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太极拳推手运动中的八种方法分析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1 共369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太极拳技击中的八种推手方法研究
【第2部分】 太极拳推手运动中的八种方法分析导论
【第3部分】太极推手八法的释义
【第4部分】太极推手八法运用基础
【第5部分】太极推手中的听劲阶段
【第6部分】太极推手中的引化阶段
【第7部分】太极推手中的发放阶段
【第8部分】太极八法在推手中的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1 导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众多拳种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种之一。武术的本质特征是技击,太极拳虽然具有绵缓的动作特点,但其技击作用可以通过太极推手来体现。太极拳是由太极十三势组成的,如把太极拳比作一座建筑物,十三势就是建筑物的原材料。其中包括着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前进、后退两种步法,左顾、右盼两种眼法;中正一种身法。太极拳与太极推手是体与用的关系,太极是体,是根本,太极推手是用,是用来验证太极拳的拳法动作正确与否的重要手段。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太极八法的动作特性,以掌握在太极推手中太极八法合理运用的规律,来达到制胜对方的目的,从而更好的、更深入的研究太极拳体系。

  当前关于太极拳和太极推手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太极拳八法在推手中具体运用方面的研究不多。而研究太极拳八法的运用,对于研究太极拳和太极推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理论意义上来讲,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研究太极推手技术与太极八法的运用为重点,从太极推手和八法的释义和八法运用基础入手,进一步论述和分析八法如何运用到太极推手中,从而加深对太极拳本质的认识,对于太极拳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太极拳实践技击的运用起到一定的完善和补充。从实践意义上来讲,深刻揭示太极八法在太极推手中的运用,对于更好的传承太极文化、促进太极拳在国内外的传播和推广也大有裨益。同时有利于武术研究者、武术教师更全面的研究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击本质和作用,展现太极拳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理论方面研究

  陈照奎、马虹在在2000年1月出版的《陈式太极拳拳法原理》一书,详细介绍了陈式太极拳一路和二路中每个动作的要点和作用,其中每个动作都是八法中一个或几个的组合,每个动作的作用都和八法是息息相关的。并指出太极拳在运用这些方法时,一方面要求使对方的肢体动作不灵活,处于不利的形势。

  另一方面要求自己的动作灵活自如,自己的形势有利。[1]说明了太极拳盘架是太极推手的基础。

  赵增福在1997年1月出版的《中国赵堡太极拳》一书,指出太极推手中化和引的使用规律,使用时要顺着对方之势,对本文的将太极推手划分阶段,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其中介绍的引化其力的理论,对于太极拳理论和太极推手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姜周存在 1999 年 9 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第 3 期上发表的《论太极推手拳架与劲力训练方法》一文,详细介绍了太极推手中的各种训练方法,强调了太极推手要以拳架做为基础,关键是要练劲,从太极拳技击的方面,对太极推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该文对我们研究太极推手技术的运用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作用。

  姜周存、姜守峰在 2006 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第 21 卷第 1 期上发表的《试析阴阳学说在太极推手中的运用》一文,从阴阳相资、阴阳平衡和阴阳互转三个方面论述了太极推手的哲学基础是阴阳学说,说明太极推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并且融入哲理和技击理念。

  李成银在 1995 年第 2 期《山东体育科技》上发表的《试论太极推手的战术与发力》一文,说明了太极推手是与自己的拳架姿势相统一和吻合的。同时提出了推手运动的运用方法和和战术种类,分析了推手的发力方法,为更好的研究太极推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王宇、赵曼华在 2000 年 5 月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第 5 期上发表的《关于太极拳内功运用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了练习太极拳要注重内劲的训练,劲法的正确使用是太极技击的关键。

  纪志华、黄雁平在 1998 年 4 月在《内蒙古师大学报》第 3 期上发表的《太极拳八门劲法的分析与研究》一文,通过回顾有关太极八法之前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八门劲法的本质、内涵和特征,从多个层次上分析八门劲法的相互关系,掤是八法中最重要的劲法,贯穿于八法之中,总结出不失掤的的推手才是太极推手,张志勇在 2010 年 12 月在《体育学刊》第 12 期上发表的《论太极推手的技术和文化特征-兼论传统太极推手竞技化不可行》一文中,认为太极推手是和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运动风格是相同的,都具有含蓄谦让的特征。并对太极推手的传统理论和现代推手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他认为太极推手不是竞技对抗项目,是一种懂劲的训练方法。

