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美容论文

中医美容对朱丹溪滋阴学说的借鉴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5-23 共6330字


论文摘要
  1 引 言.

  中医美容作为中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后起之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乃至社会大众的关注。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历代以来的中医学术思想,通过挖掘中医经典文献,全面继承中医学家的医疗思想和临床经验,将成为当前中医美容理论研究的活水源头,也必将对美容保健与临床实践产生重要指导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生活与人群健康状况考察,根据中医经典《内经》的医学思想和滋阴学派领衔者朱丹溪之学术思想及医疗实践经验,对中医美容的理论范畴给予新的拓展界定,并从中发现滋阴学说与当前中医美容问题的重要关联,提出中医美容对滋阴学说进行借鉴的方面和方法,丰富中医美容研究的理论视角,提升中医美容在保健、保美乃至医疗方面的社会医学价值。

  2 中医美容对传统理论的研究概述及薄弱环节.

  2.1 中医美容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1)面部皮肤疾病与五脏阴阳调治法研究 :中医美容理论对中医传统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面部皮肤疾病与人体五脏阴阳调治研究。何玉[1]指出,中医美容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损容性疾病的防治和损容性生理缺陷的掩饰或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形神美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孙静[2]认为,传统的中医药美容理论强调“以内养外”,认为皮肤润泽与否和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脏腑若有病变、气血不和,则皮肤粗糙、萎黄,出现黄褐斑、色素沉着等。因此,中医的美容旨在调和气血、调理五脏功能。何玉[1]论曰,绝大部分损容性疾病都是皮肤病,并认为研究中应重点从肺与皮肤的关系出发,阐述从肺论治在中医美容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谢莉[3]则认为,“肝主疏泄”理论与中医美容中的美学思想、生理病理及治疗方面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肝论治对患者疾病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伍晋等[4]也指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主藏血、调养机体。肝之功能正常,人体可呈现健美之态,认为损美性皮肤疾病应该应重视从肝论治 ;并提出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气机不畅致损美性疾病的比例日渐增高。在中医美容气血论治方面的研究中,陈志芳等[5]提出,气、津均为气血化生的物质基础,气津互化直接关系到气血化生。而中医美容的要旨在于气血的充盈和荣养,并从气津互化角度讨论了伤寒三阴经和美容的关系。而在中医美容与体质关系方面的研究中,廖岩等[6]认为,不同体质对于损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医美容中应用体质理论有针对性地采取偏颇体质的干预,对于损美性疾病的个体化诊疗,充实中医美容的理论内涵、临床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中医美容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

  2.2.1 中医美容涵盖范围界定的不足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所阐述的医学原理,源于《易经》《道德经》,探讨了在传统中华文化框架下维护人体身心健康的常规模式,其基本医学思想和医疗目标在于“治未病”。作为中医分支学科中医美容的研究重心,也应该与中医学整个框架的研究重心相一致——“治未病”,即重在预防任何面部损美性疾病的发生。

  换句话说,在面容出现某些病态征兆时,中医治疗手段就应开始实施,以发挥其全面的调理和治疗作用。

  所以中医美容,通俗的讲,可以说是包括所有人(包括以下三个群体,即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病人)容貌的日常基本保养和病容治疗,其服务对象应该涵盖所有爱美人士。因此,中医美容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美容者,使人的容貌更加有美感之谓也。其二,中医美容,指的是根据中国医学基础理论所进行的内调、外治手段,预防和治疗人体面部的损美性疾病。因此,中医美容最大的服务群体是健康人和亚健康人,只有这两个群体的美容保健做好了,第三个群体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2.2 中医美容基础理论与朱丹溪滋阴学说及医疗实践相结合方面研究缺乏

     中医美容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近期成果主要集中在人体五脏尤其是肝、肺阴阳失衡状况而引起的面部皮肤疾患的辨证诊治方面,对中医体质学说与美容关系方面也有一些涉及。

