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比较教育学论文

美国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日记”法及其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31 共1972字
论文摘要

  数学作为实用性学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化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实用性、严密的逻辑性和推理性,往往会导致教师用一种非情感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得到应有的关注。这与当今提倡的数学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做到实用化、生活化的理念相悖。于是一种新的交流工具———“数学日记”在美国数学教学中应运而生。所谓“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设置进行评价,提出自己对数学教学的创新想法和要求,针对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

  1970年,对教师作为主体,主观选择课堂教育教学行为的这一做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Flanders表示了质疑。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行为,仅被少数学生接受。这一现象表明,主观选择课堂教学而不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的做法,实际效果并不理想。1989年,“数学交流”作为数学课程评估的基本标准之一被《美国学校课程评估标准》写入章程。此后,从数学家的大量研究工作中发现“数学日记”可作为师生间进行交流的有效媒介。1991年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在制定的《教师规范》中,提出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日记”是更有效的方法。

  “数学日记”是一种高占位的数学教学方法,它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以数学生活化、实用化为导向,通过民主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用问题的能力。“叙述、讨论、阅读、写作、倾听数学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提法是美国1989年公布的课程标准上提出来的。从这项公布上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数学日记”进行自我发掘。

  通过“数学日记”的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完成这两个教学目标,学生的“数学日记”需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范围。大致包含为以下几种。

  1.在预习数学教学内容过程中,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前收集资料,展开调查活动并将搜集的数据记录下来。

  2.在课堂学习中,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以及推理程序等的运用情况进行相关记录。

  3.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过程提出评价和建议,对讲授方式以及课外活动、作业、考试等问题发表意见。

  4.记录运用数学知识的运用型日记,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具体问题。

  5.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碰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难题就记录在日记里,请教师帮忙解决,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反馈。

  在美国的中小学校中,数学日记的应用非常广泛。一般在课堂上,每次的下课前5分钟,作为教学日记的写作时间。下课时上交日记,教师批阅时针对学生教学日记中记录的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详细和及时的反馈。

  我国的数学教育,因其长期的“重文轻理”的历史及其对数学教学研究的缺乏,导致我国数学教学的积淀不够厚重。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成为我国数学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并且努力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中考、高考的“命运决定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使得“奥数”竞赛盛行,大多数学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这样死板的教学方法,尽管使得学生在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上记忆牢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较深、较难的数学难题解题方法。但它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感到紧张、疲惫,甚至是一部分学生将数学学习看成是“苦行僧”的差事。

  我国的数学教育固然存在统一规划、集中学习、善解难题的优点,但与之相伴随的却是教学的机械和数学意识的缺失。但不得不说,在我国数学教学的不断探索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改错本”在一定程度上与“数学日记”具有相似性,能够锻炼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但更准确地说,“改错本”缺乏“数学日记”中的语文性和情感性,内容也仅仅局限于记录错题和正确的解题方法,培养的也只能是会做题的机器人。因此,“数学日记”作为完备的“改错本”,对于改变当前数学学习死板、量化性强的缺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教育注入感情,充分重视并理解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正途。

  “数学日记”的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但是作为促进数学生活化、了解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作业,促进学科整合、渗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更能够促进教学相长,通过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做到更全面、更科学、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最终,通过记录头脑中的火花,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美好,终身享受数学思考,做有意识的数学人。

  参考文献:
  [1]孙旭花.美国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日记”[J].广州师院学报,1997(2).
  [2]赵美荣.“数学日记”沟通教与学的桥梁———“百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案例与评析[J].小学教学参考,2005(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