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比较教育学论文

中外竞争情报专业教育模式比较及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14 共8732字
论文摘要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竞争情报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针对国内竞争情报专业教育 ( Specialized Education ofCompetitive Intelligence,SECI) 严重缺失的状况,率先组织开展竞争情报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的探索,并在 21 世纪前 10 年期间里,掀起了一股在国内拥有图书情报学或信息管理学等专业的高校中开设竞争情报课程和培养竞争情报硕士生的小高潮,有力推动了我国 SECI 的迅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3 年全国已有近 38 所高校先后开展了竞争情报 ( CI) 方向的硕士生教育,8 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竞争情报研究方向博士生培养,相继培养出上百名高层次的竞争情报专门人才,使 SECI 成为我国情报学科高等教育中的新领域[1]。

  然而,尽管近年来竞争情报理念逐渐得到企业的认可,纷纷公开招聘各种竞争情报人才,还有专家也曾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及企业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态势,乐观地预言国内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出现 10 万人以上的竞争情报专门人才需求缺口[2]。但面对如此巨大的人才需要,国内部分高校培养的竞争情报硕士、博士毕业生却因为所学知识和专业能力远离竞争情报实际,无法正常开展竞争情报项目而不被企业看好,最后只能回到高校或研究机构教书或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甚至有的毕业生因不能胜任相应工作被迫改行,这样的状况使社会各界对国内培养竞争情报专业人才的适用性产生了质疑。与国外相比我国自己培养的竞争情报人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令人尴尬的反差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状况呢? 这值得国内每一个竞争情报从业者尤其是竞争情报教育工作者深思。
  
  1 竞争情报专业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由于不同国家在经济体制、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等竞争环境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对 SECI 的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要求上也呈现出一定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 SECI 发展模式。

  1. 1 对竞争情报专业教育目标的比较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中,由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程度较高且市场体系完善,CI ( 或战略情报) 研究与发展被看作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交叉学科,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3],人们通常把 CI 素养和业务能力视为企业/组织参与竞争过程中一种与众多专业或职业要求相适应,又能提高管理绩效的重要技能,因而 SECI 发展前景和应用途径十分广阔,它通常与战略管理 ( 市场营销、MBA 教育或技术经济) 等管理类专业甚至工程学科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教育目标大多都明确定位为: “培养能够在管理等众多领域内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求,具有强烈竞争情报意识、优良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水准的从业者与情报应用者。”

  [4]其 CI 人才教育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单纯的信息服务或图书情报等狭窄领域,所开展的 CI 教学工作始终围绕竞争主体在国际贸易、全球生产网络和开放创新管理中全球化竞争活动普遍存在的 “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 “生产率悖论”等现实问题,突出强调 CI 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及其对受教育者情报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并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来制定实施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如在美国高校长期从事 SECI 的 J. Miller 教授就认为工商管理领域的 CI 人才应当具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学校培养出来的合格竞争情报从业者必须具备创造力、敏锐直觉、意志力、人际技巧、分析性思维、商业头脑、学习能力等核心能力。”在这样的教育目标指引下,许多西方国家通过 SECI 培养出来的复合型 CI 人才大多都具备较强的情报服务与管理能力、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及明确的职业定位。因此各产业领域对 CI 人才的市场需求呈不断增加趋势,相应岗位年均薪酬也普遍高于同等学历的管理人员,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而我国高校开展的 CI 教育活动尽管起步不晚,但受CI 理念由情报界率先引入国内的历史背景和陈旧 “情报思维”惯性以及传统决策机制等因素的影响,SECI 大多均起源于图书情报学等文科弱势专业,其发展定位人为限制在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一级学科和 “情报学”二级学科之下,仅仅被看作是传统图书情报学教育体系中新增的专业方向之一,学科建设视野相对狭窄,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5]。并且在引进 CI 教育理念和开展 CI教育实践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与我国作为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激烈竞争国际环境、经济结构迅速转型的发展中大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造成 SECI 的目标与国家推进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实际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 CI 人才在市场适应能力、职业技能养成及专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局限性。当前国内高校确立的 SECI 方向不仅严重偏离了市场竞争实践,而且与竞争主体希望通过引入 CI 人才开展有效竞争情报活动来改变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以创造和保持优异业绩等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独特性和就业优势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学校辛苦培养出来的 CI 人才得不到社会普遍认可,也使得 SECI 的健康发展失去外在动力。

