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比较语言学论文

职业涵义的比较语言学分析

来源: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闫智勇;吴全全
发布于:2020-04-10 共11734字

  摘    要: 从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来看, 职业起源于社会分工并附载阶级对立和脑体对立的内涵。职业是群体性的事业, 需要共同的职业规范作为保护壁垒, 职业的目的是作为谋生的手段和获得经济回报, 职业的方式可以是体力劳动, 也可以是脑力劳动, 职业所规定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各种职业之间相互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 而职业内部则具有一致性和重复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职业的类型会越来越多, 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 职业; 职业教育; 比较语言学;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professions originating from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s are loaded with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antagonism between the ruling class and the ruled class, and the opposition between mental labor and physical labor. Professions are the cause of the mass which needs the same professional norm as protective barriers, and the purpose is to make a living by the mean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activities which have a certain persistence and stability. The feature is mutually exclusive and unique amongst various occupations but consistent and repeatable within a specific profess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the types of profession would be more various and the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would be increasingly higher.

  Keyword: Profess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近年来, 随着规模不断扩展,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得以存在的合法性的反思, 逐渐进入各类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并且职业教育的基石和支柱, 即职业教育学科体系, 也开启了紧张的奠基工程。然而, 由于职业和职业哲学等基本理论研究的不足, 致使职业教育学在学科丛林中的地位和声望不断受到质疑, 改革实践也受到了钳制。有鉴于此, 遂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将职业的涵义进行深入辨析, 重新归纳职业的内涵。

  一、文字溯源———文字学、语源学

  “职业”的繁体字为“职业”, 小篆写作。关于“职”, 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 首先出现的应该是组成这个字的部件“耳、音、戈”, 其中“耳、戈”是象形独体字, “音”是表意的指事独体字, 然后才出现表意合体字“戠 (zhī;zhí) ”和形声合体字“职”。《说文解字》认为“职”字“从耳, 戠声”[1]1028, 也说明“职”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合体字, 它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 (形旁) “耳”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 (声旁) “戠”组合而成, 而声符“戠”除了表声之外, 兼有表意的功能, 这就决定了“职”的意思不仅与“耳”有关, 还与“戠”有关。因此, 可以认为“职”是由“耳、戠”二字共同表意并由“戠”表音组成, 也可以认为“职”是由“耳、音、戈”三字共同表意组成。可见, 要理解“职”的意思, 首先需要理解“戠”的意思。

  “戠”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从戈, 从音”[1]1098, 这说明“戠”是由“音”和“戈”两个表意的字组成的会意合体字。尽管“戠”的发音和意思在《说文解字》中都缺失, 但是据考证, 《周易》中有“朋盍戠”的字样, 并认为“戠, 聚会也”[1]1098, 而且在《说文解字》中还有后人的注解“职从此, 古职字, 古之职役皆执干戈”, 这句话表明, 古汉语中, “职”的意思与“戠”有关, “戠”是“职”的古体字, 其推论的依据是, 古时候给官家当差的职役都手持干戈。还有人用拆字法分析了会意字“戠”的意思, 认为“‘音’指古代军阵操练时教官的声音, ‘戈’指参加操练的军士及其武器。‘音’与‘戈’联合起来表示‘随着教官的一连串指令, 军队方阵作出各种整齐划一的战术技术动作, 形成 (类似于现代团体操的) 各种队列图形’”[2], 这也就是说, “戠”是指听到长官的指令 (音) 后, 操起武器 (戈) , 集合起来 (聚会) , 并按照长官的口令操演阵型的意思。可见, “戠”本意上特指的是军队的职责。
 

