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贵州低碳经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分析(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09 共7713字
  3. 4碳汇水平时序性演变分析
  
  低碳资源主要体现研究区的碳汇情况,碳汇储存量越大,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就越强,对研究区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就越大。研究结果表明:2000 ~2003年贵州省低碳资源水平下降,2003年后有所提升,低碳资源向好发展。如图4所示。2000 ~2003年低碳资源水平降低是由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减少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水平的降低导致的。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前几年,城市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环境发展保护意识并不重视,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修复力度不够,导致这一时期生态环境的恶化。2002年贵州省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2003年后,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初步显现,2003年森林覆盖率比2002年增长13. 2%,到2012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7%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和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00 ~ 2012 年贵州省碳汇水平指数变化图
  
  3. 5低碳生活时序性演变分析
  
  低碳生活指标主要表征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对碳的依赖程度。交通、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已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因此,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和出行方式将会给低碳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如图5所示,2000 ~ 2012年,贵州省低碳生活水平除2001年出现大幅度下降外,其他年份均有小幅度波动,但整体保持平稳。究其原因,2001年城市燃气普及率下降幅度较大,降幅达25. 56% .而后,2007年也有所下降,但对整体发展水平影响不大。2000 ~ 2012年,贵州省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呈下降趋势。2007 ~ 2012年,贵州省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平均值为4. 84台/万人,远远低于全国11. 38台/万人的平均水平。尽管贵州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镇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相对全国来看,贵州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发展业还有待大力完善。
  
  2000 ~ 2012 年贵州省低碳生活变化图
  
  3. 6低碳响应时序性分析
  
  低碳响应不仅体现研究区对发展低碳经济所采取的措施,还能够反映研究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水平情况。如图6所示,2000 ~ 2012年,贵州省低碳相应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整体水平明显增强。2006年、2008年和2012年出现3次明显下降。原因在于贵州省这三年环保投入资金比例略小于其它年份。另外,在2000 ~ 2012年间,贵州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012年贵州省完成工业废水治理项目122个,比上一年增长48. 8% .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0年的3. 1%提高 到2012年 的83. 9%,年均增长率为31. 63%,已接近全国水平。2007 ~ 2012年,贵州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总计达4 838. 75万吨,年均增长率达10. 18%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逐年增加,2012年处理率达51. 6%,较全国84. 8%仍有较大差距。
  
   2000 ~ 2012 年贵州省低碳响应变化图
  
  3. 7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2000 ~ 2012年,综 合 评 价 指 数 由2000年0. 444 7提升到2012年0. 670 7,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提高。研究结果表明,近13年来,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2000 ~ 2006年,低碳经济发展处于波动状态。其中,2000、2002和2005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 444 7、0. 485 3、0. 475 8.究其原因:2000年,贵州省低碳排放和低碳消费指数非别为0. 121 5和0. 118 8,处于较高水平。2002年,贵州省加大了对环保资金的投入,环保投入资金占GDP的比列达到2. 3%,同时,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也较2000年和2001年有大幅提升,低碳响应指数为0. 101 4,由此拉动了当年低碳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2005年贵州省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使低碳经济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这一年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基础指数为0. 0236,为当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
  
  2)2007 ~ 2012年,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实现了低碳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①近年来,贵州省不断加大对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扶持,先后制定了《贵州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贵州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文件》等文件,为贵州低碳经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②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清洁发展机制,为贵州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储备。但从贵州省发展低碳经济趋势来看,贵州省2012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为0. 670 7,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00 ~ 2012 年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图
  
  4 结论与讨论
  
  1)2000 ~ 2012年,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向好,2006年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优化,使得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基础水平不断提升,为今后低碳发展打下了基础。此外,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生态理念的普及,贵州省拥有较好的碳汇水平,低碳资源水平逐年提高。
  
  2) 虽然贵州省低碳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逐年提升,但贵州省低碳排放和低碳消费水平较低。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的逐年增加,表明贵州省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消费方式仍以高耗型能源为主,产业结构和低碳技术水平发展仍需加强。
  
  3) 贵州作为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恢复能力较差,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刻不容缓。而贵州又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经济仍是未来几年的首要任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贵州来说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在未来的发展中,贵州省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鼓励新能源产业运行,加大对清洁能源机制研究,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ANN P Kinzig,DANIEL M.“National Trajectories of Car-bon Emissions:Analysis of Proposals to Foster the Tran-sition to Low-carbon Economy”[J]. Global EnvironmentalChange,1998,8(3) :183-208.
  [2]屈小娥,曹珂。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2) :30-35.
  [3]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1) :43-46.
  [4]JHONSTON,D,LOWE,R,BELL,M.“An Exploration of theTcehnical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CO2Emission Reducationin Excess of 60% Within the UK Housing Stock by the Year2050”[J]. Energy Policy,2005(33) :1643-1659.
  [5]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 人类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153-160.
  [6]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 :14-19.
  [7]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 :44-47.
  [8]尹希果,霍婷。国外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9) :18-23.
  [9]范德成,王韶华,张伟。低碳经济目标下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4) :696-703.
  [10]朱 守 先,庄 贵 阳。基 于 低 碳 化 视 角 的 东 北 地 区 振兴---以吉林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2) :230-234.
  [11]冯碧梅。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 :54-58.
  [12]孙文生,杨洪艳。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以河 北 省 为 例[J].河 北 经 贸 大 学 学 报,2012,33(2) :54-57.
  [13]翟石艳,王铮,马晓哲,等。区域碳排放的计算---以广东省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6) :1543-1551.
  [14]霍金炜,杨德刚,唐宏。新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建议[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4) :435-441.
  [15]聂锐,张涛,王迪。基于I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景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9) :1557-1564.
  [16]EHRLICH P R,HOLDRENS J P.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Growth[J]. Science,1971,171:1212-1217.
  [17]张乐勤,李荣富,陈素平,等。安徽省1995年~ 2009年能源消 费 碳 排 放 驱 动 因 子 分 析 及 驱 动 预 测-基 于STIRPAT模型[J].资源科学,2012,34(2) :316-327.
  [18]孙赫,梁红梅,常学礼,等。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空间关联[J].经济地理,2015,35(3) :154-162.
  [19]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volume[EB / OL]. Japan:the Institute for GlobalEnvironmental Strategies,2008[2008-07-20].
  [20]曹炳汝,谢守红,黎晶晶。长江三角洲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6) :159-16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