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比较教育学论文

公办学校流动儿童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31 共2056字
摘要

  “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文化的传播与表达离不开教育,多元文化是文化学大概念下的一个分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教育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有利手段。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蕴

  多元文化教育是意蕴相当广泛的范畴,本文所理解的 “多元文化”将沿用衣俊卿对文化划分下的几个维度: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自在文化、自觉文化”在流动儿童所在公办学校学生中存在的有关于这几方面的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诚然,本文所指的多元文化教育也是从衣老的观点出发来加以探讨,最主要的是本文行文的最终目的是力争能从这些实实在在的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出发,提出对流动儿童所在公办学校教育的有利建议。

  二、流动儿童所在公办学校中学生存在的文化差异

  人的文化存在是各不一样的,他的人性,他的本质,他的心理和价值观念,不仅来源于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历史时代的文化,更来源于他所经历或经验的独特的文化环境、情境、情势及生活细节的实践。在现今的许多中大城市中,公办学校成为接受流动儿童就学的主要场所,但是这些公办学校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省市、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人文知识、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这些不同的特质导致了公办学校中的学生存在着多种文化差异。

  ( 一) 物质文化上的差异。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直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那些文化产品,其基本功能是维持个体的生命的再生产和社会的再生产。流动儿童来自全国各地,带着各自不同的物质文化特质,在各自的生活习惯和物质资料上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习性和相处中存在一些隔阂。

  ( 二) 精神文化上的差异。在文化的所有层面中,最具有内在性、最能体现文化的超越性和创造性本质特征的是 “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外的精神文化是在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断抽象和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升华出来的。导致它存在差异的因素不仅包括人自身的身心发展状况还包括人本身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和他的日常生活阅历。流动人口群体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它的“外来者”的特点使其子女在构建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时候也深受这个观念的影响,在许多地方流动人口子女要进入公立学校就读还要交纳一定数额的 “借校费”,这样的政策容易使这些孩子认为自己不被接受,甚至还会潜移默化地认为自己比当地的孩子要“低人一等”,使他们产生一定的自卑感和不平等感。这样就增加了本地孩子和流动人口子女之间交流困难性,使他们一开始就不能以一颗公平和平等的心去交流。

  ( 三) 自在文化上的差异。“自在文化”是指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天然情感等自在的因素所构成的人的自在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公办学校的大多数孩子本来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面,他们就像是温室里面的花朵,从小就习惯了父母的精心呵护和疼惜,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生活常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相当匮乏。然而,大多数流动儿童从农村随父母到城市,他们从小就在农村锻炼,自己洗衣做饭,生活几乎都能独立。这样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会导致他们与本地娃娃因为各自生活能力的不同而形成代沟。

  三、对流动儿童所在公办学校教育的建议

  不同文化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多方面适应性的人才,同时学校又是培养这样的人才的摇篮,在学校来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普及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和知识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公办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要立足学校教育的具体实际来开展。

  ( 一) 立志让多元文化课程观落到实处。针对公办学校儿童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特点,组织一系列有关于家乡话题的活动; 减小彼此认知的误区和不足,缩小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教育水平的距离。

  ( 二) 教学要有针对性地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做到对文化教育成效统一性、普遍性的考虑,而且需要考虑建立和发展更加丰富多样的社会文化教育思维和组织形式以适应不同个性人们的价值实现。流动人口子女所在的公办学校在入学时可以对进入该校就读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地摸底测试。经过专业分析和比较、总结,针对流动儿童各自学习水平、生活习惯上的不同特点,充分考虑学习者具体特点,注重客观性、相对性和可行性,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将多元文化教育的观念纳入学校教育,尤其是纳入有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的公办学校的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推进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只有各方面的全面配合和努力,才能真正推行多元文化教育,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文化着。 《文化学概论》,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11) .

  [2] 韩嘉玲。 关于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 [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 ( 7) .

  [3] 王鉴,何喜刚,詹姆斯·A 班克斯。 多元文化课程理论[J]. 北京比较教育研究所,2000,32 ( 1) : 51 -5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