  然而,中医美容基础理论与朱丹溪滋阴学说及医疗实践相结合方面研究明显缺乏,成为中医美容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空白。本文考察当今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倡导的滋阴学说对中医美容的指导作用,为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健康面色维护和健康体质保持提供重要参考。

  3 朱丹溪滋阴学说渊源与主要内容概述

  3.1 朱丹溪及其医学成就

  朱丹溪(1281—1358年),字彦修,名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创立丹溪学派,主要著述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等。朱丹溪的医学成就,主要是其理论著作《格致余论》中所述的“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倡导滋阴学说,对后世医学有深远影响。作为养阴学派的开山祖师,贤者如张景岳亦赞其为养阴家,可见滋阴学说对人体保健养生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中医临床的巨大影响。

  3.2 朱丹溪医学思想渊源及滋阴学说主要内容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自序”中言 :“知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可见,丹溪之医学思想,与《内经》是一脉相承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主张顺应阴阳之理“,主静”“收心”“养心”说与《内经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说珠联璧合,为经典养生之法。其养生思想包括 :避免烦劳,主张节欲,以保养真阴,顾护正气。朱丹溪[7]有论曰,“夫人之生也,秉天地氤氲之气,在乎保养真元,固守根本,则万病不生,四体康健……真元根本,则气血精液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评曰 “:丹溪认为,阳易动、阴易亏,动则耗阴,声色嗜好亦伤阴,故独重滋阴降火,创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牟雄等[8]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为着眼点,分析总结了丹溪的学术特色,如临床重辨证、善于滋阴降火治疗阴不足、补以味等,对朱氏学说及临床贡献给予很高评价。朱丹溪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认识的基础上,又阐发了相火论。

  认为相火者,有常亦有变,常态属生理性相火,至关重要,“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如相火越位而妄动,则伤阴耗精,内生火热,进而变生多种疾病。所以,在治疗上确立了“实火可泻,虚火可补”的原则,应用滋阴降火治疗方法,并针对阴虚火旺创制了大补阴丸。

  4 中医美容对朱丹溪滋阴学说的借鉴

  霍青等[9]研究认为,朱丹溪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中国医学理论特别是对内科学的发展贡献很大,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其倡导的滋阴降火法仍被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本文将对朱丹溪滋阴学说在当前中医美容中的应用进行新的探讨。由于美容问题十分广泛,拟就面黄不泽作为靶点,进行理论梳理和医疗聚焦。

  4.1 中医传统理论中关于面色问题的阐述

  中国医学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的气血盛衰,常常通过望诊,从面容面色方面进行判断。而健康人的面容面色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黄帝内经》的《素问·五脏生成第十篇》以生动的文字描述如下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此段话以比象之法,生动阐述了五脏五色之间的紧密的生理和病理联系,指出健康面色与病态面色之别以及病在何脏。通俗地讲,《黄帝内经》形容健康的面色叫作“白绢裹朱砂”,即看上去如白色的丝绢裹着朱砂,白里透红 ;而不健康的人则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萎黄、黧黑色等。 其中,面色萎黄不泽,多为肝肾阴虚或心肝血虚或心脾虚弱而致营血不足之征。

  4.2 中医美容中阴虚而致营血不足之症问题分析

    许明辉[10]援引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即亚健康应该是反映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并进一步研究了中医美容与亚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亚健康中,有一种情况,就中医角度来看,即属中医所谓的“虚”证或五脏虚证之先兆。虚证可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阴阳两虚、气血两虚等不同情况。罗仁等[11]研究了现今2076例各种虚证,发现其中阴虚630例,占30.34%,也就是说在各种虚证中阴虚最为多见。王娜娜等[12]也研究指出,“阴虚体质是体质类型中最常觅的体质类型”。从这些数字和描述可以看出,当前社会生活中,为数众多的健康人士和亚健康人士出现阴虚倾向,或形成阴虚体质,并呈现出病态面色。