职业涵义的比较语言学分析
 

  “职”在《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是“记 (wéi) 也。, 旧作「微」, 今正。记, 犹识也。纤微必识, 是曰职。《周礼》「太宰之职」、「大司徒之职」, 皆谓其所司。凡言司者, 谓其善伺也。凡言职者, 谓其善听也[1]1028”。“” (wéi) 的注解是“眇也。眇各本作妙, 今正。凡古言眇者, 卽今之微妙字。眇者, 小也, 引伸爲凡细之偁[6]656”。可见, “”就是“微小”的意思。“记”就是“识”, 其含义是“意”, 后来写作“忆” (即忆) , 《说文解字注》“意者, 志也。志者, 心所之也。意与志、志与识, 古皆通用。心之所存谓之意, 所谓知识者, 此也[1]876”。可见, “识”在此就是“记忆、放在心上”的意思。这样看来, “职”的本意“记”, 就是“纤微必识 (纤微必识) ”的意思, 即任何细小的事情都要记下来, 而且“职”指的是“善于听”的人的职责。《康熙字典》中有“《徐曰》国有六职, 皆主记事之微也。……《书·周官》六卿分职, 各率其属, 以倡九牧”[3]等解释, 而“卿”是古代高级官员的名称, 这就进一步印证了“职”指的是国家政府机关的六种官职或者职位, 其共性就是把细小的事情记下来。这说明“职”特指的是善于记事的国家高级官员的职责。

  《说文解字注》对“职”解释的时候, 还提到了“凡言司者, 谓其善伺 (sì) 也”[1]1028。这里的“伺”是“望”的意思, 即善于观察、看管的意思。“司”的意思是“臣司事於外者”[1]1098、“官吏;方面之长”[4], 即在宫廷外供职的官员, 如“司空” (治理水土) 、“司徒” (教化百姓) 、“司马” (职掌兵马) 、“司稷” (主管农稼) 、“司羿” (职掌御林军) 等。可见, “司”是指善于管理的国家高级官员的职责。“职”与“司”的区别是“主内”和“主外”、“记录”和“管理”, 这表明古代国家高级官员内部的劳动分工。总之, “戠”特指军队的职责, “职”和“司”特指官员的职责, 这是国家机关内部的分工的表征。

  从字源上概括来看, 可以用“官有职而民有业”[6]来概括, 这说明“职”和“业”之间的阶级差别和分工差别, 前者特指的是国家官员所从事的职业, 后者特指的是老百姓所从事的职业。这实际上反映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 结果是“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於人”[7]成为社会伦理的核心价值, 劳心者主要从事“职”, 即“六卿分职”的“官事”, 劳力者主要从事“业”, 即“士农工商四民之常业”[8]。

  二、词源追索———语源学

  在古代汉语中, “职”和“业”二字联合起来使用最早见于《国语·鲁语下》, “昔武王克商, 通道于九夷百蛮, 使各以其方贿来贡, 使无忘职业”[9], 开始泛指“职分应作之事”[8], 不过这两个词即便联合使用, 也是指“官事和士农工商四民之常业”的合称, 如“事业所恶也, 功利所好也, 职业无分, 如是, 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8,10]。此外, “职”和“业”二字联合起来还有“职务、职掌、事业”等意思。在现代汉语中, “职”和“业”二字联合起来的意思更加泛化, 指的是“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8], 甚至泛指工作。此外, “职业”在词性上也从名词拓展到了形容词, 意思是“专业的;非业余的”[11]2463, 如职业剧团、职业运动员等。

