啄木鸟医生宝石一样的红草莓……这些爱都体现在微小的、日常化的小事上,小读者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生活事件,这类童话对幼儿理解友情,理解关爱,养成与人为善、施爱于人的好品质非常重要。

  家庭亲情之爱也是“小巴掌童话”反复歌咏的,这类童话越发细腻感人,爱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是爱的最简单的阐释和表达。在《五颗蜜蜜甜的葡萄》中,三只小松鼠分别把二十颗葡萄中最青的五颗、最小的五颗、皮儿有点破的五颗葡萄取走了,而且还说: “我吃了酸葡萄,妈妈就能吃上甜葡萄了。”“我吃了小葡萄,妈妈就能吃上大葡萄了。”“我吃了碎葡萄,妈妈就能吃上好葡萄了。”三只小松鼠给妈妈送上了五颗最熟、最大、最好、一咬一口蜜汁的甜葡萄,也是诚挚的赤子对母亲无与伦比的爱。《海龟妈妈和她的孩子》中,小海龟和她的妈妈亲亲热热,兄弟姐妹互相关爱。在《两颗燃烧的小星星》中,小熊贴在窗户上盼望爸爸归来的一双眼睛好像两颗燃烧的小星星,指引熊爸爸回到家里。家庭亲情之爱就是在这样家常话、日常化的故事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幼儿的心底,他们一方面在童话中获得爱的温暖,同时也习得了关爱父母兄妹的行为方式。

  (二) 人生哲理的启悟

  张秋生以一颗喜悦和纯洁的童心写童话,儿童生活中那些“平常”事、“小”事,一经他发自童心的天才的联想与想象,都包含着爱与美的情感关注、智与趣的理性渗透,在童稚之中写满温馨,于清浅之中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在童话中,不少篇什蕴含着启发儿童认识自我和他人的人生哲理。在《两只鹅》中,一只鹅自得于在水中游泳的优美而羞于自己在陆上行走的笨拙,选择一直待在水中,他只有半个世界———水上世界;另一只鹅却勇于接纳自己在岸上的笨拙从而获得了整个世界———包括水上和陆上。这篇作品启发小读者善待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弱点,倡导一种诚实的生活态度。类似的一篇是《羡慕》,通过不同的小动物彼此羡慕的故事,告诉小朋友客观地看待别人和自己,学会自珍自爱。文中以狗熊大伯说的话点了题: “看来,生活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都爱羡慕别人,但是我们也有被别人羡慕的地方。我们应该珍爱自己,为自己自豪。”

  针对小朋友容易幻想,但是又缺乏实干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坚持到底的精神,不少作品蕴含了做人做事方面的哲理。《呼噜噜和猫头鹰巫婆》倡导的是要幻想更要实干。童话中猫头鹰巫婆对只爱幻想不肯实干的小猪呼呼噜说: “假如你要享受实际存在的东西,你只要实际地去创造。你用一砖一瓦造的房子,你用一点一滴的努力积累下来的财富,再厉害的咒语也不能使它消失。”《旅行家》也体现了勇于实践、勤于探索的精神。《摇摇摆摆的旅行队》强调了合作中信心和团结的重要。一群摇摇摆摆的鸭子队伍要出门旅行了。在别人眼里,又笨又拙的鸭子不适于远行,尤其是队尾最胖的矮脚太太,简直让人怀疑她是否能跟上队伍。这支在一片怀疑声中出发的队伍一个月后胜利而归,且旅途收获颇丰。面对何以旅行成功的疑问,领队长脖子先生一句话揭开了谜底: 是信心和团结帮助他们旅行取得成功。

  就像这种充满哲思的童话作品,使小读者在展卷初读时感受到故事的生动有趣,放下书本后,在无穷的回味中得到对生活、对人生的新的认识。

  (三) 不良行为的温馨提醒

  在和平与爱的大氛围中,针对幼儿不良行为、常见的坏习惯,“小巴掌神话”也能用巧妙的童话故事予以提醒和规劝。《海狮弟弟打雪仗》中小海狮弟弟因为挑食而长得太瘦,不能抵御寒冷。后来在海狮哥哥和姐姐的能帮助下,改掉挑食的毛病,长得很结实,和哥哥姐姐在下雪天快乐地打雪仗再也不怕冷了。《会咬人的被子》中小熊猫不愿叠被子以至于暖烘烘的被窝招来老鼠,并让老鼠咬了脚趾头,从此小熊猫天天都叠被子,养成好习惯。《跳着听和跳着讲》中小刺猬上课总是有一句没一句地跳着听,上课有这样坏毛病的小朋友就会反思纠正自己的行为,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没脑袋的鸟》提醒小朋友要用心观察,不可马马虎虎。《小熊要找的大嘴巴》告诉小朋友要礼貌待人,不要给人取外号。

  《熊先生的罚款单》讲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熊先生自豪地认为“自己管理自己最有用”,“自己管住自己,是最好的办法”。《九十九年烦恼和一年快乐》帮助小朋友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好习惯。

  对于小朋友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贪嘴、偷懒、听课不认真、丢三落四、马虎、挑食等,“小巴掌童话”都能用鲜活的童话人物的故事予以类比或提示,既不伤幼儿的自尊心,又让他们认识到这些小毛病的危害,在听故事的同时就潜移默化地认识并改掉小毛病。因此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也可以看作一种和幼儿心理有很好的适切度的新型的教育童话。

  张秋生的童话深受中国文化的浸润,体现出中国式的艺术精神: 重视整体艺术效果,追求优美、和谐的艺术境界,力争在自然、清新、流畅中含而不露地蕴蓄着精神性、教育性的价值追求。难能可贵的是,张秋生能把艺术美的追求和健康人性精神的彰显水乳交融,和谐统一在“小巴掌童话”中。张秋生的童话创作实现了文学性、教育性的有机统一,是今天的儿童文学尤其是低幼儿童文学创作成功的探索。这类童话创作,对日趋凸显的弱化童话的“教育性”,片面追求所谓“游戏品格”“娱乐功能”的中国童话界来说,具有相当的警醒和震撼意义。把“小巴掌童话”放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来看,意义则更为凸显,当实用、功利、浮躁和漫不经心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时,这类童话尤其重要。方卫平指出: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人们不再对精神、价值、终极关怀、真理、美善之类的超越性价值发生兴趣,而是在琐屑的环境中沉醉于形而下的卑微愉悦之中,但我相信那些高尚、认真、执着的童话写作,却有可能为挽留、保存、延续我们这个世界的那些深刻、高贵、永恒的精神和价值规范提供某些助益。”

  而笔者所论述的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就是这样的创作范例。

  参考文献:
  [1]张秋生.“小巴掌童话”百篇[M]. 北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2]王泉根. 重新认识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N]. 光明日报,2010 -01 - 18(4) .
  [3]李莹,肖玉林. 学前儿童文学[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1 - 52.
  [4]任溶溶. 高个子诗人的童话[J]. 儿童文学研究,1998 (3) :30 - 33.
  [5]方卫平. 论童话及其当代价值[J]. 文艺评论,1998(3) : 46 -5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