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安全教育论文

高校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的途径探究

来源:新西部 作者:赵志荣
发布于:2018-10-19 共2806字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了管理应对措施, 认为应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立法体系, 在社会层面构建社会联动的安全模式, 在校园层面完善校园安全体系。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安全教育;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实践;
 

安全教育

 

  一、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现状

  对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 大学的第一堂课—安全教育势在必行!新的环境, 新的地方, 进入到人生的另一个成长阶段, 缺乏过集体生活的体验, 自我保护意识方面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再加上当代大学已成为一个“小社会”, 安全问题也就不仅仅是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也同样要面临此类问题, 所以在高校进行安全教育是相当必要的。但是, 目前高校教育中面临对中小学德育环节进行“补课”的现状, 在安全教育方面更是不容乐观。

  1、系统的安全教育缺失

  传统高校重视文化专业教育已成为一种模式, 目前高校中缺少一种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适应。高校第一课堂中对安全教育的植入不系统、不完善, 有些高校虽然有课程安排但重视程度不够, 也只是流于一种形式性教育, 即使有不定时的向学生传递安全常识, 也不是经常性的, 有些院校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 也流于一种形式。在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方面是个缺口。

  2、缺乏健全的安全预案与应对措施

  在各大高校中, 都设立有安全保卫办公室, 有的高校叫保卫处或校卫队, 但是, 这些安全部门基本是在发生了案件之后, 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 对案件本身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处理, 而对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缺少总结和反思, 缺少系统的处理措施或是紧急预案。

  3、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淡薄

  当学生面临到各种安全问题时, 一方面自身认识不足, 再加上, 当代学生的个性与强烈的自我意识的特点, 对于应对的方法不足, 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缺乏评估和自我保护意识或者是解决的方法。

  4、缺少成体系的安全教育师资

  高等院校中专任教师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第一课堂的任课老师以及学管人员和保障部门的行政人员都很多, 在学术造诣上以及管理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方面功底雄厚, 但是针对高校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方向的专职教师少之又少, 对安全知识达到专业化、专家化的教育程度的更是寥寥无几, 没有一个专门的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向学生们进行此项课程的讲授。

  二、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日常安全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形式教育

  高校校园安全教育, 有时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工作而进行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校园出现受害案例后, 而进行的弥补性教育。这样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形式主义, 缺乏对事件本质的认知和剖析。一方面,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弥补性教育具有不规范性、应付性等诸多弊端, 不能将安全教育的实质进行有效解决。上级部门检查过后或者校园基本安全后, 安全教育工作也就逐渐减弱;另一方面, 安全教育成为了事后的“实例汇编”, 对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反思基本上是一种空洞的理论总结, 不切合校园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

  2、安全教育案例中的“老黄历”不厌其烦的使用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很单一, 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中没有规划和应用安全知识数据作为安全理论教育的支撑, 只是对“安全实例汇编”作为安全教育的“活教材”, 这样的教学本身就存在局限性和僵化处理。实际上,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从学科门类上讲, 涉及多学科知识, 不去融会贯通的提升、提炼, 就会给学生带来误导。

  3、对安全教育的方式和效果关注不够

  由于当前高校在安全教育内容方面建设的不全面性, 以及安全教育内容的枯燥性, 在高校进行安全教育时, 授课方一般教育学生使用“你应该怎么样”、“你不该怎么样”等, 这样的语气和教育形式可能对学生造成被动接受, 甚至使学生产生反感, 这样就无法让学生主动接受, 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最终只能是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应对措施

  1、国家层面,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立法体系

  安全校园是相对安全,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隐性的风险源, 隐性的校园贷、舍友之间的矛盾、电信诈骗、同学之间的欺骗、混入校园的闲杂人员、用电安全、用水安全、学生夜间出行安全、夜间宿舍管理安全等等,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给学校、家庭、社会以及精神、经济等层面都会带来巨大影响。因此, 设立一部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制度保障尤为必要, 因而要尽快实现立法,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进一步确立在安全事件中学校、家长和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应承担的相关责任, 使高校安全有法律的保证, 在法律的轨道上有序运行, 而不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 规范校园安全教育和应急管理机制, 为校园安全从国家制度上提供法律保障。

  2、社会层面, 构建社会联动的安全模式

  一是加强政府与高校的合作。政府要发挥对于高校在学生安全上的保障作用, 高校更多承担的是育人的功能, 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 政府要积极协调解决。二是加强地区公安与高校的合作。地区的公安与高校建立合作的配套机制, 以完善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 地方高校要与当地的公安系统积极合作, 把安全机构纳入校园, 实现高校与地方警务的联动管理, 建立校园安全公共网络平台, 从安全保障角度上, 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这是实现和谐稳定校园的重要因素。

  3、校园层面, 完善校园安全体系

  (1) 构建全方位安全教育系统。首先, 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在高校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中是必要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高校里, 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相当重要, 辅导员在高校中与学生的交流与接触是最频繁的, 所以, 高校必须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他们的心灵之友, 辅导员是他们的“异地家长”, 因此, 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 就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对学生能产生正面影响。为此, 学校各管理部门领导要达成共识, 稳定辅导员队伍, 给辅导员足够的空间, 鼓励和允许辅导员创新, 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管理风格。

  (3) 运用网络载体为媒介的沟通形式。在当今社会, 我们的网络传媒日益发达, 微信、QQ、微博等网络媒介已成为学生交流的大众化沟通方式, 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高校可以积极应用这些沟通工具在安全教育上发挥积极作用, 及时传授安全知识以及安全信息给同学们, 也可以定期发布消息组织安全教育活动。

  高校不断扩规招生, 再加上“90后”甚至“0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 个性、张杨、自我的特点, 给安全教育也带来了新的考验。高校大学生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着重提升学生的安全素质, 加大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知识的传授, 确保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环节安全、健康的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崔常铭, 刘伟, 刘冠廷.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 2013.03.119-121.
  [2]田国秀, 师生冲突的含义、类型及特征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 2004 (7) .
  [3]裴劲松, 高艳, 邓小凤, 邵虎.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2) 75-76.

原文出处:赵志荣.高校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的路径与实践探析[J].新西部,2018(27):134+5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