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招商引资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6 共2975字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招商引资是指通过行政资本的投入与转化,以及资源资本的投入与置换,并以优越的地理区位、特定的人文资源的包装推介、吸引外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流入到本地,并与本地的生产要素结合,促进一个地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发展变化,促进该地区地方经济跨越式、突发式、阶越式的发展。招商引资源于中国因开放政策所成立的开发区,早期主要集中在吸收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中国早期沿海幵发区的招商引资所引起的示范效应(地方经济总量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地方就业增加,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地方官员升迁比例增加)被各地政府官员发现,随后中国各级政府成立了大量的开发区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成立的幵发区)吸收投资(主要是非本地投资者)的活动。招商引资一度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并且在各级政府报告和工作计划中出现。主要表现形式是地方政府(开发区)以说服投资者受让土地或租赁厂房,针对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的销售行为。各地的招商引资正从吸收外资为主到同时吸收内外资,从吸收第二产业投资为主到同时吸收第三和第一产业。它的一般形式:1、有项目一找资金;1、有资金一找项目;3、有项目、有资金一找地方落户;4、有项目、有技术、有品牌?^找资金;5、没项目、没技术、没资金一出让土地。

  2.2相关理论概述

  2.2.1西方相关理论

  招商引资是国际投资理论结合具体国家实践的体现。西方学者对招商引资理论的阐述主要是从招商引资逆向反映角度即国际投资理论进行的。其理论体系分为两大类,宏观理论体系(国家发展理论)和微观理论体系(企业成长理论)。

  一、宏观理论体系--国家发展理论。从国家宏观层面对招商引资进行规范和实证研究的理论体系,称为招商引资的国家发展理论。又根据招商引资对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作用机理的不同,西方招商引资理论分为投资国理论和招商国理论。

  二、微观理论体系--企业成长理论。从企业微观层面对招商引资进行规范和实证研究的理论体系,称为招商引资的企业成长理论。最早见于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从经济学角度对企业自身发展的研究观点。代表着作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教授安蒂思?潘罗斯(Penrose)出版于1959年的《企业增长理论》一书,潘罗斯继承了熊彼特的传统,从经济学角度通过研究企业内部动态活动来分析企业行为。潘罗斯认为,企业是一个管理组织,同时也是人力、物力资源的集合,企业内部的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潘罗斯通过建构企业资源一企业能力一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2.2.2本论文果用的理论

  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政治界和学术界因“增长极限论”展幵大讨论而形成的经济发展理论。它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由资源型经济过渡到技术型经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效益,积极控制人口增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应用高新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于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1989年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严格定义,“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

  可持续发展己经是我国的既定发展战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水平的原因,以前主要发展的目的以经济为主。改革幵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国策。如“绿色长城”(防护林带)的建设。1994年7月,国务院宣布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确定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长期发展的指导原则,成为我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要求中,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 0 一0年翻一番”.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相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

  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在震撼世界的经济增长步伐之下,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济是基础,但是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等同于社会进步。环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我国长期持续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不是依靠消耗大量资源就是消耗大量低端劳动力换取发展,科技含量低,很多企业都是在粗加工层面发展。这种模式下发展的经济,消耗大而利润低,企业无力支持环境保护,企业只是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顾社会利益和环境保护。这不仅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也对资源造成毁灭性的浪费,对地方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并无好处。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弊端早已暴露无遗。

  所以,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确定以下合理的乡镇招商引资政策所应有的价值标准:乡镇招商引资必须考虑地方特点,能发挥地方优势,同时实现保障短期的经济效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体而言,必须能同时实现综合性的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政策不能以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牺牲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是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策的调研、制订、分析、蹄选,实施和评价的全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又称政策科学。莱斯维尔是政策分析的奠基人,代表着作《政策科学》。上世纪60年代末,因各种复杂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政策分析逐渐发挥其作用。政策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对备选政策的效果、本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它侧重于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新的政策方案和解决途径。政策分析重观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釆取不同政策的结果分析,寻找政策分析规律,提A政策的有效性,提出新的方法和理论。

  在作为研究方法理论的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指导下,笔者在这项研究中所确定的分析层面是乡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招商引资政策如何被引入乡镇,实际当中乡镇又是如何操作该政策,以及招商引资在乡镇产生的实际效果,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找到优化调整招商引资政策的思路,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技术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对具有不同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现状的乡镇采取不同的招商引资方式的差别化结果进行分析,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更好的乡镇招商引资政策的价值维度。

  本研究的核心命题是,《中国21世纪议程》及中共十八大已明确了本届中国政府及中国今后长期的发展思路都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发展指导。因此,乡镇幵展招商引资工作也必须以此为指导;但现行乡镇招商引资明显偏离了这一原则,存在过分追逐GDP而不顾及环境的承载能力,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与GDP利益的交换,没有能够实现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目标,这一状况的持续将不利于乡镇的长期发展。因此,必须改变乡镇招商引资的现行做法,纠正其中的弊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四个维度重新定位乡镇幵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价值和利益取向,并以此改进乡镇的招商引资政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