  1. 2 对竞争情报专业人才要求的比较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目前许多国家对 SE-CI 的人才要求通常分为具有 CI 背景的中高级管理者、从事 CI 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专业人员和面向公众的 CI 知识普及 3 个不同层次,并且纷纷制定出了相应的专业教育大纲,对不同层次的 CI 人才作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如美国匹兹堡大学卡茨工商学院开设的 SECI 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在 “具备较强 CI 专业技能的中高级管理者”层次上,明确要求所培养的 “CI 人才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前瞻性意识,能够将情报搜集和分析工作与企业战略管理、技术风险评估等业务相结合,有效帮助 CEO 及时作出正确决策”[5]; 而在世界上开展 SECI 最早的瑞典隆德大学则重点培养 “具有创新精神和卓越洞察力的 CI 顶级研究人才及管理官员”,明确要求学生能够 “将 CI 知识与技能很好地应用到国际贸易和技术研发及商业化竞争中去”[6],在招生条件上要求接受 SECI 的学生应当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或理工科等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从事过企业管理或技术研发的实践经历。因此,这些国家在实施SECI 过程中往往能根据不同层次的 CI 人才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科学设置出合理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并逐渐形成 CI 专业教育、CI 背景教育和 CI 普及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金字塔结构 ( 见图 1) ,有效保证了 SECI 的质量。【1】

论文摘要

  
  所以,目前国外尤其是西方工业化国家开展 SECI 的目标大多都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各界对不同 CI 人才的技能和素养教育需要,培养出来的各类 CI 人才不仅深受企业/社会普遍欢迎,而且也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并逐步形成了 CI 人才教育的良性循环。

  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开展的 SECI 由于受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局限性的严重影响,对所培养的 CI 人才要求层次比较单一,大多定位为 “能够熟练掌握竞争情报的理论与方法,较好利用图书馆、科技情报所和信息中心等机构拥有的公共信息资源,为企业或其他竞争主体提供相关信息和情报服务以及管理的中高级专业人员”

  [7],甚至有的高校对 CI 教育对象仅限于满足图书情报等少数学科领域师资培养的需要。这种对 CI 人才的笼统要求不但缺乏必要的专业针对性和职业倾向,而且培养目标也脱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毕业出来的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普遍存在着致命弱点: 即只擅长对基于 “学术研究为目标”的明晰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而对社会上广泛存在,以及企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非正式交流信息和隐性知识 ( 如人际网络情报) 等缺乏正确的搜集、甄别、判断、分析和利用能力,很难适应企业等竞争主体在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和战略规划等方面正常开展各项 CI 服务工作的实际要求,从而限制了其就业的发展潜力。

  2 竞争情报教育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模式
  
  为适应全球范围内 SECI 的迅猛发展和针对不同层次CI 人才教育的多样性要求,国外众多专家学者对 CI 教育的专业课程定位及其模块化设置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开展了持续的研究和实践尝试,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2. 1 竞争情报专业课程定位和教学模式的比较

  根据长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国外高校通常把SECI 的专业课程定位分为以下 3 种基本模式[8]:

  1) 高管情报背景教学模式。开设这类 SECI 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重点培养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或政府部门从事 CI 业务领导、管理与协调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以满足企业、高科技产业发展甚至政府部门对具有 CI 教育背景高层次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如近年来由美国联邦政府竞争力 委 员 会、哈 佛 大 学、全 国 生 产 力 和 质 量 中 心( APQC) 等单位共同发起,并正在积极推进的 “未来领航者人才”教育计划中的 CI 教育项目就属于这类课程[9]。

