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德语论文

汉语与德语中颜色词“红”的隐喻认知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19 共2493字
论文摘要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开始研究隐喻。 那时候,他就已经认识到隐喻的基本特点并且初步认识到其认知功能,但是仅仅停留在修辞学领域(王晓卿,2010)。后来,人们发现隐喻产生于隐喻性的思维过程,它所反映的是大脑认识整个世界的方式、方法。 事实上,隐喻是认知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

  它是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即通过另一事物来认识某一事物,是不同域之间的映射。 用颜色域去表达和理解其他认知域时,就形成了隐喻。这时候,源域就是颜色域,目标域就是其他认知域。

  众所周知,生活中的颜色五彩缤纷。 在汉语和德语中,颜色词的使用也是屡见不鲜。其中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性。 如灰色(grau)都可以用来比喻“颓废”“失望”。汉语中有“灰心丧气”“万念俱灰”,都是形容希望渺茫、 意志消沉。 德语中有 Das Leben schienjemandem grau(对某人而言,生活无望)。 然而,德语中的 grau 还可以用来比喻年纪大、 经验丰富, 如 diegraue Haare bekommen(头发变白)。 而在汉语中会用“白”来形容,如“白发苍苍”。

  下面,就具体以颜色词“红”的隐喻认知来做对比分析。

  一、“红”的隐喻认知共性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 》对 “红 ”的定义是 :“像鲜血的颜色。”这是通过“鲜血”来描述“红”这一颜色。不难产生这样一种认知,“鲜血”的颜色就是“红”的典型代表。

  (一)象征喜庆、成功、美好的事物

  在汉语中,“红” 可以用来代表许多吉利的事物。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上,新娘要穿上红色的衣服;帮男女之间牵线搭桥以促成婚姻的人叫“红娘”;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既喜庆又预示着来年有好兆头; 爱帮助别人的小孩子被称为“红领巾 ”;如果有人要升官 、学习名列前茅或者考上某名牌大学就要上“红榜”;当一个人变得很流行、很受欢迎,可以用“走红”来形容。在德语中,“红”也有这样的象征意义。 例如,das Rot der Abendsonne,表面上是太阳降落的时候颜色更红,喻义的是老年后的生活也可以很精彩;rote Rose, 红色的玫瑰, 象征的是爱情,是美好的事物。

  (二)象征人难为情、紧张、害羞等情绪

  众所周知,红色光是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 红色最为醒目,可以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各种情绪(曹筱萍,2008)。在汉语里,“脸红脖子粗”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生气;“面红耳赤”原指耳朵发赤脸发红的羞涩形态, 引申为因羞涩或激动而脸发红的表情;当一个人由于紧张或者害羞脸部发红时会用“满脸通红”来描述。在德语里,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例如:

  rot sehen(火 冒三丈 );jmdn/etw. ist ein rotes Tuch fuerjmdn(某事会激怒某人);vor Zorn rot anlaufen(气得涨红了脸);Er hat sich die Augen rot geweint (他哭得涨红了眼睛);einen roten Kopf bekommen(气红了脸)。

  (三)象征警告、危险

  红色在德国和中国有警告和阻力的功能,这源于红色的物理属性,即红色的光波较长,不易被散射,可以比其他颜色传播得更远,从而起到引起人们注意的效果(李晓婷,2011)。 在道路上有“红灯”来指示车辆、行人停止前进的标志。 德语中也有 das rote Licht( 红 灯 )、Bei Rot darf man nicht ueber die Stra覻e ( 红灯时,禁止穿行),用来警示或者以示停止的标志。类似,在足球比赛场上,如果裁判给某一运动员亮“红牌”,我们就知道是因为他严重犯规,这是以示警示或者直接罚下。德语中也可以用 die rote Karte zeigen(出 示红牌 )。在汉语里还有 “红灯区 ”一说 。其实德语中也有同样的表达 Rotlichtmilieu(红灯区),来指代一些纸醉金迷的地方,也就是不好的地方,最好不要进入,非常危险。

  二、“红”的隐喻认知差异性分析

  从古时候起,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上,新娘要穿“红袍子”、头盖“红盖头”、坐“红轿子“等,来象征一切都很美好,会带来好运气、好兆头。 但是,在德国的婚礼上,新娘会穿白色的礼服。因为在他们眼中,白色是纯洁无邪、幸福的象征。 当新娘穿上白色的礼服走进婚姻殿堂时,也就是纯洁爱情的开始。

  其实,“红” 在中德文化中都与政治是息息相关的,但其文化内涵却是截然不同的。在新中国,“红”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出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红色革命”“红色政权”“红旗”“红卫兵”“红巾军”“红枪会”等等。

  毫无疑问,“红” 在中国已经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红”是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以及革命的代名词 ,象征着革命的胜利、人民的解放,同时也象征着进步、美好等革命带来的成果。总之,人们赋予了其积极的意义。

  然而,在德国,“红”却并不那么正面,带有一定贬义,通常是指政治上的“左派”。 它指的是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 例如:rote Gefahr(红祸, 即特定时期德国对苏联政府和共产主义的憎恶);Roten(左派);Rote-Armee-Fraction(红色旅),这是在 1970 至 1978 年间的一个恐怖主义组织 (刘雪梅,2012)。

  此外,“红”在汉语中还有其他的隐喻内涵。例如,“眼红”是指羡慕、嫉妒别人或者想要别人的某种东西而自己又得不到。“看破红尘”指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生活态度,也指受挫折后消极避世、无所事事的生活态度。而在德语中,“红”还可与财政、金融挂钩,如 rote Zahlen(赤字)。

  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逐渐建立起来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汉语和德语的颜色词的隐喻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 社会文化对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人类的认知存在着共性,使得我们对某些颜色的隐喻认知会存在共同点。另一方面,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了差异性的存在。本文中将“红”作为例子来进行认知隐喻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汉语中对隐喻的理解与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有关,而德语中就比较偏理性,这是与其思想、文化和教育密不可分的。 因此,分析颜色词隐喻不仅可以使我们领会颜色词隐喻的韵味、风趣,也是了解其文化的一种途径, 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进行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王晓卿.论德汉隐喻的认知翻译及差异[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6):67-69.

  [2] 李晓婷.中德两国红色的文化比较差异[J].博奇·博记文化选刊,2011(4):48-49.

  [3] 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Z].北京:商务印刷出版社,2012.

  [4] 曹筱萍.英汉基本颜色词 “红 ”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10(2):79-80.

  [5] 刘雪梅.德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44(10):5-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