  在汉语中, “职业”一词首先经历了一个由阶级对立向阶级融合 (或无阶级对立) 的演进过程。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 统治阶级官吏们所做的事情叫做“职”, 这就是“官职”一词的由来, 而被统治阶级所做的事情叫做“业”, 这就是“学业、工业、商业、农业”等词的由来。这些词汇的来源体现了职业的阶级对立情形, 这种内涵至今仍然有遗留的影响。因此, 尽管“职业”现在是一个联合词而不是偏正词, 但是事实上在使用时还是有区分的, 比如国家官员与就业岗位结合 (尤其是国家元首) , 可以用“就职”, 词典中的解释就是“正式到任 (多指较高的职位) ”[11]2463, 但是不能用“就业”, 国家元首就职后可以发表就职演说, 宣布自己的行政理念, 而其他官员可以述职, 即“诸侯向天子陈述职守;指外任官员向朝廷陈述职守;今泛指向主管部门陈述汇报工作情况”[12]753, 而普通百姓与就业岗位结合, 一般只能说“就业”而不能说“就职”。同样, “失职”一词主要指官员“怠忽职守;未尽职责”, 如果他们不主动“辞职”, 上级领导机关也可能会对他们采取“革职”或者“免职”的决定, 这时他们就被迫“离职” (离开了工作岗位) , 被革职的官员就成了普通来百姓, 即“革职为民”, 而“失业”只能指普通百姓失去了工作岗位, 如果说某国家干部由于玩忽职守而“失业”这样的话, 恐怕就有失笑柄了。国家官员对待工作不认真, 应该说“玩忽职守”, 可能被治“渎职罪”, 而普通百姓对待工作不认真, 则应该说“不务正业”, 如果有正式工作的, 有可能被“开除”, 但不能按照“渎职罪”来处理。可见, 即便在现代社会, “官职民业”的语境还是比较严格的。

  随着三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 技术革新逐步加剧, 职业分化也随之逐步加速, 职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幅度则在逐步缩小, 而深度的要求却在逐步加深, 因此在汉语中, “职业”一词还经历了由一般职业范畴向专门职业范畴的演变过程, 前者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作, 后者则指称特专门化的职业, 即“专业的、非业余的”意思, 如职业剧团、职业运动员、职业军人、职业经理人等。

  在汉语中, 与职业相关的词语还有职务、职责、职位、劳动、工作、做事等, 但这些词在汉语中并不会产生歧义, 倒是英语中的表达方式需要注意区分。英语中有多个词汇表达“职业”的含义, 简单来说, “job, work”一般用于口语或者非正式语境, 而“profession, occupation, vocation, calling, employment, career”等一般用于书面英语和正式语境。

  首先来说“profession”, 该词最早出现在13世纪 (或说12世纪) [13], 意思是“进入宗教神职时所发的誓言:vows taken upon entering a religious order”, 该词来自于中古英语“professioun”, 古法语“profession”、后期拉丁语和拉丁语“profession-”、“professio”, 或者说来自于拉丁语“professionem”, 意思是“公开的宣扬:public declaration”, 这个词则来自于拉丁语“prōfitērī”的过去分词“prōfessus”, 意思是“公开宣称, 公开宣扬:declare publicly”, 这个词由前缀“prō-” (意思是“向前, 公开:forth, in public”) 和词根“fatērī” (意思是“承认, 坦白:acknowledge, confess”) 构成。词根“fatērī”还是英语单词“fable:寓言, 虚构”、“fame:名誉, 使出名”、“fate:命运, 注定”等的近亲以及“confess:坦白, 承认”的词源。可见, 从词源上来说, “教授:professor”就是“公开宣扬:makes a public claim”一个特定领域的知识的人, 而其“职业:profession”就是他“公开宣扬:profess”一种技能或者能力的活动领域。据记载, “professional (adj.) ”最早出现于1747年, 其意思是“与一种职业有关的:pertaining to a profession”, 1884年出现了它的反义词“amateur:业余的”。“professional (n.) ”的名词意义“专业人员”据考证出现于1811年, 而“professionalism:职业水准, 职业特性”则出现于1856年。现在, “profession”指的是“需要大量训练和专门学习的职业:an occupation requiring considerable training and specialized study”[14], 即专门职业。可见, “profession”是从职业的专有范畴或者专业化程度方面来定义职业, 它经历了从神职向普通人的职业的过渡, 并且特指专门职业。