  它一般由高校、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几方联合举办,整个课程设置由若干精品 CI 管理基础课和众多专题讨论、学术讲座组成,通过为期 1 ~ 2 年的全面系统学习,学员不仅可以了解到 CI 的理论精髓和先进管理思想,而且能听到来自成功企业应用的 CI 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前沿介绍,从而很好地开阔了学员的视野,尽快树立起正确的“情报观”和强烈的情报竞争意识,并逐渐被培养成企业/ 政府组织开展 CI 活动的积极倡导者和 “保护神” ( 即情报界所称的 Champion) ,成为 CI 业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2) 竞争情报专家教学模式。这类课程定位在国外的SECI 体系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发展时间最长和较为成熟的 CI 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的 CI 研究与应用服务专家,同时在教学中又详细分为 CI 搜集处理人员、CI 系统建设与维护工程师、CI分析研究专家和 CI 成果组织与传递服务者等不同类型的系列化人才培养[10]。由于该课程设置通常可根据未来新兴产业部门或企业发展对 CI 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将 SE-CI 作为工商管理、理工专业甚至金融工程类学科学位教育计划中一个相对独立的 CI 专业方向,它较好地解决了CI 专家型人才培养中专业性与适应性之间的矛盾,因而培养出来的此类 CI 人才往往具有情报服务技能针对性强且知识面较广和专业适应性好等特点。

  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目前法国马塞第二大学正在推进的 “技术情报与企业创新管理” ( EIMTI) 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课程计划,该课程学制一般为 2 ~ 3 年,除了在课程设置中安排较多的 CI 基础知识课和若干具体技术专业 ( 如现代网络技术、生物医药制造等) 背景课外,还专门设置了与国际技术竞争情报 ( CTI) 发展实践密切相关的 “高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管理”、 “战略性技术前瞻中的竞争情报”等较大比例的选修课程,以及 “国家创新政策比较研究”等学术讲座、大量专题讨论和实习,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全面系统的专业 CTI 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训练,毕业时单独授予理工类或管理学科的硕士学位[11]。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相应专业素质和情报能力等方面不但拥有复合型的职业特征,而且对各种 CI 实际工作又具备较强的适应性,所以深受市场和企业的普遍欢迎。

  3) 各行业 / 领域的竞争情报通识教育模式。国外对这类课程的定位一般是将 CI 基本教学内容镶嵌到相关学科的专业课程中,或者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开设 CI 选修课,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保证在工商管理、理工科和金融等众多学科的教学课程体系中都能有效传授 CI 知识与基础方法,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上述不同专业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 “情报价值观”以及基本 CI 素养,其学制通常为 1 ~2 个学期,它通过组织相应的情景模拟教学、专题讲座和应用体验,提高他们在未来工作中自觉运用 CI 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例如,国外高校就结合市场营销管理专业的特点,在市场研究课程中重点讲授CI 合法搜集方法;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则讲授怎样运用倾听技巧获得有价值的情报等[12]。但此类课程设置的难点在于如何打破相应专业领域知识获取与应用 “完全理性”的惯性思维,充分体现 CI 通识教育的作用,以及怎样确定 CI 素质教学与相关专业课程的比例关系等问题达成共识。

  2. 2 竞争情报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按照不同层次 CI 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定位的需要,国外高校的 SECI 体系大多采用模块化方式来安排教学内容,通常根据不同 CI 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教育内容分为CI 基础知识、核心知识与能力和提高及技术三大部分的课程即 9 ~18 个细化的内容模块[1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由举办 SECI 的学院或授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 CI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合理选择、搭配、调整各个模块来制定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课程表,从而形成以 “基础知识课程 + 核心能力培养 + 提高及技术专题”

  三大模块化内容为核心的 CI 教学模式。其中:

