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相变储能材料行业低碳发展现状、障碍及突破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24 共7907字
论文摘要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规模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碳排放量以几何积数快速增长,每年大约有 300 多亿吨 CO2排放.到地球的大气层中,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当中.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已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国际社会通过谈判的途径签署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的协定并制定了相关标准 ,其中比较着名的有《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等.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引导绿色信贷 ,也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最大可能去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最大程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的根本选择,也是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除此以外,发展低碳经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都必然要消耗能源,造成碳排放,具体碳排放量的标准制定、发展战略、交易机制、市场准入等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他们都想借此抢占新型碳排放市场,在此新型市场上掌握碳排放规则的制定权和制衡别国的主动权并以此来维护自身利益.低碳经济甚至被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世界各国现在都在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期最大限度的降低工业污染.如美国政府将发展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利用洁净的新能源来减少碳排放对本国环境造成的不可逆的污染,以此推动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于 2003 年发表本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在白皮书中提出要用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来替代当前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高耗能发展模式.日本于 2008 年 6 月由当时的首相福田康夫代表日本政府提出了全新的旨在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策略,即着名的"福田蓝图",正式标志着日本低碳战略的形成.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正演变成为规制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新规则.

  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的经验表明,金融机构对一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国乃至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但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于低级阶段,一国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相关技术支撑,因而商业银行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可以一方面对产能过剩、高能耗的项目和企业严格控制信贷投入,另一方面对符合低碳经济需要的绿色、环保项目如风力发电、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和企业积极支持,提供融资服务,对于环保状况不达标的企业和项目一律停止对其放贷,通过手中的信贷资源参与并支持低碳经济.此外,国内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与国外有经验的碳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共同研发专门提供给与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有关项目的"绿色信贷产品".碳排放权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具有巨大投资价值和较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基于此,中国要牢牢抓住低碳金融发展的巨大机会,以此促进经济结构由高耗能高污染的"高碳经济"向低耗能、绿色环保的"低碳经济"转型,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商业银行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提供强大的助力,不仅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而且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

  2 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商业银行作为资金中转的枢纽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机构,对推动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在参与和发展碳金融业务、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其在发展碳金融业务、实现自身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战略转型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 1 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机遇

  ( 1)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广阔.据世界银行之前的预测 ,在 2008-2012 年间全球碳交易的市场规模每年可达到 600 亿美元,到 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可达 1500 亿美元.而实际情况是,2009 年全球碳交易量就高达 1440 亿美元,比原先预计的市场规模高出一倍不止,而整个 2009年我国的 CDM 市场交易量只有区区 13 亿美元,占比不到全球碳交易量的 1%,可见我国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并且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同时,由于世界各国分配到的碳排放量不同,有的国家有富余,比如中国,有的国家根本不够用,比如欧美发达国家,自然催生出对碳排放权的交易,进而产生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与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各种有商业银行参与的金融交易,如碳排放权的账户托管、交易结算、CDM 项目咨询、与碳排放权挂钩的相关理财产品和避险产品等,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我国已成为继欧盟之后世界第二大碳排放交易市场和世界最大的碳排放量供应国,依托 CDM 的碳金融项目在我国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参与的是与 CDM 相关的项目和服务的金融业务,因而有着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发展条件.