  其次来说“occupation”, 该词最早出现于14世纪[13], 其语源有三个:中古英语“occupacioun”、古法语“occupacion”和拉丁语“occupation”, 这三个词均源自拉丁语“occup?re”的过去分词“occup?tus”。“occup?re”的意思是“占据:to occupy”, 这是由其加强语义的前缀“ob-“ (在字母c之前为oc-, 意思是“最终、完全”) 和词根“capere” (意思是take hold;seize;grasp;arrest;capture;occupy;captivate:即“抓住、占有、把握”等意思) 共同决定的。词根“capere”还是英语单词“capture:俘获”、“chase:追逐”等词的源头。可见, 拥有一份职业“occupation”, 实际上就是对某种工作岗位 (或职位) 、活动空间、生产资料、生产工具、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自身的某些时间甚至自身的某些器官等的某种形态的“占用”, 在这个意义上来看, 职业的反义词就是闲暇。但是职业和闲暇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这是因为, 作为完整的人的生存状态来说, 闲暇和职业互为补集, 闲暇的目的是生产人的精神境界, 职业的目的是生产人的物质财富, 二者互为目的。可见, “occupation”是从人的生存状态上来定义职业。现在, “occupation”泛指一切“用以成为某个正常的生活来源的一项活动:An activity that serves as one's regular source of livelihood”[14], 既可以指主业 (vocation) , 也可以指副业 (avocation) 。

  再次来说“vocation”, 该词最早出现于15世纪[13], 本意是“calling:神的感召”, 事实上, “calling”一词现在也有“职业”的意思, 并且其内涵侧重于个人接受天启或者神示后所从事的具有强烈的爱好和使命感的职业, 尤其是具有社会价值的、乐于助人的职业。“vocation”的词源也有三个, 中古英语“vocacioun” (意即“皈依宗教生活的神的感召:divine call to a religious life”) 、古法语“vocation”和拉丁语“vocātiō”以及“vocātiōn-” (意即“呼叫, 感召:a calling”) ;它们均来自拉丁语动词“vocāre”的过去分词“vocātus”, “vocāre”的意思是“召唤, 召集:to call”, 这一点与汉语中的“职”的古体字“戠”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戠”有受到号召和召集 (“音”字的意思) 后聚合、聚会的意思。这几个词源都来自于同一个词根“vōx”, 其意思为“声音:voice”, 这一点又与汉语的“职”的古体字“戠”的意思与“音”相关不谋而合。词根“vōx”是英语单词“vocal, voice等”的词源, 同时也是“convoke:召集”、“evoke:唤起”、“invoke:召唤”、“provoke:招惹”、“revoke:吊销”“vocabulary:词汇”、“vocative:呼格”、“vouch:担保”等词的源头[15]。可见, “vocation”首先是宗教神职 (天职) , 其次才引申为人的职业。从这个词与汉语的“职”的类比可以得知: (1) 汉语的“职”和“业”经历了阶级对立到阶级对立逐渐消融的过程, 而英语中的职业则经历了神与人的对立到神与人对立的逐渐消除; (2) 汉语“职”和英语中的“vocation”都与“音”和“号召、召集、聚集”有关, 可见“职业”必然受某种外界力量或者指令的约束, 而且职业必然是群体性的活动。可见, “vocation”是从职业的群体性的内涵和职业过程中需要进行管理的内涵来定义职业。

  第四, “employment”, 最早出现在15世纪[13], 它是“employ”的名词形式, 并与“imply”和“implicate”是异体同源, 来自于拉丁文“implicāre” (意思是“enfold:包裹;involve:包含”) , 它由前缀“in-” (意即“in:在…里;向内”) 和词根“plicāre” (意即“fold:折叠”) 构成, 传入古法语后就是“emplier”。接着又通过古法语传入英语后, 就变成了“imply:包含有;包含于逻辑必然中;使必要”[14], 该词保留了原本的字面意思“enfold:包裹”, 然后渐渐地出现了“作为必要条件而包含进来”的引申义。但是, 古法语的“emplier”还先后出现了两个变体, 即“empleier”和“emploier”, 这两个变体词的词义演变路径与“imply”稍有不同, 即直接从“involve:包含”引申为“参与或运用于特定目的:involve in or apply to a particular purpose”, 这就是英语中“employ:运用”一词所负载的意思。可见, “employment”指的是作为必要的成员 (条件) 被使用于职业活动的意思, 即指被雇佣的状态, 这是从职业的状态来定义职业。