  1) 基础知识课程。包括 CI 基本概念与活动过程和情报循环机制; 怎样确定或者清晰表述相应的 CI 需求; 如何对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知识进行搜集、甄别和理解所表达的内容; 怎样根据不同企业决策模式/风格特点组织开展 CI 活动; CI 成果的主要类型及其如何产生; 用户怎样分享、利用这些 CI 成果并从中获益; CI 活动的道德伦理和法律规范等 4 ~6 个教学内容模块组成。

  2) 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如何准确评估组织文化和决策环境差异对 CI 需求的影响; 怎样根据 CI 需求评估结果,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和软件工具设计建立适合不同企业或组织等竞争主体要求的 CI 系统及其情报服务体系;怎样有效利用各种情报软件工具开展 CI 分析和综合,并为决策者制定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 如何创建支持 CI活动的组织文化和基础设施,更好地向用户推广和销售CI 服务和产品; 如何从决策者那里获得关于对 CI 服务内容与质量的真实反馈等 5 ~8 个教学内容模块组成。

  3) 提高及技术专题的课程设置则根据不同类型 CI 人才的具体要求,在完成上述两大 CI 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学习后,有针对性地开设若干专业性较强的专题教学或技术实践内容模块,通过实习和亲自动手来提高受教育者灵活应用 CI 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英国德蒙特福特 ( De Montfort) 大学在基于市场营销管理专业的 CI 课程设置中,就把 CI 作为其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专题演讲、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将市场营销、商业决策、客户关系管理、市场经理、购买行为和零售管理等主干课程结合起来,并安排一定时间的 CI 实践和交流活动,让学生深入其境地理解和亲身体会 CI 在不同市场营销行为和竞争活动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他们应用 CI 的能力[4]。

  2. 3 我国竞争情报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差距

  与国外 SECI 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相比,国内高校的 CI 教育始终定位在情报学二级学科下的专业方向之一,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仍然延续了经典情报学 “重视公共显性知识,忽视意会隐性知识”的纯理论学科传统,课程定位自我封闭,既没有结合我国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和 CI 学科特点,主动与工商管理、制造技术和金融服务等其他专业学科领域形成紧密合作关系,衍生出一批适应国内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专业人才需求特点培养方向 ( 如工商竞争情报、制造技术情报和国际金融情报等) ,更没有与产业界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沟通和产学研结合机制,导致国内 SECI 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完全脱节。与国外上述 3 种课程定位及其教学内容相比,我国现行的 CI 专业方向教育程度略深于其 CI 通识教育,但又远达不到 CI 专家级教育的水平,且对于高管情报背景的教育模式尚为空白。

  同时,国内高校的 CI 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偏重传统图书情报理论和信息技术应用培养等主要问题,其中涉及图书情报理论和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基础性课程占了很大比重,有的高校甚至达到 70% 以上,而 SECI 所必需的主干课程设置却显得十分单薄 ( 尤其缺少 CI 活动信息多样性、情报道德伦理法律等关键性内容)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教学方式僵化单一等问题突出[14],发展中缺乏符合国情的 CI 专业教学大纲、合适教材和案例辅导材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多直接采取 CI 专着作为教材或者将各类企业管理教材中有关情报内容加以拼凑成的所谓新 “教材”,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介绍 CI 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情报搜集和分析方法、服务系统建设等较浅显的层面上。而且目前我国接受 SECI 的对象又大多来自攻读图书情报学专业的高校文科大学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背景和社会经历很难适应未来 CI 工作要求等现实弊端,造成学生在 2 ~ 3 年有限的时间里不易养成正确的 “竞争情报观”和基本职业技能,毕业后既不能适应未来 CI 工作的实际要求,也很难满足社会各界对不同层次和专业情报服务的 CI 人才具体需要。

  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图书情报学等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交叉学科重视不够,导致高校在 SECI上的投入不足,从事 CI 教学工作的合格师资严重短缺,专业教师大多缺乏经济、管理学等组织开展 CI 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教学中往往只能从理论到理论,空洞性的论述过多,存在 “学院派”和 “拿来主义”的倾向,并且受学校普遍缺乏开展 CI 实践能力训练或实习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制约,使得目前进行的专业课程教学往往很难激起学生对 CI 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最终造成课堂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养成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中外 SECI 的教育目标、人才要求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情况比较见表 1。