  根据《素问·五脏生成第十篇》所言,肝肾阴虚或心肝血虚或心脾血虚,会导致营血不足,面色就会由“栝楼实之色”即色黄而润泽有光,变成“枳实之色”即色黄枯而不泽。那么,健康人是怎样出现虚证的呢?《素问·通评虚实论》云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人体之阳气,烦劳则张,会过多地耗散阴精,致使人体阴精相对亏乏。而日常工作劳倦,必然又使心血暗耗。心为脾之母,母病及子,故而脾阴不足,造成心脾虚弱 ;肝为心之母,子病及母,造成心肝血虚 ;中医同时认为,肾作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分别主藏精和化生水谷精微,此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资助。若有亏损,易于伤及他脏。对于人身阴阳来说,精血同源,也可以互化 ;若精血两方面俱有不足,则二者无以互化互养,长期下来会在面部呈现血脉萎弱、面容黄倦征象。而面色萎黄,面部络脉不能充盈,提示人体阴阳之中,营血不足,阴精衰少。所以,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之不良影响,与身心烦劳、精血不足紧密相关,使人常表现出面容面色萎黄不泽症状。

  其实,古人对此种病因病机亦早有研究,《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论曰,“今时(即当时,作者注)之人,过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真阴愈竭,……所以世人火旺致病者十居八九……”。

  当前社会生活中,由于各方面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发展压力亦越来越大。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上下班途中的劳顿,工作环境的各种隐性压力,很多人对成功与财富孜孜以求,人常夜卧早起,日常起居作息缺乏规律,从一日到终年繁忙不止。这样的生活状况质言之即是“内伤劳倦”。《黄帝内经》中所言的良好生活方式及身心调适方式如“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一种难以践行的理想,是与中医学基本养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相悖的。难怪,当今中医疗养尤其是美容保健事业日益兴隆,也充分说明在社会生活日益活跃的今天,人们尤其需要管理好身心的日常健康,并维护好从内到外的健康与美丽资质。

  4.3 朱丹溪滋阴学说对于美容的重要意义

  据《光明中医》[13]所论,朱丹溪这位医学大家主张养生在前 :他在《丹溪心法》中云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这种主张没有生病时要先预防,而不赞成等到生病后再去吃药治疗的思想,说的就是《黄帝内经》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道理。所以朱丹溪说“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素问·六节脏象论》提出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通评虚实论》亦提出“精气夺则虚”的观点,提示肾中精气亏损是虚证的前提。人体肾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肾阴旺盛,则全身之阴皆旺 ;肾阴衰少,则全身之阴皆衰。若肾阴不足,日久阴阳两虚,而面现干燥枯黄等象,然而《内经》中尚未出现肾阴虚病证的具体治法和方药等方面的记载。丹溪的医学思想在传承发扬了中国医学传统理论,并以其滋阴学说的理论与实践,成为后世金鉴。其滋阴大法正是解决因精血亏虚、营血不足而导致面容面色萎黄不泽这一问题的关键,所以滋阴学说对于美容理论和临床保健,甚至日常养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对于利用色脉诊察病机之法,《丹溪心法》[7]云,“望其五色,以青、黄、赤、白、黑,以合于五脏之脉……五色者,气之华,应五行,行血气,以彰于面……”。其次,对于药物治疗烦劳虚损之症,《丹溪心法》[7]有评曰“丹溪书并无补损专条,诸补阴药,兼见于各症之下。……丹溪之补,乃滋阴益血之药”,至于用药品种的规律,江克明[14]研究认为,从朱丹溪的大补阴丸一类方剂的应用法总以知母、黄柏为主,用黄柏苦寒泻火、燥湿清热为主药,配知母寒凉清热、滋润养阴为辅助药 ;肉桂辛热温阳、助膀胱气化为反佐。综合成方,具有清化湿热之功。《医学发明》原注云 “:前二味气味俱阴,以同肾气,故能补肾而泻下焦火也。桂与火邪同体,故曰寒因热用。”再者,四物汤是朱丹溪常用的滋阴要方。如 “:血虚,用四物汤,俱用姜汁炒”“阴虚火热,用四物汤加牛膝、竹沥、黄芩、黄柏”[17]等治法。四物汤至今仍为治疗营血亏虚、血行不畅的常用方剂。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 ;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臣 ;白芍药养血柔肝和营为佐 ;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四味合用组成四物汤,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滋阴生精,可使营血调和、精血得补,对于治疗烦劳引起的精血亏虚、面黄不泽效果甚佳。