  ( 2) 有利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型.我国商业银行过去一直过于关注存贷款这一基本业务,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部分产能过剩,同时近年来对外出口呈下降趋势给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造成巨大的压力; 其次,在 08 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央行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对商业银行的资本质量和资本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商业银行利润空间压缩; 再次,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使得许多非金融企业成功侵入传统银行领域,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并且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其他资产负债业务特别是中间业务的开发远远不够,已跟不上国际商业银行发展的大趋势,因此亟需调整经营战略,进行经营战略的转型.而低碳经济的发展正好给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营战略转型契机---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的 CDM 项目主要是给有关各方提供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如提供融资租赁、资金账户管理、财务咨询、基金托管等,这些新的业务不仅可以完善商业银行的业务架构,还可以拓宽其中间业务的收入来源,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改变收入来源单一的现状; 其次,碳金融业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业务,这项新业务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对业务运作的模式、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从而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再次,CDM 项目一般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合作中提高在自己所参与的国际碳金融业务方面的议价技巧,不断加强与相关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业务往来,逐渐积累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 3) 树立银行社会责任形象,实现品牌效益.碳金融业务是主旨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引导经济向低耗能方向转变,这样的主旨有利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和气候.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主要是通过信贷资金的倾斜和提供与之相关的中介服务来实现,因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低碳、环保的项目提供资金和服务来打造自身低碳银行的品牌,并推而广之,实现良好的品牌效应.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碳金融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各商业银行妙招迭出,把竞争的焦点放在了支持国家低碳经济发展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上来,兴业银行于 2010 年在金融行业内率先发布了第一份以《可持续发展报告》为题的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中就指出了金融企业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从被动的应付社会责任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我国商业银行谋求企业、社会、环境三赢的品牌战略与责任境界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同时也使得其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 4) 可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国际碳交易量的不断扩大和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碳排放权已经由原来的一纸协议逐步衍生为一项极具投资价值和有一定流动性的新兴金融资产,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承担的减排任务较少,但同时因也丧失了碳交易标准的制定权,只是碳排放权的提供者,换句话说,就是只能把自己手里多余的碳排放权卖出去,至于能卖多少钱,是别人说了算,所以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碳金融交易,熟悉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规则,不断探索碳金融产品定价以及服务的创新,提高自身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定价权,为我国在国际碳金融交易中夺得更多的话语权,同时在参与碳金融交易时加强同其他国家商业银行的合作,并从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 2 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挑战

  ( 1) 专业部门和人才缺失.由于碳金融业务专业性较强,要想很好的开展该项业务需要商业银行设置对应的机构和部门来完成碳金融产品研究、开发以及产品设计定价等必要的前提工作,如可以由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信贷管理部、电子银行部和市场营销部等前台部门进行低碳投资、低碳信贷、碳金融衍生产品开发以及碳金融产品市场推广等工作,必要时可以由这些部门抽调人员来组成专门的碳金融事业部门对碳金融业务进行专业统筹管理;同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合规部等中台部门应根据前台业务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一方面,健全碳金融业务开展后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气候变化对本行碳金融业务影响的风险评估体系; 此外,计财部、会计结算部等后台部门需要在碳金融业务的资金清算、账务核算、收支分析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持.这样,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才能很好的开展并逐渐壮大.但由于碳金融业务从诞生直至发展到今天的历史不长,而且在国内开展时间更短,因而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还缺乏这样的机构和部门设置,同时,国内商业银行中既熟悉环境知识又具备金融技能的符合碳金融业务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而培养相关人才则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现状,从而导致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时不得不过度依赖外部环境专家对开展的碳金融项目所提供的评估意见,而缺少自身对该项目科学合理的独立判断,从而使得从事碳金融业务风险增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不敢贸然介入该领域.

  ( 2) 对碳金融认识不足.虽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还不需要承担太多的减排义务,但经济发展方式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变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竞争、客户、技术、风险环境也必然会发生深层次的变化.相对于快速转变的外部环境,我国商业银行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时的战略转型和服务理念已有所滞后.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对碳金融业务的项目开发、运作模式、风险管理、交易规则和利润空间等方面的内容还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对于碳金融业务中运作层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碳金融业务与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内在联系认识还不够清晰,导致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各个主要环节都被先知先觉的几家国际知名外资商业银行所把持,甚至国内的 CDM 项目中介市场也几乎被国际金融机构垄断,而国内的商业银行只能吃些国际金融巨头吃剩下的残羹冷炙,如在碳金融业务中通过中间业务和金融市场操作来获利或者通过资金提供获得利差等.

