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社区教育概念与终身教育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8-04-25 共4221字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社区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随后我国学者将英文的”Community“翻译为社区,社区就成为现有社会学研究的术语。对于社区概念的界定,德国学者Tonnies F J认为,社区是具有共同价值且关系紧密的人员组成的社会团体和社会关系的总称[Zs}(小林文人等,2003.George Hillery}29}(1955)对9_5种社区定义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多数定义具有三个共同点:强调地域的共同性、人们因价值、关系等连接在一起和具有持续的交流和互动的群体,这些共同点是对社区的最低要求。Sanders}30](1975)指出社区除了包含地域和互动特征,还应该兼具功能特征。自”社区“概念引入到我国,许多学者就进行社区的本土化研究,其中首要的是对社区内涵进行界定。我国学者吴文藻}31} (1988)认为社区包括居民、可居住的地区和居民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或文化。从此层面上来看,社区就是社会的缩影。郑杭生[}32} (1994指出社区是某些关系和共同文化维持的居民共同活动的领域。孙光德和董克用[}33} ( 2008)对社区的定义强调居民之间的人文关系。
  
  根据以上定义,社区可以大到整个城市形成的社区,也可以小到街道和乡镇形成的社区。一般来说,以地区为界限,社区可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前者由从事非农经济劳动和社会分工的人员组成,后者由从事农业劳动,且以非农为辅的群体组成[[34](郭修金等,2010)。基于社区内涵,本文研究中盐田区是社区,具体是城市社区。
  
  2.1.2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由”社区“派生而来,最早来源于美国杜威于1915年提出的”学校即社会“哲学思想[[35](厉以贤,2004)。社区教育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国家客观现实的制约,与国家在一定阶段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生产方式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社区教育的概念界定存在历史性,随国家社会发展需要而有所不同,呈现出多样化的界定趋势。
  
  国外学者对社区教育内涵进行了界定。T. Husen认为社区教育就是要求社区参与教育,把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发展成为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和娱乐的中心[36](厉以贤,199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社区教育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目的是促进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37](高志敏,200_5 );国际社区教育协会则认为社区教育是服务于社区居民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要制定发展计划,落实各项措施,了解居民教育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等。
  
  我国学者也对社区教育进行定义。1986年真如中学社会教育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社区教育的开始。30多年来,我国社区教育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分析社区教育的内涵,例如厉以贤[38](2003)从教育视角出发,认为社区教育是教育的活动和过程,目的是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社区发展;梁春涛[39](1993 )基于组织管理视角,认为社区教育指党和政府支持和管理,整合学校、图书馆、民营教育机构等的教育资源,促进实现教育的全民化和终身化,促进特定地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协调发展。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社区教育内涵的理解上存在差异,但取其共同之处,社区教育可以概括为”以社区为地理范围,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来促进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和社区发展“[40](陈乃林,2006),即在社区的范围内,将教育和社区之间建立联系,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满足区域内成员对各类教育的需求,提高居民能力和素质,从而促进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2.2理论基础
  
  2.2.1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经过长久发展,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成为引领各国完善教育体系的教育理念。早在196_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让,作为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根据从事成人教育的经历,作了以“永久教育”为主题的报告,提出应把教育和生活结合,学习和工作应是不断持续追求的。同年,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把法语“education permanente”改为英语“lifelong education”,永久教育则被翻译为“终身教育”.
  
  1970年,保罗·朗格让在着作中阐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41 ](保罗·朗格让,1988),并认为终身教育应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和范围,蕴含两层涵义:一是,保罗·朗格让指出将人的一生划分两阶段(积累知识的学习阶段和使用知识的劳动阶段)是不合理且不科学的,学习不应限定某个时间段,应该是人在生活、工作中需持续追求的;二是,终身教育不能限于某个国民的教育水平,应该是实现个人与社会教育获取机会的统一,最终实现教育能够满足任何人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学习需求。随后经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使得终身教育理念得以迅速在国际传播。1972年,该组织为主导提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从历史和现实视角全面阐述了终身教育,明确建议各国应秉持终身教育理念出台政策,这促使终身教育理念得到迅速传播,掀起研究浪潮,终身教育理论初步形成。
  