  第五, “career”, 大约最早出现于1534年[13], 它原本是指“车辆的道路或赛道:a road or racetrack/racecourse for vehicles”, 其最初来自于拉丁语的“carrus”, 意思是“轮式车辆”, 这是英语中“car:车”的来源。“carrus”产生了通俗拉丁文派生词“carāria”, 意思是“轮式车辆的车辙”, 该词进一步衍生出英语的“carreira”、意大利语的“carriera”、法语的“carrière”。此后进一步引申为“swift course:快速的历程”。直到19世纪才出现当前的主要意思, 即“一个人的工作生活的历程:course of someone’s working life”, 这可能要归功于法语“carrière”一词的词义演化。可见, “career”指的是一个人工作生活的全部历程, 这是从职业的时间维度来定义职业。

  此外, 除了以上几个书面用词外, 英语中还有“job”、“work”等词, 也可以表达“职业”的含义, 但主要用于口语当中。其中, “job”指的是“为换取报酬而进行的日常活动, 尤指作为某人的手艺、行业或职业的工作:A regular activity performed in exchange for payment, especially as one's trade, occupation, or profession”[14], 它是从职业的经济目的性来定义职业;其语源不是很确定, 据记载, 大约出现于1627年, 它可能来自于已经废弃的词语“jobbe”, 意思为“piece:件, 份”, 也可能是来自于中古英语“gobbe”的变体, 意思是“lump:块”[13], 因此, “job”是指“一项任务:a piece of work”, 尤其是指为了按照规定的速度和顺序完成工作而所做的一小部分工作任务。“work”指的是“生产或完成某物的体力的或脑力的努力或活动:physical or mental effort or activity directed toward the production or accomplishment of something”[14], 该词在12世纪前就已出现, 最早源于印欧语词根“werg-”和“worg-”, 意思是“做, 干:do, work”, 以及希腊语“ergon”, 意思是“干, 功:work”, 含有这个词根的单词还有“energy:活力、干劲、精力;organ:器官, 机构;orgy:狂欢, 放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名词“wergon”, 该名词形态传入史前日耳曼语是“werkam”, 并由此进化为古高地德语和荷兰语的“werk”、瑞典语的“verk”、古英语“werc”和“weorc”以及中世纪英语的“werk”和“work”。古英语中的“wright” (意思是“工匠:craftsman”, 尤其是指木制品的工匠) 、以及动词词性的“work”的过去分词“wrought”的来源也是一样的, 只不过是变换了“r”和元音的位置而已。现在, “wright”仍然存在于英语的一些复合词中, 如“wheelwright:轮制造人, 车匠”、“shipwright:造船者”等[13]。可见, “job”和“work”是从职业行为的层面来定义职业, 而且“work”是由多个“job”构成的。

  从词源的发展历程概括起来看, 主要有两个共同点: (1) 无论中外, “职业”一词的内涵均经历了由特指向泛指又向特指演变的过程。尽管古汉语中很早就将“职业”二字连用, 但是仍然分别特指的是“官事和民业”, 后来这种阶级差别才逐渐消融, 泛指任何人从事的任何职业。不过, 随着技术的发展, 汉语中“职业”和“业余”开始对立起来, “职业”一词又出现了特指的意义, 即“专业的”。而英语中则由特指神职 (如profession、calling和vocation的原意) , 逐渐引申为泛指任何人从事的职业。实际上, 英语中神与人的对立, 实际上也是阶级对立, 理由是僧侣在欧洲中世纪是精神、经济、甚至政治的领袖阶层, 为此很多欧洲国家还建立了国教, 以国王和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集神权和政权于一身, 用“天赋皇权”、“天佑女王”等为幌子, 声言他们的统治权利是上天赋予的, 以此来蒙蔽和统治人民。因此, 这种神权和人权的对立, 实际上也是阶级对立和脑体对立的代名词。不过, 英语中的表达则更加精确, 各自从职业的不同维度来界定职业。 (2) 汉语“职”和英语中的“vocation”都与“vōx:音”有关, 即含有“号召、召集、聚集”的意思, 可见“职业”受某种外界力量或者指令的约束, 而且职业必然是群体性的活动。这说明职业需要有一定的规范, 且从业群体的数量是构成一种职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语境判别———语义学

