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贵州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31 共5241字

  4 贵州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
  
  "2012 年贵州省累计投资 20 亿元用于重点减排工程项目,以环境倒逼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民众关切的污染物防治,加快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减排工程体系。2012 年贵州省共实施 142 个重点减排工程项目,由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畜禽养殖治污工程、燃煤电厂和钢铁烧结机脱硫工程、燃煤电厂和水泥行业脱硝工程、酿酒造纸等工业企业减排工程、机动车减排工程等构成的减排工程体系已逐步完善。"贵州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显着成绩,但生态环境基础依然脆弱,低碳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4.1 贵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4.1.1 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形势。

  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形势,即低碳经济转型的"受迫性".贵州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在我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背景下进行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更是明确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8].2010 年 7 月 19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范围包括: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该试点省和试点市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差异也很大,体现了我国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的所做的努力。

  2011 年 10 月 29 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深圳市获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东部沿海省份已经进行低碳经济转型,在降低碳强度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贵州作为国家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目前碳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当然不能置身事外。只有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步伐,才能在产业对接、产业转移、产业融合中与东部地区保持一致,不至于成为简单的落后产业承接地。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必然的选择。

  4.1.2 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需求。

  低碳经济转型的"自愿性".降低碳强度,改善并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也是贵州自觉做出的一种选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贵州的经济发展较为粗放,产业链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层制造环节,产业附加值最低。贵州经济的发展大都依靠"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体系。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较低,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贵州的经济总量还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2013 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为 8006.79 亿,人均生产总值为 22981.60 元,位列全国省市之末。

  2010 年 10 月 26 日,贵州省召开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战略抉择。2012 年国家针对贵州欠发达的现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12]2 号文件,给予贵州财税、投资、产业、土地、金融、人才和对口支援等七个方面 119 项优惠政策,给贵州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赶超带来良好的机遇。在国家继续推动西部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贵州要借力国家战略,主动进行经济转型,立足于本省省情,科学的解决资源、环境的瓶颈,调结构,促发展,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

  4.2 贵州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4.2.1 碳排放量逐渐增加。

  省级行政区作为政府发展规划的具体执行和监督部门,研究其能源消费碳排放和预测,对于制定减排的技术路线和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碳排放量计算指南。

  鉴于贵州的发电企业主要是燃煤发电,对于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采用简约的计算方法:发电燃用标煤量=供电量×供电煤耗 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电燃用标煤量×2.493.

  5本式中,A 为碳排放总量,104t;A1表示除电力以外的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Bi为能源 i 消费量,按标准煤计,104t;Ci为能源 i 碳排放系数;i 为能源种类;D 表示发电燃用标准煤。贵州省主要消费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来源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A2表示电力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公布的数据,国家统计年鉴和贵州统计年鉴所得来的数据,将贵州主要消耗的原煤、天然气、电力、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八种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据此计算总的碳排放量。

  贵州省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但也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有所波动。2008 年中国举办奥运会,全国响应"绿色奥运"的号召,碳排放量比 2007 年有所下降,之后随着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提出和"国发二号文件"的下达,贵州加速经济的发展,随之带来能源的更多的消费,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逐步提高,2012 年达到 18284 万吨。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贵州省人均碳排放量基本保持增长势头。2000 年人均碳排放量为 2.03 吨/人,到2012 年则达到了 5.25 吨/人,年增长速度达到 13.22%.

  4.2.2 碳排放强度整体下降。

  碳排放强度等于碳排放量与 GDP 的比值也就是碳生产率的倒数,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而言,碳排放强度可以反应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从某种程度上碳排放强度下降可反映能源利用和碳排放的经济效益提高程度。研究认为,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率大于 GDP 的增长率时才能实现 CO2 的绝对减排。进行碳强度实际计算时,考虑到经济发展中价格不断变化的因素,以现价 GDP 计算的单位碳排放量不能直接对比,故采用 GDP 可比价。具体方法:2000-2012 年的名义 GDP 以 2000 年作为价格基准年,根据中国统计局统计的特点,剔除 CPI 价格变化指数,计算出实际的 GDP.由此计算出 2000-2012 年的碳排放强度。

  2000-2002 年受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通货紧缩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滞后性,经济下行压力大,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2002-2003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消费和投资逐步回升。贵州同东部沿海、中部地区一样,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出现反弹,碳强度出现振动上升。2003 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 2004 年开始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贵州的碳强度再次开始下降,但由于经济总量和能源使用的原因,碳强度只是呈现小幅下降。从 2006 年开始,碳强度下降的幅度超过了 GDP 增长的速度,这表明贵州在国家政策导向、经济发展现实需求等因素作用下,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发展方式逐步趋向科学,逐步向低碳经济发展转变,真正提高了碳生产率。到了 2010 年,贵州省提出"工业强省战略",加大了对工业的建设和投入。

