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学理论论文

社会学理论方法在学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实践使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01 共3890字
论文摘要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教育部令第 24 号: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辅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大多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运用社会学理论方法指导、开展辅导员实际工作,不但拓展学生日常工作思路,而且使工作方法更科学化、人性化、合理化。

  一、社会学理论方法

  社会学( Sociology) 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应用性十分广泛的学科。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活动、社会分层、社会工作、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社会变迁等各方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使人们更加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和现象之间构成的互为关系。社会学的创始人法国哲学家孔德 1938 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使用“社会学”一词。社会学研究对象广泛,包括由微观层次的社会行动或者人际互动,至宏观层次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社会学研究侧重于研究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常用研究方法为定量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的方法指从数量上来描述一个社会总体结构,以此来研究可以预见社会变迁和人们对社会变迁反应的定量模型。这种由拉扎斯费尔德( Paul F. Lazarsfeld) 倡导的研究方法,现在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论之一。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基于扎根理论、内容分析等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参与观察( 即田野工作 field work) 指研究者进入要研究的文化群体,对这一族群及其文化进行的调查和研究,通常称为田野工作。其特征是研究者长期与被研究者居住在一起,参与观察当地的生活,研究其社会结构,了解当地人的思想观念,以达到研究者应该有的工作需要。这个过程是研究者收集资料和建立理论规则的主要依据。田野工作是一个人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科学的过程。
  深度访谈法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在访问过程中,一个掌握高级技巧的调查员深入地访谈一个被调查者,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指一个小组的成员,在一个主持人的带领下,根据研究目的,围绕某个问题或某项研究主题,进行自由的、自愿的座谈讨论。社会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形成一个较广阔的视野以及较深刻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辅导员工作职责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工作角色定位即是教师又是行政管理干部,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界定决定了工作性质的双向性。围绕着高校育人为本为目的的教育理念,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工作内容涉及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辅导员工作日常管理包括内容: 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的综合测评及其评比,确保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民主;做好助学金发放、贫困生认定、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宣传,指导学生申请贷款、还款的工作; 负责对本系部、本院学生学籍管理、学习管理; 配合各部门做好宿舍管理,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定期深入到学生宿舍值班,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培养、就业课程教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处理突发事件、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规定辅导员工作要求: 辅导员必须加强班级建设及其管理;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主动学习、掌握教育学生的理论与方法,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学会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辅导员思想上与学校党委保持一致,贯彻执行上级以及学校党委、系党总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重大事件的指示与决定,在校党委、系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校纪校规、形势政策等教育。针对大学生关心的国内、国际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 指导学生党支部工作,协助学生党支部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针对学生党课普及、党课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分培养、教育、考察和发展工作给予指导。指导系团委、学生会的工作。

  三、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他们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大学生在校思想教育和学习生活是辅导员工作十分重要的一环。改革开放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也层出不穷,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变化万千,但是在工作中,辅导员对工作的不适应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高等院校扩招之后,在校学生增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增多,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不适应现象更加突出。

  ( 一) 以服从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我国从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也慢慢由集权管理步入人性化管理,但是辅导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没有转变思维,辅导员常常把自身与学生之间的管理简单定向为管理与服从的关系。辅导员高高在上,在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在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是要求与服从的关系。辅导员以听话、乖作为学生好坏评定之一,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在处理问题时候,个别辅导员不以学生立场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单一,以学生服从为导向,使辅导员工作限于局限性状态,没有发挥辅导员工作性质的优越性,工作效果不理想。

  ( 二) 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目标

  辅导员工作以遵循自上而下分解、金字塔式的方式,学生工作以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为目标,不出差错为目的。这种工作模式忽略了学生为主体、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宗旨。
  高等院校扩招后,学生都是有偿教育,在学校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或专长发展自己的特殊兴趣与技能,以满足将来毕业就业的需要,尤其是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有不同的特殊要求,高效应该设置有不用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如果辅导员的工作一味追求以完成上级任务为目的,那么高等院校失去的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时学生在校所接受的知识必将受到限制,学生成才的目标则难以实现。

  ( 三) 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学生对学校管理模式有意见、提意见,辅导员一贯性地站在学校方为学校说理由,很少有辅导员站在学生角度去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更有甚少的辅导员学会反思学生为何会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说,辅导员是联系家长、学生与学校的一座桥梁,在工作中辅导员应保持中立态度,把学校优良的传统、好的学风、校风、文化知识、价值观、世界观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发现学校在某方面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通过辅导员向学校提出,希望给予更改,但是辅导员往往会以各种原因为学校寻找适当的理由辩解,这种管理模式导致学生漠视学校的存在,对学校没有集体荣誉感,这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相违背。

  四、社会学理论方法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高等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用的、合格的专业人才。除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价值观、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与家长、学校管理人员、学生进行沟通与协调,或者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以解决学生的困扰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更能实现自身价值,而社会学理论方法在辅导员工作中才能够作为范式研究得以运用和扩展。

  ( 一) 方法的运用

  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论之一,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基于扎根理论、内容分析等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有助于辅导员在工作中运用,在学生综合测评、贫困生认定、奖助学金的选拔均可以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方式开班会讨论,贫困生认定、宿舍管理还可以运用参与观察法,注意贫困生平时在学校学习遇到的困难、生活中的不便利,住到学生宿舍当中与他们同吃同住,参与学生们的宿舍生活当中更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个别在纪律散漫、学习不刻苦、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采取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对话,增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亲切感。社会学方法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是多维的,可以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对检验辅导员工作结果的实事求是、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

  ( 二) 理论的运用

  社会学理论方法研究侧重于研究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辅导员工作就是研究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扮演多种角色,代表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与家长之间联系、代表学生与学校联系。社会学理论重视的是真实与重现,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中对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做到公平、公正,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尊严和需要,尤其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大学生弱势群体中的成员,要温文尔雅对待,不可居高临下地批评和指挥。
  高等院校学生工作主要责任肩负在辅导员身上,辅导员即注意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正对性对学生进行教育; 又要尊重大学生的思想、意愿和感受,有效利用家长、学生、学校等各方面的资源。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有效利用有助于辅导员工作由传统的“严管化”向“人性化”方向转变,由一般化转向专业化,使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 上海: 复旦大学,20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