  汉语中, “职业”一词意义上的分化和并存的局面引起了语境冲突, 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特定的含义, 而英语中则是由不同的词来表达不同的语境中的“职业”, 因此, 语境问题主要出现在汉语中。

  首先, 在日常用语中, “职业”一词有多重含义, 可能强调职业的合法性, 如“没有正当职业”, 指的是一份合法的工作;可能强调劳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如“没有个正经职业”;可能指职业角色或者劳动者名称, 如“他的职业是警察 (教授、教员、月嫂等) ”;可能指职业岗位, 如“门岗、前台 (接待) 、后期制作、车工、焊工”等;可能指法定的职业名称, 如“军人、演员、记者”等;可能指职业行为, 如“站岗的、放哨的、看监狱的、站柜台的、端盘子的、放羊的”等;也可能是贬义词和戏谑语, 比如对懒惰的人说“你的职业就是吃和睡”, 对孕妇可能戏谑说, “你现在最重要的职业就是生孩子”等。可见, 在日常用语中“职业”的含义具有不确定性, 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其次, 正式语境中, “职业”一词主要有两种场合, 一是学术研究领域, 二是公文领域。学术研究领域中主要有三种用法, 作为名词或者名词性定语使用, 如职业分类大典、职业教育、职业规划等;作为形容词使用, 如职业演员、职业军人;作为动词使用, 如职业化。公文领域中主要是个人档案和户籍档案等中需要填写职业情况的栏目, 一般没有严格规定, 大致都是按照职业角色填写, 如填写“农民、干部、博士生、公务员”等都有见到。可见, 即便在正式语境中也有一般职业范畴和专门职业范畴等不同含义, 同样存在严格使用和随意使用的情况。而且, 在正式语境中, 由于学科范围的差异, 每个学科对职业关注的范畴不尽一致, 如在社会学视野中, 各类职业或许都会受到关注, 在联合国职业分类和统计中, 则主要是关注正规的、合法的职业类型, 而在职业教育研究视野中, 则更加具有局限性, 它并不是面向所有的职业类型培养人才, 而仅仅是面向一部分职业类型培养人才。

  四、词性变迁———词汇学和语义学

  无论中外, “职业”一词的词性均经过了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变过程, 并逐渐走上了殊途同归的道路。随着词性的变化, 职业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 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社会化的劳动分工, 二是人类语言文字的进化, 而且前者又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分化, 导致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并催化了后者的进化速度, 这两个原因同时又促使职业的词性变化、涵义演化和语境冲突等问题。