  孟庆光在2009年8月《搏击·武术科学》第8期上发表的《太极推手“沾连粘随”技法阐微》一文,详细说明了技击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即只有做到体用兼备才能达到练太极拳的上乘境界。沾连粘随始终贯穿于太极推手中,通过论证听劲与沾连粘随的关系,揭示了太极推手的精妙之处。该文对本文在太极推手听劲阶段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林清在2010年2月《搏击·武术科学》第2期上发表的《谈太极拳中捋法的运用》一文,从太极拳八法捋法的方法、手法、用法三方面入手,详细说明了捋法在八法中的位置,以及在太极推手中的运用。该文对本文捋法运用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阿山、王丰秋、张世代在 1996 年 11 月《大庆高等专科学校校报》第 4 期上发表的《太极拳推手八法的医疗作用》一文,阐述了太极八法的内涵和太极八法的产生,以及太极八法与八卦对应关系和所属经络脏腑穴位的医疗作用,充分说明了太极推手八法不但有着技击作用,还有着强身、防病、延年的医疗价值。

  1.2.2 实践方面研究

  田金龙在2001年4月《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太极拳根的技术之研究》一文,运用力学原理分析,探讨了根与其它方面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提高自身重心的稳定性,以及破坏对方重心的稳定性的方法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该文对于太极八法技术的运用,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田金龙在2000年3月《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对《太极拳中“沾粘连随”与“敷盖对吞”两大技法的比较分析》一文,分析比较了太极拳中“沾粘连随”与“敷盖对吞”两种技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使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了这两种技术的根本原理是一致的。

  田金龙在2000年3月《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第14卷第1期上发表的《太极拳“引进落空”学理研究》一文,通过对太极拳外在的动作与太极劲力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太极拳“攻手”和“病手”区别的原因,分析了轻重沉浮的原因,从而展开了对“引进落空”的技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在推手的引化阶段研究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田金龙在1994年8月《福建体育学院学报》第3期上发表的《太极推手三种发放技术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兼对<打手歌>和<四字诀>的力学原理破译》一文,邀请的实验对象是上海太极拳家施文德先生和作者本人,攻方实验对象是作者本人,守方试验对象是施文德先生。作者通过“承化逆发,走化逆发,走化顺发”三个不同的动作进行试验,得出结论是:三个动作前四个阶段均反映出《打手歌》所叙述的发放技术的四个步骤。该文对本文在太极推手发放阶段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姜周存、徐元君在2000年《体育学刊》第三期上发表的《太极推手的力学分析及其利用》一文,分析了太极推手的力学原理方面,并把力学的内容和推手动作相结合。该研究通过对顶劲、转劲、合劲的分析,论述了在推手中要明确各种劲的力学原理,把力学的原理和太极拳的训练相结合,通过反复学习与试验能达到粘黏连随、引进落空的境界。此研究对于更好的运用太极推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史有为在2003年3月《体育科学》第2期上发表的《太极推手腿部瞬时发力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一文,邀请的实验对象是训练年限5年以上的上海体院推手队队员8名且与非推手运动员8名。对两组队员分别进行实验,用三维测力台,得出的结论是推手队员腿部,发力的速度快、力量大。时间短,能迅速激活需要运用的肌肉。该文对本文在太极推手发放阶段的技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综合上述分析,目前还没有关于八法在推手中运用的全面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大部分学者是在对太极推手的技术和太极推手的劲力方面做研究,也有少数学者是从单方面研究太极八法中的某种方法,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关于太极八法与太极推手的关系,以及太极八法如何在推手中运用方面很少有人研究。太极八法是推手的重要部分,只有研究清楚八法的内涵、作用和运用核心才能更好地运用到推手中,发挥出太极拳的技击性。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在本文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文献资料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搜集有关武术、武术技击、太极拳、太极推手、太极拳八法、太极拳技术、太极拳技击方面的着作 60 余部,论文 150 余篇,网站资料等,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研究。此外还阅读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有关方面的书籍,从而对太极拳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本文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3.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和从事太极拳和太极拳推手教学训练多年的专家教授、高级教练员、民间武术权威人士的交流,听取和借鉴他们的见解和观点,开拓了本文写作的思路,对本文提供了丰富的指导建议。

  1.3.3 逻辑分析法

  通过查阅太极拳理论、太极拳训练、太极拳推手、太极拳八法等相关的资料和听取太极拳名家们的见解,运用逻辑性的原则对太极推手和太极拳八法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