  1993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成立,经过持续3年的教育工作,在1996年4月提出了《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该报告再次强调了终身教育的重要作用,指出应该将终身教育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方面,并将终身教育内涵归纳为四大支柱:学习认知,即加强培养提取信息、把握规律和分析问题等能力;学会做事,即培养有效应对变化的环境和社会的能力,以及参与创造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冲突能力等;学会共同生活,即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应学会尊重他人文化且能共处的能力;学会生存,即进入21世纪,应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承受住挫折等,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终身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源于1979年_5月出版的《业余教育的制度和措施》,并且,张仁杰的《终身教育一一一个值得关注的国际教育思潮》和钟启泉翻译的《终身教育的战略》详细阐述了终身教育理论的产生背景、发展、主要内容等,引起了我国关注终身教育的思潮。1993年,我国首次将“终身教育”写入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我国成人教育实际是终身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同样有助于提高社区公众的素质水平,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这一举措显示了终身教育在我国从理论研究上升到政策层面。随后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终身教育进行相关研究。除了单纯地介绍国外终身教育理论,我国学者开始研究终身教育内涵,以终身教育为背景和视角研究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以及关注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习型社区之间关系等。如刘汉辉[}42} } 2007 )指出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下教育机构相互独立且隔离的现实状况不利于构建终身教育,应进行整合,加强教育相关部门的分工和沟通,在此基础上建立终身教育组织网络。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对教育认识的深化,终身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总的来说,终身教育理论强调各国教育发展实现公平化、民主化、终身化等,使得人们追求终身学习获得持续发展,并成为政府完善教育体系的指导,同样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2.2  S W O T分析理论
  
  1965年,伦德(Learned )等人提出了SWOT分析中四要素,包括优势C strength )、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1971年,肯尼思。安德鲁(Kenneth R.Andrews)在其着作《公司战略的概念》中首次提出帮助企业制定战略的SWOT矩阵模型。随后,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授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进一步发展了SWOT分析法,逐渐形成SWOT分析理论。该理论就是通过详细内外部调查以列举和分析组织目前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面临的机遇和威肋、,帮助企业了解在竞争中的位置,进行决策[43]  Andrea Huber,  2015 )。SWOT分析矩阵如表2-1.具体来看,
  
  (1)优势指组织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优越资源,包括技术设备先进、创新能力强、管理运营高效、较广的营销渠道、品牌知晓度较高等。因此,组织不仅要保持现有的优势,领先于竞争对手,而且要不断发展新的优势。
  
  (2)劣势指现阶段组织存在的不足,包括内部管理低效、品牌体系混乱、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创新研发人才、自身品牌宣传不足等,无论是否可以改变,这些劣势必将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组织在制定战略时要正确认识不足之处,做到扬长避短。
  
  (3)机会指组织外部存在的有利于组织发展的因素,包括较大的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支持、企业品牌获得较高的认同感、技术进步增强了组织议价能力等。外部机会并不是一直存在的,组织应该拥有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机会。
  
  (4)威胁指能阻碍企业短期和长期发展的因素,包括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的竞争、消费者议价能力增强、市场需求减弱等。任何威肋、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组织的发展。这要求组织时刻关注外部不利因素,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给组织带来巨大损失。
  
  此外,SWOT分析模型中隐含着一些假设前提:(1)内外区分假定。采用该分析法需要分析对象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从产业结构和价值链来分析竞争状况,对内部环境分析关注组织内部的现状,表现为优势和劣势,对外部环境分析主要是探讨组织所在行业市场中存在的发展机遇和威肋、。因此,该分析模型的应用必须要能准确界定组织的内外部。C2)利害区分假设。SWOT分析作为一种制定战略的工具,要求调查和分析对组织的不利和有利的内部因素,必然会对利害进行区分。(3)静态分析假设。该分析模型要求分析外部和内部因素,但这些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就不能进行确定的分析。因此,在采用SWOT模型,只是分析行业或企业在某一时间段的状况,这是必然的。
  
  至今,SWOT分析矩阵被广泛应用在战略制定中,具有实用简单、直观的优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包括忽略了战略分析和制定的复杂性、容易受到分析者主观判断的影响、缺乏明确的分析程序和没有定量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各国学者对SWOT分析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如菲利普·科特勒进行了SWOT分析理论的实证分析;我国学者王秉安和甘健胜[[44](1995)根据SWOT分析方法,将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定量化,提出制定组织营销战略的分析模型。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SWOT分析理论在实际应用方面,SWOT分析理论作为一种应用较强的分析工具,能够帮助组织明确所处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找出内部优势和不足,进一步保持和发展优势,回避劣势。
  
  我国电大参与社区教育成为现有的必然趋势。深圳沙头角电视大学在2015年正式参与社区教育,经过1年多时间的发展,但是社区教育市场外部机会和威胁并存,沙头角电视大学自身存在优势和劣势,如何更好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是沙头角电大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深圳沙头角电大为例,进行该电大社区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swoT分析理论给本文分析沙头角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内外部因素提供分析模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