  在汉语中, “职业”的词性经历了名词、形容词 (职业军人) 、动词 (如职业化) 的演变过程。尽管“职”和“业”二字很早就联合起来使用, 但其名词的内涵最初则是特指意义, 逐渐才走向泛指意义, 然后又走向了特指和泛指意义并存的局面, 如今又由于职业资格制度的不断完善, 拥有特定职业资格的人员, 其职业能力还存在级别高下之分, 因此又开始出现形容词性, 并又开始出现特指的倾向, 即专门职业或者专业。“职业”的形容词性的含义先后经历了一般职业范畴和专门职业范畴, 而这个专门职业范畴又产生了职业的动词含义, 即职业化, 并继而形成了另外一个词“专业化”以代替和特指“高度职业化”的涵义。此外, 在职业的形容词涵义中还有三个维度的涵义:一个是时间维度上的涵义, 也就是一生一世将某种社会劳动作为职业, 或者一生一世都从事某种职业, 这个意义对应的英语是“career”的涵义, 如职业外交官、职业犯罪团伙、职业杀手、职业军人 (与义务兵相对) 等;第二个是指技术技能维度, 即职业能力或专业技术 (技能、技艺) 水平比新手高超, 这个意义对应的英语是“professional”的涵义;如职业人士、职业经理, 与“新手”相对应, 第三个是职业范畴或者职业活动范畴上的涵义, 即从事某一特定活动作为职业或谋生手段, 这个意义对应的英语也是“professional”的涵义, 如职业运动员、职业剧团, 与“业余的”相对。但是需要注意, 在汉语中, 职业的形容词用法可能有细微的内涵需要仔细体察, 如职业经理人, 可能指其一生均从事管理工作, 也可能指其专业 (管理) 技能高超、精湛, 还可能是指其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个领域。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这个意义上还有细微差别, “career”涵义上的“职业”指的是时间维度上的意义, “professional”涵义上的“职业”指的是技能技术水平上的意义或者职业活动范畴上的意义。不过, 在人的全部时间上来说, 如果认为职业是一种生存方式的话, 那么除了在职业领域的时间, 其余时间都可以认为是闲暇, 那么在名词意义上来说, 职业补集就是闲暇, 但是它们二者不是对立的关系, 而是互补的关系, 二者的合集是人的整个生命历程 (时间) 。在动词意义上来说, 如职业化是一个过程, 其初始阶段是刚入职的时刻, 因此没有反义词。在英语中, 表示职业的各个词, 基本上均通过词形变化实现词性的变化, 其内涵的核心仍然是与词形变换前的原词的内涵保持一致, 基本上没有新的引申意义, 这一点与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汉语中职业一词的词性发生变化, 其内涵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如, “他的职业是运动员”和“他是职业选手”, 前者仅说明职业角色, 后者则更加强调专业技能的水平。

  五、结论和讨论

  总的来看,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 “职业”的涵义均经历了“特指—泛指—特指和泛指并存—特指”的演化历程, 而这个过程又与职业的词性变化相互交织, 基本上按照“名词—形容词—动词”的词性演化历程不断演进, 其内涵越来越深厚, 而其外延也越来越广大, 以至于在语言学上已经很难用一句话来对其进行精确的定义。但是, 从语言学的视角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或者推论。

  职业的分化是社会化劳动分工的结果。古代汉语中“职”主要是指“官事”, “业”主要是指“四民之业”, 英语中“profession”、“vocation”和“calling”等首先是指“神职”, 其次才是指普通人的职业, 因此职业是社会分化的结果, 所不同的是, 在汉语中, 职业首先是在阶级之间进行分化, 在英语中, 职业则首先是在宗教和普通人之间进行分化, 其次才是各行各业内部的职业分化。

  职业是群体性的事业, 而不是个体性的事业。首先从“职 (职) ”的古体字“戠”的内涵来看, “戠”有“聚合”的内涵, 其次“业 (业) ”“从丵”, 有“丛生草”的意思, 这都说明职业非止一种, 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多个人做的同一类事情。这就可以有如下几个推论:第一, 一种职业要确定其在职业丛林中的地位, 必须要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职业群体;第二, 为了使这种职业得以薪火相传, 必须有相当数量的职业传承者, 否则这个职业就会消失;第三, 职业的传承需要有完善的传承机制做保障, 以便使本职业的职业文化、知识和技能、规范等得以代代相传。这种传承方式可以通过职业领域内部实现体内繁殖、体内传承和自我培养, 如学徒制等, 也可以通过职业领域外部实现体外繁殖、体外传承和委托培养, 如学校职业教育等, 还可以进行合作式的培养, 如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职业领域外部培养职业人才, 实际上是社会大分工的结果, 是职业领域委托教育领域培养人才, 而合作式培养则是社会分工基础上受运营成本制约和提高培养效益双重因素共同驱动的新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职业的类型越来越多, 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小篆的“业”写作“业”, 而“丵”即“丛生草”, 取其“多种多样”的意思。“百工之业”的说法就表明职业种类的多样性。英语中, 有多个词语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表达“职业”的内涵, 同样也说明了职业的多样性。汉语中“职业”的涵义从特指不同阶级的职业开始发端, 到现在已经开始转化为特指职业技能专精化的职业或者终身从事的职业, 以及英语中profession的专指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 都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职业需要统一的、共同的职业规范作为职业保护的壁垒, 这个规范要对该职业的专业标准 (知识集合、技能集合、规范集合等) 做出默认或者明确的规定, 这种规范长期演化就形成了这种职业的职业 (行业) 文化。首先从“职 (职) ”的古体字“戠”的内涵来看, “戠”“从音从戈”, 而“音”“从言含一”, 则说明职业具有相对统一的规范或者说需要接受相对统一的指令, 即职业规范;其次, 英语中“vocation:职业”的词根“vōx”意思就是“voice:音”, 这与汉语中“戠”的内涵简直是出奇的巧合。