  ( 3) 碳金融业务风险较大.虽然我国自 2011年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之后,碳金融业务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 2014 年 5 月,我国碳交易累计成交 385 万吨,交易额高达 1 亿 2501 万元,一跃成为继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碳交易市场,但不可否认,碳金融市场在我国还是属于新兴的市场,相对于传统金融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时除了面临传统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外,还需要面对较大的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此外,碳金融项目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程序更多、运作过程更复杂.如开展 CDM 项目必须履行国内、国际两套程序,与此同时还需要经过多个相关机构的审批和技术认证,通常一个项目从申请到批准需要大半年的时间甚至更久,这还是比较顺利的情况,如果不顺利,可能等待较长时间之后还批不下来,那么之前的努力都会打水漂,因而复杂的审批程序带来的是高昂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的结果.即使项目顺利批下来,紧接着该项目能否按期建成投产,正式投产运行过后能否达到预期减排效果等,这些都需要相关监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处于运行阶段的项目具体碳排放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指导,由此不难看出,这些情况会带来的碳金融项目的不确定性,因而也会也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参与该项目的风险指数.

  3 低碳经济下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策略选择

  尽管碳金融业务面临着国际规则的不确定性,但是世界各国为了共同的生存环境应对气候恶化的合作趋势不会改变; 碳金融业务作为国际金融领域各国新的竞争热点的事实不会改变; 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新的低碳经济的趋势不会改变.因而,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和经济发展大势,制定积极合理的碳金融发展战略,开展碳金融业务,尽早占领碳金融市场的制高点.

  3. 1 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并加强相关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碳金融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全新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业务,因而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进行相关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通过对现有的机构和部门进行整改或者专门成立新的碳金融部门,比如碳金融事业部或碳金融中心来专门负责与碳金融相关的各项业务的开展,该部门主要负责对碳金融市场进行考察分析进而制定本行的碳金融发展战略,同时负责碳金融的市场开发、推广与维护,尽可能开研发系列有市场前景的创新碳金融产品等.由于碳金融业务的发展要面对复杂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因而亟需既熟悉环境知识又通晓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所以商业银行在人才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招募新员工和对已有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的方法建立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猎头公司挖掘一些熟悉碳金融国际标准的专业人才,甚至可以从国外引进,此外,还可以高薪聘请一些社会学和环境学方面造诣比较高的专家作为外部顾问,从而建立起一支相对专业的碳金融业务团队来进行项目的运作.在此基础上,我国商业银行还可以借鉴碳排放披露项目组织 ( CDP)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组织( UNEPFI) 等碳金融相关国际机构的成熟经验,引进国际上在碳金融业务领域做的比较好的机构所积累的专业技术、知识产权和先进的运作模式,同时动态跟踪世界各国的 CDM 项目和 JI项目进展,掌握核证减排量( CERs) 等相关碳排放产品市场的行情,积极执行赤道原则 、责任投资原则等碳金融国际评估准则,科学评估低碳经济项目,从而不断提升参与碳金融业务的专业水平.

  3. 2 创新碳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会催生出大量的节能减排项目,创造出更大的碳金融市场和机会,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碳金融业务部门,创新碳金融相关产品和服务,抓住这千载难逢的碳金融发展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 1) 提供 CDM 项目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国内生产制造企业经常从国外租赁大型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这些租赁来的设备只要比国内同类设备能效比高就可以作为小型 CDM 项目来实施.比如当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发电厂项目就有很多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来进行,我国也可以效仿,把 CDM 项目和融资租赁结合起来操作.目前国内有不少商业银行都设立有自己专门的金融租赁公司,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己下设的金融租赁公司为处于初始建设阶段的 CDM 项目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抑或与专门的租赁机构进行合作提供相关服务并收取费用.这是一个对银行和对 CDM 项目企业双赢的选择---项目业主可以通过融资租赁获得税收等相关优惠,商业银行资融资租赁中掌握着设备的产权,自身承担的风险大大降低.

