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新时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李老师
发布于:2017-07-07 共4027字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李克强总理指出“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和抓手,这是我们思路的进一步创新。”‘多年来,其作为能从根本上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大举措,一直被放在了改革的突出位置。十八大以来,为达到转变政府职能的目的,新一届政府力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2013年,国务院部门各类审批多达1700项,三年多来,共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618项,减少约36%.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清理完毕。商事制度改革效果显着,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前置审批精简85%,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且各地方在承接上级下放审批事项的同时,也积极推进自身的“放管服”改革,多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左右,有的达70 %.
  
  综合来看,十八大以来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新常态下政府的角色转变相结合,将改革与简政放权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相联系,同时与加速市场成为资源配置主体和政府自身建设相联系。但改革的主体依旧是政府,改革的动力依旧来源于政府本身,且随着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的不断发展,单纯注重审批项目削减、审批流程缩短的改革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未来的改革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如何能突破障碍,更深层次的协调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改革走向全面的深化,达到从量到质的升华?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又将从哪些内容入手,采取怎样的调整方式?这些现实的问题都值得去深入的探寻和研究。
  
  (二)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与我国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密切相关。改革进行了数十年,其间削减了审批项目,压缩了办理流程,建立了行政服务大厅、权力清单制度等。但问题依旧存在,如改革依旧局限在政府的内部,涉及不同部门的审批事项改革的难以协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监管环节薄弱、法治化水平不高等。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角色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新的改革与以往的不同与相联系之处,进而探索如何在新的阶段提高改革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以推进改革深化。
  
  2.学术意义。
  
  继续加深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研究也是丰富和完善理论研究的需要。本文从系统思路出发,整体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并重点剖析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在总体梳理的基础上,注重对改革理念、实践、成绩、问题及原因的剖析,并依据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放、管、服的角度,提出在未来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要继续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并优化政府服务,更大程度的便民利民。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审批”一词相对应的概念是“规制”或“管制”.有学者指出西方规制理论的演进轨迹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在处理各种市场问题时所持的态度与所采取的方法紧密联系。在实践中经历了规制-放松规制一一再规制与放松规制并存的演进过程,并在“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矫正措施、检验规制政策的效果、寻求规制政策的政治原因、规制中的激励问题”四次主题转换的基础上,经历了①基于市场失灵而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进行规制的公共利益规制理论“、②围绕政府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利益集团规制理论、③对规制历史性发展的分析而产生的规制经济理论、④在克服传统规制经济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激励性规制理论7等理论变迁。
  
  ”没有理论,实践将是杂乱无章的;没有实践,理论将是模棱两可的。“国外管制理论的发展,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美国为例,其对于管制的改革,可以说是基于管制的理论而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了数十年,但相关研究并没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理论,而大多是从不同学科、针对改革的不同阶段等角度进行的论述。
  
  (二)我国的相关研究。
  
  行政审批不仅是国家权力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克服市场失灵、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9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关国计民生,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建议,包括适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持续政府的自我”革命“、细化运行机制、完善配套制等。io综合来看,按照研究视角的不同,以往的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行政审批制度变迁的历史沿革视角。
  
  吕普生运用制度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概述建国以来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历史沿革,指出国家制度环境和政治变量序列决定了行政审批制度的选择与安排,且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促使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得到持续与强化。随着制度情境的变更,制度变迁的”历史否决点“日益突显,指出行政审批制度本身的制度缺失、以及制度创新、制度激励成为推动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因素。并提出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变迁,需要制度变革与创新,调整政治变量序列结构,适应新的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等制度情境。”
  
  2.改革的价值探寻与理念转变的研究视角。
  
  价值导向对行政审批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学者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缺少理论上的指导原则,没有明确的价值导向问题入手,指出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社会正义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指导原则,具体为依据实质正义原则界定行政审批的范围和标准,依据形式正义原则规范行政审批权的运作。在我国加入WT0后,为应对挑战,学者们从观念的角度指出,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价值导向应从管制到服务'、从规制向治理转变。
  
  3.审批权力调整的研究视角。
  
  有关行政审批权的调整可以政府为中心,从其内与外、纵与横不同维度进行考量,且不同维度之间的调整也是相互关联的。①行政审批权的内部调整。内部调整涉及横向的部门之间的调整,也涉及纵向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调整,二者之间相互关联。如有学者指出在具体的(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审批,不同部门间的审批要求相互冲突,致使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推进。有关行政审批权内部调整的相关研究,则多是从审批权集中的角度进行探索,如郭晓光则认为,应逐步探索成立相对集中审批权的行政审批局,’“成立专门机构来执行集中的审批权。蔡国华提出,将各部门内部许可审批事项向行政审批办公室集中,许可审批权力向首席代表相对集中,行政审批办公室和首席代表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骆梅英基于对碎片政府下部门审批体制的弊端,提出整体政府下行业联合审批的实践,及以政务中心为整合型行政组织基础,以行业审批指南为规范基础,以网上联合审批平台为科技基础,公务员价值的重塑为文化基础的行政审批领域的整体政府模型。‘”②行政审批权的外部调整。李振等认为行政审批项目的取消和下放涉及到两个维度的权力关系的调整:国务院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是国家内部央地之间权限关系的调整,体现的是中央向地方放权;而取消行政审批项目的改革,则意味着公民或法人的相关行为不再需要事先得到行政机关的认可,这一改革维度所调整的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由此体现的是国家向社会放权。
  
相关标签:公共政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