  从英语中可以看出, 职业的目的是作为谋生的手段和获得经济回报, 如“job”的内涵;职业的方式可以是体力劳动, 也可以是脑力劳动, 如“work”的内涵;在时间维度上, 职业所规定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如“career”的内涵。

  各种职业之间相互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 而职业内部则具有一致性和重复性。职业实际上就是对某种知识、技术、技能、岗位、工具、生产资料、时间以及个人身体的特定部分的表征 (profession) 、占用 (occupation) 或者利用 (employment) , 就本职业内部来说, 这种表征、占用或者利用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如汉语中“职 (职) ”“从耳”, 这是对身体特定部分的多次重复利用的意思, “职 (职) ”的古体字“戠”“从音”说明了对职业规范 (知识、技能等) 的独占性、一致性和重复性, “从戈”说明了对工具等生产资料、生产对象的独占性、一致性和重复性, 这种独占性实际上对其他职业来说就是一种壁垒, 具有排他性。此外, 这种对外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对内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实际上也是职业及其文化具有传承性和遗传性的重要原因, 它实际上是代际之间职业知识集合、技能集合、规范集合的重复性的体现。

  需要讨论的一点是“戠”的本意, 在《说文解字》有“阙。从戈从音”[1]1098的字样, 段玉裁认为, 这个“阙”的意思是这个字的意义师承中断了。在《说文解字》中这种意义上师承中断的字情况, 许慎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标注为“阙”, 如果师承没有中断, 就标注为“……也”, 如“埴 (zhí) ”的解释为“黏土也”。但是, 巧合的是“阙”有“官位空缺;官员的缺额”[16]147的意思, 与之对应的英语是“vacancy”, 难道“戠”的意思是“官位空缺;官员的缺额”, 即有工作岗位而无工作人员的状态?而加了“耳”字旁的“戠”, 即“职 (职) ”, 与之对应的英语是“vocation”, 指的是岗位上有工作人员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汉) 许慎撰. (清) 段玉裁注.许惟贤整理.说文解字注[M].凤凰出版社.2007.
  [2] 百度百科.戠[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752198.htm, 2011-01-07/2012-04-15.
  [3] (清) 陈廷敬, 张玉书, 等.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康熙字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2
  [4]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第三卷) [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1.
  [5]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6]袁华, 郑晓鸿.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7]北京市建材水磨石厂工人理论组,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一九七二级工农兵学员.《孟子》批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76.
  [8]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第八卷) [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1.
  [9]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10]梁启雄.荀子简释.北京:中华书局.1983.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英双解现代汉语词典 (2002年增补本)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2]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第十卷) [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1.
  [13]Merriam Webster Collegiate (11th edition) [CD].Merriam-Webster Inc., Springfield, MA, 2003.
  [14]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4th Edition) [CD].Random House Inc., New York, NY, 2000.
  [15] 单词词源词典[EB/OL].http://www.lingoes.cn/zh/dictionary/dict_down.php?id=0F050522980E9144A89184E204F6070C, 2008-03-28/2012-05-20.
  [16]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第十二卷) [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1.

作者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教育研究所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原文出处:闫智勇,吴全全.比较语言学视角下职业的内涵[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03):20-2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