  ( 2) 为碳金融交易提供顾问服务 .我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权出售方,但国内市场 CDM 项目分散、审核周期长、各种交易机制并不完善、中介程序复杂,这样就直接降低了碳排放权资产的经济效益,同时,出售企业缺乏与国际碳排放权购买方之间的交易经验,国内专业的能够为 CDM 项目提供专业咨询和协调的机构极少,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我国企业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常常吃亏,也制约了我国碳排放业务的发展.而商业银行具有客户资源丰富,与国际市场联系较多的先天优势,可凭借这些优势,积极和国外碳金融专业机构合作,协调碳排放权买方和卖方的关系,为其交易提供专门的金融咨询和中介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 3) 参与托管或组建碳基金 .在碳金融发展较快的发达国家,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都快速反应,纷纷进入新兴的碳金融领域,发行跟碳金融相关的投资基金,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这些碳基金并不满足于国内市场,在巩固了战果以后开始大举入侵海外市场.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发挥自己基金托管方面的经验优势,积极承接大规模进入中国的海外碳基金,获取托管费用并学习海外碳基金运营经验; 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和其他相关机构合作成立并发行自己的投资于各类碳排放权的碳基金,既可以为基金投资者带来收益,巩固了客户资源,同时也自己进一步开拓国内碳金融市场打下基础.

  ( 4) 开发与 CDM 项目挂钩的理财产品或金融衍生产品 .由于低碳和环保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导致与此相关的企业和产品显示出越来越强盛的生命力和盈利能力,这些企业的股票也收到投资者的青睐,市场表现出色,因而,商业银行选择这些低碳环保企业特别是 CDM 项目企业作为投资对象,开发与之相关的理财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如碳排放权期货、碳保理业务等,必然能够获得投资者的追捧,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3. 3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碳金融业务风险

  当前,由于低碳金融属于新兴领域,受到资本、技术、经验以及市场规模的限制,CDM 项目本身盈利性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商业银行在加大低碳金融领域业务拓展的同时要注意防范和及时化解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以确保该项业务能够合理稳健的开展.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一些未来经济收益高、外部担保性强的 CDM 项目来参与,同时注意在提供贷款的过程中,通过银团贷款、分期分批渐进式投入资金等方法降低贷款的信用风险.

  其次,注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来控制碳金融业务的风险.一般服务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碳金融业务往往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相关金融机构进行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和交流,不断积累参与碳金融业务的国际经验来达到提高碳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 .

  再次,我国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世界各国和相关组织关于气候变化谈判的最新进展以及主要碳排放权交易国家对于相关政策法规的修订和变动,通过完善相关合同条款来达到防范政策风险的目的.此外,为 CDM 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时,主要选取信用等级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然后通过银团贷款、分期付款、监控资金流量和流向的方式来降低信用风险,对于未来付息方式以外币结算的项目,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来降低可能的汇率风险,同时,在商业银行在参与 CDM 项目的时候聘请和咨询相关国际法专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尽量 采用对自己有利的法律条款和法律管辖.

  参考文献:

  [1]拉巴特·怀特. 碳金融[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叶朝晖. 低碳经济---商业银行新的战略选择[J]. 银行 家,2010 ,( 4 ) :64 -66.

  [3]周行健,林明恒. 低碳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J]. 南方金融,2010 ,( 3) :74 -76.

  [4]翁清云,刘丽巍.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 金融论坛,2010( 3) :4 -11.

  [5]周行健 ,林明恒. 低碳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J]. 南方金融,2010 ,( 3) :74 -76.

  [6]杨 志,盛 普.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社会科学辑刊,2010,( 3) : 143 -146.

  [7]贡 峻,陈 磊. 低碳经济下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创新[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 3) :35-40.

  [8]中国民生银行风险管理部低碳金融课题组. 商业银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J]. 银行家,2010,( 9) : 75-7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