  虽然与此同时贵州也提出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但由于贵州本身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技术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加大了能源的使用,并带来了碳强度的提高。但总体而言,贵州的碳强度从 2000 年的 7.40(t/104 元)下降到 2012 的 3.38(t/104 元)(见图 4-2),也从中可以看出贵州省为走低碳发展之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综上所述,贵州 13 年来的发展,其产业基础整体能源消耗量较大,与资源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基本匹配。在发展过程中贵州采取了相关技术改造,推动其产业综合能耗和碳排强度逐步下降,已经具备一定低碳经济发展特征,只要处理好发展制约,在贵州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完全可以实现。

  4.2.3 能源消耗现状贵州省目前随着 GDP 的增长,能源大量消耗,贵州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严重不足。2012 年,贵州省全省终端能源消耗总量 9156.04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9.5%,是 2000 年消费总量的 3.21 倍(图 4-3)。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并且增长速度呈不断增大的态势。

  能源强度又被称为单位 GDP 能耗,是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能源强度=能源消费总量/GDP,单位为吨标准煤/万元。近年来,贵州能耗效率不断提高。根据 2013 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可以查出贵州能源强度从 2000年的 2.77 下降到 2012 年的 1.34.但是 2012 年全国的能源强度仅为 0.76,所以从全国范围来看,贵州的能源强度还是较高的,能耗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4.2.4 产业结构优化现状。

  根据我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碳源划分(见表 4-2),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第一、二、三产业和生活消费。

  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现代农业逐渐机械化,并且加大了对农药、农膜的需求,从而对能源的消耗也不断增加。第二产业是能耗最大的,其中,煤炭俗称为工业的"粮食",而石油则俗称为工业的"血液".众所周知,对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大力发展,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采矿业、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减排压力甚大。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销售、餐饮、电信、金融、旅游等。具有能源消耗小,就业容量大的特点。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碳生产力较高的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46].

  "十二五"期间,贵州立足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包括能源及化学工业、矿产开发及加工业、特色农牧及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在内的特色优势产业,极大地促进了贵州产业结构调整[21].其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从图4-4 可以看出,从 2008 年开始在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第一、第二产业。

  以高性能处理器为核心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以趋于丰富资源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以军工为依托的机械生产和加工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极大促进了贵州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产业集群,而集群效应进一步促使了低碳产业规模化发展成为可能[36].

  4.2.5 碳汇能力建设。

  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座天然的碳汇。在这里碳汇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森林面积和造林面积。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森林碳汇和碳汇林业作为重要途径之一,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贵州也积极加强碳汇能力建设。贵州省的森林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从而森林覆盖率也是逐步提高的。从全国范围来看,贵州省 2012 年森林面积 828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47%.从国家统计局网站查到的数据,全国 2012 年森林面积为 20768 万公顷,而且平均森林覆盖率仅为 21.6%.

  可见贵州的森林覆盖率还是远远超过国家平均水平的。但是另一方面,贵州的造林面积自 2003 年开始就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贵州 2012 年的造林面积仅为 19.93万公顷,比 2000 年减少了 32.14%.全国 2012 年的总造林面积已达到 559.6 万公顷,贵州仅占到全国的 3.6%.

  4.2.6 碳金融发展现状。

  《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金融交易发展迅速。碳金融发展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指标、金融环境指标、金融效率指标、金融产品指标、碳金融业务指标、能源效率指标等[30].贵州的碳金融发展水平在全国的排名,从 2007 年的第 21 名上升到 2012 年的 18 名,但是仍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 CDM 项目数据库显示,截至 2014 年 10 月 23 日,我国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 有 5059 项,贵州批准 CDM 项目 175 个,在全国各省份中处于第十位。

  目前由于贵州的金融市场不太完善,仍没有建立省级的碳交易所。

  4.2.7 低碳社会发展现状。

  低碳社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学者提出的。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其形成系统的统一概念。简单的说,低碳社会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文明的绿色低碳理念,人们进行低碳生产生活和消费。低碳社会是"橄榄型"的绿色、公平社会。

  贵州省的省会贵阳作为首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之一,在建设低碳社会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在低碳交通方面,贵阳目前进行轨道交通建设,争取在 2020年前完成轨道交通 1 号线和 2 号线工程,在主城区形成基本骨架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了便利。目前贵阳对外地车辆最新规定,市外的车辆进入贵阳市由"开三停三"变为"开四停四",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节能建筑方面,2014 年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绿色建筑发展与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绿色建筑发展和和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将绿色建筑发展和民用建筑节能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同时将绿色建筑发展和民用建筑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年度考核评价的内容。另一方面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实施,并且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每年度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节能建筑推广的实施。

  在低碳生活方面,贵阳市从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入手,引导公众接受低碳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市民尽量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引导市民实行住房节能装修。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低碳生活行动,参与"地球一小时"、精心准备"低碳生活周"活动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