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学理论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学理论分析

来源:现代交际 作者:落雅琼
发布于:2018-10-08 共2091字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就业市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但大学生就业率却逐年下滑。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从社会学的三个理论视角出发, 对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以期获得相关问题的较为深入的认识, 并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供一点助益。

  关键词:社会学理论; 大学生; 就业;

社会学理论论文

  一、导语

  “未工作, 先失业”似乎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真实写照。自高等院校实行大规模扩招以来, 每年等待就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为37万, 2003年为52万, 至2009年已有196万, 但这还是8年前的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 2015年达到749万, 预计到了2017年, 中国大学生数量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65万。据统计, 今年的毕业生加上30万海归和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 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岗位。这一庞大的群体在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青年失业问题已不容忽视。笔者将从功能冲突论、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论以及自我认同理论出发, 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二、社会学理论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一) 功能冲突论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功能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塞, 他的理论既有结构功能论的背景, 又有冲突论的立场。科塞从结构功能论立场出发, 认为社会系统内的每一种成分、部门都是彼此关联的。当这个彼此相关联的社会系统运转时, 由于各个部门对社会系统的整合和适应程度不一致, 导致不同部门的操作、运行方式和过程的不协调。因而, 社会系统运行不可避免的伴随出现紧张、失调和利益冲突现象。

  结合现今的就业形势, 预计2017年将有1000万毕业生竞争工作岗位, 他们彼此存在竞争关系, 有限的工作岗位对于1000万人来说就是稀缺资源, 竞争关系的恶化可能会产生种种冲突现象。在这一过程中, 用人单位与就业者主要有三种关系的对立:一是毕业生与毕业生之间的冲突, 应届毕业生、往届未就业毕业生、海归毕业生在争夺有限工作岗位中产生竞争;二是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对于少数优质毕业生的争夺;另一方面, 根据科塞的冲突功能论, 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是正常的, 这一冲突对于大学生自身能力和就业市场的规范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不涉及根本价值观和信仰的前提下, 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是正常的。

  (二)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立足于中国社会经验研究的社会资本理论代表是林南, 他从个体理性选择行为出发, 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关系中, 把社会资本放到微观、中观和宏观社会结构中进行系统论述。林南从个体的目的行动出发研究社会资本, 主要体现在他的“人力资本”理论中。人力资本理论重点论述劳动者如何通过接受教育和技术训练而掌握知识与技能, 进而具备获取更多利益回报的能力, 并且因为获取回报和利润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 大学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各有高低。重点高校毕业生往往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具有优势, 用人单位更看重个人能力以及从业者能为单位创造多少价值。所以整体来看“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更具优势。

  林南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联系起来, 认为人力资本的强弱规定着行动者调动和占有社会资本的能力。这一观点对于当今的大学生就业分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个人能力素质高, 能够更快地获得上级的赏识、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源, 人力资本的增值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社会资本, 在未来的就业和升职中更容易获得机会。反之亦然。

  (三) 自我认同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自我认同理论是吉登斯的主要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通过尝试揭示现代社会中个体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着的既相生又相克的复杂关系, 而重构西方传统的“自我认同”理论。吉登斯致力于将西方现代性的个体融入到后现代性的情境之中, 主要关注“自我认同的塑造过程中, 外在的全球性社会制度对个体的冲击以及个体对这一冲击的吸纳和强化作用”, 但对于全球范围内的部分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我认同是指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自我期望则是在自我认同下的表现形式之一。毕业生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学习, 对于自我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尤其是二十年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尊崇使得现在很多家长、学生都对大学无比向往。毕业生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追寻更高薪、更优质的用人单位和工作环境, 对于基层和一线单位却不怎么关注。于是, 众多大学生更愿意去北上广, 而不愿意去西北地区和四五线城市。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期望值太高, 对于自我和就业市场定位不准, 这样的自我定位偏离也是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三、结语

  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 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见解。社会学中也有诸多理论可以对其进行分析。笔者运用功能冲突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以及自我认同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在2017年之后, 还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求职大军之中, 这个过程可能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开放中, 我们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和能力, 以适应变化万千的社会而不致被淘汰。

  参考文献

  [1]陈旭峰.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 2010 (12) :71-74.

  [2]刘少杰.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336-353.

原文出处:落雅琼.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现代交际,2017(03):173..
相关标签:大学生就业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