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的特点、问题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来源:小学生(下旬刊) 作者:陈玲
发布于:2021-06-25 共283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创新能力培养的论文(教授热荐6篇)
【第3篇】 数学教学的特点、问题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第4篇】中职机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5篇】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6篇】如何在初中物理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的论文第三篇:数学教学的特点、问题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摘要:解开思维的枷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现阶段数学教学的现状为切入点,阐述了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以促进数学教学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数学; 发散性思维; 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陈玲,女,江苏南通人,汉族,硕士研究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进程,传统的"知识容器"型人才已经远远不能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早在1994年国家出台文件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教师又是教学的关键,教师是创新的原动力、是导航者[1].在目前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必须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能力

  一、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传导

  数学是一种工具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符号意识以及计算能力等。部分较抽象理性的数学知识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想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循序渐进的基础知识的传导尤为必要。

  (二)与生活紧密相连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知识问题,如估算房子的面积、购物消费的总金额、水电费的计算、银行储蓄利润总额等。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问题出发,构建贴近学生生活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合理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中考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们热衷于"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以"老师讲、写、考,学生听、抄、背"为主的趋势。"一言堂"导致课程教学互动相对匮乏,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量较少,师生互动平台缺失。枯燥的概念、满堂灌的讲解,难以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一些抽象的空间几何问题和复杂的逻辑推问题会让学生学起来费时耗力。机械式模仿、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普遍存在,违背了素质教育倡导的"玩中学""学中用"的理念,也不能达到新课改提出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固定知识,而是要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经验,师生共同探讨客观世界的要求。

  (二)局限于课本知识,缺乏对课外知识的拓展

  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着重视书本忽视其他学习资源、重视课内忽视课外学生活动的问题,这种"重课堂、轻课外"的做法和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多数数学老师受升学压力、班级均分压力、课堂教学时间紧迫、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的影响,将课堂实践活动变得"规矩",学生的思维受限制,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课外知识是课堂知识的补充与延伸,数学老师应该重视学生课外小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性,通过课外知识的拓展来弥补传统课堂实验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使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学生学习以及后来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只有先树立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教学实践和创新理论结合起来,不断地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指导并影响着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新的基础[2].优质的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探求欲的前提条件。备课阶段老师需要制定知识框架体系,做到知识要素精细化、单元知识模块化、专题知识案例化、学科知识系统化;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巧设悬念,借助思维导图方式开展课前预习活动,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采用"问题式教学",善于教学"留白",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分析论证、探究规律,逐渐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试验,敢于质疑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3].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克服羞于表达、不愿发表意见的心理障碍,积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对话不只是简单的问答,也不是越多越好,教师要把握好度,成为一个好的聆听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善于利用语言和行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4].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无论对错,即使显得幼稚可笑,老师都需要拥有一颗包容心,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造性地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三)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

  数学学科是大部分人认为较难学的一门学科,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平时要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例如,老师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授结束后,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间接性地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知识点和方法解答问题,然后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最后由老师点评学生的答案并公布标准答案。无论是在数学例题还是练习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都要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已有的解题思路,而是要尝试运用新思路解决问题,力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此外,逆向思维也是数学思维能力中的重要部分,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逆向思考的习惯,了解事物之间能相互转换,解开思维的枷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

  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受到挫折打击等之后,学习的热情会降低,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厌学逃避的负面情绪,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也成为教师教育成果提高的阻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和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认同感,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

  总之,新课改后的数学教学不是仅局限于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解开学生思维的枷锁,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创新精神的开拓者,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试验,敢于质疑,多层次开拓知识领域,多角度解决疑难问题等各种途径,帮助学生解开思维枷锁,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白文瑾。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2] 袁静,王坤。知识创新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195-198.

  [3] 刘静。中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4] 夏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转换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144-145,153.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南塘小学
原文出处:陈玲. 解开思维的枷锁——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小学生(下旬刊),2021,(06):42+6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