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斯尼登的个人生平与理论兴趣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0 共455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思想探究 
【前言】基于社会效率的职业教育观念研究前言 
【1.1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等教育的困境与改革 
【1.3】斯尼登的个人生平与理论兴趣   
【第二章】斯尼登职业教育观与杜威职业教育观的差异 
【第三章】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的影响 
【第四章】对于中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斯尼登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节 斯尼登的个人生平与理论兴趣

  一、斯尼登的个人生平

  戴卫德·斯尼登 (David Snedden 1868--1951)“幸运地”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进步时代,他是美国知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同时也是“美国职业教育之父”普罗瑟的指导老师。提及美国 20 世纪上半叶的职业教育,斯尼登的社会效率职业教育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1868 年,斯尼登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城市卡维拉的一个农场主家庭。他儿时常与大自然为伴,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获取知识,厌烦机械背诵的各种教条。斯尼登入学的年龄比较晚,14 岁才正式进入学校学习。此时的斯尼登已经展示出其“特立独行”的一面,老师布置的文法知识往往掌握的不如其他同学,而在动手能力上却是班级里的佼佼者。1886 年,斯尼登进入洛杉矶一所私立的文理学院--圣文森特学院(SaintVincent College)学习,圣文森特学院是罗马天主教本笃会 1846 年在美国创建的第一所大学。斯尼登 1890 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并在 1892 年获得了该校的硕士学位。毕业后,斯尼登担任过加福尼学校的小学的老师、督学和一所中学的校长职务。但是,斯尼登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加之自己还有继续求学学习的欲望,他于 1897 辞掉了所有的工作,进入斯坦福大学继续攻读文学学士学位,并于 1901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获得第二个文学硕士学位。

  斯尼登 1901 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任助教。期间,斯尼登表现优异,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赞许。1905 年,斯尼登从该校辞职,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兼职教授,在这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斯尼登遇到了他人生的贵人--达顿(S.T.Dut-ton)教授。在达顿教授的引领下,斯尼登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斯尼登的博士论文“美国少年改革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Management and Educationwork of American teenager reform school )”中,他提出了公立学校的改革模型,并把实用性和有用性作为一个学校改革的出发点,这也是他日后研究职业教育的思想基础。斯尼登于 1907 年顺利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欣然成为达顿教授的助手,涉足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对于斯尼登的一生奠定了基础,并在职业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和尝试,他主张用“社会效率”来衡量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

  斯尼登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他于 1909 至 1916 年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教育委员会的总督学。他和助理克拉伦斯。金斯利(Clarence Kingsley)以及副手查尔斯。普罗瑟(CharlesA.Prosser)开始了他们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活动,为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斯尼登于 1916 年返回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台,任职职业教育和教育社会学的教授直至 1935 年退休。

  斯尼登的作品丰富,其着作主要是围绕职业教育问题展开,如《职业教育题》;《职业教育》;《教育社会学》;《学校报告与学校效率》;《中等教育问题》;《走向更好的明天》等①。

  二、斯尼登的理论兴趣

  20 世纪初期,斯尼登举起了教育界社会效率主义的大旗。他在其博士论文“美国少年改革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就提出了公立学校的改革模型,并把实用性和有用性作为学校改革的出发点。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达顿助手时期,斯尼登主要研究社会学领域并且提出了用“社会效率”来衡量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社会效率” 成为他教育信条的核心。②斯尼登认为公立学校的教育正是达成这一目标最好的“效应器”.③我们需要先来探究斯尼登的理论兴趣,研究其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的思想来源。据资料显示,20 世纪早期至少有四种理论为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些早期的研究主要包括罗斯的社会控制论、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泰勒的科学原理以及桑代克心理学实验的相关理论。

  (一)爱德华 A.罗斯(EdwardA. Ross)的社会控制论(Social Control)

  对如何解决社会矛盾与个人矛盾的问题,许多思想家都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柏拉图设计出了理想国;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而爱德华 A.罗斯则选择了“社会控制”.④1901 年,罗斯出版《社会控制》一书,他在书中首次从社会学的角度使用“社会控制”一词。

  罗斯认为,为了制约人们产生有害于社会的行径,需要社会对人的动物本性加以控制,使之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他提出“自然秩序”存在于人的天性中,这种“自然秩序”包括同情心、互助性和正义感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能够自动调节个人行为,使人们互相帮助、互相同情、互相体谅,从而达到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争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动乱。但归根结底,这只是一种理想中的“完美世界”,这中“完美世界”很快被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及移民浪潮带来的影响所否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上、政治上、组织上及社会关系上,还有诸如犯罪、暴乱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人们只靠亲情和友情很难发挥调控作用。