  3 提高我国竞争情报教育水平的若干建议

  根据以上对中外 SECI 培养目标与人才要求、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并针对当前国内开展CI 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和高校采取以下措施,以推进我国 SECI 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 1 按照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大力调整 SECI 的发展方向和教育培养目标

  2013 年 11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经济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意味着今后 CI 工作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 CI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目前我国高校这种依附在传统图书情报教育体系上的 SECI 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建议有关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打破传统图书情报教育对 SE-CI 发展的束缚,并结合不同类型高校的未来发展目标,调整 SECI 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完善不同层次的 CI 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推动 CI 教育与管理学、工程科学等相关学科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全方位合作或开展联合办学,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培养更多适应改革开放要求的各类合格 CI 人才。

  3. 2 加强我国 SECI 师资队伍建设,完善 CI 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从中外 SECI 发展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国内目前从事 CI 教学工作的教师知识背景基本上是图书情报学或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缺乏工商管理或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实际经验,也很少有机会直接参与或组织过具体的CI 项目,对 CI 的运作缺少深刻的感悟和理解,这种状况与国外从事 CI 教育的教授大多长期从事过 CI 活动甚至有的还拥有自己的咨询公司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如何办好我国高校 SECI 和拓展 CI 专业范畴,必须尽快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勇于奉献精神的 CI 专业教学师资队伍。

  在目前尚不能直接从国外引进或很快培养出国内合格师资的情况下,可考虑不拘一格地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 CI 专家和企业家来参与学校的 SECI 工作,以改变当前CI 教育脱离市场竞争实际的状况。同时,在总结国内高校发展 SECI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学习国外的成功做法,按照各类 CI 人才教育要求,组织力量制定我国的 CI专业教学大纲和完善课程设置框架,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进一步规范高校 CI 专业教学工作。

  3. 3 根据我国 CI 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有重点地建设一批 CI 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和 CI 理论研究与应用实验室

  针对目前我国 SECI 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缺乏实际工作体验和接触真实 CI 项目机会等突出问题,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和支持,选择一批长期从事 CI 研究与应用服务,且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雄厚实力的机构、咨询企业等,与开设有 SECI 的高校院系联合建设 CI 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为接受 CI 专业学习或此类培训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亲身体验或参与 CI 项目的场所。另一方面,还应当根据我国 SECI 不断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在相关高校和情报研究机构中有重点地建立若干涉及工商管理、技术创新和金融服务等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急需的专门 CI 理论研究与应用实验室,加强相应专业 CI 研究与应用的基础设施和局域网络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国内在这些领域中的理论研究和专门人才教育培养水平。

  3. 4 根据我国未来 CI 人才需求趋势和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实际,加大对 SECI 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

  由于 CI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应用型学科,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也不长,尤其在我国人们对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正确认识,组织开展 SECI 工作往往得不到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然而,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对各类CI 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增加,为此政府部门在不断增加对 SECI 事业投入的同时,还应当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产业界结合自身参加国际竞争实际对 CI 人才的特殊需求,主动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加大对SECI 人才培养的持续投入力度,从而推动我国 SECI 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为鼓励支持国内 CI 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建议以政府牵头,由专业协会、社会或个人共同参与,定期评选 CI 行业领军人物,加强 CI 研究与应用团队的培育,并设立 “竞争情报发展杰出人才奖励基金”,对在我国 CI 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中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个人和组织给予奖励,从而提高社会各界对 CI 人才的认可和肯定。
  
  参考文献
  
  [1] 彭靖里,Jeanne·杨,李建平 . 各国竞争情报专业教育发展态势与特征分析 [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7( 1) : 8-12.
  [2] 李子臣 . 竞争情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J]. 情报科学,2005,23 ( 3) : 104-1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