  时红磊等[15]指出,肾为先天之本,是五脏六腑之精气生成的根本场所。肾精充沛,则五脏气血旺盛,功能正常,使人容貌不枯,肌肤丰盈柔滑,延年驻颜。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对损美性疾病治疗方面都要补肾益精,达到美容养颜效果,与朱丹溪滋阴学说同为滋阴养血保精,从而养护美颜的医疗思路。

  如果用更加通俗的话来解释朱丹溪滋阴方法,其要如下 :烦劳面黄不泽之症,治疗养护上可利用肝肾母子相生的关系滋补肝肾,是母子护养,两相得安 ;也可采用滋水涵木法,通过滋补肾水以涵养肝血。精血得养,阴气充足,必然惠及心阴,使心阴心阳充沛,亦使脾阳脾阴得健,面色自然红润光泽。

  当然,现代生活的日常养生保健方面,医者也有责任引导人们逐步培养恬淡的良好心态,养成清心寡欲的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以使身心解除过多烦劳和思虑,从而减少煎熬阴精。这也是日常滋阴护养的重要方面。

  5 结 语

  本文基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治未病”医学思想,指出中医美容的重心也应该是维护和保养常人的面容健康与美感。通过考察现代生活中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体质特点和发病倾向,作者认为,朱丹溪滋阴学说直击阴虚病机、主张根据体质层面进行整体调整,尤其注意对肾精、肝阴、营血的调补,鲜明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论治特点。对于最常见的肝肾阴虚、心肝血虚、心脾血虚乃至肝脾不和导致的面黄不泽的现象,通过滋阴药物和方剂的运用,使人维持或恢复红润容貌与气色,朱丹溪滋阴学说及临床医疗实践对中医美容的指导作用显而易见,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 1 ] 何玉.从肺论治中医美容的运用和意义探讨[ J ] .中国美容医学,2007 ( 4 ) :548-550.

  [ 2 ] 孙静.中医药辨证施治在美容中的作用[ J ] .中国美容医学,2011 ( 3 ) :483.

  [ 3 ] 谢莉.浅谈“肝主疏泄”与中医美容[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 6 ) :51-52.

  [ 4 ] 伍晋,刘韬,袁香凝.从肝论治损美性疾病[ J ] .江西中医药,2010 ( 1 ) :20-21.

  [ 5 ] 陈志芳,袁香凝,谢雯.伤寒三阴经与美容的关系[ J ] .黑龙江中医药,2010 ( 4 ) :7-8.

  [ 6 ] 廖岩,王琦,郑丹.论体质与损美性疾病的相关性[ J ] .山东中医杂志,2008 ( 3 ) :149-150.

  [ 7 ] 朱丹溪.丹溪心法[ M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10,14,80,149.

  [ 8 ] 牟雄,何良清.略论朱丹溪滋阴降火[ J ] .四川中医,2011 ( 10) :39.

  [ 9 ] 霍青,蔡治国.朱丹溪滋阴降火法及其现代临床应用[ J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 4 ) :283-284.

  [ 10 ] 许明辉.论中医美容与亚健康状态的诊疗[ J ] .中国社区医师,2009 ( 23 ) :13-14.

  [ 11 ] 罗仁,钟洪.中医虚证诊疗手册[ M ]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23.

  [ 12 ] 王娜娜,吴承玉.阴虚体质与病、证的相关性研究[ J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 ( 1 ) :4-5.

  [ 13 ] 佚名.已病而不治 所以为医家之法 未病先治 所以明摄生之理[ J ] .光明中医,2011 ( 10 ) :2139.

  [ 14 ] 江克明.朱丹溪滋阴降火法探析[ J ] .中医文献杂志,2003( 4 ) :19-2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