  这时,“以稳定的不受人的情感影响的关系逐渐取代无偿的私人关系。”①这种“不受人的情感影响的关系”就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把社会利益放在了第一位,社会是控制的主体,个人的社会行为是受控的客体。现实社会必须用社会控制机制来维持社会秩序,以谋求社会的稳定有序。斯尼登深受罗斯的社会学理论影响,并把社会控制引入到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当中。

  斯尼登认为要要实现社会效率的持续进行,社会控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而教育是实现社会控制的最佳有效方法。因此,斯尼登非常重视学校关于如何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教育和举措,把老师的榜样作用放的很大,认为合格的老师远胜于父母的教诲作用。

  此外,斯尼登也提倡对学生的各种道德教育的灌输,认为这些举措有利于学生的“服从”和社会的稳定,从而有利于社会效率的提高以及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的实现。

  (二)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

  泰勒被人们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于 1911 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由此标志着西方管理科学的正式诞生。②泰勒认为,谋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科学管理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标,泰勒通过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实验及金属切削等实验,即通过选择娴熟的工人,把每一项工作分解成若干基本动作,然后对工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套工序所用的时间都用秒表进行记录,然后把这些时间相加,就可以算出一个工人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以此为科学依据计算出一个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作定额原理。

  这种原理的应用实施,大量消除了工人的磨洋工现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此基础上,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的 4 条基础原则:“(1)为了替代传统的、单凭经验的劳动操作方法,规定对工人劳动的每一个要领规定一种科学方法;(2)对工人实施挑选、训练、教育和培养,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3)工人与管理者进行明确、适当的分工,管理者应当担负比工人更能胜任的工作;(4)管理者认真和工人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按规定的科学原则顺利进行”.①“泰勒制”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效率主义”逐渐成为一种基本价值观,②并很快风靡于美国教育界。

  斯尼登对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大加赞赏,他把泰勒谋求最大程度的劳动生产率的理论应用到了自己的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中。斯尼登认为,工厂和学校一样,都可以把科学管理理论应用到实处,因为它们的首要目标都是增加社会及经济效益。他认为课程必须既要和成人活动相联系,又要有助于井然秩序的社会,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为以后工作中的规定做准备。③斯尼登认为和工厂管理一样,教育管理必须具有明确的程序和目的,认为各种有意识的教育都是有相应目的的,他还认为社会效率的实现依靠各社会团体内的个人的性质。他以培养具有“社会效率”的“好人”、“好公民”、“好品格”为教育目的,并且制定了如何培养具有社会效率公民的具体教育措施。

  (三)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的社会达尔文主义(Social Darwinism)

  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以及社会学家,被人们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斯宾塞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提出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要早十年。

  斯宾塞的学说中,“进化”是一种普遍的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受进化规律的支配。这种法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而且也适用于人类社会。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核心就是竞争所导致的自然淘汰,有生命力的个人和种族将在竞争中存在,无生命力的个人和种族会被淘汰甚至消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这一理论最好的诠释。这就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阶级存在的必然性以及战争爆发的不可避免性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斯宾塞从自然选择的角度认为人生来就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决定了不同的人应该受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从而把教育分为培养具有专门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及商品和文化的消费者,前者实施职业教育,后者实施自由教育。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斯宾塞的进化理想思想在美国风靡一时,他的学说不仅使美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实际归因到进化过程中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的异质性,同时也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到诸如生物界类似的国际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改革包括教育在内的诸多社会领域奠定了思想基础。①斯尼登的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吸收了斯宾塞的这一进化学说,由此他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批判了当时教育的落后性及不合理性,认为这种“无差别的教育”是社会和个人的一种浪费,人们必须根据个人的能力及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育类别。

  (四)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的心理测量学实验

  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其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认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②人的智力和才能也是先天遗传的,桑代克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得到个体的“聪明指数”,把社会的需要与个人的才能相互匹配,根据个人的能力,把不同的个体放到不同的岗位上,以此来实现社会效率的提高。桑代克先后用猫、狗、鱼等动物进行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创立了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由此总结出了学习定律学说,即: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率。认为人和动物一样,可以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得到某种强化,以此来掌握所需的各种技能。

  斯尼登吸收借鉴了桑代克的心理测量学和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他认为根据社会的评值量计,个人的各种能力品质也是有“许多等级的”,并且认为“分析职业与个人断定职业现在正按着科学的方法发展”,③同时,人们可以根据刺激-反应理论不断通过重复练习来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因为任何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现实的强化下不断的去重复、不断的去演练,才能熟练的去操作某项技能,从而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斯尼登通过对罗斯的社会控制论、泰勒的科学原理、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桑代克心里学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职业教育领域加以发挥,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率职业教育观,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上内容就是斯尼登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产生的背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